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難道我竟是個天才?!

林無攸如喪考妣,將臉頰埋進抱枕上,四肢直挺挺的、像個屍體般倒在沙發上。

“賊老天,賊老天,賊老天……”他嘟嘟囔囔地罵著,同時也忍不住琢磨起另外一件事情——

人在沒有被社會毒打的時候,總會擁有各種各樣的錯覺,以為自己是堪比金城武的大帥哥、以為自己可以一飛沖天的天才,以為自己天賦卓絕,總之自己就是萬里挑一的天選之人。

然後他們便會遭遇社會無情地暴打,所有的僥倖都會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或是主動或是被動地承認——原來我也只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但當個天才也不錯。

林無攸很確定他沒有任何投資方面的天賦。

天下(投資)眼光別人獨佔八斗,他倒欠十八斗。

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第一部電影便一炮而紅,他說不定、或許、可能、大概是個電影天才?!

林無攸立刻興奮起來,但凡能支稜一下、忽扇兩下翅膀,他也不是很願意當個攤平的鹹魚。

不過判斷“是否為天才”,光看票房還不夠,還得看看專業人士的判斷。

想到謝主任掛在嘴邊的“橫幅”,才結束通話電話的韓三坪,他最終選擇撥給姜聞。

“喂,叔,你看《致命ID》的票房成績了嗎?”他直入主題,“您覺得我在電影方面的天賦怎麼樣?”

說話實說,這通電話沒有錯,但通話的物件錯了,問話方式也錯了。

面對這問題,謝主任會滿口誇讚;韓三坪也會果斷承認;偏生他跑來問姜聞——一位在拍攝期間被他“折磨”到瘋癲,為了發洩怒火不惜去折磨其他倒黴蛋的清湯大老爺。

林無攸真摯的詢問傳到他耳中便成為可惡又可恨的炫耀,姜聞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他必然不能回答“你小子是個天才、不折不扣的電影天才、別他娘在我這兒炫耀了”,他只會講事實、擺道理。

“張義謀的處女作《紅高粱》,程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賈樟柯的處女作《小五》、婁野的處女作《週末情人》,”舉了足夠多的例子,他又將問題拋回來,“你覺得與他們的作品相比,《致命ID》怎麼樣?”

按照姜聞的預計,林無攸約莫會按照龍國人的傳統,謙卑地承認自身的作品不如這些前輩。

哪料,林無攸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傢伙。

“我感覺《致命ID》不比他們差,比不過《紅高粱》,卻可以跟其他作品一戰,”他甚至還反過來勸姜聞把眼光放開,“不能以影片的立意去評定好壞,這是片面且狹隘的偏見。”

姜聞:“……”

這傢伙說得對,他無言反駁。

畢竟他也是個不喜歡搞“高大尚”立意的傢伙。

要幹就幹大點,像《鬼子來了》光明正大地亮刺刀,別在電影裡搞那麼偷偷摸摸的討好。

忒沒趣兒了!

電話那頭的林無攸還在催,“叔,你覺得我這天賦究竟是行還是不行?”

“別人拿戛納、去國際電影節,你只能在國內這一畝三分地爭,你說自己行不行?”姜聞還是不直面回答,只給了含糊其辭、自行領會其意的回答。

“這樣啊……”林無攸頓時鬱悶,蔫了吧唧地回答,“我還以為……”

他沒有說出“丟臉”的自我推測,只是格外苦惱地截住話茬。

換成平時姜聞定能領會其意,偏生他才說了句近乎於彌天大謊的話,心虛得心裡直打鼓,分不出心思再去分辨。

為了逃避難言的心虛,他趕忙轉移話題:“下部電影拍什麼?有沒有什麼好靈感?”

“……暫時沒有,”林無攸回答,“我還想再休息一段時間。”

能拖幾時是幾時,能擺一刻是一刻。

擺爛的鹹魚就是這種閒裡偷閒的東西。

又跟姜聞閒聊兩句近況,他便匆匆結束通話電話,凝眉深思。

“姜聞確實給了回答,但怎麼感覺還是不對勁呢?他們獲獎是他們被報名了電影節,我在國內是因為電影只能在國內發行,這兩者不能同日而語。”

林無攸敏銳地跳出姜聞挖的坑,正準備在光明的未來大道上狂奔,他隨後接到條簡訊,再度將他推回深坑,並且在上面灑了厚厚的一層土。

這條簡訊來自卓威——【恭喜票房大賣,欠您的恩情已還,江湖再見。】

看到這條簡訊的第一秒,林無攸費勁回想“誰是卓威”,然後更費勁地回想“什麼恩情?怎麼還的?”。

為了調查清楚這一切,他透過無敵的人脈(單純給中影的工作人員砸錢),搞到了那份週會報告(殘缺版)。

上面詳細分析了卓威為電影宣傳砸下多少營銷,又因為這大膽的措施差點被《每日新報》開除,好在這回的“子彈”沒有飛太長時間,他最終依靠這大膽的作風成為上位,並藉助對《致命ID》的成功營銷在業內一戰成名。

數十頁的報告如枯葉般滑落至地面,林無攸才樹立起來的自信心轟然倒塌。

痛苦地跪伏在地板上,他瘋狂敲打地面。

“虧得我還嘲笑姜聞把眼光放長遠,原來我才是最不要臉的人,票房全靠海量的營銷啊!我竟然是個營銷咖?!”

林無攸苦著苦著便笑了,“這次電影僥倖爆火,以後未必會有這樣的運氣,還是繼續當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吧,只是……”他抹把辛酸淚,“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徹底退休!”

在林無攸為“完犢子”的前途發愁時,大小王卻在暗自慶幸。

黑色商務車在馬路上急速行駛,大大小王穩穩當當地坐在後車座上,表情卻不甚美妙。

“林無攸的電影怎麼起來的?究竟是誰在看這類電影!”

王忠磊戳著【《致命ID》票房爆火,打破《甲方乙方》的記錄,馮曉剛遭遇罕見危機!】的報紙標題,眉頭緊緊鎖住,深得好似能夾住一張名片。

兄弟倆作為白手起家的專業人士,對市場的感知度比任何人都要敏銳,他們意識到《致命ID》的票房飛速暴漲,並且會隨著時間發酵越滾越大。

王忠軍感慨:“多虧你將《致命ID》調到十一,如果放在賀歲檔上映,那可對《大腕》太不利。”

賀歲檔的概念在當今只是尋常,但至少算個能叫上名字的檔期,也有著轟下高票房的前例。

十一就是個連名字都沒有、冷門到與日常無二的普通日期。

王忠磊也是滿心後怕,“差一點就讓《大腕》對上《致命ID》了!就算《大腕》能打得過,總票房也肯定會被《致命ID》分走。”

總盤就那麼大,別人多吃一口,他們倆就要少吃一口。

所以,哪怕被韓三坪痛罵一頓,警告兩人不準再往中影內部伸爪子,兩人也是無比慶幸之前的決定算是做對了。

“之後便會有個檔期叫做‘國慶檔’,”王忠軍隔空點了下報紙,“林無攸向市場證明國慶檔有潛力,市場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可開發的大盤,一部電影開發一個檔期,真有他的。”

王忠磊哀嘆聲:“他今年才18歲、剛剛大二,就是個了不得後輩了,業內再多兩個類似人物,咱們這群老東西就得暴死。”

話落,他小心地覷眼哥哥,無比謹慎地詢問:“哥,之前對付他的手段還要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