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章 高階戰力

“現在研發中心正在研發AI智慧資管系統,安全中心正在搗鼓周天星斗系統和都天神煞系統。如果要軟體開發工具,資料庫軟體,作業系統同時攻堅的話,前期大概需要2萬名研發人員,後期可能需要5萬名研發人員。

軟體開發工具,資料庫軟體可能需要2到3年時間,作業系統可能需要4到5年時間。”

秦立新說完,席置業接著說道:“如果我們自已的作業系統完成之後,我們的安全軟體執行起來那肯定會如虎添翼的,天下無敵的。”

劉澈聽完,皺皺眉,“只要能做出來,只管去做,不要有壓力。實在不行我們就招10萬名研發人員也不是不行,我們也養得起。3年,5年,我們也等得起。

現在說一下研發中心的選址和建設,就先按10萬人的要求去規劃。

為了安全考慮,研發中心全部採用地上6層樓,地下3層的設計。

工期我想半年足以,明年開春,所有研發中心全部要保證投入使用。

我們現在正在建設的有兩個資料中心,分別是中部資料港和九天國際資料中心。

在綠城新區中部資料港建設可容納5萬人的中部地區研發中心。

在貴市新區九天國際資料中心建設可容納3萬人的西南地區研發中心。

在西京新區建設可容納2萬人的西部地區研發中心。

安全中心以後也分三塊,除了正在建設的九天五星大廈總部,在京城九天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北方安全中心,在滬東新區九天國際金融中心成立東方安全中心。

安全中心規劃就先按1萬人吧,總部大廈4000人,北方安全中心和東方安全中心各3000人。

另外再為十地組織挑選出1000名網路駭客高手,每個組織100人。”

秦立新同意道:“好吧,多招人也沒問題,權當是多培養新人了。現在我國航空航天的科研人員裡面就有非常多的年輕人,未來令人期待呀。

而鷹國航空航天的研發團隊很多年齡都大了,而且已經出現了斷層。

不論是科技還是軍工領域,我們都是國家在舉全國之力在攻堅,國外很多是商業化行為,自然功利性更強一些。

驕兵必敗,我們是時刻準備著,一直牢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一直奮發圖強。

國外很多科技領域自恃領先我們很多,已經習慣了驕縱傲慢,甚至已經固步自封,自毀長城了。”

這一段時間,大家估計都被“嫦娥六號”給刷屏了。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一個現象:鏡頭掃過的時候,嫦娥六號的每一名科研人員看起來都很年輕。

而且不止是嫦娥六號,似乎龍國航天的所有團隊,都是越來越年輕化了。

而大國之間競爭,往往起決定性的是兩國的高階戰力,也就是科技水平,軍事能力和製造能力。

說起來這也是鷹國最擔心的地方,因為在鷹國進行航天專案的時候,鏡頭掃過,出現的卻都是一個個年齡至少50歲以上的中老年。

都說鷹國航天不行了,這一點從兩國航天科研團隊的年齡對比就可以看出來。

龍國航天的隊伍裡,30歲出頭就挑大樑了,而在鷹國航天的隊伍裡,卻出現了很明顯的人才斷檔,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青黃不接。

那麼鷹國是世界第一大國,為何會出現“人才斷檔”的情況?

不止是負責各種航天專案的科研人員,龍國航天越來越年輕,也可以在航天員的身上看出來。

近年來,第一代航天員已經退居二線了,而平均年齡不過才40歲出頭的第二代航天員,都成為了龍國航天大隊裡的“老人”,他們已經開始“老帶新”,負責帶領著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第三代航天員去太空了。

用不了兩年,很快就可以看到第三代航天員帶領著更年輕的第四代航天員去太空。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龍國航天員方面,人才儲備是非常充足的,並且越來越年輕。

舉個例子,如今在龍國空間站裡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三名航天員,其中指令長葉光富44歲,兩名組員李聰和李廣蘇,一個35歲,一個37歲。三個人的平均年齡,也不過才38歲。

再看鷹國,如今被困在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裡,其中女性宇航員威廉姆斯已經59歲了,能不能順利返回地球,現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航天員,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航天科研人員。這一次嫦娥六號的科研團隊,平均年齡為40歲,這已經是龍國航天現有的航天團隊裡,年齡較大的科研團隊了。

因為龍國天眼FAST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0歲,此前嫦娥五號團隊的平均年齡是32.5歲。 還有北斗衛星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1歲,“墨子號”量子衛星團隊的平均年齡不足35歲。

而且龍國科研人員的整體年齡年輕化,並不侷限於航天領域,在各行各業,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這種現象更是非常普遍。

比方說中歐班列技術維修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蛟龍號潛水器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2歲,殲20飛行員的平均年齡,也是隻有32歲。

這說明龍國人才濟濟,無論是哪個領域,我們現在都有著很強大的人才儲備,尤其是龍國的年輕一代,大家都願意用知識去報效祖國。

而這一點,是現在鷹國羨慕嫉妒恨的,也是鷹國渴望不來的。

或許有朋友會說了,龍國一個發展中國家,現在高階人才的儲備都這麼充分,鷹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又怎麼可能缺少人才呢?

別說,鷹國還真的缺少人才,因為鷹國的年輕一代,他們並不想著建設祖國,他們更喜歡學金融、當醫生,只想著畢業後多賺錢,過好自已的小日子。

說白了,對於鷹國的年輕一代來說,國家是否糟糕,國家發展如何,國家缺不缺人才,這些都和他們沒關係。 那麼又是什麼導致鷹國年輕人“不愛國”了呢?

其實鷹國的人才斷檔,不止出現在航天領域,包括鷹國軍工,以及鷹國很多高新技術領域,會發現一線的科研人員,平均年齡普遍都超過了50歲。

而且隨著老員工退休,即使他們留下了技術,這些技術也傳承不下去。這就好像是NASA,隨著阿波羅那一批科研人員退休,NASA也出現了技術退步。

這倒不是說他們沒有新員工,而是新員工缺乏創新精神,也看不懂老一代留下的技術資料。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很多鷹國的年輕人,都是“癮君子”,而且他們追求所謂的“自由”,根本就不在乎規章制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另一方面,想要培養人才,想要搞科技創新,就需要加大投入,比方說相關的基礎設施要跟得上。

這也是鷹國目前的困局之一,因為鷹國的很多基礎設施,早就沒法用了,想要搞“人才復興”,就要大規模重建基礎設施。

這也落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重建,而鷹國一來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二來鷹國製造業外流,本土工業空心化,也不支援他搞重建。

自然基礎設施跟不上,再加上鷹國年輕一代,不像龍國年輕一代,普遍都有著“使命感”,有著一顆“愛國心”。

所以鷹國的年輕一代垮掉了,鷹國的技術創新垮掉了,人才出現斷檔也是必然的。

這也是為何鷹國想要打壓龍國,但是卻發現根本就無法遏制龍國發展的原因。

畢竟龍國的年輕一代不僅沒有垮掉,反而還都更加努力,鷹國的年輕一代不願意學理工,而龍國的年輕一代,都願意學理工,想要搞科研為國家發展做貢獻。 就從這一點,鷹國拿啥和龍國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