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章 不要用利益考驗資本

拜杜法案出來之後,所有關聯方都成了利益享有方,無論是大學還是企業積極性大大增加了。

對大學來說,政府出錢搞研究,研究成果是自已的,自已能賣給企業賺錢,賺來的錢還能自已用,不用分給政府,簡直太爽了。

而對企業來說,自已出錢搞研究,只要搞出研究成果,無論是自已開發商品還是賣錢,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簡直太划算了。

說白了,拜杜法案的核心理念是以產、學、研的協作,讓大學可以保留髮明的所有權,企業也可以將發明商業化來獲得利益,以此來激勵基礎科技創新研發,用科技創新來帶動經濟復甦,於是鷹國的科研成果商業化應用很快就掀起了一股熱潮。

至此,鷹國科研路線的資本驅動型模式正式形成,目前鷹國的科研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向。

第一是政府,包括能源部,國家航天航空局,國力衛生(NIH),國家科學(NSF)等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能宗旨和任務目標,就不同學科領域或不同型別的研究,技術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予以支援。

第二是企業,一般是大公司或者私人基金會投資一些專業實驗室開展研究。

比如阿斯利康在波士頓研究中心成立的阿斯利康孵化器,為入選的生物醫學研究初創公司提供實驗室和指導,每年的研究資金高達百億美元。

還有杜邦公司擁有一個秘密實驗室,專門研究業界的前沿科技,每年的科研資金同樣高達幾十億美元。

兩個資金源疊加,每年高達近萬億美元的科研投入,最終還打造了鷹國這種科研帝國。

但是,這種模式就一定完美嗎?未必!資本投入型科研好處在於可以激發主動性,但缺點也存在,那就是資本的逐利性。

如果你是大學科研機構,在向政府申請科研專案資金的時候,是優先申報那種快速成果,而且能馬上賣給企業的科研專案的,還是申報一些投入高,見效慢的基礎科研專案呢。

咱們再假設,如果你是投資的私營企業,你是願意投入一投就是十幾年不見效的科研專案,還是願意投入那些出成果後,馬上能推出產品的科研專案呢?

不言而喻,永遠不要用利益去考驗人性,也永遠不要用利益來考驗資本。

當科研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那麼幾乎沒有人願意搞基礎科學,然而基礎科學又恰恰是一切應用科學的基礎。

就像沒有核裂變現象和鏈式反應研究,就無法誕生原子彈和核能發電。

沒有高純度玻璃的研究,就沒有光纖和高速網際網路。

沒有電子的半導體材料在P型和N型材料的介面中結合的研究,就沒有電晶體和積體電路等等。

現在無論是研究機構還是資本都想用科研來賺快錢,那麼那些從事基礎性研究的科學家,還能拿到資金嗎?

甚至那些本身就從事應用研究的科學家,也不得不屈從於資本的意志,去搞一些諸如AI,區塊鏈,超導等等,聽起來很唬人,容易從股市上圈錢,但距離應用落地,還有很長時間的科研專案。

這對很多科學家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那咋辦?只能投奔願意在基礎科學上投資的龍國。

我國是行政驅動型投資,行政驅動固然有缺點,比如外行指導內行,官僚化以及效率等等問題。

但是在科研方向上,不會像資本驅動型那樣唯利是圖,而是捨得在基礎科研上投資。

這樣一來,一些在鷹國拿不到研發資金的科學家自然要往龍國跑,比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戴維布拉迪,他研究的方向是CCD電子工程,通俗一點就是研製攝像頭的感測器基礎理論。

本來這個方向是受鷹國軍方資助的,但因為研發方向調整,鷹國人認為當時的CCD畫素已經夠高了,足以滿足精確制導炸彈的需要,所以就把它專案給砍了。

鷹國官員還嘲笑他你口中的10億級畫素高畫質攝像機可以拍到臉上的蟎蟲是公還是母嗎?這句話深深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戴維一怒之下來到了龍國,

龍國對戴維很重視,不僅給了他科研資金,還將他入選了外專百人計劃名單。

在龍國,戴維很快就突破了高畫質晰度CCD的基礎理論,造出了10億級畫素的超級相機,而且透過相機並聯的方式達到100億,400億都不是夢。

這種相機有什麼用呢?我們想想現在什麼最火,自動駕駛啊,自動駕駛無論是鐳射雷達路線還是視覺路線,攝像頭都是必不可少的零部件。

而高精度的攝像頭提供的畫素資訊遠遠超過普通攝像頭,透過這種攝像頭最佳化的智駕演算法直接幫助龍國智駕汽車如虎添翼了。

不僅如此,這種超級相機還能和5G、物聯網,天網等等技術相結合。第二個航天、社會、軍事各個領域,毫不誇張的說,戴維來龍國創造的千億產值是有的。

鷹國也不是沒想過要戴維鷹國,但戴維怎麼選擇呢?轉頭就申請了龍國綠卡。顯然,戴維是為鷹國的科研環境傷透了心了。

在之前,龍國引進外國專家,其實多是以華裔為主,用民族大義來感召。但是說實話,這種用談情懷的方式效果很一般。因為畢竟咱們要承認,國內的學術交流便利度方面是要弱於鷹國的。

但是萬萬沒想到外國的一系列騷操作,把這些專家硬生生的逼到了龍國。

鷹國為什麼科研發達?其實就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現在這個就天下英才而用的國家變成了龍國。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國際合作與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外國科學家的赴華熱潮,是全球科技人才流動的一個縮影,也是龍國科研水平蒸蒸日上的最好註解。

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的發展,龍國科研機會和科研投入必將繼續增加,對外國專家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討論到最後,秦立新說道:“純資本型絕對是不利於科研創新的!資本要掙錢,他不在乎創不創新,他在乎的是科研壟斷,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外的醫藥領域尤甚!

包括專利制度和股份制公司結構,雖然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作為工具來說,就像越先進的武器,如果被壞人利用,它的危害性就越大一樣。

如果透過專利制度只是為了謀取最大利益,而不是造福社會。

股份制結構,只是為了更容易透過股權逐步把好企業奪過去,企業經營不好就利用破產來金殼脫殼。

很多看似公平,表面上是保護所有人的制度,其實普通人是不曉得如何來維護自已的權益的,很容易被人賣了都不知道。”

劉澈應道:“所以,專業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那些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都是要吃飯的。所以,我們才要有自已的法務部,商務部,風控部,智慧財產權部等各司其職。

未來的科研難度應該越來越需要集體智慧,甚至是需要依賴全人類的智慧才行。我們應該從全世界共同打造人類文明科技樹的角度,先形成一個完整的總體規劃和路線圖,集中全世界的智慧來逐一進行突破。

應該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協調各個研究環節的資源和研發進度。每個團隊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已研究的是總體規劃中的哪一部分,完成這個節點之後後續要繼續攻克什麼。

等年底青山科技獎評選出來後,我們順勢成立個科技協作組織,對加入協作組織的團隊或個人,從總體規劃中選擇課題進行研究的,我們給予經費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