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待收到飛鴿傳來訊息說京城內宣王府已一切安排妥當,皇帝便稱身體不適要回宮休養,提前結束了今年的春蒐。
為期二十日的行程被砍半,縮短至十日,彷彿圍獵並無多重要,他來此只是為了有機會接觸元卿,為他演一場戲。
這位皇帝並不十分愛來圍場,據說去年的四季狩獵他只辦了兩場,來了也是興致缺缺。
姜念想起了那句名臺詞:“就是為了這點兒醋,我才包的這頓餃子。”
竟覺得用在這位皇帝身上非常合適。
離開西山圍場的這日,大部隊收拾妥當,又浩浩蕩蕩的回了京城。
元卿如今已是王爺,不能再與姜念同乘侯府馬車。
馬車上只剩姜念和姜榕各兩對主僕,沒了來時與元卿作伴,她只好往知意肩頭靠。
小丫鬟有些胖乎,靠起來按理說肉肉的舒服得很,但姜念卻覺得怎麼都待不住。
她想念他身上乾淨又清冽的熟悉味道,倚在他臂膀結實又可靠。
出行總是來時覺得路程緩慢,回時快些,但她覺得沒有元卿在的時光一分一秒都是那麼難捱。
甚至想在車上打個盹都睡不著,她都要懷疑他身上是不是用了什麼安神香了。
她自認為自已不是什麼戀愛腦,可是似乎精氣神都快被抽走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相思的滋味嗎?
元卿這頭想的更為複雜,他此次入京身份不同,之前在暗處時端王兩次暗殺未遂,今後入了朝堂,不知還有多少未知的黑暗,他只覺得周身危機四伏。
父皇已登基十餘載,尚不能肅清朝臣中前朝顏相留下的勢力,可見端王母族手握多大權力。
……
馬車行至宮門處便需步行入宮,太后身邊的高福高公公此刻正立在宮門外,似乎已在此恭候多時。
高公公看起來有些年紀了,頭髮花白,雖是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卻並沒什麼架子,生得慈眉善目。
見元卿的馬車停下,高福立馬示意身邊的小太監上前候著,元卿卻並不需要人攙扶,準確的說他還不習慣事事被人伺候。
高福滿臉堆笑,身子躬得低低的,元卿知曉他是敬著自已身份,並未言語。
“奴才參見宣王殿下!”高福聲音難掩激動。
“太后娘娘聽聞皇上尋回了一位流落在外的皇子,高興壞了,現下正在壽康宮等著您呢!”
皇帝當年登基後無心踏入後宮,在朝臣和太后“皇嗣乃國之根本”之類的多次勸諫下,才勉強有了四位皇子,大皇子和三皇子還不幸夭折了。
若沒有這位剛找回來的宣王,如今皇子中只有端王和宜王二位王爺。
一想到皇帝子嗣不多,太后實在是憂心不已。再加上當初四皇子誕生後,皇帝便說足夠堵那些臣子嘴了,從那時起便不怎麼願意踏入後宮,去了也只是看望那幾個有子嗣的嬪妃就走,並不留宿。
勸得多了,皇帝甚至威脅若太后執意如此,他便要自行服用避子藥,為了皇帝龍體著想,她只好歇了這個心思。
“煩請公公帶路。”元卿晨起時便被告知,待回宮之後,太后定會迫不及待地召見自已,他對此早有心理準備。
儘管他自知與那素未謀面的皇祖母並無多少親近之感。
一行人行走在宮道上,入目皆是金頂紅牆,連綿不絕,每一處都透露著皇家的氣派。
一刻鐘後,一行人行至太后所居住的壽康宮。
步入殿內,元卿第一次見到了他的這位皇祖母。
太后嫻靜端莊地坐在她的寶座上,雖能瞧出年華老去的跡象,卻依然保持著大家閨秀的高貴氣質,髮髻梳得一絲不苟。
見到來人,衰老憔悴的眼中霎時有了光彩,皺紋裡藏著無盡的慈祥。
“快,快到面前來,讓哀家瞧瞧!”
太后緊握扶手,似是坐不住,與皇帝在圍場第一次見到元卿時的動作如出一轍。
“孫兒給皇祖母請安。”元卿面上溫和,內心卻無太大波瀾,大約是從未見過這位祖母的原因。
“抬起頭來讓哀家仔細看看。”
“像!真像啊,與皇帝年輕時確是一模一樣。”
“皇帝傳信來哀家還不敢信,如今終於見著了,皇天庇佑,難得哀家還真能有這福分。”
太后激動得不行,自已一個人在上首說了這麼多,終於意識到元卿還在下頭跪著。
“快快起身,一路上累著了吧,快坐下喝口茶吃些點心。”
太后眼神緊緊落在元卿身上,只微抬下巴示意宮人伺候他入座。
剛一坐下,另外幾個宮人立馬端上熱茶和好些點心。
元卿垂眸看著陸續擺滿桌面足足有十幾種的精緻點心,心想若是念念瞧見了,定要說什麼“點心開會”,想著不由得輕笑了聲。
這笑容落在太后眼裡,以為是合他口味,慈愛笑道:
“哀家頭一回見你,不知道愛吃些什麼,現下未到晚膳時辰,只讓小廚房多備了些點心。”
“不知道哪種合孫兒的胃口,若是喜歡,待會兒都帶上。”
元卿想起了從小照顧他的胡嬤嬤,也就是母親當年最親近的老僕。她待自已如親孫兒一般,也是這樣變著花樣將吃食呈到自已面前來。
他身份特殊,母親逝後外祖家並未收留他,不是不想,是不敢。
當年顏相手眼通天,任他外祖父是將軍,也怕護不住他。只得將他與胡嬤嬤和幾個僕人安置在一處不起眼的莊子裡,且並不常常見他。
他幾乎將胡嬤嬤當作了自已的親祖母,在那段躲躲藏藏的日子裡與她相依為命。
元卿心下一暖,對這位初見便十分慈愛的皇祖母多了幾分親近之感,只當是多了一個祖母疼愛自已。
“孫兒多謝皇祖母。”
太后抬手打斷了他的道謝,沉重道:
“可憐你母親福分薄,當年的事對皇帝打擊不小,所幸還留下了你平安長大。”
“哀家這麼多年都不曾知曉,自已竟還有一個孫兒,且都長這麼大了。”
“跟皇帝一樣,都覺得虧欠了你,日後有什麼便來跟哀家說,無事也可多來這壽康宮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