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8章 吹起招人的號角

近日,擁有800萬粉絲的網紅博主羊毛月釋出一則名為“這麼難嗎找工作”的影片,疑似嘲諷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

“我真的很疑惑,現在大學生都這麼難找工作嗎?我刷影片10條有8條都是秋招,什麼零office啊,什麼京大的博士,武大的碩士找不到工作,然後在直播軟體上說段子。

或者是回宿舍了,分享自已今天的面試經歷,說著說著就哭了。不是,這零零後不是要整頓職場嗎,怎麼職場都進不去呢?進不去你怎麼整頓呢?”

評論區很多評論斥其“何不食肉糜”,“獲得網路紅利忘了初心”等等。引起熱議後,影片很快被刪除,隨後羊毛月又發了道歉影片。

“對不起,我錯了,釋出這條影片的初衷是刷到一些大學生吐槽就業的影片,以及我後臺到粉絲求助的私信。所以我想要透過這條影片瞭解一下大家真實的困難,以及我有什麼可以幫助到的地方。

但是,對於這種嚴肅的話題,我採用了非常不恰當的表達方式。傷害了大家的感情,讓原本就很難過的就業季過得更難了。我會更加謹言慎行,約束好自已的言行,保證不再犯類似錯誤。”

劉澈看到今日觀點上一篇文章,並隨手給他點了個支援。

謹以此文獻給羊毛月以及像羊毛月一樣,在優渥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們,希望這些孩子知道,這個世界除了有你們這樣享受著各種豐富資源的人以外,還有著更多的一無所有的孩子們。

他們需要付出比你們多出千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和你們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而更多的人則是窮其一生也不見得,能達到你們的人生的萬分之一。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坐下來喝咖啡》,作者麥子。這篇文字寫於2004年,距今整整十幾年了。

發表之初,就觸動了無數心靈的共鳴。它講述了一位農家子弟,歷經十八載春秋的不懈奮鬥,終於贏得與大都市同齡人並肩而立的機會。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奮鬥史,更是一代人在逆境中砥礪前行的真實縮影。

在此,我們重拾這篇充滿力量的文字,將它獻給那些在優越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青年,以及那些曾經歷經艱辛卻已漸漸忘卻過往的人們。讓我們共同關注社會的底層,構建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

其實,後來還有一篇文章題目更扎心,《我奮鬥了18年,還是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大學生活的幾年時間裡,每個人的差距看起來並不明顯,但是從大學畢業之後,可能短短几年,大家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明顯了。

而這中間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什麼,是每個人的自身條件還是外界因素更多一些?

阿狸最開始招人的時候,也招不到最優秀的人,那個時候,最牛的人都是奔著出國去的,然後去國內的其他大企業,去阿狸的都是其他大公司進不去的人。後來阿狸崛起了,當初進阿狸的那批人,一躍成為同期最讓人羨慕的工作。

想了好久,劉澈也是比較頭疼,“一方面是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渴求真正來了立馬能上手的人才,這裡面是調配機制出了問題。

如果真的像很多玄幻小說裡寫的那樣,有能夠手一放上去,就能測試出人的天賦是什麼的寶貝那就好了。

很多人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可能明明不喜歡這個工作,但是眼下就這一份工作錄取了,你是接受這份工作還是繼續尋找其他工作?

有的天賦比較明顯還好,能及早發現自已適合做什麼行業。有的人開竅晚,可能幾年後才發覺自已更適合做什麼,這個時候怎麼辦?

他已經從事現在的工作好幾年了,按現在的社會壓力,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去做出抉擇,到底要不要重新去換新的行業呢?

而我們國家在幹部的任用上,是有一套完整的體系的,一個人要走上領導崗位,組織上會系統的安排你到不同的系統部門去任職,還要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各方面成績都很好,然後才能獲得提拔。

所以說,這對於我們企業在用人上,也有非常好的借鑑性。當然,這對企業也有一定的要求條件,也就是企業規模要夠大,能夠提供不同的崗位讓你去鍛鍊,從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自已更適合做什麼工作,自已真正的天賦是什麼。

然後就是這個企業能夠真正的做到量才適用,把有什麼樣天賦的人放在什麼樣的位置上。

曾經有個段子,在一個大公司,一個部門經理怎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權利?有個人就說,拼命的招人,招的人多了,公司自然就會想辦法給你的部門安排更多的工作和資源。

我們先不說這裡面合不合清理,我想我們真的可能陷入了一種誤區,也就是我們有了專案,才會想著去招人。

實際上,如果我們先招了一批人呢,總會找到專案的。當然,這對小公司是不現實的,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多養幾千人有什麼問題嗎?顯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就像市面上的創投團隊來說,投幾十個專案成一個就賺到了。那麼與其去市面上把錢投給別人,我投給內部不行嗎?

只要基礎條件達標,我招幾千人進來,透過興趣調研和培訓考試,從幾千人裡面挑出相對合適的人充實到集團各個公司和部門裡。挑剩下的人,讓他們自由結合自已找課題找專案,差不多公司就投錢去做。失敗了也不怕,再換個專案來做。

這就有點像我們說的養蠱了,也許最後殺出來的團隊會給我們個驚喜呢!甚至誰敢打包票說,我們最開始挑出來的人和剩下的人裡面,最終哪部分人的成就未來會更高一些?

甚至從兩部分人裡面各挑出同樣的人數去做科研,哪部分人未來的科研成果更顯著,這也都不是絕對的。

企鵝的馬總也提過一次,當時國外有一款閱後即焚的軟體,他們內部在投票到底投不投時,很多人覺得沒有什麼意思。當然現在市值已經很高了,我們最終也投了,但是隻投了一點點。

所以最後他說道,現在我們對於很多年輕人的專案看不明白了,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已經不再年輕了。”

所以,我想明白了,我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就應該大膽的多招人。以前華威不是做過,把當年全國通訊專業的畢業生全部招走了,讓其他競爭對手都到了無人可招的地步。

我們把人大量的招進來,進行系統的培訓,讓他們能夠達到正式工作的水平,然後在實際工作中由人力資源部門適當的安排調崗,最終根據效果評判出最適合什麼樣的崗位,我覺得這樣才是最合理的。

即使最後他選擇離開我們公司,那他回到社會上再找工作的時候,他有了成熟的工作經驗,也瞭解了自已最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那就得心應手了嘛。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把企業作為人才的孵化器,既為公司選拔人才,也向社會培訓輸出人才!”

“沒有能夠測試什麼天賦的寶石,那我們就自已來做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