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人與人的距離
工廠中的機器大多是 550 和 530 型號,而劉羽凡進廠前所在的小作坊使用的是 750 型號,這是一款外國進口機型,生產的產品更為精細,質量也更高。相比之下,另外兩款國產型號則稍顯遜色,不僅使用年限較短,還存在較多問題。由於國產機器的操作較為複雜,穿線流程的細節也與小作坊中的機器不同,因此劉羽凡花費了很長時間也未能完全掌握。
張德厚多次路過,看到劉羽凡手足無措的模樣,不禁搖頭嘆氣,恨鐵不成鋼地說:“怎麼跟個新手一樣。”劉羽凡只能臉紅尷尬地保持沉默,雙手攪在一起不知如何安放。
張德厚又說:“看這學習的進度,實在不行就自已離職吧,我們廠一直都比較看重效率,學習進度慢,幹活總跟不上,是很難留下的。”說完,他眼神定定地看著劉羽凡,然後轉身走了,只留下一聲幽深的長嘆。
其實,張德厚何嘗不是感到心累,這麼大的廠,大部分人都不支援他,有的暗暗下絆子,他也無可奈何,常常為了這個崗位勞心費力,卻總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徐猛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明智而謹慎,懂得給自已留好退路。這次也不例外,他想看看劉羽凡的個人能力如何。事實證明,年輕人每天都在被激發著獨立下的潛能,就像一個小火爐,只要不斷新增燃料,火就會燒得特別旺。徐猛給到了劉羽凡靠自已的雙手去直面生存的壓力,激發著他內在的動力。
一個發動機在未經磨合之前,總是難以提供動力。而一旦完全敞開,它自身就會爆發出強勁的聲音和進取力。劉羽凡真正開始正視使命的必然性,站在了自已本性即將踐行的位置上。他陷入了一次次人生的深思和總結裡,漸漸明白,那些站在高位的大人們的目光的長遠度,這是青年的他還無法企及的。
很快一個星期過去了,劉羽凡被正式錄用。他很激動,那種感覺就像在大冬天裡極其飢餓的時候,吃到了一口熱饃饃夾著的紅燒肉,直刺入靈魂的滿足感充斥全身。他整個微凍僵的身體,也像這股熱騰騰的香氣一樣,被點燃了體內細胞的能量,身上熱乎了,也有了無限的熱情和活力。
“晚間時分,開到了廠宿舍樓下,猛舅親自來送的。他和張主任拖著大件行李,我像條小尾巴沉默地跟在後面。這倆人果然一見如故,印證了以往的猜想。想必那些小插曲也是他倆事先謀劃周密的,在兩人深思熟慮的計劃裡,我這個小白鼠可謂是艱難坎坷地成長到了今天,變成了大白鼠。”
兩人到了宿舍放下手裡物品,聽張主任叮囑了幾句,劉羽凡目送二人出了門。仔細傾聽著他們在樓道間漸行漸遠的模糊談話,心中所有疑問的答案都浮出了水面。他暗想,估計自已一開始說出徐猛的名字,張德厚就已然把所有資訊瞭然於胸,有了具體規劃。
那時張德厚僅說曾與徐猛在一個廠共事過,不會因為這層關係,就對自已放鬆要求,那些唬人逼迫的話只是一種策略,是對劉羽凡這個毛頭小夥子的一種特殊的鞭笞,被他們安排好了。從張德厚客套的言語和眼神中,劉羽凡捕捉到了些許敬意。他們倆同齡人,不同的人生高度和格局已然悄悄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總是必然的,他們在時間長河裡已然拉開了不小的距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