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曲轅犁

無心農莊小麥成熟,最開心的當屬曾縣令,終於不用到處欠人情買糧了。朝廷免了三年賦稅,百姓也可以休養生息。

這片麥子,夏至還是賣給了曾縣令,現在糧價仍偏高,倒是又掙了一筆曾縣令的私房。這有家族後盾的人就是不一樣,給錢的時候眼都不眨一下。

收了小麥,佃農們開始了水稻育苗,插秧的學習。

夏至則帶著人研究稻田養魚,其他奴僕們則忙著漚肥,忙著育種,忙著種植其他的農作物,如高粱,棉花。三家人劃分了區域,以後誰家的糧食產量高誰家的獎金就高。

100多畝地靠人工犁肯定不行,家裡剛剛買的牛就派上了用處。夏至看著需要兩頭牛才能拉動的直轅犁,瞪著研究了半天,再仔細回想在博物館見到的曲轅犁,趕緊把王老爺子叫來一起研究。

曲轅犁將直轅犁的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犁架變小,增設了犁平。比直轅犁既便於迴轉,操作靈活,還便於深耕,節省畜力。

導遊講的很仔細,還將兩架犁放在一起找不同,夏至在一旁拍了照,記了個七七八八。所以跟王老爺子試驗的時候進度也快,王老爺子是個老手藝人,只聽夏至的描述就能百分之百的製成成品。

於是,兩小帶著兩老牽著頭老牛在田間試驗。

郭老頭最近一直陪著牛睡覺,跟老牛關係鐵得很,讓犁個地那是輕輕鬆鬆啦。王老爺子整個過程都盯著,不斷改良,終於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曲轅犁確實比直轅犁更靈活,更好用。幾人正開心試驗成功,完全沒注意到秦師父已經閒逛著來到了眾人身邊。

說起師父,那也是個傳奇,身為家中幼子,沒有被老祖宗寵壞,從小就是別人家孩子,更是年紀輕輕高中狀元在翰林院當值,卻與皇家最沒有可能登上皇位的皇子整日混在一起。成年後求娶心儀的女孩,卻被女孩父母嫌棄,讓女孩攀了高枝。師父一氣之下就辭官去了第一書院做了院長,直到師母被休,倆人才放下一切,雲遊四海去了。而那位最不可能上位的老友,倒是坐上了那個位置。

想到怕黑的老伴和國庫那顆很大的夜明珠,秦老爺子忽然有了個主意,對著夏至一臉諂媚:“夏至呀,好孩子,這是你搗鼓出來的?”

“師父,是王爺爺做出來的,我就是給了個思路。”

“你王爺爺不是你僕人嗎?那就是你的。”

“是這樣的,這個東西對天朝來說是利民利國的大利器,不知能不能推廣出去?”

夏至不假思索道:“當然可以,不知師父打算怎麼推廣?”

“這麼操心的事情當然是找人去做啦,你不介意畫個圖紙給我就行了。”秦老爺子看著夏至一點猶豫都不曾,心裡很是欣慰,這娃娃是個好的。

“行吧,但是畫的不好您可不能嫌棄。”

“怎麼會?”秦老爺子知道夏至的繪畫水平,水墨畫功底是不夠紮實,拿個炭筆畫個圖紙難不住這個小傢伙。

夏至也不耽誤,晚上就畫好了,交給了秦老爺子。秦老爺子也沒有耽誤,快馬加鞭送往帝都。

南楚皇帝陛下已年近四十,保養得宜,做了十幾年皇帝,也就被關在這座皇城十幾年,在出門經歷了無數次危險後,皇帝想到了自家老爹的方法,趕緊讓太子繼位。只是這太子吧,文韜武略都還行,就是怕髒怕臭,整一個嬌生慣養。尤其是去了趟災區,回來洗了三次澡,真是比女人還麻煩。

所以收到老師信件,一個主意在腦中形成。可憐的太子被安排到城郊,親自給農田犁地,施肥,插秧。

太子殿下欲哭無淚,只能紮緊褲腿,生無可戀地下了地。等到被曬黑了一圈,才明白了農人的不易及父親的良苦用心。雖然還是怕髒怕臭,但是對自己的子民倒是大度了許多,也不把嫌棄放臉上了。

這邊,夏至蹲在湖邊,拿著根棍子戳湖裡的竹子。

周老爺子帶著幾個兒子,每人揹著一大捆竹子過來,刨去青皮,用重器反覆捶打後沉入水底浸泡。15天后取出來用石灰漿浸泡蒸煮三天三夜,使纖維軟化,然後用童子尿發酵,淋好之後放置了一個月等到竹子表面長了黴菌,才又放水裡浸泡數月。

“姑娘,竹林內太密的地方都篩選過了,所有的嫩竹子都在這裡了,馬上就處理好了。”

“好的,周爺爺,還有各位叔叔都辛苦啦。對了,這平時記得過來這裡轉轉。”

周老爺子等人聽到這句辛苦還有些不習慣:“姑娘太客氣了,我會讓小的們看著的。”

夏至看這邊沒問題,轉身去了田裡,稻田養魚並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得把堤埂加寬,加高,並拍打結實,這一步已經完成了。幾日前農田都已犁過一次,挖了魚溝。今天就是放水,把田地再細細地犁一遍,就可以插秧了,等秧苗長得大些了才能放魚苗。

湖邊幾臺龍骨水車上都站著強壯的小夥子,大家吆喝著,用力踩著水車,湖水嘩嘩地流向田間渠道,再在田間挖一鋤頭,水便嘩嘩地流向田間,土地喝飽水,水馬上漲起來,等差不多了,再用土把溝填上。

李嬸領著一眾媳婦婆子過來,帶來了吃食,在井中冰鎮過的綠豆湯,好幾屜菜包,肉包,饅頭,再加上一鍋豬雜,一大盆的野菜。

大家輪流吃了飯食,不踩水車的老農已經在田裡忙活,心細的媳婦婆子已經在秧田認真的拔秧苗,再拿稻草細細綁緊。一會便有年輕力壯的小夥把秧苗運到整理好的田間,分散著有間隔的扔出去,老民們就下了田,在烈日下,弓著背,手上分著秧苗,快速準確地插秧,隨著田間綠色越來越多,老農們的汗水也越來越密,滴在田間,竟也濺起了淺淺的水花。真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田間另一邊,跟著秦老爺子學習的三位書生,也在學習插秧。與熟練的老農相比,這裡卻是笑料百出,不是腳在田裡拔不出來,就是秧苗隨風一吹就飄在田間。更有甚者看到螞蝗,嚇得面如土色。

夏至在樹蔭下看著,笑眯了眼睛。

幾天後,100多畝良田終於插秧完成,又過了半個月,夏叔弄到一批鯉魚跟草魚魚苗,小心翼翼地放入了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