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章 諸天萬界,太平仙人!

“好!”

天淵祖師面露喜色,說道:“那便好教你知曉緣由!”

“大商那尊巫王捅破天了!”

“巫王?”孫平一愣,旋即有所頓悟。

他追問一聲:“巫王左右也不過是大商自家的世界,祖師緣何發笑?”

“哈哈哈——”天淵祖師大笑不止,“昔日贈予冷龍的符籙,即是我與天符、天機兩個一併琢磨出來的玩意,如今巫王破界,豈不是意味著我家優勢大漲?”

“恭賀祖師!”孫平、魂海一併開口道賀。

天淵祖師提及一語,說是巫王破界。

孫平也並非困居大堯天地的粗淺下修,他去過大商世界,知曉其中的特殊修行體系。

巫祝一脈自有以來,從未有過破界之人,從未有過修士入得虛空之上,瞧見萬界諸天景象!

毫無疑問引子是從天淵三人手上埋下。

儒修、釋修鬥得火熱,實際上卻是天淵祖師三人設下的圈套。

這些話,孫平領悟些許,但顯然不可能訴諸於口。

天淵祖師卻是談興大起,藉著巫王之事,與孫平言道:“冷龍承繼巫王之位,自以為掌握自身命運,邁入了他家口中媲美仙人的巫祖境界,打破界膜束縛,邁入虛空之中!”

“實際上此事卻是儒修做鬼,以天命書紀之法,將其一生安排妥當。”

“諸佛也知其中詭計,順水推舟於這天命書上,再添上一筆!”

“巫王冷龍受賢人指點,一統大商山河社稷,鼎立新朝,祭祀天地,敕曰;‘帝巫蒙佛夢傳法,天下正朔始歸心’!”

“那一側口宣祭文的大儒霎時冷了臉色,直指巫王面孔喝罵不止!於是此方天地之上,先有佛音遍傳,而後又有半聖作詩轉乾坤!”

“亂得很哩!”

說到這裡,天淵祖師再次哈哈大笑。

與他們這個境界的修士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勝過自家老對手來的快樂。

魂海聽得迷愣。

孫平雖知道些許細節,同樣不大理解其中深意。

他乾脆壯起膽子,又問:“那老祖您,又在其中做了甚麼?”

天淵祖師霎時回答說:“冷龍其人,不正是你的同門,我家天淵海的弟子?”

孫平一聽,毛骨聳立。

心中暗道:“這等老不死的大乘祖師,個個長滿了心思,我若有朝一日晉升此階,萬不可輕易惹得他們忌憚。”

某一瞬間,孫平甚至在想:“天劍、天雷、天幻三名老祖,也都是大乘期的仙人,如何那般容易身死?莫不是其中也有古怪?”

孫平不敢細想,他也希望自己只是胡思亂想。

事實上在更早的時代,大堯天地還沒有什麼諸宗的說法。

龍鳳二祖佔有大堯天地,而後諸多族裔奮起反擊,人族之中以人皇當其首,率領人族一路反抗龍鳳後裔的壓迫。

在此期間,練氣一脈逐漸興起。

待得人族鼎定大堯天地時候,練氣士已經佔據了人族高層的主流。

感念人皇功德,封其子嗣為皇室,也就是初代堯帝的由來。

談完這些。

天淵祖師便將孫平與魂海兩人請出了洞府。

臨走時。

對方還再三叮囑孫平,勿要浪費了自己身上的天賦。

洞府外。

魂海道祖爽落一笑:“孫師弟如今看來確無問題,先前倒是我們三人失禮了,我代魂符、古爐兩個與你賠罪。”

“哈哈——”孫平也大方一笑,“師兄客氣,都是為了諸宗社稷,謹慎些也是應該。”

寒暄完,兩人各自道別。

……

孫平獨自一人飛在天淵海內。

實際上心裡也在犯愁,第一個問題就是冷龍洞府突然不夠用了,裡面的修行環境應付不了他合體境的修行。

第二個問題則是孫平不知道怎麼開發自己身上的寶藏。

想了想,他飛落寒淵,去往其中最深處。

遙遙一拜,進言說:“寒淵一脈孫平,求見靈尊!”

嗚嗚——

一聲嗚咽。

一顆碩大的鰲首露出巖壁。

玄龜有些意外地盯著孫平直看,詫異道:“你……你不是那個小修?怎地忽然與我同輩了?嗯……嗯?”

孫平微微一笑,拜曰:“玄淵師兄,孫平有禮。”

“僥倖在洞天之地得了機緣,修為驟然拔至合體境界,倒是小子走運了!”

說完原委,孫平又問:“師弟來此,自有事相求,敢問玄淵師兄,《玄龜聞道錄》後續當如何修行?此中可有大乘之路?”

玄龜靈尊再怎麼尊崇,本質也只是天淵海治下鎮宗靈獸。

孫平稱他玄淵師兄,那便是與它面子的敬語,內含了討好意味。

玄淵想了想,嗚咽說:“嗯……《玄龜聞道錄》本就是我為了賣弄所學,結合了你家人修的情況,隨意編造出來的一門功法。”

“你若真要我問我如何後進,不如自己親身一觀五道存在!”

言外之意,玄淵也不知曉自家的功法後續怎麼修行,它本人純粹是仗著血脈記憶,修行的是玄龜一族記憶中自帶的神通功法。

孫平卻像是瞥見了什麼關鍵。

連忙追問:“五道?敢問玄淵師兄,何處可以見得五道存在?”

所謂五道,即是大堯天地創造之前,存有的五種先天大道,據說是先有五道,而後有天地誕生。

此五道,喚作: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天淵海最好的修行之法,大多與這五太之道有所瓜葛。

甚至於孫平修行的《玄龜聞道錄》,本身只是玄淵祖師依照自家血脈傳承胡亂編造的一門功法,也被假託了太素之名,將其刻意高大化。

玄淵自然沒有與孫平遮掩的必要。

他直言說:“五道蹤跡早已不可觀察,非是身負大氣運的修士不可窺見其蹤!”

“尋常道祖至死,可能窺不見一次五道奇觀!”

孫平又問:“那有哪位前輩,可曾將其陳書典籍之上?師弟我欲要遊歷諸宗,借用典籍,一覽五道神采!”

於是,玄淵道祖便依著記憶中的印象,與孫平點了一些大堯世界曾經有幸見過五道奇觀的幸運兒名錄。

“謝過玄淵師兄。”孫平道謝。

而後,他便飛離了寒淵深處的巖壁區。

……

此後數千年。

孫平沒有再回天淵海,反倒是在外不停遊歷。

先後去往了天爐山、天符山、天機城、天帝廟、天師道、五蓮教、羅浮宗、真靈山這八家宗門。

天爐山上。

孫平瞧見了大堯世界號稱第一的天地烘爐。

其內爐火終年不熄,火苗大如山巒姿態,熊熊燃燒之下甚至可以焚滅道祖。

天符山上。

孫平見著了所謂的天符十八景,一步一符,一符衍一道,而後一道即是一種可以傳諸大堯修真界的不俗畫符手段!

天符山算是諸宗裡,最為正派氣象的宗門。

雲景、靈鶴、老松、白叟……處處皆透著一股超然於外的仙門風景。

反觀之。

孫平後面再去的天機城,活脫脫一座賽博朋克的異類世界。

內裡各種轟鳴著引擎聲響的不同偃物,發出如尋常人族一般的話語,而後受制於天機老祖管制。

當然這裡的不同引擎,並非甚麼蒸汽之流。

而是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能量來源,或是傳自天雷山的雷石之力,或是受自天師道的死晶之力……

萬般種種,不一而足。

至於天帝廟,同樣是一處明顯不像是仙門大家的富麗景象。

諸多出身天帝廟的唐姓子弟喜好穿金戴銀,打扮得好似一個個富貴王爺,他們修行的洞府也少有靜室。

反倒多砌有一汪靈池。

小者酒池肉林而已,大者終日岩漿泡澡。

再往後,孫平去了趟天師道。

天師道是個很安靜的宗門,修築於地下。

地下挖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層,一層或有棺槨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

每層都存放棺槨,棺槨即是天師道弟子修行之所、養屍之地。

除了最底下天師老祖居住的單人洞府。

其他每一層天師道弟子居住的地方,少則十數,多則逾萬,皆是擺滿了棺槨。

孫平並不認可他們的修行文化。

只借閱了些許玉簡,而後便直接離開飛往了五蓮教總壇。

五蓮教、羅浮宗、真靈山,三者都不是大堯本土的仙門,而是後續其他大世界加入到大堯的大宗。

其內都有仙人坐鎮,但大多不是甚麼正經修行而來的大乘仙人。

五蓮教總壇位於大周世界一處隱秘山谷,內有乾坤,別有天地,戒備森嚴,少有其他修士往來。

孫平也是費了一番功夫,才說通了幾位同道擔保,方才允他來此。

彼時,孫平的修為已入了合體後期。

大周世界毗鄰春秋大世界,為儒修影響最深,以至於其中皇權鼎盛,奉行科舉取士之法。

選出來的自然是儒修。

一朝氣運配合儒修修行之法,培養出了一套區別於春秋大世界的特殊儒修體系。

而五蓮教則是自大周王朝建立以來,便一直在不停反抗的宗門。

幾度興衰!

最危難時候,險些被一舉滅門。

所幸得了大堯諸宗救助,方才能夠延續道統,直至今日。

因而五蓮教的總壇算是諸宗之內,最為簡陋、窄小之地,攏共只有天淵海的二十分之一大。

五蓮教立宗數萬年,期間搬遷總壇的次數超過百次。

其中動盪,自是可想而知。

孫平也與天師道時一般,借過典籍後便匆匆離開。

五太之說並不只存於大堯天地,諸天萬界皆是通用之理。

而後是羅浮宗。

大夏世界三大仙門之一。

大夏世界內部,修士大多圈地自理,而世俗王朝又是一段其他故事。

孫平並沒有空暇遊歷大夏。

只是匆匆去往了羅浮宗山門,取過典籍查閱,停留二十年時間,便直接離去。

羅浮宗、五蓮教兩家宗門,說到底與大堯諸宗的干係並不純粹,他們也不會特別熱情地對待孫平的到來。

同樣,孫平也無意摻和這些本不屬於自己的爭鬥。

最後一站是真靈山。

真靈山如今可是大不一樣,歷經數千年整改,整個大虞世界儼然成了練氣士的第二樂土。

御靈師一脈也徹底成了大堯修真界底下的一條支脈。

地位類似於天帝廟體修的處境。

孫平在真靈山還有些舊識,但他並沒有一一造訪他們,反倒是直奔真靈山藏書閣中,查閱各種典籍。

那個時候,孫平的修為儼然合體圓滿。

他覺得自己離著大乘境界已是不遠,對於五太之道理解也愈發精深。

離開真靈山後。

孫平重新回到了自己最最熟悉的天淵海。

他以合體圓滿之身懸在天淵海外,遙身傳音天淵祖師,拜曰:“天淵海寒淵一脈弟子孫平,歷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再返山門。”

“懇請祖師護我閉關,以窺仙人境界!”

“哈哈哈——”天淵祖師大喜,分身飛馳而出,將孫平請入他居住的洞府一側,而後分給他一處別府。

孫平欣然接受。

於他彼時境界,能夠滿足他閉關修行的地方不多,因而他才回返天淵海。

又萬載。

翻閱完九宗典籍,遊歷諸天萬界,領悟三教法門後。

孫平於天淵海天淵祖師洞府一側。

渾身潔白如玉質,身後綻起斑斕光芒,雙目緊閉卻能直攝人心神。

他沒開口,卻彷彿已告諸天地。

他沒睜眼,卻彷彿洞悉了天地。

孫平懸身飛起,破出洞府,朝著主洞府遙遙一拜,告曰:“謝過天淵師兄護我成道,師弟不負所望,終成了大乘境地。”

天地霎時隱有龍吟虎嘯,斑斕光華溢滿整個滄溟大海!

呼呼——

天淵震顫。

天淵老祖真身久違地邁出了洞府。

見著孫平的第一眼,他便好奇詢問:“孫師弟所成之道,是一,還是皆而有之。”

孫平笑而不語。

實際上,天淵祖師的疑問便是,孫平到底是以練氣之法成就的仙人果位。

還是皆有儒修文氣、釋修佛光,一併以三教境界,邁入的上境,一如他兩萬年前叮囑孫平的那般。

孫平笑而不答,卻已然給出了答案。

……

往後萬萬年。

孫仙人的事蹟從未有告知於眾。

大堯諸宗尊重孫平的意願,同時也欣賞孫平做出的決定。

孫平如他所願,一直以隱仙人的身份存在於諸天萬界,做為大堯諸宗最後的底牌,威懾儒、釋兩家的高修。

諸天萬界,不知年歲。

儒、釋、道三家勢力仍舊不曾決出勝負。

但在那同一刻,儒、釋、道三家又彷彿完成了完美的統一。

這份統一,恰恰印證在了孫平身上。

……

又不知何年何月。

三家高士或有修行閉關者,或有出外遊走者。

但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在做著何種事情。

也不止於高修而已,甚於諸天萬界所有生靈。

他們、她們、它們……

都在同一時刻,在腦海裡聽到了同一個聲音——

太平!

繼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後,諸天五太之中,再添一太,謂之:太平!

太平者。

仙人孫平是也!

(全書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