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足月時,夜江粼也並未大肆操辦,只是按常規的禮節安排賞賜,后妃們見狀也是送禮的送禮,來探望地探望。
經過一個月的調養,葉瀟瀟的身體也漸漸恢復了,雖不至當初那般窈窕,但也算是玲瓏有致,比孕期那時好多了。
有乳母抱著小公主,她一一向前來賀禮的妃嬪道謝,現在宮中妃嬪不算太多,也只是有個過場,禮貌客氣祝福一番。
出了瑤華宮,這前來道賀的妃嬪不免來說談論起著小公主。
“說起來這算是宮裡的第一位,論起輩分應該是長公主的。”
“長公主有什麼用,皇上不喜還不是連個封號都沒有?”
“只能說這葉貴妃命不好,好不容易生下了可惜是個女兒。”
“當初那麼受寵,到最後還不是一樣,有什麼用呢?”
“那人家也算是有個孩子,哪兒像我們。”
“唉,這宮裡的日子。”
幾個妃嬪議論著走遠了,華淺凝另一條道緩緩走來,她們方才談論的話一字不落全部落入她的耳中。
長公主,去看看這位不好命的貴妃,是不是還像幾個月前那麼深情地在乎著皇上呢?
朱月蓉本就在華淺凝後面,見她去了瑤華宮便帶著金巧原路返回了。
“娘娘,我們不去了嗎?”金巧有些疑惑,都走到一半了娘娘怎麼又改主意。
“不去了。”朱月蓉加快了腳步,“我們改日再去,不急於這一時。”
夜江粼不喜歡華淺凝,所以她聰明地選擇避開,不招惹皇后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華淺凝帶著賀禮去看望小公主,然而乳母將孩子抱到她面前的時候她卻是連正眼也沒瞧上一眼。
不過一個公主而已,說不定以後還要被送去和親。
華淺凝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葉瀟瀟身上,這人一旦清減下來,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下頜瘦削的同時顯得五官愈發精緻迷人,華服朱釵在身更顯得整個人光彩奪目。
她能做貴妃,也不是沒有原因。
華淺凝稍稍想起來,這位葉貴妃好像是當年與秦疏言齊名的帝京第一美人。
“葉貴妃喜得公主,本宮作為六宮之主理應是該為公主辦個宴慶祝一下的,只可惜皇上不願鋪張浪費,便未曾應允。”
華淺凝面上有幾分惋惜,實則是在暗諷她現在失寵了,連生的女兒都不得皇上喜歡。
葉瀟瀟知道其中內情,夜江粼這麼做都是為了保護她,自然不會被她三言兩語給挑撥了。
“勞煩娘娘費心了,一個公主而已,確實不值得慶賀。”葉瀟瀟謙遜地回道。
“這公主也是皇室的血脈,怎麼能被說得這麼無足輕重?”華淺凝擺手道。
葉瀟瀟長長地嘆了口氣,面露悲色,“如今這後宮在乎我們母女的恐也只有皇后娘娘了。”
華淺凝上前拉住她的手,安慰道,“怎麼能這麼說呢?那畢竟也是皇上的女兒,他不可能不在乎的。”
葉瀟瀟努力擠了兩滴眼淚出來,“皇后娘娘您有所不知,皇上自知曉我這一胎是個女兒後便再也沒來過這瑤華宮。”
雖說公主不比皇子,但也不至於冷漠到如此地步,怎麼說也是他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孩子,竟如此不在意嗎?
華淺凝心中有疑,不過夜江粼繼位兩年除去這葉貴妃一女竟無所出,難道是夜江粼有問題?
那葉貴妃這一女?華淺凝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怎麼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見葉瀟瀟拉著她哭訴,她也只是應付了幾句便尋了個藉口離開了,在她看來這葉貴妃除了容貌和會哭毫無任何可取之處,即使有了孩子也影響不了什麼。
只是方才那個想法一直盤踞她心頭揮之不去,華淺凝索性便自己去求證,斷了自己這些奇怪的想法。
可不查不知道,一查還真是令她詫異萬分,這看起來平平無常的葉貴妃背後還有這麼精彩跌宕的故事?
華淺凝頓時來了興趣,她的想法還真不是胡亂猜測,原來早在她進宮之前都曾懷疑過這葉貴妃腹中的胎兒並非皇室骨血。
難不成,夜江粼先前也是被蒙在了鼓裡,現在發現了?又擔心皇室的顏面才留了她一命,不過也徹底冷落了她。
華淺凝瞬間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能解釋通了,她驚訝於自己發現的這個秘密,又好奇葉貴妃所生的小公主到底是誰的?
到底是哪個男人能讓她覺得比當今聖上還有吸引力呢?
從所掌握的資訊中華淺凝只是得知葉貴妃曾經誤入過天香閣那種風月之地,至於後來是怎麼出來的,出來後又發生了什麼,都是是猜測和謠傳,至於真相,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都是道聽途說。
所以,弄清楚這段經歷就顯得很重要了,華淺凝一向求真,喜歡用事實說話,傳言往往是不可信且沒有說服力的。
雖然已經過去久遠,但是也不是無跡可尋的,只要你願意去查,還是能還原事件本身的經過。
而參與這件事的萬淮名和夜江流,很快就被她查到了,這兩個人隨著鎮安侯宮變消失在世人的口中,但放在當時都是聲名一時的人物。
那麼葉貴妃和他們的相遇只是偶然嗎?
華淺凝且先放下她掌握到的這些訊息,打算去向事件的主人公求證一番,看看她的猜測到底是不是對的。
她沒有興趣再去聽葉瀟瀟講這她的經歷過往,她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夜江粼怎麼看待這件事,又是怎麼想的。
好巧不巧,夜江粼在這個時候來了這鳳儀宮,華淺凝合上手中的卷宗,盈盈起身,“皇上來了。”她表現得並不意外,也沒有多少驚喜。
“朕有事找你。”夜江粼只是站著,似打算問句話就走。
“不急,皇上坐下慢慢說。”華淺凝說著自己倒先坐下,特意空出一個位置給他,一副邀請的模樣。
夜江粼沉默了幾秒,落了座,直言道:“秦相向朕提出了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