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章 科舉制的倆前提,諸葛喬兵臨長安(

第219章 科舉制的倆前提,諸葛喬兵臨長安(加更求月票求追)

夏口。

得到軍令的諸葛瑾,將合肥的戰報整理後,交由幼子諸葛融乘快船走江陵城入上庸。

相較於諸葛喬和諸葛恪精於務實,諸葛融雖然繼承了諸葛家的聰慧基因,但卻沉迷尋章摘句和奢靡享樂,看似多才多藝,實際上在學問上是博而不精。

唯一值得稱讚的,是諸葛融繼承了諸葛瑾的寬容脾性,不爭不搶。

對這個幼子的脾性,諸葛瑾亦是挺頭疼的。

不論是諸葛喬還是諸葛恪,都是當世智勇才俊。

尤其是諸葛喬,雖然只有十八幼齡但已名震當世,堪稱大漢麒麟兒。

諸葛恪雖然次了些,去年也助孫權平定了丹陽的山越,收服山民三萬餘人,如今更是跟著孫權在合肥參贊軍機、統兵作戰。

唯獨諸葛融,即便是在軍中都是錦罽文繡,獨為奢綺。

每次諸葛瑾拿諸葛喬和諸葛恪來勉力諸葛融的時候,諸葛融就會以“諸葛家的優良傳統,次為龍,長為虎,幼為犬;我與均叔皆為犬,盡孝守家業即可。”為由,氣得諸葛瑾說不出話來。

可諸葛瑾又沒法反對。

諸葛瑾不如諸葛亮,亦是當世英傑,唯有諸葛均名聲不顯,務實家業。

同理。

諸葛恪不如諸葛喬,亦是當世俊傑,作為幼子的諸葛融,務實家業不是很正常?

這,就叫優良傳統!

“叔長。”

諸葛融雖然只有十六歲,但諸葛瑾為了讓諸葛融能早日立業,早早的取了表字。

“此去漢中,你見了你二叔後,就去關中尋伯松,跟著伯松歷練幾月。”

諸葛融訝然:“阿父,伯松兄長如今為二叔嗣子,我跟著伯松兄長曆練,你就不怕吳王猜忌嗎?”

諸葛瑾瞪眼:“吳王器量,豈會狹隘?”

“伱若能學得伯松三分本事,回到江東後我亦可向吳王舉薦你。”

“吳王又豈會猜忌?”

諸葛融眼皮垮拉:“阿父,諸葛家的——”

剛要開口,諸葛瑾就喝斥道:“你均叔是要盡孝守家業,不是沒才能;你是現在沒才能,別跟我提盡孝守家業。”

見諸葛瑾發怒,諸葛融縮了縮脖子,不再多言。

然而。

諸葛融心中卻是打著歪主意:待去了二叔處,我就謊稱要在漢中玩幾個月,二叔必不會讓我去關中。

假意承諾會跟著諸葛喬歷練,諸葛融乘快船前往江陵城。

到了江陵城,糜芳又安排了軍士護送諸葛融走上庸入漢中。

諸葛融雖然好享樂,但這正事上也未耽誤。

雖然比不上趙統來時順流而下的便捷,但諸葛融也只用了十餘日就抵達了漢中,將諸葛瑾的信送到了諸葛亮手中。

“二叔,來的時候我舟車勞頓甚為疲憊,想在這漢中閒遊幾日。”諸葛融趁著諸葛亮看信的機會,開口請道。

諸葛亮聞言,微微訝異:“閒遊?兄長在信中說,你自覺在家習文練武太枯燥,想跟著伯松歷練幾個月。”

諸葛融瞬間瞪大了眼睛,臉頰有些抽搐:“二叔,請勿戲言。家父怎會在信中說這些。”

諸葛亮笑容和煦:“由你前往關中,我也不用再另外委派信使了。”

“只是漢中去關中,沿途多棧道,你穿的這身文繡行走不便,我會替你準備裋褐。”

“都是自家人,不用感動。”

感動?

我這是感動嗎?

二叔你怎麼比阿父還狡詐啊!

一個變著法兒讓我去關中吃苦,一個直接讓我脫掉文繡換裋褐。

見諸葛融這不情願的樣兒,諸葛亮令人取出了提花綾錦:“叔長,可曾見過這種提花綾錦?”

諸葛融本就是喜歡華服奢靡的,一見這提花綾錦就移不開眼了:“二叔,這是何處生產的?我在江東從未見過,跟蜀錦也不相同。”

諸葛亮徐徐而道:“處生產的,可問伯松。伯松說,這樣的提花綾錦,他的工坊有幾十種不同的花紋。”

“甚至還可以定製花紋,制定獨一無二的提花綾錦用來剪裁衣服。”

諸葛融的眼睛瞬間亮了,身體挺得筆直:“二叔,方才我只是戲言。”

“我跟伯松兄長乃是一母同胞,血緣親情繫於一身。”

“多年不見,我對伯松兄長的思念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諸葛亮讚道:“叔長不因為伯松過繼給我就心生疏遠,乃我諸葛家的幸事啊。”

被諸葛亮這一忽悠,諸葛融全程興致勃勃,只想著去關中見了諸葛喬後,能多帶些提花綾錦返回江東。

一想到今後能穿上獨一無二的華服出現在江東,讓江東的同輩士人羨慕嫉妒,諸葛融就無比的興奮,這沿途走棧道的苦悶都一掃而空了。

諸葛融抵達五丈原時,已經八月初了。

自六月曹丕出現在長安城後,劉備就一直避戰不出。

除了修城開荒外,劉備還在五丈原種上了粟。

雖說時間有些晚了,但有總比沒有好。

再加上渭河有充足的水源灌溉,這收成也只是相對渭河其他地方差了些。

等粟收割了,再種上麥。

假以時日,這五丈原就會成為關中最重要的糧食基地之一。

再有諸葛喬計劃的以“上邽、臨渭、陳倉、五丈原、郿縣、武功、周至”七城構建的渭水七星。

不論是今後伐魏,還是督治雍涼,五丈原都將是重鎮樞紐。

墾荒的期間。

馬鈞在隴右監造的農具立了不小的功勞。

高坡上。

劉備和諸葛喬並列而立。

看著下方新開墾的田地,劉備不由心生感慨:“伯松曾言,士農工商中,工代表的是生產的力量。”

“亦是士農工商中,最核心的力量。”

“提高了工的待遇,就可以提高生產的力量。”

“以工反哺農,農人能提高糧食產量。”

“以工反哺商,商人能增加商品流動。”

“以工反哺士,士人能實現安民抱負。”

“起初,朕對伯松提出的概念不太能理解。”

“如今,一個月的時間就開墾瞭如此多的良田,令朕感慨萬千!”

諸葛喬目光炯炯:“《淮南子》,匠心經營,極有倫脊,堪稱絕代奇書。”

“在《淮南子.齊俗訓》中,有‘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之論。”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一部分俗士儒生為了維持自身的地位,大力的推崇儒術貶低百家。”

“以至於‘士農工商’四民,逐漸演變成了士為尊、農次之、工商皆為賤民。”

“管子曾言:士農工商四民,皆是國之石柱。”

“而如今,四民本是同根生,彼此相煎卻太急。”

“何其的可悲、可嘆、可恨。”

劉備看向諸葛喬,徐徐而道:“昔日朕曾讓伯約帶話,言朕有意改良現如今的人才考核和提拔,問伯松可有妙想。”

“伯松卻從未給過朕答覆。”

“朕也知道,任何的法度改變,都會引起國家社會各階層的動盪。”

“因循守舊的不僅不願改變,更會想辦法來破壞,一但變法失敗,就會如舊時的商鞅、吳起,身首異處。”

“伯松不願多言,想必也是擔心會遭人嫉恨。”

“此地只有朕與伯松二人,出伯松之口,入朕之耳,天知地知,伯松不妨與朕明言。”

姜維上次的帶話,諸葛喬直接以不擅長為由搪塞了。

然而。

劉備何等精明的人。

諸葛喬口稱不擅長,然而在治理隴右的時候卻是“極為擅長”!

若非如此,又豈會有馬鈞的出現?

當了皇帝的劉備,也不是昔日那個“怒鞭督郵”的愣頭青了。

很多事,不是頭腦發熱想一想就能做成功的。

如舊日王莽,想要改革卻改了個寂寞,上至公卿下至流民,皆認為王莽是在瞎改。

漢室的積弊,劉備也知曉不少。

只是如今的積弊,劉備有心無力。

即便如光武帝一般掃平了天下,也只是維持了表面的和平。

故而。

劉備當初才有改變人才選拔的想法。

尤其是當曹丕令陳群制定了新的中正品第人才選舉法後,劉備對改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劉備雖然得了雍涼大部分地區,但這些地區本就人才稀薄,是否改革影響不大。

可若是拿下關中洛陽後,劉備依舊沿用原有的漢制人才選舉,是很難令關中洛陽計程車民心服的。

不給好處,憑什麼跟劉備混?

憑劉備喊一聲“復興漢室”的口號嗎?

諸葛喬沉吟片刻,道:“陛下想改革人才選拔的方式,依舊得以‘士農工商’為基準。”

“譬如,參加考試的考生,可以自行決定什麼時候參加考試,不需要當朝的官員進行推舉。”

“又如:制定規範的考試流程和考試的科目,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考試,考生只需要按時去參考。”

“再如:考試錄取的官員,都要隸屬中央管轄,稱其為‘天子門生’。”

“文有文試,武有武試。”

“只會治學的考核學術,不可委以實權;精於時務的考核對士農工商的策論,可委以實權。”

“這些改革的核心前提有兩個:陛下有足夠多的糧食;以及推廣簡體字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識字。”

“陛下,不是我肯說,也不是我擔心遭人嫉恨。”

“而是以陛下現有的條件,尚不足以推行新的人才選拔方式,即便是推行了,也會變成豪門士族的掌權工具。”

“就如同偽魏的九品中正制。”

“別看現在好像挺厲害,只要有個豪門士族的權臣加置大中正,以後曹魏就只有豪門士族能當高官了。”

以品第之法選拔官吏,始於曹操。

以中正之名選拔官吏,始於曹丕。

目的是為了實現‘以論人才優劣,而非世族高卑。’

魏初,中正定品尚重鄉論,以郡為基層。

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時,結合了曹操的品第之法,符合當前的局勢。

然而在司馬懿加置大中正,以州為基層後,九品中正制逐漸完成門閥化的轉變。

劉備細細琢磨諸葛喬的獻策。

尤其是對“天子門生”四個字尤為在意。

倘若所有官員都是天子門生,那臣與臣之間的恩主關係就會變得淡泊。

只是。

諸葛喬提出的兩個前提,讓劉備不得不慎重。

不論是“足夠多的糧食”,還是“推廣簡體字”,都不是能輕易辦到的。

見劉備沉思,諸葛喬又道:“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

“改革人才選舉的方式,不是陛下一代人能完成的。”

“小火慢煎,沸水才不會燙到庖廚的手。”

劉備若有所思。

正聊間。

人報諸葛融求見。

“諸葛融,諸葛瑾的幼子?”劉備微微詫異。

諸葛喬嘴角輕揚:“融弟最喜華服,隴右的提花綾錦在江東有銷路了。”

劉備無奈一笑:“伯松,諸葛融好歹也是你一母同胞的胞弟,雖然你當了丞相的嗣子,但這樣算計你胞弟,恐有不妥。”

諸葛喬笑道:“這不是算計,而是身為兄長的仁義。”

“融弟本就學問不精,若是位居高位,反會惹來殺身之禍。”

“倒不如效仿陶朱公。”

不多時。

諸葛融到來,向劉備行禮:“陛下,家父令我送來合肥戰報。”

聽到合肥兩個字,劉備眼神陡然變的凌厲。

仔細查閱了合肥戰報,劉備的眼神多了幾分複雜:“張遼死了。”

關羽跟張遼的關係極好,劉備也曾想招攬張遼。

然而,當時的劉備只是曹操的客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張遼歸於曹操麾下。

聽到張遼的死訊,劉備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惋惜。

良久。

劉備收拾心情,眼神再次變得凌厲:“伯松,速將張遼的死訊送往長安城。”

“曹丕在長安城待了這麼久,想必很樂意聽到這個訊息。”

諸葛喬提議道:“不如我引無當飛軍和黃老將軍,同往長安城。”

“陛下可引諸將去打槐裡,將士休憩了這麼久,也是時候活動下筋骨了。”

劉備斟酌片刻,同意了諸葛喬的提議:“就依伯松之見,伯松可先行,朕引眾軍押後。”

諸葛喬領命,又引諸葛融到別處敘舊。

“叔長,你要跟著我去打長安嗎?”諸葛喬一臉笑意,盡顯兄長的豪邁。

諸葛融來見諸葛喬,目的就是提花綾錦,如今剛來五丈原諸葛喬就要去打長安,諸葛融這心底極為不情願。

諸葛融想了想,婉拒道:“兄長,我這一路上舟車勞頓,恐怕不能跟你去長安城了。”

“聽聞隴右繁華,我想去趟隴右,不知兄長可否安排幾個人與我同往?”

諸葛喬見諸葛融對隴右感興趣,猜到了原因,遂道:“天水太守呂乂近日在五丈原述職,你就與呂乂同往天水郡。”

“我會給你一封引薦信,你去尋我的結義兄長姜維,有什麼要求都可以直接提,只要不涉及軍事機密,你想看什麼都可以。”

諸葛融大喜:“謝兄長!”

諸葛喬笑道:“你我本是一母同胞,雖然我如今過繼了,但這血脈親情是不會斷絕的。”

“今後你回了江東,也莫要忘記兄弟之情就足夠了。”

孫權對諸葛瑾有知遇之恩,諸葛瑾又是個極重名節的。

諸葛喬雖然忽悠不了諸葛瑾,但可以忽悠諸葛恪和諸葛融。

只要坑孫權,大家都是好朋友。

跟諸葛融敘舊後,諸葛喬就回了無當飛軍軍營,引飛軍五部跟黃忠同往長安城。

眼見要動兵了,黃忠這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動。

對黃忠而言,拿下長安城是此生必須要做成的事!

長安城。

劉備忽然的轉攻為守,讓長安城的曹丕十分難受。

度日如年!

再加上關中的炎熱,令曹丕更加的煩躁。

打吧。

劉備不出戰。

不打吧。

曹丕在長安跟個傻子似盯著劉備墾荒五丈原。

打安定郡吧,不僅路途遙遠,還得擔心被劉備逐個擊破。

親征關中,被曹丕玩成了個笑話。

“司馬懿,你到底要讓朕在這長安城待多久?”

“給朕想個法子,朕要去打劉備!”

曹丕心中煩悶,連司馬懿的表字都不稱呼了,直接呼喊司馬懿的姓名。

司馬懿也很無奈。

本來是不輸之局,因為曹丕的到來,這不輸之局也逐漸多了輸的跡象了。

因為。

長安城的糧食不夠了!

曹丕來了五萬大軍,這五萬大軍的消耗可不小!

若曹丕不來,司馬懿在長安城固守一年都沒問題,可曹丕一來,這時間就得減半。

再考慮到戰事不利撤兵需要的糧草,這時間又得減半。

司馬懿現在也不敢在長安城種粟。

剛堅壁清野了,現在種粟,司馬懿擔心是在替劉備種粟。

本來司馬懿還想著,待五丈原收穫季節,找個機會去偷搶劉備的粟。

可現在,司馬懿得擔心長安城還能駐兵多久。

“陛下,不如暫時返回洛陽?”司馬懿小聲提議。

曹丕抬高了聲音:“返回洛陽?朕御駕親征,連劉備的面都沒見到,你讓朕返回洛陽?”

司馬懿無語。

我也沒讓你御駕親征啊。

雖然心中百般無奈,但司馬懿只能再勸:“陛下,大魏如今佔青冀幽並兗豫徐司隸八州富饒之地。”

“北面烏桓匈奴皆已臣服,大魏威名遠著,軍勢已經很強大了。”

“若是憑著八州的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吏士、安撫百姓,使士民安居樂業,則不需要勞師動眾,就足以讓孫權和劉備稽服。”

“劉備雖然佔了廣褒的土地,但多為貧瘠之地,且人口稀少,又有西戎南蠻之患。”

“陛下遣將守住關卡險要,就足以阻擋劉備的攻勢。”

“只要修戰養民,大魏的國力會越來越強,而劉備和孫權會越來越弱。”

“屆時,陛下就能以碾壓之勢,讓劉備和孫權臣服。”

說心裡話,司馬懿現在是一點都不想跟劉備打!

河北袁曹之爭,袁紹就是急於求成,才讓曹操覓得了機會。

如今魏漢之爭,亦如當初的袁曹之爭。

只需要休戰養民,就足以用國力碾壓,何必非得去追求區域性軍爭的勝利。

身為大魏的皇帝,跟劉備置什麼氣啊!

司馬懿的這種勸諫,曹丕聽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每聽一次,曹丕就煩躁一次。

“司馬懿,朕問的是如何打劉備,不是問你如何治國!”曹丕赤紅著眼。

如果不是劉備不出戰,曹丕早就統兵去槐裡了。

司馬懿默然不言。

引劉備出戰的計策,司馬懿雖然也能想到,但司馬懿不願意用。

要用也得是曹丕返回洛陽才用!

煩躁間。

人報諸葛喬引兵來打長安城。

“諸葛喬來了?”

曹丕瞬間變得興奮,摩拳擦掌:

“等了這麼多天,這群烏龜終於肯冒頭了。”

“來人,給朕披甲!”

司馬懿吃了一驚:“諸葛喬怎會忽然來打長安城?陛下不可衝動,這其中必有詐!”

曹丕現在聽不進意見,喝道:“司馬懿,諸葛喬都打到長安城來了,朕若再不反擊,豈不是怕了那諸葛喬?”

當即。

曹丕親引許褚、吳質、朱鑠、毌丘興、閻柔等大將出城,張郃等將則是留在了長安城。

這首戰的功勞,曹丕要親自奪取!

“虎痴,替朕搦戰!”

曹丕有心彰顯軍威,讓老將許褚出陣。

許褚雖然許久未上戰場了,但這虎威卻也半點未減。

“大魏武衛將軍、萬歲亭侯許褚在此,誰敢上前一戰!”許褚橫槊立馬,驍勇非凡。

身後的魏軍將士,亦是紛紛吶喊。

見曹丕竟然玩陣前單挑,諸葛喬不由冷笑:“老將軍,去殺殺曹丕的銳氣。都什麼年代了,還玩鬥將的遊戲!”

黃忠大笑,策馬持弓而出:“曹丕小兒,老夫今日沒空跟你玩鬥將的遊戲。”

“今日來此,就是來告訴你:張遼已被射殺,你的合肥快守不住了!”

“你若識趣,就退出長安城,滾回你的洛陽;若是不識趣,你恐怕只能葬身長安了。”

兩軍陣前本就安靜,黃忠的嗓門又很大。

這一陣喝喊,一字不漏的傳入了曹丕的耳中,驚得曹丕差點從戰馬上摔下。

張遼死了?

不可能!

這絕對不可能!

雖然才寫完,但沒過十二點都是加更。

求月票,求月票,我想看看我的月票極限!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