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9章 生擒孟達,街亭連寨建天功(求追)

第189章 生擒孟達,街亭連寨建天功(求追)

鄧賢疑慮,蘇則卻是洞悉了街亭的部署。

在街亭與諸葛喬對峙的時候,諸葛喬便是虛設旗號,以草人為疑兵。

得知鄧賢駐兵不前,擔心略陽戰事的蘇則立即來求見,諫道:“鄧將軍,街亭必是疑兵。遲則生變,需速速透過街亭,與孟將軍合兵。”

鄧賢瞥了蘇則一眼,語氣冷淡:“蘇將軍,我怎麼用兵,還需你來教我嗎?”

“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你想奪我的兵權,卻反被我奪了兵權,這心中定然有不滿。”

“你催我行軍,莫非是想借刀殺人?”

我借刀殺人?

蘇則氣得鬍鬚都顫抖起來了:“鄧將軍,我為何要奪兵權,你心知肚明。”

“你不願跟我去安定郡,我尊重你的意見;可你既然決定返回,卻為何在此逗留?”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倘若因伱遲疑而讓略陽的諸葛亮佔了便宜,你就不怕遭到孟將軍的責罰嗎?”

見鄧賢和李輔都有嫌棄,又有兩個凶神惡煞的虎士上前,蘇則只得忿忿離去。

“孟將軍是什麼樣的人,你我都很清楚。”

鄧賢也不隱瞞:“我的確有這想法!”

“不如佯裝在街亭受阻,靜觀其變。”

李輔點頭:“左將軍久隨先帝,又在徵西將軍夏侯淵死後穩住了軍心,先帝因此授予左將軍符節。”

“否則左將軍又豈會冒著被陛下猜忌的危險,讓蘇則來奪你我兵權?”

雖說于禁如今被釋放,但于禁如今的生活很是艱難。

“我雖然看不懂隴右的局勢,但我知道左將軍如今很急,急得都想用假節權來殺了你我,奪走兵權。”

“左將軍,不能再擋了,撤吧!”王雙殺到張郃身邊,急切而勸。

“換而言之,隴右戰局,如今已經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了!”

張郃喝斥道:“你在我面前裝什麼武勇?速速離去,就憑你還沒資格斷後!”

趁其病,要其命。

“若是冒然前往,恐怕你我皆難脫身;可若不前往,又恐孟將軍怪罪。”

不去安定郡,可以理解為孟達是鄧賢的舅舅,鄧賢不願背叛孟達;可到了街亭卻又遲疑不前。

略陽城北。

“為人驕矜,常自以為是樂毅在世,瞧不起旁人,彷彿這世上只有他會統兵。”

當即。

“你引軍先走,我來斷後!”張郃果斷下達了軍令。

不能給敵人任何的喘息時間!

蘇則有些看不懂鄧賢的想法了。

蘇則正欲開口,李輔又出言打斷:“蘇將軍,我要跟鄧將軍商議軍情,還請你暫時迴避。”

張郃掃了一眼左右,也知道不能再耽誤了,否則讓漢兵形成合圍之勢,張郃這個左將軍又得步于禁後塵。

“速破張郃!”

王雙無奈,只能引兵先走。

鄧賢和李輔就在街亭東面靠近隴山處安營立寨,又遣斥候悄悄去打探略陽的戰況。

張郃雖然有五千勁卒,奈何漢兵一方精兵悍將也不少。

若讓孟達掩護輜重逃到街亭,再讓孟達背依隴山險要立寨,諸葛亮就尋不到今夜的機會了。

王雙卻是連連搖頭:“左將軍先走,我來斷後!”

“蘇將軍,我如何做事,不需要你來教。”鄧賢冷漠而道:“我敬你是老將,不願為難你,但也請你不要干涉我行事。”

諸葛亮當機立斷,令眾軍掩殺斷後的張郃。

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張郃能猜到于禁得病必然跟拜謁曹操的陵墓有關!

“這意味著,孟將軍在隴右已經犯了兵家大忌了,而且極有可能落入了諸葛亮的圈套中而不自知!”

“我承認,論用兵,我不如他。”

“先帝之意,是希望左將軍今後遇到類似險情時,不要顧及個人榮辱,要以國家大事為重,符節就是左將軍的護身符!”

待得蘇則離開,李輔再次開口:“鄧將軍,你莫非不太想去略陽?”

鄧賢點頭:“我也正有此意,佯裝受阻,最多是你我能力不足。只要你我依舊錶態支援孟將軍,就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走到哪都有“被擒投降”的標籤在!

張郃又聽聞曹丕讓于禁去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于禁返回後就得病了,如今也不知道狀況如何。

“可我也不傻!”

孟達引眾軍掩護輜重急急趕往街亭,諸葛亮自然不肯讓孟達這條大魚就這麼跑了。

作為孟達的親信,李輔平日裡又跟鄧賢交好,自然能猜到鄧賢的幾分想法。

想以這五千勁卒阻擋諸葛亮的大軍,不亞於螳臂當車。

張郃且戰且退,殺出了血路,也不跟孟達合兵,直接向北往安定郡方向而逃!

張郃這斷後的逃了,孟達就難受了。

當得知張郃往北面而走,孟達氣得差點就要砍人了。

“張郃匹夫,竟敢賣我!”

凡事有因就有果,孟達如何待張郃,張郃就如何待孟達。

聽到越來越近的喊殺聲,孟達不敢再遲疑,令眾軍拋棄輜重糧草輕裝而行。

漢兵見了輜重糧草,紛紛上前哄搶。

諸葛亮見狀,下令停止追擊,又急令趙雲等將維持秩序,將輜重糧草運回略陽城。

“丞相,為何不追了?”趙雲不能理解。

諸葛亮笑道:“我在街亭部署了十萬重兵,何須再追!這些輜重錢糧才是頭等大事!”

趙雲頓感疑惑,這街亭哪來的十萬大軍?

諸葛亮也不多解釋,只是讓趙雲約束軍士,儘快的將輜重糧草都搬走。

這可是足夠大軍吃兩個月的糧食,大部分都是張郃自天水郡和廣魏郡搶來的。

相比逃走的魏兵,這些輜重糧草更不能有閃失。

若無糧食,那幾萬流民諸葛亮可安置不過來!

不多時。

諸葛喬引無當飛軍到來:“丞相,街亭可有部署?”

諸葛亮點頭:“伯松你來得正好。孟達放棄輜重糧草而走,又見我等不追,必會入街亭群山的山寨暫時落腳。”

“我早令張南引兵去山寨中立了大量的草人和號旗為疑兵,孟達自矜,必會笑我用此拙計。”

“你可偷往街亭,將這街亭群寨都燒了!”

諸葛喬笑道:“當日我見魏鎮北一山一寨,我就讓大兄立草人為兵。”

“除了假扮疑兵外,也存有燒寨的想法,只可惜被張郃識破了。”

“丞相既然要燒寨,可讓魏鎮北、向將軍和大兄與我同去,這功勞不能讓我一人得了!”

諸葛亮同意了諸葛喬的提議。

讓當初去街亭阻擋張郃的悍卒勇將去奪這最後的軍功,也是對悍卒勇將的嘉獎。

諸葛亮當即召來魏延、姜維和向寵,與諸葛喬一併前往街亭。

這樣的安排,不論是魏延還是姜維向寵都很是感激。

當初街亭有多麼的艱難和憋屈,今夜就要讓孟達一併償還!

當即。

諸葛喬、魏延、姜維、向寵等將,各引兵馬,每人都帶一把茅草,悄悄的前往街亭群寨。

另一邊。

孟達奔走街亭,又累又餓。

想到張郃的背叛,再想到被迫丟棄的輜重糧草,孟達心中那個恨啊!

“豎子張郃,壞我大事!”

還沒等孟達這心頭的氣消,前哨官驚恐而來:“將軍,街亭有埋伏。”

孟達大吃一驚:莫非天要亡我嗎?

眾軍校亦是驚慌不已。

很快,孟達又覺察到不對勁:若有伏兵,怎不見喊殺聲?

想到這裡,孟達喝斥道:“你敢謊報軍情?若有伏兵,怎不見伏兵殺出?”

前哨官早已嚇破了膽:“可前方山頭,全都有漢將的旗號,還有大量的軍士,我是親眼所見啊!”

孟達蹙眉,招呼親衛策馬小心翼翼的向前。

見到山頭飄揚的號旗和那一個個立著的軍士,孟達也是驚恐不已:真有伏兵?

不對!

孟達就著月色定睛一看,卻見山頭的號旗雖然在飄揚,但軍士卻是紋絲不動。

“原來如此!”

“這必是諸葛亮的疑兵之計!”

“這山頭立的只是茅草人,不是真人!”

“速去打探!”

前哨官戰戰兢兢的爬上山,然後又返回,喜道:“將軍神機妙算,果然是草人!”

孟達冷笑:“怪不得諸葛亮不追來,只顧著去搶輜重糧草,必然是以為這些草人能嚇唬我。”

“讓眾軍立即搶佔山頭,先在營寨中休憩,稍後諸葛亮追來,我等也還能有氣力作戰。”

白日本就沒休憩,夜晚又打了大半夜,不論是孟達,還是其餘魏兵將士,都已經到了疲憊的邊緣。

若是不趁機休憩,等諸葛亮大軍追來,孟達都不敢斷定這些將士還有多少人有氣力作戰或撤退。

“不用擔心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

“我尚有兩萬援兵正從陳倉趕來,明日就能抵達街亭!”

“若非援兵未至,今夜又豈會讓諸葛亮撿了便宜!”

“諸軍養精蓄銳,待天明瞭,再與漢狗廝殺!”

孟達向眾軍士打氣。

雖然敗了一陣,但孟達並未認輸。

只要鄧賢將兵到來,孟達依舊還能再戰,這也是孟達讓眾軍士在街亭群寨休憩的原因。

若沒有鄧賢這支援兵,孟達哪怕累死一半軍士,都得先去隴山險道。

然而。

孟達不知道的是,當鄧賢的斥候將孟達兵敗的情報傳到鄧賢耳中時,鄧賢第一反應不是去支援孟達,而是連忙召來了李輔商議撤兵。

“孟將軍已經敗了,潰兵如今都在街亭的那十幾個山寨中。”

“幸好我今夜未去支援,否則必然也會被潰兵衝散。”

“不能再等了,我們必須連夜去安定郡,否則孟將軍遣人召我等,我等不去就是抗命,去了就得同死。”

鄧賢后怕不已。

若不是以為遲疑不決,估計今夜剛到略陽就得遇上孟達的敗兵。

師老兵疲,必敗無疑!

李輔也是後怕:“郭刺史說得沒錯,隴右是陷阱!只可惜孟將軍不信!”

“我們不能直接去安定郡,得請蘇將軍來掌兵,否則戰後我等必遭責罰。”

鄧賢遲疑道:“可是我等卸了蘇將軍的兵權,蘇將軍又豈會再同意掌兵?”

李輔道:“我等推遲進兵,也是救了蘇將軍一命。稍後請蘇將軍來,你我就向蘇將軍哭求。”

“蘇將軍向來以國事為重,必然會同意你我的請求。”

鄧賢想了想,覺得李輔說得也有道理,遂請蘇則前來議事。

蘇則本來是不想見鄧賢的,但又擔心略陽戰事,遂起身來見鄧賢和李輔。

剛到鄧賢的營帳,鄧賢和李輔就熱情的將蘇則迎到了席上坐下,隨後推金山倒玉柱,跪地哭泣。

“蘇將軍,還請救我等一命!”

蘇則隱約猜到了原因:“鄧將軍,可是略陽戰事有變化?”

鄧賢不敢隱瞞:“孟將軍遭逢大敗,潰兵如今就在街亭群山,距離我軍不到十里。請蘇將軍主持大局,引我等入安定郡。”

蘇則大驚:“可曾探得張郃將軍在何處?”

鄧賢搖頭:“未探得張郃將軍,但我估計,張郃將軍可能提前去安定郡了,否則孟將軍也不可能敗得如此慘。”

蘇則肅容,語氣多了幾分怪異:“你二人一個是孟達的親信,一個是孟達的外甥。如今孟達有難,你二人竟然不願相救?”

鄧賢和李輔低頭不語。

見二人不說話,蘇則也猜到了原因,不外乎是鄧賢和李輔擔心去救孟達會遭到責罰,亦或者會跟孟達一同死在街亭。

“罷了!”

“既然你二人肯聽我指揮,我不會向陛下論你二人的罪的。”

“立即拔寨起行,穿過隴山退往安定郡,與張郃將軍匯合!”

蘇則當機立斷。

必須趁著孟達的信使尚未抵達前離開此地,否則就是見死不救了。

鄧賢和李輔見蘇則肯主持軍務,紛紛鬆了一口氣,連忙去通知全軍。

剛離開不久,孟達的信使就來到了此地。

看著空無一人的營寨,信使整個人都是懵的。

想了片刻,信使咬牙,也往隴山山道而走。

死道友不死貧道,誰再回街亭誰就是傻瓜!

鄧賢和李輔的再次反水,直接將孟達這支疲兵推到了絕境。

也活該孟達有此報應。

反覆無常的人,這身邊的親信親族也是不可能有太多的忠心的。

就跟呂布麾下的侯成、宋憲和魏續一樣,侯成和宋憲是呂布的親信,魏續跟呂布有外內之親。

然而呂布勢窮後,侯成、宋憲、魏續綁了陳宮高順,直接降了曹操。

孟達能為了利益而叛劉璋和劉備,鄧賢和李輔為了利益也能叛孟達。

而在街亭群寨。

包括巡邏兵在內的魏兵,都在營寨中呼呼大睡。

孟達亦是困頓不已,倒地就睡。

誰也沒想到,危險正在接近!

迷糊間,孟達聞到了一股煙味。

向來警覺的孟達,猛地睜開了眼睛。

然而眼前一幕,卻是讓孟達目瞪口呆。

“這火?”

“糟了,中計了!”

一聲“中計”孟達連滾帶爬的跑向拴馬處。

不斷的有魏兵被驚醒。

山頭的營寨本來就不大,孟達這幾萬兵大部分都擁擠在這十幾個山寨,而山寨中還有大量的草人號旗。

再加上今晚又有夜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

這大火很快就燒了起來!

街亭南山山頭,駐紮的張翼一部,也驚見連寨火起。

“必是丞相之計!”

張翼瞬間有了判斷,立即命人敲響了鑼鼓。

“諸位將士,立功的機會來了,隨我活捉孟達!”

張翼早探得有魏兵在對面山寨,但一直不敢輕舉妄動,誰知這幸福來得如此的快。

一小校謹慎地道:“將軍,我們東面還有魏兵,若是去捉孟達,會不會被偷襲後方?”

張翼冷哼:“我等只有兩千人在這裡虛張聲勢,那群魏兵都不敢過街亭,必然是心中驚懼。”

“不用理會他們,先捉孟達,捉了孟達,東面的魏兵不足為慮!”

眾將校不再疑慮。

孟達是曹魏西線都督,若是捉了孟達,那可是大功一件!

“殺啊!”

張翼揮刀一指,兩千漢兵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兇猛而迅捷。

放火的諸葛喬、姜維、魏延和向寵等人,也是紛紛喊殺。

本就士氣低迷的魏兵,先是被大火一燒,緊接著又被喊殺聲一嚇,一個個紛紛向東逃竄。

幾乎沒有魏兵有戰意,恨不得多生兩條腿,早點逃離這個煉獄之地。

孟達驚慌失措,引著十餘騎親衛向隴山而走。

剛到街亭城,就遇到了張翼的兵馬攔截。

“哈哈!”

“天要讓我張翼獲此大功!”

“孟達,可還認得我犍為人張翼!”

張翼舉刀大呼,語氣頗為激動,看向孟達就好像在看一塊鮮美的嫩肉。

孟達又急又氣,挽弓就射:“無名之輩,給我閃開!”

張翼頭一偏,躲過孟達的利箭:“射箭都沒力氣,還好意思喚我為無名之輩。”

“來而不往非禮也!看我張翼神箭!射你的左眼!”

張翼也是挽弓就射,不過射的不是孟達,而是孟達的坐騎。

孟達被張翼的呼聲欺騙,頭剛剛一偏,就聽得坐騎一聲哀鳴,將孟達給掀飛。

“抓活的!”

張翼大呼,引兵壓上。

孟達翻身就跑,周圍的親衛則是直接衝向了張翼,要替孟達爭取逃命的時間。

“別讓孟達跑了!”

“快,都喊起來!”

張翼見孟達的親衛攔路,趕緊讓眾將士大喊。

離得最近的魏延,聽到漢兵的呼喊,定睛一看,看到了正在試圖翻山越嶺的孟達。

將手中的環首刀一扔,又將甲冑一脫,魏延只帶了短刀,穿著單衣就向孟達的方向跑去。

“孟達,哪裡跑!”

魏延如虎吼般的聲音在孟達耳邊響起,驚得孟達心驚膽裂。

回頭見只有魏延一人,孟達的驚懼又變成憤怒:“就憑你?”

魏延卻不跟孟達逞口舌之利,一個虎撲,直接將孟達從山坡上拽了回來,兩人都從山坡上滾落。

“生擒孟達!”

張翼見魏延和孟達都跌落,也衝向了孟達。

不多時。

孟達就被魏延和張翼死死按住。

“功勞怎麼分?”

“一人一半!”

張翼和魏延這簡單的對話,氣得孟達氣力再增三分,妄圖掙脫。

然而張翼和魏延又怎麼會讓孟達如意?

只見張翼和魏延,一人一拳砸向孟達的眼眶,直接將孟達砸了個兩眼昏花。

又有軍士丟來繩索,兩人三下五除二,就將孟達的綁了個嚴嚴實實!

不多時。

諸葛喬、姜維和向寵也相繼到來。

“孟達,好久不見。”

諸葛喬笑盈盈的給孟達打著招呼。

孟達剛要開口,諸葛喬卻是一拳打在孟達的肚子上,痛得孟達眼淚水都快流出來了。

“這一拳,是替法尚書打的!”諸葛喬淡淡開口。

孟達強忍疼痛,惡狠狠的盯著孟達:“諸葛小兒,要殺就殺,何必辱我!”

然而。

回應孟達的又是一拳:“這一拳,是替我姑母打的!”

孟達只感覺腹部絞痛、頭昏眼花,連狠話都說不出來了。

而下一刻,又是一拳擊中腹部:“這一拳,是替我祖父打的。”

一拳報背叛法正的仇,一拳報軟禁諸葛喬姑母的仇,一拳報略陽城下貶低諸葛珪的仇。

三拳打完,諸葛喬只覺得神清氣爽,念頭通達:“押去略陽,交由丞相處置。”

這舉動看得眾將有些發愣。

姜維忍不住問道:“伯松,你就是專程來打這三拳的?”

諸葛喬拍了拍手:“這三拳多多少少的帶了點私怨。”

“現在不打,到了丞相身邊我再打就有失身份了。”

“誰擒孟達,這功勞就是誰的,我不跟你們搶。”

眾人看向諸葛喬的眼神多了幾分怪異,尤其是魏延!

孟達在城下罵諸葛珪的事,還是魏延告訴諸葛喬的,倒不是魏延故意挑撥,而是諸葛喬問及略陽戰事,魏延據實相告的。

想到諸葛亮在城頭怒罵孟達,又出城劫營,再對比諸葛喬三拳報私怨,魏延對諸葛亮和諸葛喬父子有了更深的認知。

太記仇了!

孟達先是兩眼捱了魏延和張翼各一拳,此刻肚子又捱了諸葛喬三拳,早已沒了說話的氣力。

“孟達已擒,伯松此回立了大功了。”

“沒想到昔日在街亭立的這些山寨,竟然還有這般效果。”

姜維看向火勢漸漸熄滅的山頭,不由感慨。

諸葛喬笑道:“只是一個小小的火燒連寨,不足為奇。有機會給你表演個火燒連營七百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