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章 聲東擊西,諸葛喬暗渡陳倉(加更求

第178章 聲東擊西,諸葛喬暗渡陳倉(加更求月票求追)

“老將軍!”

見到黃忠到來,不論是諸葛喬,還是姜維、向寵、王平、馬忠等將,都是紛紛抱拳行禮。

周圍職位低微的將士不認識黃忠,見諸葛喬等將皆是恭敬行禮,也紛紛抱拳。

只是一眾將士眼中皆是有疑惑,不知道來的這老將是誰,竟能讓諸葛喬等將恭敬如此!

諸葛喬有意振奮士氣,遂向諸將士介紹道:

“諸位,這位便是昔日漢中之戰,以七旬之齡陣斬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的黃老將軍,也是如今的衛將軍,黃忠,黃漢升!”

“老將軍,這裡都是軍中的驍將悍卒。即便面臨驍勇善戰的魏兵,亦是陷陣先登,銳氣不減,皆是我大漢的豪傑義士。”

眾將士心頭大震,看向黃忠的眼神有驚訝、有欽佩、有興奮。

斬將,奪旗,陷陣,先登。

這四大軍功,是出身低微的悍卒想爭奪軍功改命的最直接方式。

“夏侯儒,你的傷勢如何?”張郃看向左臂纏著布匹的夏侯儒。

潼關以西,聽聞夏侯淵之名,無不聞風喪膽。

夏侯儒嘿笑道:“謝左將軍掛懷。我只是傷了手臂,養幾天依舊能戰。那漢將也沒好哪裡去,他給了我三刀,我也給了他三刀。”

而黃忠,就打破了這個規則!

當黃忠抵達,就意味著漢兵的援兵也會陸續抵達,再戰無益了。

昔日,枹罕的宋建因為涼州叛亂,自號河西平漢王,曹操令夏侯淵督帥諸將討伐宋建。

曹操下令表彰夏侯淵功績,稱讚說:宋建逆亂三十餘年,夏侯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夏侯儒雖然不甘心,但也知道張郃的應對是最適合當下局勢的。

費曜表情凝重:“左將軍尚未有訊息傳回,但雍州刺史郭淮如今在陳倉城。”

孟達蹙眉:“郭淮既在陳倉城,為何不出城迎接?”

夏侯淵兵圍枹罕,月餘破敵,屠枹罕,斬殺宋建及所至丞相已下,遂平涼州;夏侯淵又遣張郃等將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遂平隴右。

孟達引五萬大軍抵達,陳倉守將費曜出城迎住。

陳倉。

黃忠的聲音洪亮有力,彷如敲擊在眾將士的心頭,讓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振奮感。

正在指揮魏兵退走的張郃,驚聞漢兵的齊聲吶喊,下意識的回頭,眼神變得更凝重了:“漢兵計程車氣,更高昂了。”

若不是遇到劉備,黃忠根本沒機會封侯拜將!

黃忠鄭重回禮,慨然勉勵道:“老夫只是走了運氣,僥倖斬殺了夏侯淵,又怎能比得上諸位在此死戰。”

“願與諸位,在此同袍而戰!”

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誰能在軍中跟關羽、張飛、馬超並駕齊驅的。

用其先登陷陣的勇毅,向所有漢軍將士證明了“軍功改命”!

哪怕黃忠出身低微、年逾七旬,只要有斬將奪旗陷陣先登的軍功,依舊能封侯拜將!

“見過老將軍!”

“丞相大軍即將抵達略陽,最多明日就能抵達此地,老夫雖然年邁,但也不失死戰之志。”

“隴右軍情如何?左將軍進軍可順利?”孟達言簡意賅,直言詢問。

最終。

眾將士心頭凜然,紛紛抱拳行禮。

“我等當下的任務,是要在孟將軍來之前,在街亭立下堅寨;以免漢兵趁著孟將軍遠道而來,欺其立足不穩。”

張郃道:“能戰就好。你這幾日就在營中養傷,孟將軍抵達之前,都不用再戰了。”

附和聲此起彼伏。

願意當死士的,誰不想一戰封侯?

而“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的黃忠就是一個出身低微、以其驍勇不畏死掙得偌大軍功的典範。

那個時候的黃忠,雖然有武勇,卻是無用武之地,哪怕立了功勞都得向上官孝敬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黃忠也因此一戰封神,被賜關內侯,與關羽、張飛、馬超並駕齊驅!

關羽張飛是劉備的舊部兄弟,馬超則是世代公侯之後。

夏侯儒一愣:“若是不戰,左將軍必受責罰。我雖受傷,但麾下猛卒還能戰。不如今夜再攻漢兵營寨。”

張郃搖頭:“我個人的榮辱事小,顧全大局事大。黃忠既然抵達,漢兵後續增援也必會陸續抵達。”

不遠處。

“願與老將軍,同袍而戰!”

隨即。

紛亂的附和聲,化作了齊聲吶喊:“願與老將軍,同袍而戰!”

“願與老將軍,同袍而戰!”

“願與老將軍,同袍而戰!”一小將激動而喊。

這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黃忠掃視面容堅毅的眾將士,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張郃沒有選擇再進攻。

這等猛將,竟被七旬老將黃忠給斬了。

費曜面有難色。

見費曜吞吞吐吐,孟達不由輕喝:“軍情緊急,為何如此怠慢?有話就直說!”

費曜見孟達發怒,這才告知道:“郭刺史抵達陳倉的時候,幾近瀕死;幸得被渭水巡視的軍卒發現,這才被救回了陳倉城。”

“只是郭刺史的狀態不是很好,時而甦醒時而昏迷。”

孟達眉頭緊蹙:“速帶我去見郭淮。”

費曜不敢怠慢,連忙引孟達來到城中。

見到郭淮的慘狀,孟達的神情更凝重了:“叫醒他。”

費曜面有遲疑。

郭淮都只剩小半條命了,還要將郭淮叫醒!

見費曜不肯開口,孟達直接端起桌上的清水,往郭淮臉上一潑。

被清水一潑,郭淮艱難的睜眼。

孟達喝道:“郭淮,我是孟達,有什麼話,速速告知!”

郭淮艱難開口:“當心諸葛亮,隴右是陷阱!”

說完。

郭淮感覺渾身氣力一洩,再次昏迷。

“照顧好郭淮,若有任何新的情報,立即遣快馬來見我;我若不回,不得再開城!”孟達見郭淮昏迷,囑咐了費曜後,徑自離開了陳倉城。

郭淮這“當心諸葛亮,隴右是陷阱”,讓孟達心中困惑的同時,也多了幾分沉重。

如今隴右情況不明,張郃也未有訊息傳回,大機率是行動受阻了。

“一個管錢糧的書生,竟也能讓郭淮幾近瀕死。”

“諸葛亮,看來我小覷了你。”

雖然對諸葛亮在錢糧上的能力很認可,但孟達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是不屑的。

書生統兵,那不就是趙括嗎?

而現在。

郭淮自隴右逃回,見到孟達開口就是“當心諸葛亮,隴右是陷阱”,這讓孟達不得不重新審視諸葛亮。

行到中途,正好撞見張郃派出打探軍情的斥候。

得知張郃在街亭受阻,孟達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速往街亭!”

孟達不敢再耽誤時間,催軍速往街亭。

而在這期間。

趙雲、張南、高翔等將也陸續抵達了漢兵營寨,冀縣的諸葛亮,也引眾軍來到了略陽。

聽聞諸葛亮抵達略陽。

諸葛喬將營寨的防務交給了黃忠,遂來略陽見諸葛亮。

來略陽除了商議接下來的戰事外,也是要跟諸葛亮具體彙報馬謖臨陣而逃的事。

聽到這個訊息,諸葛亮震驚莫名,怒氣也是在心底滋生:“幼常臨陣而逃?他怎敢視我軍法如無物!”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昔日在荊州的時候,諸葛亮跟馬良就相交莫逆,私底下馬良更是事諸葛亮為“尊兄”。

對於馬良的才能品性,諸葛亮也是很認可的!

愛屋及烏下,諸葛亮對馬謖自然也是視為幼弟子侄般的對待。

故而,馬謖在越嶲待不下去的時候,諸葛亮會將馬謖調離越嶲;在南鄭拜將後,諸葛亮也將馬謖帶去了南鄭。

雖說諸葛喬多次提醒了馬謖心性不足,但諸葛亮依舊想要培養馬謖,希望馬謖能在經歷磨練後改掉壞毛病,真正能獨當一面。

作為益州的外來勢力,劉備的用人方針一直都是“荊州士人為主,東州士人為輔,壓制益州士人”,諸葛亮也一直在致力於培養荊州士人。

這是為了保證劉備在益州不會受益州士人的制約。

受制於本地豪強世家制約的弊端,劉備這輩子見得太多了。

譬如兗州陳宮張邈之亂,險些讓曹操無家可歸;荊州蔡瑁蒯越降曹操,讓劉表的基業化為烏有;江東孫權歷經三代,依舊屢屢受到揚州本地豪強世家的掣肘。

而現在。

費心培養的馬謖,竟然選擇了臨陣而逃!

這讓諸葛亮心在滴血!

馬謖跑了,諸葛喬留下了!

親自培養的門生,不僅壞了軍法,也出賣了自家長子,於公於私,諸葛亮都難以再容忍馬謖了。

“伯松,是我識人不明,讓你受委屈了。”諸葛亮輕嘆,看向諸葛喬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愧疚。

因為堅持要用馬謖,險些讓長子殞命街亭,更是險些讓整個平取隴右的計劃出現重大紕漏。

這個錯,犯得太大!

諸葛喬輕輕搖頭:“丞相,我是你的長子,替你分憂乃是我的職責。馬謖咎由自取,丞相不必為此而多費心思。”

“我已經封鎖了馬謖臨陣而逃的訊息,也說服了軍中諸將,不論是魏鎮北還是向將軍,都不會私下議論馬謖之事。”

“亦下令軍中有妄議者,皆以軍法論處。”

“此舉,一面是避免丞相被朝中宵小針對,一面是避免曹魏得知訊息暗用離間計。”

“為丞相計,可遣親信將此事告知陛下,由陛下來決斷應該如何處置馬謖。”

“丞相雖然有陛下賜予的節鉞,但我以為節鉞只是為了約束軍中諸將,可用但不可妄用。”

諸葛喬不是愣頭青。

雖說馬謖的罪足夠斬首示眾,然而斬殺馬謖簡單,諸葛亮的威信必然受到影響。

即便馬謖被軍法論處了,也改變不了諸葛亮用人不當的錯誤,這會讓有心人覓到機會。

人心險惡,就比如某個叫李邈的,為了揚名都能將諸葛亮比作呂祿和霍禹。

如今正值奪取隴右的關鍵時機,倘若諸葛亮受到流言中傷,必然會讓曹魏有機可乘。

昔日樂毅為帥,連下齊國七十餘城,結果就因為朝中流言而被免職。

諸葛喬不希望因為馬謖一事,就讓諸葛亮的威信受損。

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諸葛亮的威信受損,劉備的威信也會受到波及。

這也是諸葛喬執意要跟著馬謖去街亭的另一個原因,這種有可能影響諸葛亮威信的意外,諸葛喬必須親自臨陣才能把控。

至於為什麼非得讓馬謖去街亭,是否太冒險?

不下猛藥,又如何能讓諸葛亮徹底的放棄馬謖?

這世間本就沒有絕對不冒險的事!

沒有街亭,馬謖也必然會引起其他的意外,而街亭,是諸葛喬最有可能在把控局面的情況下除掉馬謖的機會。

若拖到今後,萬一馬謖被重用,而諸葛喬又不能阻止,那可比街亭危害更大!

“伯松思慮周詳,費心了。”諸葛亮心中對諸葛喬更讚賞了。

常人只會想到應該殺馬謖以正軍規,諸葛喬卻是想得更遠,這意味著,諸葛喬在政治上的敏銳度又增加了幾分。

軍事服務於政治,而政治優先考慮利弊影響。

將馬謖的事暫時按下,諸葛亮又仔細詢問了街亭戰事的具體細節。

“張郃退走,必然是在等孟達的大軍到來。”

“魏兵勢大,隴山險道又不在掌控,城外已經無法再擋住魏兵了。”

“幸運的是,如今上邽和臨渭皆被我軍掌控,魏兵無法再走入隴小道入隴右。”

“略陽險要,足可拖住魏兵。”

“只是孟達有騎兵,倘若孟達以步卒圍城,騎兵穿插隴右,隴右諸縣恐會生亂。”

諸葛亮將隴右地圖攤開,很快就抓住了要點。

孟達有騎兵,這是最令人頭疼的。

昔日曹操打徐州的時候,就是以步卒圍郯城,曹仁率騎卒穿插徐州,將郯城變成了孤城。

若非曹操後方出問題,徐州就得歸曹操而不是劉備。

諸葛喬則在地圖上比劃道:“隴西郡尚未投降,天水、南安和廣魏三郡又初降,民心未附。”

“除孟達外,涼州必也會有魏兵去隴西,倘若有數縣降而復叛,其餘縣就會聞風而叛。”

“魏兵向來殘暴,倘若軍中缺糧,定會在隴右劫掠。略陽雖然險要,卻也難以拖到魏兵糧盡。”

魏兵時常勢如破竹,就是因為魏兵打仗,從來不在乎名聲。

該搶就搶,該屠就屠。

百姓可以無餘糧,軍士不能缺少吃喝。

這也是劉備前期頻頻敵不過曹操的主要原因,講仁義和不講仁義的,後勤壓力不是一個級別!

頓了頓。

諸葛喬指向地圖上一處:“欲破孟達,死守略陽不是良策。”

“我以為,最好的防守莫過於進攻;我有意走臨渭奇襲陳倉!”

諸葛亮蹙眉:“陳倉易守難攻,如何能破?”

諸葛喬道:“若陳倉是張郃在防守,我即便率重兵去打,也拿不下陳倉。”

“可如今張郃出現在街亭,陳倉的守將未必能約束陳倉的魏兵,這是我的機會。”

“驃騎將軍在褒斜道牽制楊秋,若聞孟達引兵去街亭,我料驃騎將軍必不會再留在褒斜道。”

“驃騎將軍想策應丞相,必然也會前往陳倉!”

“兩路進兵,足以讓陳倉守將誤以為我軍的目的不是奪隴右,而是奪陳倉!”

“若能拿下陳倉自然是極好,若是拿不下陳倉,也必會令孟達心驚。”

“孟達若是分兵救陳倉,我則可與驃騎將軍再回臨渭,先入隴西郡退涼州之兵,迫降隴西郡!”

“最後再合兵一處,與孟達對峙略陽。”

“屆時四郡皆得,涼州兵又退走,孟達又分兵,剩下的兵力也奈何不得丞相!”

“除了退兵,孟達別無二選!”

諸葛亮眼前一亮,細細的琢磨諸葛喬的戰術。

聲東擊西,分兵之計。

昔日荀攸計斬顏良的時候就用過這一招。

“你準備帶多少兵?”諸葛亮當機立斷,同意了諸葛喬的戰術。

魏兵勢大,唯有分其兵勢,才有抵擋的可能。

諸葛喬凝聲道:“入隴小道地勢狹隘,又多山路,兵多了無用。”

“無當飛軍善走山路,我只帶本部無當飛軍以及黃老將軍前往。”

“有黃老將軍一人在,就可抵五千兵!”

諸葛亮明白諸葛喬的用意,這是要借黃忠陣斬夏侯淵的威名,讓陳倉守將誤以為諸葛亮遣主力軍來奪陳倉。

“曹魏亦有能人,伯松去了陳倉不可大意,倘若事有不濟,即刻返回隴右,退保天水和南安。”諸葛亮認真叮囑。

諸葛喬遂領了軍令,調無當飛軍和黃忠回略陽,暗中前往臨渭,走入隴小道偷襲陳倉。

諸葛亮則是在略陽加緊修築防禦工事,應對即將到來的孟達大軍。

兩日後。

孟達引大軍抵達街亭,傳喚張郃、蘇則、夏侯儒等將。

“左將軍,街亭無險可守,為何你依舊被漢兵擋住了?”孟達坐在帥位,開口就是問罪。

按孟達的估計,張郃應該能輕鬆的透過街亭,然後趁著諸葛亮兵力分散的期間拿下略陽。

只要拿下了略陽,即便諸葛亮將廣魏、天水、南安和隴西都奪取了,孟達也能憑藉略陽堅城,再次奪回隴右四郡。

結果。

張郃非但沒能拿下略陽,反而被堵在了街亭!

夏侯儒正欲開口辯解,被張郃攔住。

張郃拱手認罪:“此戰是我失利,待戰後,孟將軍如何罰罪,我都不會有怨言。”

“如今諸葛亮在略陽一帶集結了重兵,我兵少不能進,請孟將軍決斷。”

孟達的官職比張郃低,能都督雍涼也是曹丕給的權力。

如今張郃主動認罪,孟達也不能真的就去處置張郃,畢竟孟達要的是將士效命,而不是要除掉張郃。

“既如此,街亭戰事,現在由我來接管。可有探得諸葛亮這次來隴右,都有哪些部將?”孟達雷厲風行。

張郃稟道:“目前已知有些名號的,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喬,偽漢衛將軍黃忠,偽漢翊軍將軍趙雲,偽漢鎮北將軍魏延。”

孟達蹙眉:“張飛可在?”

張郃搖頭:“未曾見到張飛的旗號。”

孟達沉吟了片刻,下令道:“全軍推進,先拔掉漢兵在路口的營寨,逼迫漢兵回略陽城。”

一直被堵在街亭,孟達就不能探得隴右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也不知道涼州的張既是否在支援隴右。

只有將漢兵逼回略陽城,孟達才能發揮騎兵的優勢,打探隴右諸郡的現狀。

孟達的氣勢很強。

近七萬大軍推進,如同洪水猛獸般襲來。

趙雲和魏延當機立斷,直接燒了當道上的營寨,藉助火勢抵擋魏兵的行進,隨後引兵撤回略陽城。

孟達也不去滅火,只是讓眾將士走南面的緩坡,繞道入略陽。

到了略陽城下,孟達直接引兵圍了略陽城,鹿角重重,四面圍定。

圍了略陽城後,孟達又分出騎兵,往隴右四郡打探情報。

等諸般命令下達後,孟達這才引兵來到城下,喊話諸葛亮:“諸葛亮,孟達在此,何不出城一見!”

孟達只引了百餘騎,就在略陽城下高呼,極其的囂張。

趙雲眉頭緊蹙,請命道:“丞相,不如我率騎兵,出城挫他銳氣!”

諸葛亮搖頭,淡然而笑:“智者不與叛賊置氣!孟達喊話,必然是想套我軍情報,亂我軍軍心,不必理會。子龍精通射術,可誘孟達近前。”

趙雲會意,向下方喊道:“孟達叛賊,丞相說了,他嫌丟人,不想跟伱這叛賊說話。你若有膽,可敢與我一戰?”

孟達忍著怒意,大笑道:“諸葛亮,你一介書生,如何能統兵打仗?”

“昔日趙括紙上談兵,以至於損兵折將,被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成了千古笑柄。”

“你不在成都籌措糧草,卻要學趙括與我大魏爭鋒,聽說你這次帶了五萬精銳,不知道這五萬精銳,能活著回漢中的有幾個?”

“不如我替你拿個主意:你若投降大魏,我稟明大魏陛下,讓你衣錦還鄉,當大魏的泰山郡丞,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諸葛亮的臉色微變。

昔日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就是大漢的泰山郡丞,孟達故意提讓諸葛亮當大魏的泰山郡丞,這是在貼臉羞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