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章 秦然獻策

“周將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項燕一臉凝重地看著眼前有些灰頭土臉的周殷,語氣低沉而嚴肅地問道。

周殷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內心的緊張情緒,然後緩緩開口說道:“回上將軍,秦人似乎與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昨夜我率領軍隊準備夜襲秦軍時,行至此處,卻恰好遭遇了前來偷襲我軍大營的秦軍。還未等我軍站穩腳跟,一場激烈的戰鬥就立刻爆發了。”

說到這裡,周殷不禁感到一陣慶幸,如果不是項燕及時趕到,他恐怕就要全軍覆沒了。他偷偷地看了一眼項燕,心中暗暗鬆了口氣。

“秦軍何人主將,兵馬多少?”

“我方損失如何?”

項燕站在高處,目光凝重地看向遠方,再次詢問道。這兩個問題言簡意賅,但卻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向和雙方的實力對比。

“秦軍副將蒙恬為將,夜色太黑,激戰來的太突然,未能探得秦軍詳細兵力。”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秦軍兵力不少於我軍。”

周殷低著頭,語氣沉重地回答著項燕的問題。實際上他知道秦軍的兵力不如他們,可是現在損失這麼重,周殷必須找一些藉口,所以在兵力上稍微隱瞞了一些。

畢竟敵人是兩萬兵馬還是三萬兵馬,在他看來影響並不算大。

“至於損失…”,

周殷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末將無能,一夜激戰過後,我大楚將士折損近半!”

說完這句話後,周殷單膝跪地,低頭等待著項燕的責罰。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項燕會如何處置自已。

然而,項燕並沒有立刻責怪周殷,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周殷說的是真的,同樣兵力的情況下打成這樣,項燕知道這場戰鬥的殘酷性,也明白周殷已經盡力了。

過了一會兒,項燕緩緩開口道:“起來吧,此事不怪你。”

聽到這句話,周殷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

項燕接著問道:“秦軍的情況如何?”

周殷答道:“根據我們的觀察,秦軍的損失也不小。從他們的陣型和士氣來看,在我楚國將士的奮勇殺敵之下,秦軍的左右兩翼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項燕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知道,這場戰鬥雖然艱苦,但楚軍並沒有被輕易擊敗,還有一戰之力。

“好,既然如此,我們就準備一下,等待李信死率兵來攻吧。”

項燕沉聲地說道,“傳令全軍,返回大營休整待命,隨時準備再戰!”

“遵命!”周殷領命而去,開始傳達項燕的命令。

項燕則站在原地,凝視著遠方的秦軍陣營,心中默默盤算著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而另一邊李信和蒙恬看著楚軍緩緩退回也在商量起下一步的戰略。

“搞清楚了,昨夜是楚軍大將周殷統兵。”

“兵力要多於我們,不過卻被我大秦銳士差點一擊而潰。”

“由此看來,楚軍的戰力不復從前啊。”

蒙恬面色陰沉地說道。

“不可大意。”

“楚軍的兵馬都是由楚國各大氏族所出,匯聚到一起。”

“周殷雖然是楚國大將,但據細作來報,他家的本部兵馬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和其他三大家族相比,實力還有一定差距。”

“而且近年來,項燕一直在努力訓練軍隊。”

“項家絕對不能小看啊!”

李信一臉嚴肅地說道。

儘管他在朝堂上對大王誇下海口,聲稱只需三十萬大軍就能滅掉楚國,但當他真正踏上戰場時,態度就變得謹慎起來。

畢竟他要為三十萬大秦將士負責。

“若是無法擊潰項燕的主力,就很難攻城拔寨,攻陷楚國啊。”蒙恬皺著眉頭,面色凝重地分析道。

如今,項燕率領著三十多萬大軍駐紮在距離陳郢不遠的地方,緊緊地牽制住了秦軍。

如果想要攻打楚國的城池,就必須要面對這三十多萬楚軍,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然而,項燕採取了一種極為保守的戰術——龜縮戰法,他堅決不主動出擊,每次都只是派遣一小部分兵馬出來騷擾秦軍。

這種戰術讓秦軍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僵局。

昨晚出動的三萬多楚軍,已經是這兩個月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戰了,雖然是秦軍取得了勝利,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突破點,才能真正擊敗項燕的主力部隊,進而攻佔楚國的城池。

“機會總會有的,暫且回營。”李信面色沉穩地說道。

“幾十萬大軍每日所用糧草眾多,我大秦有關中糧倉,能耗得起。”李信目光深邃,看向遠方。

“他項燕未必耗得起。”李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久而久之,三大氏族必然會催促項燕儘快出兵的。”

如今整個天下糧食最富裕的就是大秦和齊國。而齊國的很多糧食都被秦國商人買了回來。相對於秦國,楚國可以說很是貧瘠了,囤積的糧草是有限的。這也是李信如此淡定的原因之一。

能讓急性子、暴脾氣的李信變得這麼穩重的原因,卻是因為一個人——秦然。

當初,李信率領大軍經過城父之時,與秦然相見。秦然深知正常情況下都會發生什麼,他知道李信即將面臨一場大敗。

為了幫助大秦破局,也為了不讓悲劇發生,秦然給李信出了這個主意。

正是因為秦然的建議,李信才能夠保持冷靜,等待時機。

而事實也正如秦然所預料的一般。

三個月後。

秦楚將軍在陳郢前線已經對峙了整整半年之久。

原城父守將從城父押運糧草到陳郢已經不知道多少趟了。

這條路可以說就是他閉著眼也能走到。

在這漫長的半年時間裡,秦楚兩國的朝堂和民間都充滿了各種聲音。

在楚國,三十幾萬大軍半年的糧草供應讓三大氏族感到壓力巨大。

他們並非心疼這半年的糧草支出,而是因為這種對峙局面似乎沒有盡頭。

他們不知道還要繼續消耗多少糧草才能結束這場戰爭。

此外,項燕還從氏族中抽調了大量精銳私兵,進一步加劇了氏族的擔憂。

最終,經過三大氏族的暗中商議,他們決定向新楚王負芻施加壓力,希望他下達王命,指示項燕尋找其他解決辦法來拯救楚國。

三大氏族也明白此時不能輕易得罪項燕,畢竟項燕掌握著楚國的軍事力量。

另一方面,負芻在登上王位後才意識到,這個楚王的位置並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樣輕鬆。

楚國的權力幾乎完全被氏族所掌控,如果氏族們不支援,即使是楚王的命令,也難以走出壽春城。

而楚國的民間也是對項家愈發推崇。

因為在這十年裡,秦軍攻打各國,幾乎都是秋風掃落葉一般,所到之處,如摧枯拉朽般迅速攻佔城池,他國軍隊根本無法抵擋秦軍的攻勢。

然而這次與楚國的戰爭卻不同以往,秦楚兵馬對峙,這可以說是這些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種僵持局面讓楚國百姓看到了希望,他們認為只有像項燕這樣的將領才能抵擋住強大的秦軍。

因此,項氏的名聲開始在楚國大地上快速傳播開來,人們對項家的崇拜和支援也越來越高漲。

在這個時候,項家成為了楚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名字被廣泛傳頌,成為了楚國抵抗秦人的象徵。

項家的聲望日益提高,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和追隨。

許多人都願意加入項家的軍隊,為保衛楚國而戰。

在楚國的土地上,項家逐漸建立起了自已的勢力範圍,並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和愛戴。

這種情況使得項家在楚國的地位越發穩固。

如今項家幾乎是楚國三大氏族之下的第一姓氏了。

如果再給他一段時間,超越三大氏族也未必不可能。

只不過三大氏族顯然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另一邊,對於李信一直在陳郢按兵不動一事,大秦的朝堂之上開始出現一些議論聲。

“李信將軍不是說三十萬大軍便可滅楚嗎?如今這半年過去了,為何還不行動?”一名大臣質疑道。

“是啊,我們大秦的軍隊可是天下無敵的,怎麼會拖延這麼久呢?”另一名大臣附和道。

朝堂上的大夫們紛紛竊竊私語,但這些聲音卻又恰好能讓周圍的人聽見。

“國戰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容有絲毫差錯。”李斯站出來,沉聲說道:“李信將軍如此行事,必有其深意。且長平之戰時,我大秦與趙國對峙數年,最終才取得勝利。諸位還是稍安勿躁,靜待前方傳來捷報吧。”

李斯的話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對李信的做法表示不滿。

與此同時,大秦的民間百姓對於戰爭早已習以為常。老秦人相信大秦的軍隊必將戰勝楚國,他們期待著早日聽到楚國被滅的好訊息。而現在的當務之急,則是籌集更多的糧草以支援前線,確保秦軍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繼續作戰。

秦楚兩國的情報如同雪片般紛紛飛到了秦然的手中。

秦然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竹簡皺起眉頭,用手輕輕揉著太陽穴,試圖緩解一下疲勞和緊張情緒。

就在這時,消失已久的麟兒回到了秦然的身邊,並拿出一份密信。

秦然接過信件,快速瀏覽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原來,昌平任命的城父守將季心,不僅是楚國人,更是楚國著名俠客,“一諾千金”季布的弟弟。

秦然深知季布的威名,他是楚國的大俠客,以信守承諾著稱。

而現在,他的弟弟季心也被委以重任,來把守大秦重鎮城父關。這可是非常不妙啊!秦然心中暗自思忖著,眉頭緊鎖。

秦然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竹簡放在桌上,目光凝視著前方,陷入了沉思。自已現在無法確定這件事昌平君是不是故意為之,

但無論如何,城父交給季心來把守,一旦出現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這讓秦然感到十分擔憂。

為了不讓事件朝著最壞的情況發展,秦然決定再次前往昌平君的府邸。

當他到達時,昌平君看到他的到來顯得有些詫異,並詢問他的來意。

秦然冷靜地回答說:“李信將軍與楚軍在前線已經對峙了半年之久。根據我的預感,楚國的糧草可能即將耗盡。到那時,項燕必然會把目標瞄準我們秦軍的糧草供應線。從陳郢前線到城父的路程只有兩天時間,如果項燕派遣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繞路襲擊我們的糧道,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昌平君聽後皺起眉頭,他深知自已肩負著前線糧草排程的重任,一旦出現任何差錯,他都將難辭其咎。

昌平君的眉頭緊緊皺起,臉色顯得十分凝重:“押運糧草的乃是原城父守將。”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擔憂,但還是接著說:“他身經百戰,應該不會出差錯。”然而,他的語氣卻明顯缺乏自信。

昌平君心中暗自揣測,秦然主動前來告知此事必定有其深意,或許他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問道:“秦將軍有什麼辦法?”

秦然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道:“城父關城牆高大堅固,且前方有我大秦三十萬大軍鎮守。楚軍想要繞過李信將軍直接攻擊城父,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接著,秦然繼續說道:“因此,丞相大人可以派遣一員大將率領關內的部分兵馬出城,暗中跟隨在運糧隊的身後。如果楚人膽敢劫糧,我們便可趁機殺出,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

“如此一來,既能確保糧草安全,又可保護糧道暢通無阻,同時還能立下赫赫戰功。”秦然的聲音平靜而有力,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感覺。

昌平君聽後,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立下功勞現在正是昌平君他所需要的。

不過如今他手下可堪一用的大將也只有季心一人。

對於派不派他領兵而出,昌平君陷入糾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