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十兄弟繼續發問:“第四題,是閃電的溫度高,還是太陽表面的溫度高?”
方牧歌歪了歪頭:“閃電的溫度比較高.”
頭顱十兄弟聞言,頓時竊竊私語:“這種題也能答對?她是不是提前準備了標準答案啊?”
“胡說八道,這些題都是咱們臨時想出來的,她怎麼可能提前知道答案!”
“啊這,只剩最後一道題了,咱們要不找個難點兒的題?”
“以你的智商,能找出什麼難題?聽我的,下一題我來出!”
一通商量後,頭顱十兄弟再次開口:“下面是第五題,請聽好了.”
“你離開第六層時,第六層的時間顯示為3點55分。
等你爬上第七層時,第七層的時間顯示為4點10分。
結果你發現你的狼牙棒忘在第六層,你又跑下去拿.”
“等你返回第六層,你發現第六層的時間顯示為4點15分。
已知我們第七層的時間是準確無誤的,那麼,第六層的時間是快了還是慢了?又具體快或慢了幾分鐘?”
方牧歌略加思索,回道:“第六層的時間慢了5分鐘.”
頭顱十兄弟再次爭論了起來:“她說對了嗎?答案是不是慢了5分鐘啊?”
“別急,別急,容我算一下.”
“什麼玩意,不是你出的題嗎?你居然不知道答案?”
“吵什麼吵,我出的題我能不知道答案嗎?我這不驗算一遍,避免出錯嘛.”
“那行,你趕緊的,別讓人跑了.”
“算出來了,算出來了,確實是慢了5分鐘!”
頭顱十兄弟清清嗓子,正準備告訴方牧歌通關成功,結果凝神一看,壓根沒找到方牧歌的身影。
一眾頭顱霎時慌了:“人呢?她人哪去了?”
“額,害怕回答錯誤,她直接跑了?”
“你看你,我們都讓你快點兒把答案算出來了,你偏要磨磨唧唧的!現在好了,她直接去上一層了!咱們頭顱十兄弟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這事能怪我嗎?我一人算題,你們九個在幹嘛?九顆頭還看不住一個人嗎?”
第七層的頭顱十兄弟仍在互相推卸責任,而方牧歌已一手狼牙棒一手吹風機站到了第八層。
駐守第八層的異物種是一塊淺綠色的巨布,巨布身體一張,瞬間將方牧歌包裹住。
“我勸你放棄吧,從來沒有人能通關我駐守的第八層!”
淺綠色的巨布囂張說道。
方牧歌也不回話,直接將吹風機的風力開到最大,再握著狼牙棒對準巨布一頓亂敲。
幾個來回後,淺綠色的巨布被蹂躪得皺巴巴又破爛不堪。
“嗚嗚嗚,我不乾淨了,我不完整了!”
淺綠色的巨布縮在角落自怨自艾。
方牧歌瞥了角落破布一眼,毫無同情心地往第九層趕去。
駐守第九層的是一面大鏡子。
乾淨的鏡面清晰地映出方牧歌的身影,鏡子的人笑著開口:“歡迎來到錦繡城6棟第九層,這裡是問題關卡,你只需連續回答正確四道題即可前往上一層.”
“第一題,一名醫生在診所被人殺害,經調查,他的四個病人嫌疑最大。
警方傳訊四名病人,得知醫生死亡當日,這四人都單獨去過醫生的診所.”
“現在,四名病人均提供兩條供詞。
已知這四人的供詞全部是假的,請問這四名病人中,是誰殺了醫生?”
“病人一的供詞為:1我們四個人誰也沒有殺害醫生。
2我離開診所時,醫生還活著.”
“病人二的供詞為:1我是第二個去醫生診所的。
2我到達醫生診所時,醫生已經死了.”
“病人三的供詞為:1我是第三個去醫生診所的。
2我離開醫生診所時,醫生還活著.”
“病人四的供詞為:1兇手是在我之前去診所的。
2我到達診所時,醫生已經死了.”
方牧歌想了想,回道:“是病人一殺了醫生.”
“為什麼?”
鏡子裡的人問道。
方牧歌不答反問:“這算是第二個問題嗎?”
“算.”
鏡子裡的人笑意盎然。
方牧歌跟著笑了笑,隨後解釋道:“既然這四個人的供詞全部是假的,那麼根據這些假供詞,我們可以反推出:1四人中有人殺害了醫生。
2病人一離開時,醫生已經死了。
3病人二不是第二個去診所的。
4病人二到達診所時,醫生還活著。
5病人三不是第三個去診所的。
6病人三離開診所時,醫生已經死了。
7兇手是在病人四之後去的診所。
8病人四到達診所時,醫生還活著.”
“根據2468線索,我們可以推出病人二和病人四去診所的時間早於病人一和病人三.”
“再結合1357線索,我們可以知曉,四名病人去往診所的順序是:病人二、病人四、病人一、病人三.”
“所以,殺害醫生的人是病人一.”
鏡子裡的人鼓起了掌:“不愧是我,有理有據.”
方牧歌揚了揚眉:“那麼,第三道題的題目是什麼?”
鏡子裡的人笑著開口:“第三題,有一名旅行者去森林探險,卻意外迷路了。
無奈之下,旅行者只好向森林裡的土著求助.”
“旅行者的朋友曾和他說過:這片森林裡有兩個部落,兩個部落的人說話是完全相反的。
即a部落的人說真話,b部落的人說假話.”
“恰好這時,旅行者遇到當地土著甲。
旅行者便問甲是哪個部落的人,甲回答a部落.”
“不一會兒,旅行者又遇到了另一個土著乙,旅行者讓甲去問乙是哪個部落的。
甲回來後,說乙是a部落的.”
“請問,甲到底是哪個部落的人?”
方牧歌思索片刻,笑著回道:“甲是a部落的.”
“為什麼?”
鏡子裡的人好奇問道。
方牧歌眨了眨眼:“這算是第四個問題嗎?”
“算.”
鏡子裡的人跟著眨了眨眼。
方牧歌解釋道:“假設甲是說假話的b部落人,而乙是說真話的a部落人。
那麼甲對於乙所在部落的回答就應該反過來理解:乙是b部落的.”
“如此的話,得出的結論很明顯和假設的條件相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
“再假設甲是說真話的a部落,而乙是說假話的b部落。
如此的話,面對甲的問題,說假話的乙會撒謊他是a部落.”
“而說真話的甲如實轉告乙的答案,又恰好證明乙是b部落。
所以,甲是a部落這個結論與假設的條件互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