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開局!

只不過這一次武將們沒有給這位丞相面子,仍然扯著脖子看向秦王。

“立杖五十,秦然你親自監刑!”

大殿之上一時間寂靜無比,良久後秦王才緩緩開口。

隨著嬴政冰冷的聲音響起,大殿之內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一股無形的壓力瀰漫開來,彷彿整個空間都被凍結了一般。

“嘶……”

然而,當大王的話說完時,不論是將領蒙武、李信、蒙恬等人,還是丞相昌平君、李斯等人,全都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瞪大了眼睛,臉上露出驚愕和難以置信的神情,彷彿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就連自認為看透一切的韓非也一時愣住了。他原本平靜的表情瞬間變得凝重起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和不解。

而身處旋渦之中的秦然更是心中一陣無語。

這可真是一份燙手的差事啊。

政哥這一招實在是高啊。

屠大人如此行徑,簡直就是在動搖將領們的心,其心當誅!

若不是大王在此,眾人恐怕會毫不猶豫地將他斬殺當場。

然而,這件事應該由秦王嬴政來裁決。

以蒙武將軍為首的一眾武將們最後的進諫,雖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但實際上卻給自已帶來了麻煩。

讓大王在朝堂上斬殺大臣,已經透露出了一種逼宮的意味。

直到這時,蒙武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不敢再發表任何言論,紛紛回到原來的位置。

而讓秦然負責監刑,其實還有另一層深意。

這件事情是由秦然而起,那麼就由他來結束。屠大夫的生死完全取決於秦然這位監刑人。

畢竟,杖五十可以導致杖斃,也可能只是皮肉之苦,關鍵在於如何執行。

“借刀殺人,這是要把自已往死路上逼啊。”

秦然心中知道,屠大夫在秦王心中已經判了死刑,現在就是要看自已怎麼選。

就算一開始一些士大夫們並未參與此事,對自已並沒有多大的敵意。

可是殿前杖斃一名士大夫,這也是在打他們的臉。

只不過,自已沒得選。

“末將領命!”

“屠大夫,莫要怪我,這五十軍杖,你好自為之吧。”

秦然看著已經滿頭大汗的屠大夫冷冷開口道。

只見兩名王宮衛士立刻上前,將屠大夫按在長凳之上。

緊接著,撕心裂肺的聲音便響起。

“啊!!!”

“大王饒命啊!!”

“五杖下去,屠大夫便疼痛難忍開始求饒。”

只不過兩名士卒沒有絲毫停歇。

一杖又一杖的落在屠大夫的身上。

很快鮮血便染滿了大殿。

屠大夫的氣息越來越弱。

“回秦將軍,回大王,屠大夫忍受不了杖刑,已經斃命了。”

打到第四十二杖時,便已結束。

這中途,秦然沒有絲毫暗示和喊停,任由兩名士卒打死屠大夫。

“罷了,厚葬屠大夫。”

“今日之事便到此為止了,寡人乏了。”

當殿打死了屠大夫後,滿朝大臣武將噤若寒蟬,不敢吱聲。

秦王擺了擺手,示意朝會結束。

這件事便以秦然毫髮無傷的結束了。

只不過,朝堂之上,秦然又得罪了一大批士大夫們。

“上將軍,大殿之上多謝你仗義執言!”

離開之時,秦然向蒙武道謝。

“無妨,舉手之勞罷了。”

蒙武擺了擺手,示意秦然不用在意。

“不過老夫還是大意了,要不然你也不會落得這個情況。”

蒙武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剛才一激動差點犯了大錯。

“該來的,怎麼也躲不掉。”

秦然對此倒是想的很開,畢竟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經歷了。

雖然沒有什麼獎賞,好歹也沒有處罰,至於被人記恨,也無妨。

燕、趙、韓、魏,恨自已的人現在多了,也不差這幾個。

“秦將軍真是灑脫,讓我心生羨慕啊。”

一旁的李信走過來笑著說道,他最討厭規矩了。

在與秦然交手一次後,對他很是欽佩。

“李信將軍,多謝!”

秦然抱拳,雖然嘴上沒有多說什麼,可是心中還是決定,以後伐楚之時拉這位仁兄一把。

要不然太可惜了。

如果李信沒有垮掉,那麼在大秦年輕一代的將領中,他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日後六國叛亂之時,大秦就不會出現無將可用的尷尬局面。

而且秦然堅信,如果李信還在,憑他的火爆脾氣和剛猛性格,胡亥想憑藉一張聖旨就讓他自殺,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說不定,當胡亥的聖旨剛剛到達的時候,李信第二天就會率領大軍殺回咸陽,質問胡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否被奸臣所矇蔽?

說起胡亥,現在這個時間段胡亥出沒出世還不一定呢。秦然心中暗自嘀咕著。

“要不要找個機會,直接把這個混蛋給掐死算了?”秦然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但很快,他又搖了搖頭,覺得不太現實。

畢竟罪魁禍首還是趙高那個可惡的太監,胡亥只是個孩子,就算殺了,恐怕還會有趙亥、王亥。

回想起剛才在大殿之上,屠大夫站出來指責自已時,秦然注意到趙高那微妙的神情變化。當時趙高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之色,似乎在慶幸秦王會因此處死自已。

“這筆賬遲早要跟他算清楚!”秦然咬牙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秦然彷彿被人遺忘一般,每天除了在驛站睡覺,便是在咸陽城內四處遊蕩。

本來打算去羅網總部看看,但考慮到那裡有六劍奴在,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免得自討苦吃。

而在這幾日,一道調令引起了秦然的注意力。

而且也讓自已想起了忘了的重要事情。

丞相昌平君奉王命巡視韓國舊地新鄭、上黨等地。

“昌平君...新鄭。”

“新鄭之亂!”

驛站內秦然眉頭緊皺。

對於這件事的發生,秦然無法短時間內無法判斷,昌平君究竟有沒有參與。

但是秦然可以確定的是。

新鄭之亂必然與韓非有重大的關係。

而此刻,韓非府邸內,韓非負手而立看著新鄭的方向不知道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