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章 挖鹽,製鹽

在快馬加鞭送來信件的第三天,欽差帶著京都的旨意來到了齊府,正式冊封扈四四為製鹽使,官職七品。

這一件事情很快就在閔縣傳開來。

一時間,議論的聲音四起。

女人也能當官?

這在閔縣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還是一個七品官。

這也是閔縣歷來最大的官了。

不同的是,以往的官是縣令,是兵馬司統領。

而如今,這官是製鹽使。

也就是說,閔縣將要開始製鹽。

本來,還在以為,扈四四能當官是託了齊相如的關係。

可打聽過後才知道,是扈四四有著一套製鹽之法,這套製鹽之法得到了朝廷的看重,才破格冊封她成為女官。

閔縣竟要製鹽了。

要製鹽,就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

製鹽離不開鹽的產地。

在大秦,鹽來自兩個地方,海鹽與湖鹽。

可是,閔縣一不靠海,二沒有湖,這鹽要從何而來。

可這只是其他人的看法,而對於裴雲,除了海鹽和湖鹽,還有另一種鹽,那就是礦鹽。

這也怪不得其他人不知道礦鹽的存在。

礦鹽深埋在地下二百八十米到五百米,就大秦的工藝水平,怎麼也不可能取得礦鹽的。

可這沒能難倒裴雲。

不就是在地下,挖出來就可以。

要知道裴雲曾在南山村是幹什麼的。

挖煤礦、挖石料……對於怎麼往地下挖,裴雲有著一個個辦法。

當然,想要挖到礦鹽,和挖煤礦和挖石料是不一樣。

挖煤礦、和挖石料,可用不著挖那麼的深。

想要挖礦鹽,得先確定地下有沒有礦鹽存在。

裴雲能確定閔縣地下有礦鹽存在,是在河邊找到了鹽礦石。

雖然河邊的鹽礦石數量不多,但以此,裴雲得出了推論,在閔縣地下有著礦鹽的存在。

得出了礦鹽的存在,接下來就是把礦鹽挖出來。

深埋在地下二百八十米到五百米的礦鹽,竟想要挖出來,這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裴雲就是有辦法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請不要小瞧古代人智慧,據歷史上記載。

大約在2250年前,我國四川挖出了第一口鹽井。

公元1050年,鹽井的開採有了質的飛躍,從挖井變成了鑽井。

全稱是:衝擊式頓銼鑽鑿技術。

鑽頭由鐵製,鑽桿是竹子,人站在木架上,踩蹺蹺板一樣,把鑽桿提起,然後自由落體,讓鑽頭撞擊粉碎岩石。

公元1700年,四川地區鹽井的深度普遍達到了300米到400米。

而在1835年,燊海井的深度超過1000米,是當時世界上人類鑽探所能達到的最深深度。

挖完井後,就是採集礦鹽了。

過程並不難。

利用管子注水下井,將礦鹽溶解變成滷水,再將滷水抽出。

隨後把滷水進行解析、蒸發、乾燥……

簡單地說,整個過程就是先溶解、再結晶。

本來,製鹽不是得靠海,就是得靠湖,而按照裴雲的辦法,陸地上也一樣可以製鹽。

海和湖這樣的環境,只有在特定的地方,這就形成了一個問題,運輸上的不方便。

而就大秦的運輸水平,實在是能折磨死人。

也就是受限於鹽產地的有限,鹽的產量想高也高不了。

而如今,不只是海和湖,在地下一樣也有鹽。

一下子,鹽產地是四處開花,不再是海和湖獨有了。

而說到交通的便利性。

閔縣處於內陸,至少在通往京都的道路上,比從海邊出發,從湖邊出發要便捷得多。

怎麼製鹽,以及該在哪個地方開挖,都是裴雲告訴齊相如的,齊相如則負責安排人去做。

欽差除了帶來旨意外,還帶來了一批人手,有官員下屬工人,還有與京都聯絡的驛使官。

驛使官嚴格意義上不算官,只是差。

但,人家能和京都聯絡,身份自然是不簡單的。

除此之外,欽差還有一件事情要做的。

那就是到現場看看製鹽。

所謂眼見為實。

當看到那從地下冒出的礦鹽滷水,經過一道道工序後製出來的精鹽,欽差大喜過望,連道了三個好。

隨後就是欽差與齊相如的密會,隨行的有扈四四,就連裴雲也在場。

欽差是認識扈四四的,裴雲卻是第一次見。

一個生面孔出現在密會中,總讓人猜想他是什麼樣的身份。

可是齊相如卻沒有想要多做介紹,只說了,他是自己人,別管他就行。

這話說的怎麼都讓人覺得不該,

齊相如既然說了是自己人,自然就是自己人了。

可又說別管他,好像他就是多餘的,可真要是一個多餘的人,就不該出現在密會上。

齊相如卻沒有打算多做解釋,欽差也就沒有多問了。

欽差的名字叫做餘長生。

看樣子,和齊相如的關係十分的不錯。

一見面就行禮道:“見過齊公,齊公風采更甚往昔,可喜可賀。”

“你小子還是一樣的嘴甜,會說就多說幾句。”齊相如這話裡帶著調侃。

就這兩句話,就足以讓人知道這關係不是一般的好,就和自家人在說話一樣。

確實,說是自家人也沒有什麼不妥的。

齊相如的三個兒子雖是武將,常駐邊關,至死未回,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京都有相交知己。

餘長生正是他們其中一個相交知己。

所以,在無外人的情況下,餘長生和齊相如的關係就和自家人一樣。

而像餘長生這樣的人,並不少。

就如同齊相如對扈四四說過的一句話。

“你要知道,你有三位兄長,他們雖死了,可有的人不是死了就不在了。”

齊相如死了三個兒子,朝廷的做法是給他加封子爵,給他劃封地。

而這只是朝廷層面上的做法。

在朝廷層面下,還有不少人願意替齊相如做些什麼的。

換言之,三個兒子是死了,卻給齊相如留下了一條條人脈。

齊相如不去動用的話,這些人脈自然就是沒有用的。

可要是齊相如遇上了什麼事情,這些人脈的作用就會隨之顯示出來。

就好比現在。

朝廷派來的欽差和齊相如竟是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