……
北海太守孔融在高博的那篇公告出來的時候,心裡就想著退兵了,只是一直礙於面子,不好意思率先說出口。
在高博派出大量騎兵,騷擾聯軍各路糧道的時候,他提了一句。最後因為諸侯聚大義於此,不想無功而返,還想掙扎一下。
所以把17路諸侯帳下的所有騎兵,統一劃撥給北平太守公孫贊,讓他整軍訓練。還紛紛派出帳下大將,去公孫瓚那裡學習統領騎兵和騎兵戰術。
沒想到騎兵剛剛形成戰鬥力,就被高博派大軍襲擊,讓諸侯的夢想破碎。這次在議事廳中聽到袁術的話後,孔融迫不及待的起身附和。
沒什麼存在感的廣陵太守張超,也起身對著袁紹說道:“虎牢關久攻不克,剛組織起來的騎兵也十不存一。最重要的是我們聯軍的糧草運不進來,現在營中的糧草只夠十日之用。不如早退,儲存實力,等回到各自的治所,忙完秋收,整訓士卒,等來年在共舉義旗,討伐國賊高博。”
廣陵太守張超的一番話,得到了大部分諸侯的認同,紛紛開口附和起來。特別是北海太守孔融,為了退兵,更是引經據典。大呼除非高博小兒突然暴斃,不然諸侯聯軍是不可能能打進虎牢關的。一番話得到眾多諸侯的認可,也更加堅定了他們退兵的心思。
袁紹臉色陰沉的看著下面吵吵嚷嚷的諸侯們,其實袁紹並不想退兵,因為他身為聯軍的盟主,得到了巨大的聲望。當初意氣風發的想要攻入洛陽,聲望如日中天。
但現實卻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諸侯們聚義在此已有月餘,不僅一戰未勝,還損兵折將,這就顯得他這個盟主很無能。這讓袁紹迫切的想要贏得一次戰爭的勝利,來改變諸侯和天下人的認知。
但袁紹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聯軍大營的糧草只夠十日之用,後方的糧草又運不進來。雖然曹操說他要親自領兵去後方押運糧草,但袁紹對他也不抱什麼希望了。
“夠了!我們退兵可以,但是高博小兒絕對會派兵追殺我等。需要留下一人,領兵阻擋高博小兒隨後的追兵,我們才能安全的撤離。”袁紹大聲的制止了眾人的吵鬧,隨後開口說道。
聽到袁紹的話後,一眾諸侯紛紛低頭沉默了起來,做鴕鳥狀。誰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這個時候留下斷後,跟送死又有何異。
正當袁紹想要發火的時候,一個傳令兵由遠及近的大聲喊道:“報!長沙太守孫堅回營!”
聽到孫堅回營,一眾諸侯的心思,瞬間活動了起來。相互看了看,最後濟北相鮑信站起身來,對著袁紹說道:“文臺猛烈,號稱江東猛虎,可留下為我們斷後。”
“是啊!是啊!”
“長沙太守孫堅身經百戰,有他為我們斷後,我們可放心撤離。”
“好了,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先讓孫堅進來吧,聽聽他怎麼說?”袁紹又開口制止了吵吵嚷嚷的眾諸侯,然後示意傳令兵把孫堅帶過來。
孫堅剛進入議事大廳,袁紹就直截了當的跟他說明了眾諸侯的意思,想要問問他有什麼意見。
雖然袁紹在問孫堅自己的想法,但孫堅知道他改變不了什麼,因為孫堅手中無兵,只有一個還在養傷的程普。胳膊擰不過大腿,既然改變不了,那還不如趁機向諸侯們要點好處。
於是孫堅開口對著重諸侯說道:“我可以留下斷後,但諸位也知道高博小兒的兵馬之精。我若留下斷後,最少需要三萬兵。諸位想讓我阻擋高博幾天,需要給我多留下兩天的口糧。”
孫堅的要求合情合理,但誰也不可能出三萬兵馬給孫堅斷後。最後還是袁紹提議一家出一點,湊齊了三萬人馬,留給孫堅,並給他留下了15天的口糧。
安排妥當之後,諸侯們下去之後,立刻就行動了起來,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帶著幾天的口糧,當天就有諸侯撤軍了。
趁著諸侯們還沒有撤離,孫堅也把那三萬人馬集合了起來。並把他們的編制全部打亂,然後重新整編。
孫堅把這三萬人馬分成十個營,每個營3000人,輪流換防。孫先知道,這些被留下的兵馬,都是諸侯們的棄卒,不可能有多精銳,也不可能有多少青壯。
孫堅讓程普挑出其中的精壯3000人,單獨成立了一個營,由程普統領,只接受孫堅的調令。
孫堅雖然留下斷後,但他也想給自己留條後路,這才讓程普挑選出3000人來,這也是他東山再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