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進京趕考

幾人進了雅間,裡面早就擺好了茶水和幾盤乾果,小二又殷勤的在旁邊唱了一遍菜名。

大家聽完了他那唱歌似的報菜名,才說道:“聽說你們這裡有一個群英集會的席,十分受歡迎,是嗎?”

小二立刻十分自信的說道:“客官,你這可問著了,我們這個群英集會保準你吃了不後悔,吃完還想吃。”

“行,既然如此,便上一份群英集會吧。”

沒過多久,小二便端著一盤盤菜進了雅間,大家連忙看去,這大名鼎鼎的群英集會究竟是什麼?

很快他們看見小二端了一個雪白的大盤子上來,放在桌子上面,裡面不但有雞肉,鴨肉,鵝肉,還有羊肉,牛肉。這可真是群英集會呀。

放下了這碗群英集會,那小二又上了一道菜,是蔥燒海參。又上了一道清炒蓮菜,糖醋鯉魚,金鑲玉盞。

放下了這幾道菜,小二便端著盤子退出去了。

顧晚風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這就是群英集會席嗎?”

林修竹也摸不著頭腦,說道:“大約是吧!”

幾人便拿起筷子,紛紛品嚐起來。不得不說,能被人推薦的確實有道理。每道菜的口感都剛剛好,多一分顯老,少一分顯嫩。

正吃著那門卻又被敲開了,很快那伶俐的小二又端了一個盤子上來。這次盤子裡面放了五道菜。

這五道菜可不得了了,每一道都做成了一個人物的造型。那小二詳細的介紹了,說是用上等的麵皮裡面裹了糯米雕的人物,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口感上佳。

說著這一盤盤的人物造型的菜便被放在了桌面上。

臨走還特意強調了,“這就是我們群英集會宴席上最受歡迎的菜,也是我們店最出名的招牌,幾位客官一定要好好嘗一嘗。”

小二出去以後,顧晚風拿著筷子,往自己面前的那盤人物造型的菜戳了戳,別說這小麵人做的還真是惟妙惟肖,她都有些不忍心吃了。

顧九天倒是個行動派,顧晚風還在欣賞研究的功夫,他已經一口咬掉了小麵人的頭,露出裡面亮晶晶的米粒來。

其他幾人全部望向顧九天,紛紛問道:“好吃嗎?味道怎麼樣?”

顧九天一邊細細咀嚼品嚐,一邊點點頭。

其他幾人這才放下心來,齊齊下筷來吃,果然甜香可口,十分宜人。

一頓飯足吃了半個多時辰,幾人才戀戀不捨的收了筷子。

又坐了一會兒,商量好了接下來去哪裡閒逛,這才下了樓,坐上馬車。

又過了幾天,顧晚風幾人果然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出發了。

這次隨行的人換了一批,這是林修竹常年帶商隊的規矩。一般每批人都保證在外面出一次任務,便可以呆在老家做一段時間的事,免得讓夥計們常年在外奔波,疏忽了家裡的人,也生疏了家裡的事。

出發前照例是在太原府和周邊進上了一批貨,然後一邊往前走一邊賣貨易貨,這樣走上一程,生意做的好時,一個月便能有上萬兩的進賬,即使生意平平的時候,也能有大幾千的進賬。

顧九天跟著商隊而行,每到一個城鎮,也會下來看看民生諸事,坐在茶館裡聽聽大家的議論。

他春闈的時候要考實務策的,若是對百姓民生毫無瞭解,對朝廷諸般事務一概不知,只背書本上的知識,是萬萬考不中進士的。

所以顧九天這一趟跟著商隊而行,主要學的便是書本外的知識。

就連張夫子也曾交代過他,如今,他的學問已經是極為紮實的了,缺乏的就是對官場朝廷的瞭解,以及對於實務國政的熟悉。

如此一來,每到一城,顧晚風和林修竹帶著人去買貨賣貨,顧九天便只選了那繁華熱鬧的地方去走走看看。

讀過萬卷書,亦要行過萬里路,力求將書本上的知識給學活了。

就這樣,一路邊走邊看,一行人很快便到了京城。這次春闈的時間早早的便定了下來,是在三月末。

他們到京城的時候是三月初,城中已經擠滿了前來參加會試的舉人學子。好在顧晚風之前便在京城置下了產業和宅子,不愁住的地方。

然而,馬車臨近他們住宅時卻忽然停了下來,顧晚風撩開簾子詢問,才發現前面堵了起來。

那裡圍著一大批人,正吵吵鬧鬧,不知發生了何事。

顧晚風他們的宅子就在前面不遠處,如果這時候退出去,再找路要繞上許久。

但是這裡的熱鬧幾時散卻也不知道,林修竹便讓人去前面打聽打聽,看是發生了何事。

很快,一個機靈的小廝便擠進了人群中,又等了一會兒,那小廝回來說道,原是為著一樁騙親的鬧劇。

前面的那戶人家為著給二兒子取親,重金請了京城有名的金大嘴,這家那兒子本是個樣不成才不就的,加上性子有些暴躁,說了好些人家都沒能成親。

所以家裡人咬咬牙給他請了個有名的媒人,這媒人果然厲害,不知怎樣翻弄唇舌,不但給這人說來了親事,還是位頂漂亮的娘子。

沒曾想,昨日那娘子回門之後,死活不肯再回來。如此,今日孃家一眾兄弟更是糾結到門前,要來將那娘子的嫁妝都拉走。

這家怎麼能肯?他們在媒人那裡花了那樣大價錢!新娘子才進門幾天,兩家人便吵鬧起來了。

顧晚風和林修竹聽的面面相覷,這樣的麻煩事一時半刻肯定解開不了,沒奈何一隊人只好退出街巷,繞了好長一段路,才回到林宅。

一路上風塵僕僕,一到了宅子裡,大家就紛紛睡下了。第二日起了個大早,顧九天告訴了爹孃一聲,便要先去拜見張夫子。

他坐了一輛馬車,向著張夫子那裡而去,到了門口,只見門上貼上了新門神,又換了新對聯,連寫著張字的紅燈籠都是嶄新嶄新的。

顧九天叩響了門環,門房開啟一看,立刻高興的說道:“顧學子,你可算是來了,老先生這些日子一直在唸叨呢,幾個學子當中就屬你入京的最晚。”

他一邊絮絮叨叨的說著,一邊將顧九天讓了進去。

顧九天聞言,心中有些愧疚,他因著在路上多看了些人情世景,便誤了些時日,沒想到倒教老夫子擔憂了。

那門房將他引進院子裡,便說道:“夫子正在後院呢,我還要守門,顧學子便自己去後院吧。”

顧九天點點頭,抬腳往後院走去。

三月的天氣,正是寒冷時節,後院裡也是靜悄悄的。

顧九天走到夫子的書房門前,那裡正掛著一道藍色的厚簾子。他站在門外,揚聲問道:“張夫子在否?弟子顧九天前來拜見。”

“進來吧,”屋裡傳出一個老者低沉的聲音。

顧九天連忙撩開簾子進去了,屋裡正燃著炭,一進去便暖洋洋的,將顧九天這一路上的寒意都驅散了大半。

他向張夫子見了禮,便在書桌旁坐下。

張夫子看他一眼,說道:“那邊案上有新燒的茶,你自去倒了一杯來喝。”

顧九天又連忙起身,走到窗邊案几前,拿起茶杯先給夫子倒了一杯,這才給自己倒了一杯。

喝過了茶,顧九天又問了夫子近日可安否?因著回鄉過年,他足有幾個月不曾見過張夫子了。

張夫子說道:“一切都好著呢。道是你怎麼搞的?明知道春闈在即,居然還來的這樣晚。難道是路上遇到了什麼事?”

顧九天不好意思的說道,“正是因為春闈在即,小子想著,單學了書本上的死學問還不夠,到底還要學學人世間的活學問。故而,一路上穿街入巷,便誤了些時日。”

張夫子看他一眼,“既是如此,不知你這一路上都學了哪些活學問?”

顧九天便將自己一路上的所見所感一一說來,這一說,足足說了大半個時辰,張夫子聽的十分認真,不時點評一二。

聊完了這些,張夫子又將一些春闈的注意事項一一交代清楚,末了說道:“離考試沒有幾天了,你且在家中安心溫書,這段日子便不必再來學堂了。”

顧九天答應一聲,又領了一大堆的課業,便拜別了張夫子。

剛一出了張府的大門,便看到門口停下一匹馬,坐在馬上的居然是吳唐。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兩人遇見,一番閒聊,顧九天將其他同窗的落腳點也打聽了個清楚,說不得這兩日也要去一一拜會一下。

吳唐還要進去給夫子問安,便和顧九天約定了下次相見的日子,兩人匆匆作別。

這邊趕馬車的旺財問顧九天,“可是現在回府?”

顧九天想了想,順路正好可以去拜見一位同窗,便先說了同窗的住處。

馬車悠悠的往那邊趕去,很快,顧九天找到同窗所在的院落,敲響了院門。

趕巧來開門的恰是顧九天的同窗,那人連忙將顧九天請了進去,讓過了兩杯茶水,就聽見外面又有人在敲院門。

那人告罪一聲,又匆匆去開了院門,沒一會兒引進來四五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