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叔領了人回來,一進門就高喊:“他娘,快來看看誰來了?”
奶孃應聲出來,仔細辨認:“您是懷蘭姑姑?”
“是我,小福子你也當娘了啊。”
“懷蘭姑姑,您怎麼來了?”
“來還債的,小姑娘呢?”
“姑娘這個時候應該在湖邊插柳,您先安頓好,等會我叫姑娘去見您。”
“也好。”
於是,夏至回來聽了個故事。
高懷蘭高老夫人跟自己外祖母年少時被稱為“帝都雙姝”,琴棋書畫樣樣了得。倆人並非如傳言那般不合,反而日日湊在一起玩樂。高懷蘭個性較強,外祖母就偏柔弱,所以這對小姐妹一般都是高懷蘭拿主意。當時高懷蘭有青梅竹馬秦泊淮,而外祖母只有一個不與人為妾的心願,所以即使心儀秦泊淮,也沒有想過共侍一夫。
後來高懷蘭被家族聯姻,嫁給了皇家為妃,而外祖母做了皇家的側妃。
那年高家落馬,高懷蘭被休,是外祖母護著她跟秦泊懷相認,給了盤纏遠走他鄉。而外婆,等到她唯一的女兒嫁人做了主母后沒幾年就撒手人寰。
高懷蘭一直記得小姐妹的恩情,才會跑這一趟。在外祖母心裡,當了主母的女兒,跟被送往農莊自生自滅的外甥女,當然是後者更需要這個人情。
夏至:被家族安排著嫁人生子,丟下了愛人,丟下了自己的執著,這其中是有多少心酸,多少的無奈。而自己呢?佔著人家女兒的位置,即使已經被拋棄了,婚姻應該也不由自己說了算吧?這該死的古代!
奶孃拉著夏至去見了這對白髮蒼蒼,滿臉褶皺卻透露著生活智慧的老人。
高老夫人打量著眼前的女孩:一身素衣,卻也眉清目秀,是個美人胚子,尤其是那一雙眼睛,生得真好,水汪汪地一眼就喜歡上了,笑起來嘴角還有兩個酒窩,真真是個可人疼的孩子。
“姑娘,我應你外祖母而來,你叫我一聲師母,但出了這個門,你不能在外說是我們的徒弟。”
“老身這幾年一直在外遊歷,唯一的兒子也不在身邊。以後你就跟著我,也讓我享享天倫之樂。我們結婚晚,兒子比你大不了幾歲,你師父他在路上撿了個資質不錯的徒弟,正開心呢。”
秦老爺子嘿嘿一笑,也不辯駁。
夏至跪在蒲團上敬茶:“師父喝茶,師母喝茶。”
兩位老人很快適應了農莊的生活,上午,高老夫人教夏至學習,秦老爺子就教自己的學生。下午,高老夫人去串門子嘮嗑,秦老爺子會去書院或湖邊閒逛,又撿了兩位學生:夏家睿跟已是童生的王勉。
於是,夏至迎來了學生生涯,還是一對一專家培訓,連開小差都不行。每天五更起床,跟著高個子師父學習輕功跟暗器,吃完飯去師母那裡學習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下午還得安排農莊的事情,當然大多都是動動嘴罷了。真要下地幹活,那也是吃不消的。
古代生態環境好,夏至猶記得自己家鄉因為化肥農藥,田裡早就沒了螺,沒了黃鱔跟泥鰍,就算吸血的螞蝗都不常見。不像這裡,要是不紮緊褲子下田,總能看到白花花的大腿上一條條正在吸血的螞蝗。
看到農人直接將其扯掉,夏至發了通告,讓大家輕拍周圍的肌肉和面板,讓它自然脫落,或者拿鹽撒在蟲子上,以免發炎得了大病。螞蝗還可以收集起來賣給醫館不是。
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夏至上學歸來,看著沒上學的娃娃們無所事事地玩樂,打架,眯著眼睛盯了半天。
下午無心農莊又出了一項新的規定:莊上的男丁,五更起床一起跟著高個子鍛鍊身體,一個月後分年齡進行考核,考核成功獎勵大米一斤,考核失敗加練。考核優異可選入護衛隊,由高個子統一管理。還有最重要的是不收錢,也不能缺席。
高個子看著眼前這一群老老小小的,臉都黑了。
夏小滿在一旁嘲諷道:“高高,你吃這麼多,就教我們三個,不心虛嗎?”
高個子:我教你一個都很心塞!
於是,五更天,莊子上老老少少點燈起床,跟著高個子跑步,練武,很快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而夏至也見到了師父的徒弟,一個小帥哥,初見比較沉默,嘴巴卻甜,屬於瘦高型,見到夏至會熱情的打招呼,然後閒聊幾句。
幾天後,莊子上又出了告示,讓大家去指定地點領藥喝,殺殺肚子裡的蛔蟲。原來是謝老爺子終於籌到藥品,送來給夏至。
於是,無心農莊出現了奇葩的一幕:大家排隊領藥,當面喝完畫押後就去茅房旁邊蹲著,以免肚子疼的時候跑不及拉褲子上。這一段時間,夏至都是繞著茅房走,還隱約聽到熊孩子討論誰真的拉出蟲子的八卦。
三月份,莊子裡的書院開學了,小孩子都可以來書院啟蒙,只是奴僕的娃是免費的,佃農的娃需要交一部分束脩。
訊息一出,奴僕們均不敢置信,佃戶們也奔走相告。只是書院只有一盤沙土,一塊木炭,一個童生。
四月的時候,夏叔去採購了一批家禽,幾大桶魚苗,甚至帶回來了一袋子藕。郭大叔終於有事幹了,幾個兒子也忙著打豬草,餵養牲畜。而人工湖終於種上了荷花。
果園也已種滿了大半,不少果樹開了花,白的,粉的,只是種的稀稀落落,開得也零零散散,倒是有一種蕭條的美感。
春筍,野筍,各種野菜也冒出了頭,夏至讓家裡做了不少筍乾,醃筍。清明節,還做了清明果分給奴僕們,然後圍觀他人祭祖。
如此,很快到了5月底,600畝麥子在精心呵護下,終於成熟。一陣風吹過,麥浪此起彼伏的壯觀景象,讓人心裡升起了滿滿的豐收的喜悅。雖然大家的主食是水稻,但是也不拒絕麵食,尤其是這片大地才大病初癒。
無心農莊所有的人都行動起來,男人,女人,小孩都活躍在田間地頭,割麥子,撿麥穗,勤勞的臉上是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