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正讓分差被拉大的根源,卻在於進攻端的無力。整個賽季以來,76人依靠席崍的個人進攻能力撐起球隊的火力,他的強大壓制力迫使對手頻繁包夾,為隊友創造出空位機會。然而,現在他被要求徹底放棄個人進攻,轉型為純粹的組織者。這一變化讓席崍的表現陷入困頓。
他一次次試圖在阿德爾曼的戰術框架中找到感覺,但卻屢屢碰壁。賽場上出現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畫面——席崍憑藉敏銳的突破能力輕鬆晃開防守人,卻在面對空無一人的籃筐時,忽然選擇撤回三分線,重新組織進攻。他的這種“為了傳球而傳球”的行為,不僅讓觀眾譁然,也讓隊友在場上感到茫然失措。
同時,肩負球隊進攻重任的託尼·羅滕,此時的狀態同樣糟糕。他因傷病調整了投籃手,導致出手手感極其生疏。羅滕原本就不是天生的投籃專家,如今被迫臨時改變習慣動作,命中率一落千丈。76人賴以生存的攻防體系彷彿瞬間崩塌,陷入了無序的混亂。
中場哨聲響起,球員們垂頭喪氣地走進更衣室,氣氛沉重得幾乎讓人無法呼吸。席崍坐在板凳上,默默擦著汗,心中交織著沮喪和疑惑。羅滕則捂著自已的手腕,臉上寫滿了無力。
就在這時,阿德爾曼緩步走進更衣室,他掃視著眾人,臉上沒有憤怒,反而透著一絲淡然。他拍了拍手,聲音平靜卻堅定:“夥計們,聽我說。現在的比分和你們的表現,早在我的預料之中。”
球員們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阿德爾曼繼續說道:“我們正在經歷轉型,失敗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你們今天在場上的掙扎,是因為你們被迫離開了自已的舒適區。進攻端的混亂,防守端的失誤,這些都不是什麼致命問題。”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變得更加堅定:“你們必須明白,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成長到下一個高度。我們不是為了今天這一場比賽而戰,而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我們會有失敗,但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將變得更強。”
阿德爾曼的視線掃過席崍和羅滕,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邁克爾,你現在所經歷的掙扎,只是開始。你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角色,但我相信你能做到。而託尼,不要被自已的傷病嚇倒。比賽還沒結束,我希望看到你們在下半場重新站起來,用拼搏回應那些質疑聲。”
短暫的沉默後,更衣室內爆發出一陣低沉的回應聲,球員們的眼神逐漸堅定。
阿德爾曼站在場邊,雙手交叉在胸前,表情冷靜如常,眼神卻緊鎖在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對於外界而言,這場比賽或許是一場註定的失敗,但對於阿德爾曼來說,勝負並非此刻的重點。他更在意的是,球員們能否在高壓環境中將他的戰術意圖完整地貫徹落實。這場比賽是一次挑戰,更是一場試驗。
上半場的結束哨聲響起時,比分板上顯示著一片令人失望的數字:公牛隊領先20分。**然而,在那低迷的外表之下,阿德爾曼捕捉到了些許希望的曙光。他在中場休息時對球員們強調,這場比賽的勝負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磨合,能否從每一次失誤中學習,找到在新體系下的節奏。
第三節開始後,76人球員明顯更加默契。球的轉移更加迅速,傳導路線更加清晰,進攻的節奏也逐漸變得流暢起來。託尼·羅滕在放下心中包袱後,終於找回了久違的手感。他的投籃不再猶豫,動作更加自信,球一次次穿過籃網,清脆的聲響讓整個76人替補席歡呼不已。
在第三節中段,憑藉主力球員的奮力拼搏,比分逐漸被追回至十二分以內。每一個成功的回合,都像是在告訴場上場下的人們:這支球隊正在迅速成長。他們或許暫時無法與強大的公牛隊抗衡,但他們在進步,他們在蛻變。
而當阿德爾曼的目的達到時,他果斷換下所有主力,將剩下的時間交給替補球員。這樣的決定在常規賽或許平淡無奇,但在季後賽,尤其是面對公牛這樣的強隊,這無異於一種“主動示弱”。然而,阿德爾曼堅信,只有在真正的實戰中,年輕的替補球員才能獲得足夠的錘鍊,才能在未來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公牛隊的主教練湯姆·錫伯杜則依舊堅持他的“鐵人政策”,毫無換下主力的意圖。籃球界對錫伯杜有一個近乎刻板的認知:他是那種會毫不猶豫讓主力球員拼盡最後一滴汗水的人。在他的球隊裡,核心球員的上場時間幾乎都超過38分鐘。然而,這一次,公牛隊的主力們似乎並沒有完全貫徹他的風格。在第四節和比賽末段,他們的防守強度和進攻頻率明顯放鬆,是否出於錫伯杜的授意,外人不得而知。
這給了76人的替補球員們機會。他們雖然無法有效限制公牛隊球員的得分,但在進攻端卻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流暢性。一次次精準的傳球,果斷的出手,甚至是幾次令人驚歎的三分遠投,都展示出了他們的潛力。相較於上半場主力陣容的掙扎,這群替補球員的表現反倒更加亮眼。
比賽時間逐漸流逝,儘管最終比分停留在115:105,公牛隊取得了首場勝利,但76人隊員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替補席上的歡聲笑語與互相擊掌的場景,似乎在告訴所有人:他們並非失敗者,而是一支正在崛起的團隊。
更衣室內,氣氛並沒有因為輸球而沉悶。相反,阿德爾曼走進來時,看到的是一群充滿鬥志的球員。他站在房間中央,掃視了一圈,然後微笑著說道:“今天的比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每個人都邁出了成長的一步。我們的傷病問題並沒有壓垮我們,反而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