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樂安郡收王朗歸降 青州六郡五郡皆歸劉辯

雙方陷入一場混戰,陳慶之率領的漢軍又遭挫敗,遺棄眾多輜重糧草,狼狽後退二十里。

見劉辯大軍如此不堪一擊,倉皇敗走,劉繇心花怒放,當即下令全力追擊。

所幸被身旁的謀士於糜苦苦勸阻,這才鳴金收兵,收兵回城。

第2日豔陽高照,陳慶之又一次率領“殘兵敗將”前來挑戰。

劉繇在城上望見,不禁捧腹大笑道:“你看,這陳慶之帶來的人馬已不足兩萬,想來除了被殺死的,其餘的大概都做了逃兵。”

“今日當全力出擊,將陳慶之的首級斬下帶回來才好。”

得劉遙之命,陳恆、張英、範能三將再度各自引領一萬軍馬,外加五千士卒門客,殺出城來,向陳慶之挑釁。

“陳慶之何在?汝若不是膽小如鼠之輩,便親自出馬,與我一決高下,免得讓你手下偏將校尉來自取其辱。”

陳恆連戰連勝,已然囂張至極,甚至狂妄地自比項羽之勇,全然不把陳慶之放在眼中。

“哼,你這敵將簡直荒謬絕倫,自古以來,統兵之能重在謀略而非勇武,我乃是擅長統兵作戰之良將,又豈會與你這般逞強好鬥。”陳慶之淡淡的說道。

其後,在秦檜身旁的唐勝宗再也忍無可忍:“你這敵將,看我唐勝宗來戰,你休要猖獗!”

漢軍旗幟飄揚之處,唐聖宗挺槍躍馬,氣勢洶洶地前來迎戰陳橫。

兩馬相交,激戰十五回合。

唐勝宗依照陳慶之的吩咐,故意露出破綻,致使陳恆將自已的頭盔挑於馬下,看似險象環生,實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哎呀,敵這敵將果然厲害,恐怕有霸王之勇啊。”唐勝宗趕緊撥馬而走,落荒而逃。

“哼,你這姓唐的敵將哪裡走,留下人頭!”

陳恆見唐勝宗心生怯意,在交鋒中逐漸萌生退意,妄圖尋機逃離這兇險之地。

但陳橫豈會輕易讓他得逞,只見陳橫跨馬執槍,如狂風般奮勇追擊,那股子瘋狂勁兒彷彿要將唐聖宗生吞活剝一般。

城頭上的劉繇一直密切注視著戰場局勢,此前心中的諸多疑慮此刻已如輕煙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他神色冷峻,猛力揮動手中旗幟,大聲下達命令:“前軍全力追擊,務必斬下劉辯軍的首級!”

隨著他這一聲令下,城下那三萬大軍如潮水般洶湧奔騰而出,連同那五千多計程車卒、門閥以及僕從,一同如餓狼般拼命追趕。

一時間,漫山遍野皆是追逐漢軍的身影,一程又一程,十里、二十里、三十里……緊緊地咬住不放。

而城中此刻僅剩下了約莫五千左右的守軍,以及不足五千計程車族、門閥和僕從,加起來還不到一萬的兵力留守。

陳橫在追擊中來到一處山坡前,唐勝宗卻突然調轉馬頭,仰天放肆大笑道:“你這愚蠢至極、毫無謀略的傢伙,中了吾與元帥精心設下的圈套,還不速速前來受死!”

兩馬相交的瞬間,僅僅一個回合,陳橫便被唐勝宗手中那鋒利無比的長槍狠狠刺穿咽喉,如凋零的殘花般頹然墜落馬下。

就在這時,山谷兩邊猛然響起如驚雷般的鼓聲,原來是事先埋伏在此的一員大將率領一萬伏兵從兩側悄然殺出,截斷了樂安軍的後路。

而唐順宗所率的一萬五千多漢軍也掉轉回頭,與伏擊的人馬形成了合圍之勢,對樂安君展開了兇猛的圍攻。

剎那間,喊殺聲震徹天地,對方士卒的哀嚎聲此起彼伏,鮮血如泉湧般流淌,眾多士兵紛紛跪地求饒。

張英拼死突圍,卻被唐勝宗張弓搭箭,一箭精準射落馬下,範能也在混亂中不幸戰死。

那全力追趕的三萬多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如陷入絕境般被圍困絞殺。

與此同時,陳慶之早已率領一萬精銳士卒如幽靈般從一道隱蔽小路迂迴到了城樓之下。

趁著吊橋還未被拉起、城樓還未關閉的那短暫瞬間,他們如洪水般湧入城中。

城中守軍猝不及防,頓時亂作一團。

這些士卒中,一些騎兵甚至捨棄了自已的馬匹,以徒步的方式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他們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銳不可當。

城中守軍在他們的衝擊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潰不成軍。

“天亡我劉繇也!悔不該啊,悔不該如此輕敵!中了那陳慶之的輕敵冒進之計”

劉瑤目睹這一切,心中如被利刃狠狠刺痛,仰天長嘆一聲,從城樓上縱身跳下,摔得粉身碎骨。

亂軍之中,趙宇、於米等將領也紛紛相繼戰死。

最終,陳慶之成功平定了整個樂安郡,而他僅僅付出了三千餘兵卒的代價,還俘獲了近一萬六千多樂安軍計程車兵,並繳獲了大量的軍備物資。

隨後,陳慶之一方面大力張榜安民以穩民心,另一方面則迅速派遣快馬向北平的天子劉辯報送這勝利的喜訊。

畢竟能在如此短暫時間內將樂安郡成功肅清,還把劉繇一舉斬殺,取得這般輝煌的大勝。

自此,陳慶之威名赫赫,如狂風般席捲整個青州,令眾人皆為之震驚。

恰在陳慶之以雷霆萬鈞之勢順利掃平樂安郡的時候,王孝傑那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捷報。

一來王朗念及漢室舊日恩情,二來聽聞劉繇兵敗身亡,三來其部下於蕃、許靖等人皆選擇了投降。

權衡一番後,王朗果斷決定開城投降。

於是,王孝傑的大軍輕鬆地進入了平原郡,隨後王孝傑派人將王朗羈押,並派出快馬向北平傳遞訊息,請求天子劉辯作出指示。

“哈哈,王朗竟然不戰而降,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劉辯還未從陳慶之掃平劉瑤的巨大喜悅中完全緩過神來,就緊接著收到了王孝傑的情報,坐在御書房中的他不禁開懷大笑。

而後,劉辯又憶起之前與孔融談論此事的情形,一番思索後,決定還是讓孔融前來,自已再與他好好商議。

緊接著,他便對門外的鄭和說道:“傳旨,讓孔融前來覲見,朕與他有要事相商。”

很快,孔融便來到了紫宸殿,向劉辯行跪拜之禮。

接著,劉辯對孔融說道:“孔愛卿平身。”

“之前孔愛卿曾言,你與那王景興素有交情,且知曉他具治國之才。”

“雖他此番不尊朕之舉本屬大逆不道,但朕念及他能幡然醒悟,主動開城投降。”

“讓平原郡百姓避開一場戰火,故而現今將孔愛卿召來,欲商議如何處置王朗。”

畢竟即便孔融不來,劉辯也本沒打算殺王朗,一來此人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主動投降,自已若不能容他,難免落個心胸狹隘、殘忍嗜殺之名,實乃得不償失。

何況青州平定後尚處用人之際,自已手下武將雖多,可治理地方的能臣卻極為稀少。

而王朗及其麾下文臣武將的投降,可極大緩解這方面的燃眉之急。

除王朗具一定治國才能外,其手下的於樊、許靖等也皆是政治能力不俗之人。

其中王朗在曹丕稱帝時曾官拜司徒,許靖更是在劉備稱帝后榮登蜀國司徒之位。

若無相當政治才能,以劉備、曹丕之見識,又怎會將他們捧至如此高位呢?

劉辯思索一番後,便對孔融開口道:“孔愛卿,這王朗,朕此前曾命其速速歸降,不可影響青州剿賊之事。”

“然而,他卻偏偏尊奉董卓所控制的那個偽帝,將其奉為天子。”

“按說朕本應重重懲治他的罪行,但此番看在孔卿為他求情的份上,再加上他能迷途知返,主動開城投降,如此識時務,朕便饒他一命。”

聽了天子這番話,孔融大喜,趕忙躬身謝恩:“老臣在此謝陛下寬宏之恩,也代王景興謝過陛下不殺之恩。”

接著,劉辯當著孔融的面,吩咐鄭和起草一份詔書。

其旨意是讓狄仁傑將王朗及其手下的許靖、於樊、許貢等人嚴加重用。

詔書擬好之後,當即以 800 裡快馬加急送往青州齊郡。

到了第三日黎明時分,這份聖旨便交到了狄仁傑手上。

狄仁傑看到後,便明白了劉辯的想法,心中開始打算之後安排王朗等人任職,以處理青州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