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昭君出塞意難平

第一不太可能...

因為林妤就在面前,葉天很可能說林妤是第一。

第二有可能。

自己雖然沒有摘下面紗,但僅僅身材就已經碾壓了蘇月這個小丫頭。

至於白素素的話。

她相信葉天喜歡對方。

所以排在第三沒什麼問題。

這樣的話。

第四就是蘇月。

當然。

或許排名會稍微有些不同。

比如自己排在第一名或者第三名都是有可能的。

可結果葉天卻說把自己當兄弟?

甚至只比那個叫什麼坤的強一點?

鄭坤?

她之前並不認識這個人。

只是最近經常來這裡找葉天,所以也算是知道對方。

比對方強?

這難道不是對自己的羞辱麼?

還有葉天后面那句話,說她們之所以比鄭坤強,還是因為她們功夫高?

這豈不是說,如果她們兩個功夫不行的話,豈不是連鄭坤都不如?

“葉公子這是什麼意思,你把小丫頭當兄弟我還能理解,但我自問也有些姿色,總不至於如此不堪吧?”沐玄音忍著心中的鬱悶說道。

同時也不忘貶低一下蘇月。

“你憑什麼理解?你連臉都不敢露,要我說你連鄭坤都不如!”蘇月反駁道。

只是她說完也看向葉天,想看看他如何回答沐玄音的問題。

因為相比之下,她也覺得葉天的話更讓她不開心。

什麼意思?

自己怎麼就成他兄弟了?

還拿鄭坤跟自己比?

虧自己給他介紹小妤,又這麼辛苦的保護他。

“有姿色又如何?你們跟我又沒有婚約,如果你們是我未過門的妻子,那在我眼中你們也是我的西施,但你們並不是,所以你們容貌和身材在我眼中沒有什麼意義,反正都不是我的人。”葉天答道。

“那公子的意思是,如果我和你有婚約,那我也是你眼中的西施了?”沐玄音問道。

“當然不是。”葉天搖搖頭,瞥了她一眼道:“你是楊玉環。”

楊玉環?

這次不僅沐玄音。

林妤和蘇月也都露出疑惑地表情。

不明白葉天這句話的意思。

可惜葉天根本沒有解釋的意思,已經開始繼續剛才的故事。

只是因為大夏曆史不同,葉天這時也告訴三人,接下來的故事都是自己在一本古籍中所見。

“千年前,長江西陵住了個叫王忠的莊稼人。

這個莊稼人因為一直沒有孩子,便到附近的屈原廟進香許願,祈求得到一個像屈原那樣忠於國家,熱愛人民的後代。

結果八月十五夜裡,他的妻子夢見一輪明月投入懷中。

不久便生下一個比天仙還標緻的姑娘,這就是王昭君。

她從小聰明伶俐,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特別喜歡望月吟唱。

很快,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某一日。

皇上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

王昭君到京城長安後,和其他被選的秀女一樣,先到畫師那兒畫像。

有的美女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重金賄賂毛畫師,畫師就將她們畫得美貌非凡。

王昭君因為沒有給畫師金銀財寶,畫師就有意在王昭君眼睛下面點了一點,導致王昭君沒能選中,寂寞於後宮。

……

幾年之後,匈奴首領入京朝貢,以盡藩臣之禮,並請求做漢朝的女婿,皇上遂選宮女賜之。

臨行前,皇上召見昭君,一見面就驚呆了。

如此美麗的美人,我怎麼沒有發現呢?一席談話,更覺昭君才智過人,整個後宮無人可及。

可惜天子又難失信,送走昭君後,皇上立即翻看美人畫冊,終於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昭君畫像。

細細一看,原來昭君眼下多了一個疵點,掩蓋了昭君的美貌。

皇上大怒當即下令將那個弄虛作假的畫師殺死。

……

昭君隨匈奴首領來到塞外,在匈奴又舉行了隆重的婚禮,被封為“寧胡閼氏”,也就是王后。

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

傳聞在昭君出塞的時候。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

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

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美稱。

故而人們也經常用沉魚落雁來形容女子的美貌。

古籍中和王昭君有關的詩詞也有很多。

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

第一首: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第二首: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將王昭君的故事說完。

葉天的心中突然有些不舒服。

四大美女的故事聽起來都很好,被後人津津樂道。

可在他眼中。

別人的故事暫且不提。

王昭君的故事絕對算不上什麼好事。

昭君出塞...

後人敬仰這位女子願意和平獻出一生。

所以將她的故事寫的十分美好。

但換位思考一下。

一個古代的漢家女子,嫁給匈奴為妾?

這種故事能有好的結局?

不知道別人心裡都怎麼想。

可在葉天心裡,他終究是意難平!

這也是他答應和孫成儒進京的原因之一。

他想為大夏做些貢獻。

最起碼讓大夏再也不需要經歷和親這種屈辱的事情。

小時候和同學們聊起古代的歷史。

大家很多都喜歡漢和唐。

可等長大之後。

越來越多人喜歡大明。

原因當然也很簡單,那就是大明一朝276年。

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公子,你好像有些不高興?”林妤小聲問道。

她本來還在欽佩昭君的偉大,接著就發現葉天的心情好像有些不好。

“別說他不高興了,我也不高興!和親這種事情也就是那些貪生怕死的書呆子覺得好,要我說,同意和親的人統統都該死,一群沒骨氣的傢伙!”蘇月在旁邊忿忿不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