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會議室時,瀟華東故意放慢腳步,在博源身邊低聲說了一句:“博處,德育工作嘛,就是耍耍嘴皮子,可不像基建專案,每一分錢都要落到實處。別到時候碰了一鼻子灰,才知道基層和省廳的區別。”
博源腳步未停,側頭看向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王科放心,我這個人呢,別的本事沒有,就是擅長把‘虛’的事情做‘實’。至於基層和省廳的區別……或許就在於,省廳更需要看到政策背後的千萬張面孔,而不是隻盯著圖紙和數字。”
說完,他不再理會瀟華東瞬間沉下來的臉色,徑直走向自己的工位。系統面板適時彈出:【模擬能量消耗100點,用於維持“模擬洞察術”持續監測。當前能量點。】
坐下後,博源沒有立刻看檔案,而是閉上眼,在意識中與系統溝通:“系統,分析瀟華東的行為模式和可能的阻礙手段。”
【分析中……目標人物瀟華東,性格特質:控制慾強,權力意識濃厚,擅長利用資訊差和流程漏洞。潛在阻礙手段預測:1. 工作流程設卡;2. 關鍵資訊截留;3. 聯合其他同事製造孤立;4. 利用基建專案的資源分配權施加影響。建議宿主:1. 快速建立工作流程認知;2. 拓展資訊獲取渠道;3. 尋找潛在盟友;4. 準備至少一項短期可落地的工作成果作為突破口。】
系統的分析清晰明瞭,博源心中已有計較。他睜開眼,目光落在桌面上的“中小學德育工作年度計劃”檔案上,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面。德育和課後服務……這確實是容易被忽視的領域,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容易做出差異化的成績。
“模擬系統,”他在意識中默唸,“開啟‘模擬場景技能融合矩陣’,調取本省中小學德育現狀資料模型,以及課後服務開展情況的痛點分析。”
【指令接收,正在調取資料……資料模型構建中……預計耗時15分鐘。消耗模擬能量500點。當前能量點。】
大腦中彷彿有無數資料流在奔湧,這是系統特有的“模擬推演”能力。他不需要真的跑遍全省學校,系統就能根據現有資料和演算法,構建出最接近真實的場景模型。
就在這時,陳西西端著一杯水走過來,臉上帶著怯生生的笑容:“博處,您喝水。”
“謝謝。”博源接過水杯,目光溫和地看向她,“小陳,你負責哪塊工作?”
“我……我負責處裡的檔案收發和資料統計。”陳西西有些緊張地回答,手指絞著衣角,“其實就是打雜的。”
博源笑了笑:“收發檔案和統計資料是很重要的工作,能最快了解處裡的業務全貌。以後有什麼不懂的,或者需要我幫忙的,隨時說。”
他的態度溫和,沒有絲毫架子,讓陳西西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一些,小聲應了句“好”,便回到了自己的工位。博源注意到,她回到座位後,偷偷看了瀟華東一眼,而瀟華東正對著電腦螢幕,手指敲得飛快,似乎在處理什麼緊急事務。
【系統提示:目標人物陳西西,情緒波動指數0.35,敵意指數0.12,可列為潛在資訊渠道。】
博源心中微動。看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姑娘,或許能成為一個突破口。
十五分鐘後,系統提示音響起:【資料模型構建完成。本省中小學德育現狀:形式化傾向嚴重,75%的學校將德育等同於班會和講座;課後服務痛點:師資不足(佔比68%)、內容同質化(佔比80%)、家長滿意度參差不齊(最高50%,最低21%)。】
看著這些資料,博源的眼神逐漸銳利起來。形式化德育、同質化課後服務……這正是他可以切入的點。他拿起筆,在筆記本上飛快地寫下幾個關鍵詞:“專案化學習”、“社群資源整合”、“家長參與機制”……
就在這時,瀟華東突然站起身,拿著一份檔案走到博源桌前,臉上帶著一種公事公辦的冷漠:“博處,這是下週要召開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建專案推進會’的議程,張處讓你也參加。不過……”他故意頓了頓,“裡面涉及到一些具體的資金分配和招標流程,可能和你分管的德育工作關係不大,你要是忙,可以不用全程參與。”
這是赤裸裸的試探和排擠。博源抬起頭,接過檔案,目光在議程上掃過,然後平靜地說:“謝謝瀟科。基建專案雖然和我分管的工作領域不同,但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分配是否合理,學校建設是否符合教育需求,其實都和德育環境、課後服務場地息息相關。這個會,我一定參加。”
他的語氣不卑不亢,眼神裡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瀟華東沒想到他會如此直接地反駁,臉色頓時有些難看,但又不好發作,只能僵硬地點點頭:“既然博處這麼說,那我就不打擾了。”
看著瀟華東轉身離去的背影,博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想把他排除在核心事務之外?沒那麼容易。他開啟系統面板,目光落在【模擬商場】的選項上。或許,是時候兌換一些新的“裝備”了。
“系統,檢視技能書分類,有沒有關於‘專案管理’或‘資源整合’的初級技能書?”
【正在檢索……發現《初級專案管理思維》技能書,售價1000模擬能量;《基礎資源整合方法論》技能書,售價800模擬能量。是否兌換?】
“兌換《初級專案管理思維》。”博源毫不猶豫地下達指令。
【兌換成功,消耗模擬能量1000點。當前能量點。技能書已載入系統知識庫,是否立即學習?】
“立即學習。”
一股資訊流瞬間湧入大腦,關於專案規劃、流程管理、風險評估的基礎知識在意識中飛速整合。博源能感覺到,自己對王建軍剛才那份基建會議議程的理解,已經從表面文字深入到了流程邏輯層面。
“很好,”他在心中默唸,“瀟華東,你以為我是來搶位置的空降兵?不,我是來做事的。而你,最好別成為我做事的阻礙。”
窗外的陽光越來越烈,照在博源桌上的筆記本上,那些關於德育改革和課後服務創新的思路,正在紙上逐漸清晰。新職位的第一天,沒有想象中的鮮花掌聲,只有看不見的硝煙和實實在在的挑戰。但博源知道,有系統作為後盾,有自己在基層積累的經驗,他有信心在這片新的戰場上,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接下來的幾天,博源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他沒有急著燒“三把火”,而是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熟悉政策。他將近年來國家和本省關於基礎教育的政策檔案全部調出來,結合系統提供的“模擬政策解讀模型”,快速梳理出政策脈絡和重點方向。系統的優勢在於,能將枯燥的政策條文轉化為可量化、可分析的資料模型,讓他能一眼看到政策落地的難點和關鍵點。
第二,瞭解人員。除了瀟華東和陳西西,他還主動與其他幾位同事交流。負責學籍管理的老李性格耿直,對業務非常熟悉,但不太關心官場爭鬥;負責特殊教育的小周是個年輕媽媽,心思細膩,對特殊兒童的需求瞭如指掌。博源用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問題,逐漸打破了初來乍到的隔閡。系統的“模擬洞察術”在此刻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他能快速判斷對方的性格特質和溝通方式,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第三,調研現狀。他沒有侷限於辦公室裡的檔案,而是主動聯絡了省城的幾所中小學,進行實地走訪。在走訪過程中,他開啟了“模擬洞察術融合矩陣”,果然在幾所學校裡看到了系統標記:【數字1:xx中學初三(2)班學生劉某,當前一類學渣】、【數字2:xx小學五年級學生張某,當前二類學渣】。這些標記讓他對學生的真實狀態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讓他意識到,德育工作絕不能停留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