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書是人敬一尺我讓一丈之性情,自不可以‘無端’相讓,當即奉陪到底,血拼至終章。
只是不過不同於擎海潮,魔書尚有移動殺敵之能。
這不是一頁書更在擎海潮之上,而是魔書體內佛魔二氣相互刺激運作之下,其恢復力勝於擎海潮。
羨慕麼,不用羨慕,因為‘佛魔二氣相互刺激運作’,是拿一頁書之根基以及腦子換來的。
佛魔之氣在摧毀梵天不世根基的同時,亦正在不斷損耗著百世經綸之佛法修為。
而地合之上,天覆巨石亦為之震盪不已。
見狀,凱旋侯自不會錯失良機,“殺!”
手一揮,佛獄大軍殺上,眾火宅佛獄大無畏殺上,“殺啊、殺啊!”
而在另一邊,地者亦是揮手調遣,死國大軍蜂擁而出,“殺、殺、殺!”
倒落塵埃的擎海潮與魔書,卻是傷得遠比原著來重,幾是失去了移動能力,唯有束手待斃。
危情時刻,
魔書一把抄起不遠處的擎海潮,閃爍於天覆之上,一掌贊功而下。
天覆如烏雲壓落、雷霆萬鈞,直撲死國、佛獄聯軍,閃避不及者血肉盡碎。
一眾‘獄’兵:“啊、哇、啊…”
一眾‘魑’兵:“啊、哇、啊……”
“一頁書、你!”擎海潮不曾想,一頁書會出手相救。
他們明明在半刻之前,還是不共戴天,生死恨敵來著。
“梵天眼裡,不容邪魔奸宄、殺!”
魔書雖然話說得漂亮,但擎海潮都直接失去了行動能力,魔書又怎麼可能保有原著的‘三成’實力。
地者與凱旋侯都沒沒有出手呢,兩人就已在‘獄兵’與‘魑兵’的圍攻下,危如風中之燭。
被‘仇寇’所救,擎海潮內心一時間,說不出是滋味,但對玉梁皇之不滿,卻是陡然升高。
[玉梁皇、這就是你說的,一切將由你來處理。]
其實,玉梁皇早就到了,可誰讓‘玉不琢’另有謀算呢。
[沒辦法,不先讓一頁書救你一命抵一命,讓你放下成見,御宇皇朝怎好‘收服’魔書呢。]
……
海天之訣落幕,卻是立掀後續。
天地合方圓不遠高峰上,方是當前後續之關鍵。
天者、“此戰良機難逢,吾實該有何動作呢?”
咒世主、“虓眼軍督、憑你就想抗衡吾與天者!”
燁世兵權、“你們誰想打破沉默麼?!”
三角陣營,往來就是最最穩定的,燁世兵權有持無恐,因為就算以一敵二,當下無論是天者還是咒世主,都不可能對他下死手。
就在三角持續對峙之際,倏然空間聲響,一道聲音打破了‘平衡’,“在下、劍之初!”
意外的名字、震懾的身影,登臨高峰、不發一語,霎時鎮壓三方強權、全場矚目,就連天地合周遭之大軍圍殺,亦為之一噤。
高峰上,劍之初如謎乍現,三角爭鋒頓時四方制衡,身雖不動、心已千慮百轉。
咒世主心想,“他為何會在此出現,他的目標是?”
天者心想,“咒世主心有遲疑,嗯…”
燁世兵權心想,“劍之初,年少、宗師,如斯沉穩,此子有來歷。”
暗處,薄情館主亦來到,慕容情咬牙切齒,所想卻是另一個男人:“可惡的素還真……”
覆蓋地合的天覆之上,眾獄兵與眾魃兵圍困而上。
兩人傷勢沉重,體力亦將耗盡,擎海潮更是不良於行,魔書與擎海潮之險境,讓劍之初不得不出手相助。
然而劍之初的動作,卻是打破以了四方平衡。
天者一擊追上,打破了劍之初至極救援,而咒世主則是趁機暗掌,暗襲劍之初而去。
燁世兵權哈哈一笑,“早該論到我們的,來、戰!”
燁世兵權搶先發招,卻是擊向空中,天者、咒世主、劍之初見狀,忙是各自催至功體。
驚見四道宏大掌勁源源攏聚,於天地合的上空盤旋不下,而在落地的天覆之上。
四股不世之宏力相互擠壓,雄勢竄流、地面割裂,舉目崩亂之際,巍若地漏竟亦即將被震成兩半。
危!大寫的危!
眾獄兵與眾魃兵無比亡命奔逃,魔書還想要扶起擎海潮一起離開。
凱旋侯與地者卻在此時,竟爾聯合了起來,“擎海潮、一頁書,今日海沉天落、同歸塵土!”
受到擎海潮‘拖累’,魔書根本無法離開,而在更外圍,秦假仙、業途靈、千鍾少等要想要救援,卻就連外圍都突破不了。
而原本可作寄望之集境軍士,卻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然在弒道侯的帶領下,悄然消失在天地合當中。
“一頁書、咱們兩清了,你離開吧!”
魔書自不會放手,擎海潮就算該死,也只能死在他一頁書手上,趁虛而入之鼠輩根本不配。
魔書正欲說些什麼,卻是驟感天頂之窒息風壓為之一輕。
先是天覆之上的四大絕頂‘合擊’,被一戟而擊潰。
再聞驚神詩號,震懾整個天地合:
“金車齊首伏六龍,雲駕聽史御長風。酣觴賦詩槊在手,一朝攀日射蒼穹!”
玉梁皇神俊天降,一身更在‘海天’兩之上之懾人氣息橫掃全場:
“本皇在此,誰敢動本朝北冽鯨濤!”
一身風華,猶如日月星辰,璀璨奪目,遠遠超越了“海天”之間的所有存在。
他並沒有過多的動作以及眼神,卻透露出無盡的威嚴和力量,彷彿整個天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御宇皇朝的威嚴,不容任何人踐踏!
玉梁皇九九登龍體七轉之威再盛,再添無雙威勢:
一股強大的力量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猶如狂風巨浪一般,席捲整個天地合上下里外。
霸氣、側露!
目光如炬聲音洪亮而堅定,如同雷霆一般,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至於一頁書,御宇皇朝一併保下,誰作質聲,誰人反對!”
地者與凱旋侯等人自有有心反對的,卻不敢作出與一記皇朝為敵之決斷,紛紛將目光轉向遠處高峰。
高峰上的四人各自徐徐收功,卻是各有想法以及心思。
劍之初最是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