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造紙

王老爺子在湖邊建了好幾個水碓,利用水流自動舂米,節省了不少人力。當然不僅僅是舂米,用來搗料也是不錯的。

周老爺子家男丁把第一批半成品竹子從浸泡了幾個月的水裡了撈出來,清洗乾淨後用水碓捶打上萬次成泥狀,放入原先準備的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攪拌均勻,再用抄紙簾在紙漿中不斷往復讓紙成型,最後壓實烘乾,紙就出來了。

一開始掌握不了技巧,生產的紙又糙顏色也不好看,或是厚薄不均勻,一撕就破。不過夏至並不介意,發給大夥當廁紙用。消耗完一批竹子,終於出了紙質細膩,紙色微黃,柔軟瑩潤的竹紙,還自帶特殊清香。

夏至拿著第一卷成品跟師父師母炫耀。秦老爺子看著竹子做得紙不比市面上的紙張差,頓時愛不釋手。竹子生長週期快,不像樹木,扒了皮造紙就得等好長時間,故眼巴巴地看著夏至。

秦老爺子一生都在從事教育事業,深深明白百姓上學貴上學難,僅供一人讀書就得傾盡一族之力。不等秦老爺子開口,夏至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師父,我知讀書不易,推廣竹紙定能降低紙張的成本。可是,我不想這技藝被當成某人的私有物,如果能上達天聽,由朝廷出面造紙,才能真正降低紙張的費用。”

“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想得如此深遠,我這就上書一封,等你回到帝都,讓皇帝老兒賜你個縣主噹噹。”

“師父說真的?那我就等著了。”

夏至開著玩笑,沒當一回事。畢竟縣主的頭銜靠的是血緣。

高懷蘭從一開始隱隱的嫌棄到現在見到夏至就笑容不斷,尤其是最近,逢人就誇自己收了個寶貝徒弟,反而讓夏至不適應了,這還是那個說出了門不讓認師徒的老太太嗎?

穿越前,夏至從來不討人喜歡。

爺爺奶奶有太多的孫子孫女,夏至爸本來就不是最得寵的,不過也會有奶奶藏起來的好吃的招待。

反而自己一直是被無視的存在,因為婆媳不和,因為孫女嘴不甜,自然沒有其他孫子孫女的待遇。

在自己家裡,夏至是老二,也是一直被忽略的那個,因為這個最省心,所以也從來沒被重視過,甚至長大後買了什麼東西回家,在老媽嘴裡就變成了最疼愛的小女兒買的,一次又一次後,夏至就跟自己和解了。之後母親隱晦地提要這要那,夏至權當沒聽到。

所以來了這裡,夏至除了懷念自己剛剛貸款買的房子車子,倒也沒怎麼傷心過。至於愛情,談了四年校園戀愛被男方沒有任何理由的分手後也就不再抱有期待。

可能是這樣的成長環境,人前,夏至能夠調節氣氛,侃侃而談。人後,卻是連閨蜜都不怎麼聯絡。

穿越前,夏至一直在想,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看見疾馳的轎車衝向那個軟軟地叫自己姨姨的娃,夏至才會本能地跑了過去.......

來到這裡,面對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夏至反而是最能適應的,如果一上來就上演父慈子孝,不會演戲的夏至可能就要露餡了。

所以師母的態度,夏至沒有多想。自己是獲利的一方,既然得了好處孝敬老人自然也是理所應當的。至於以後,師母應該也不會想在這裡逗留太久吧?

秦老爺子看著夏至出了門,才抱怨老妻:“夏至是個好孩子,就不應該一見面就對人家冷臉,說什麼出了門就不認徒弟的話。”

“她是那個人的孫女,總有一天會回到帝都。到時提起我來反而讓夏至難做。師徒這個身份還是不要傳回帝都了。”

“帝都,我們好久沒回去了……”

南方多雨水,尤其是7,8月份,颱風盛行。水田裡稻子被吹得東倒西歪,故夏至十分想念雜交水稻,那水稻長得粗壯,抗風能力強。看來提升產量,弄個稻田養魚遠遠不夠。

走在田間,看著雨後彩虹,聞著清新空氣,望著遠處綠得鮮亮的風景,想到遠處那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是自己的產業,忽然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挺好。

佃農正拿著竹簍捉黃鱔:“姑娘,聽說您喜歡吃黃鱔,這些您拿去吃吧。”

夏至上前看了一眼,很肥,伸手接過:“謝謝李叔。”

李叔靦腆地摸摸後腦勺:“您客氣了,農忙時我們吃了不少東家做的吃食,可有不少肉呢。”

夏至拿著竹簍回家,隨手遞給小滿:“今天吃蔥爆黃鱔,清蒸黃鱔。對啦,讓你爹給李叔家送點竹紙過去,聽說他家娃娃要學寫字啦。”

夏小滿看了一眼竹簍,滿口答應,蹦跳著跑去廚房:“李嬸,今天加菜啦!”

下午,夏至拉著郭家的小子去棉花地裡把頂端去了。一群老農看著夏至“糟蹋”棉花,紛紛上前勸說。夏至只微微一笑,不做解釋,等以後棉花產量上來了,大家都會跟著做的。

隨後,夏至又在山上溪流邊發現了桐子果,於是收購了一批燈心草,一批桐子果,在山上種了一片桐子樹,一片燈心草。

孫老爺子最近一直心氣不順。郭老頭是獸醫,全家負責家禽的吃喝拉撒;王老頭是個木匠,造了很多東西,弱子還在書院教書;連周老頭家都在作坊忙著造紙,聽說東家在縣城買了鋪子,用來賣紙;做粗使的沈老頭一家就不說了。

這東家單單把自己家拎出來,只幹些收桐籽燈心草,然後曬乾去殼的活。難免琢磨是不是之前的事情讓東家心裡有了疙瘩,不重視自己家?這可不行!

夏至來到收桐子的作坊,看著清理乾淨的桐籽,十分滿意,可以進行下一步了操作了。

於是讓孫老爺子準備了一些竹子,把碗倒扣,準備收集桐油煙灰。這之前需要將桐籽炒熟,搗碎,再壓油。

孫老爺子看著東家鄭重吩咐注意事項,說是要做墨用,一顆心都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