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瞞天過海,諸葛喬街亭用計(78求追

第171章 瞞天過海,諸葛喬街亭用計(7/8求追)

“街亭。”

“這個在後世令阿父揹負恥辱、飽受爭議的地方,是會成為我諸葛喬的葬身之地、讓阿父再蒙屈辱,還是會成為我諸葛喬的崛起之地、讓阿父揚眉吐氣。”

“就看這一戰了!”

“阿父的榮耀,將由我這個長子來捍衛!”

諸葛喬面容冷峻的取下腰間的連弩,細細的擦拭連弩每一處。

這是浦元和李撰改良後的連弩,勉強能十連射,但具體的實戰效果還不清楚。

由於時間倉促,浦元和李撰只打造了二十餘柄。

諸葛喬自己帶了一柄,其餘的都分配給了親衛隊。

這次北伐,諸葛喬需要測試連弩的實戰效果並給出反饋意見給浦元和李撰。

“陳倉可有訊息傳來?”郭淮凝聲問道。

一斥候急急來報:“使君,略陽發現大量漢軍,正往街亭方向而去!”

原本郭淮是希望張郃能調陳倉的兵來上邽的,但張郃卻言馬超將郿縣的楊秋打成了烏龜,不敢輕易調走陳倉的駐兵。

郭淮冷哼:“不要小覷任何人。若是諸葛亮成功阻斷關隴,隴右和涼州將被劉備掌控。如此功績,不會亞於韓信還定三秦。”

郭淮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本以為劉備拜一個從未統兵的諸葛亮為將,是識人不明;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有如此能為!”

“使君,上邽西面的漢將,遇戰即退,根本不與我交鋒。”

漢魏時期的騎兵,基本都是輕騎兵,依舊是以騎射穿插為主的。

郭淮語氣一沉:“能統兵萬人,必是諸葛亮器重之人;這是要搶街亭,阻斷隴山北部的關隴大道。”

“決不能讓諸葛亮成功斷隴!否則你我不僅愧對陛下的厚恩,也會如昔日三秦之地的章邯一般,世代淪為笑柄。”

無奈的是陳倉的兵無法及時來上邽,郭淮不能對隴右的漢兵採取攻勢;惱怒的是馬超一支偏軍竟然能將楊秋打成烏龜!

楊秋在郿縣,可是號稱兩萬人!

王贇輕輕搖頭:“目前尚未有訊息傳來。”

名氣不大官職高的,就會繡最高官銜;不知名的就直接姓氏了事。

斥候搖頭:“不是趙雲,觀其主將旗號,是漢丞相參軍馬謖。”

軍中旗號,主要有牙旗、將旗、號旗和令旗。

王贇蹙眉:“漢丞相參軍馬謖?這又是何人?”

正議間。

郭淮柔了柔眉心。

隴右的驚變,讓郭淮近些時日都沒能睡好。

牙旗和將旗上的影象文字,通常也是為了彰顯聲勢。

王贇語氣忿忿。

郭淮微微眯眼:“有多少人?”

王贇驚道:“若斷了關隴大道,長安的援兵就難以抵達隴右。隴右官吏若是見不到援兵,必定會爭相投奔漢兵!”

若是實戰效果良好,諸葛喬就會向劉備請命增設軍工作坊,大量打造連弩。

而對於缺少騎兵的漢兵而言,連弩這種利器一但大規模裝備軍中,那將在對魏戰場上,取得極大的優勢!

上邽。

直接一個“參軍馬”“馬”“馬謖”等等,別人都不知道你馬謖是誰。

也有名氣不大官銜不高但又想彰顯氣勢的,就會繡一些吊炸天的稱號。

“此賊著實可惡,昨夜讓他覓得機會燒燬了一半的渡口。”

這種跟泥鰍一樣滑溜的對手,最是令人噁心。

譬如馬謖的“漢丞相參軍馬謖”。

雖然不知道你馬謖是誰,但你是丞相參軍,那必然也是有點兒水平的。

“南取臨渭,北取街亭,這是要徹底阻斷關隴啊!劉備,這是在效仿高祖拜韓信!”

有名氣的直接繡主將姓氏,如“馬字狼嘯旗”,楊秋一眼認出是馬超。

牙旗為全軍最尊貴的旗幟,為主帥所有;將旗則代表參戰的眾將。

令旗多用於佈陣、發號施令。

王贇更驚:“使君,那韓信千古無二的奇才,諸葛亮豈能與韓信相比?”

號旗可以批次攜帶,用於壯聲威,比如虛張聲勢的時候就會多立號旗嚇唬敵人。

這讓郭淮又是無奈又是惱怒。

斥候答道:“約有萬人。”

雖然及時的調走了臨渭的兩千駐兵,讓趙雲在臨渭撲了個空,但郭淮深知,這兩千駐兵對於整個隴右戰局的影響只是杯水車薪。

王贇吃了一驚,忙問到:“可是那趙雲?”

可繡個“漢丞相參軍馬謖”,那這氣勢就不同了!

廣魏郡太守王贇將近日打探到的隴右情報,詳細的彙報給雍州刺史郭淮。

秦末的章邯,論軍事才能足以稱名將。

以驪山囚徒軍,攻滅周章、田臧、李歸、鄧說、伍徐等部,殺楚國柱國賜、將領張賀,迫使楚王陳勝遁走。

又擊敗齊魏聯軍,斬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魏相周巿、楚將項梁。

隨後北上攻破趙都邯鄲,兵圍趙王於鉅鹿城。

韓信未出世前,章邯除了被項羽打崩外,幾乎是所向無敵。

如此名將,怎麼也得受青史嘉獎。

結果在關中,章邯卻被初次統兵的韓信擊敗,後世人只要提到韓信,就得拿章邯當反面教材。

令人欷歔。

而如今。

若諸葛亮初次統兵就大勝,足以讓郭淮等人,淪為諸葛亮青史揚名的墊腳石。

王贇見郭淮慎重,遂問道:“使君,我等該如何應對?”

郭淮閉上眼睛,快速的思考對策。

良久。

郭淮睜開雙目,雙眸滿是決意:“不能再藏兵上邽了。”

“王贇,我留五百兵在上邽,你將上邽給我守住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我親自統兵去街亭,在長安的援兵到來前,我必須要拖延漢兵在街亭部署防禦。”

王贇大驚:“使君,你只帶兩千兵去街亭,如何能擋得住漢兵?”

“這是自尋死路!不如留在上邽,等長安兵到來後,兩路並進,足以擊敗漢兵。”

“更何況,長安的援兵未必會走關隴大道,也可能沿渭水而來。”

郭淮喝道:“你懂什麼?如今天水郡被漢兵取得,西部的南安郡也極有可能落入漢兵手中。”

“漢兵主力皆在天水郡,若是走渭水而來,道路狹窄崎嶇,兵力又施展不開,長安的援兵就會被漢兵堵在上邽。”

“只有走關隴大道過街亭,長安的援兵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隴右;只有長安的援兵進入隴右,那些被迫投降的隴右官吏才會響應。”

“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擊敗漢兵,而是要讓隴右的官吏知道,長安的援兵已經抵達了隴右,他們只需要堅守城池。”

“我身為刺史尚且不懼死!你這般猶豫,莫非是想效仿天水太守馬遵,棄城而逃?”

王贇大驚失色,連忙發誓道:“使君,我受陛下大恩,豈會貪生怕死效仿馬遵?若我丟了上邽城,絕不會苟存性命!”

郭淮冷哼:“既有死戰之心,就不要再多疑。速去準備!”

陳倉。

蘇則、費曜、夏侯儒等將引長安兩萬步騎抵達。

張郃連忙出城迎上:“蘇將軍,孟都督有何軍令?”

孟達如今都督雍涼眾將,張郃雖然是左將軍,但在戰時也是要聽孟達的軍令的。

蘇則言簡意賅:“孟都督有令,由費曜接管陳倉,左將軍主將,走關隴大道馳援隴右。”

“孟都督會親引五萬大軍隨後增援,請左將軍務必阻止諸葛亮盡取隴右五郡。”

張郃微凜:“伱帶了多少兵馬?多少糧草。”

蘇則答道:“步騎兩萬,糧草足夠一月之食!”

張郃撫掌大笑:“孟都督真將才啊!”

“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調撥兩萬步騎,一月糧草,必然是在長安早有準備!”

“事不宜遲,立即兵出隴右!”

原本對孟達有些不服氣的張郃,此刻也多了欽佩。

作為都督雍涼眾將的孟達,能將雍涼的防禦部署到這個層度,堪稱奇才了。

這要是換個排程能力差的。

別說馳援了,能不能及時籌備糧草都是個問題。

張郃將陳倉的防務交給費曜,又遣人去上邽通知郭淮,隨後引蘇則、夏侯儒等人,星夜兼程的趕往關隴大道。

又以蘇則為先鋒,輕裝疾行去搶街亭。

蘇則去年平叛走過關隴大道,最是熟悉地形地勢。

就在張郃引兵急救隴右的期間,諸葛喬和馬謖等將也引兵抵達了街亭。

然而。

看到街亭城的時候,馬謖的心情瞬間變得沉重。

如魏延預料的一樣,街亭城被焚燬了,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

“馬參軍,看來我的猜測沒錯。”魏延瞥了一眼馬謖,淡然提醒。

馬謖臉心中有些慌亂,但又不想在魏延面前失了態,冷言道:“守街亭未必就一定得依靠街亭城池。路是人走出來的,沒有城池難道就守不住街亭了嗎?”

魏延伸手一請:“願聽馬參軍高見!”

馬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爾等先暫時在街亭舊城紮營,待我前去勘查地形,再作計議。”

馬謖遂不多言,親自與向寵前往勘查地形。

諸葛喬招了招手,讓王平和馬忠近前:“子均,德信,你二人各引五十軍卒,與馬參軍一同前往勘查地形,不要漏過任何的細節。”

王平和馬忠拱手應命,遂與馬謖同往。

魏延見狀,也令長子魏昌引五十軍卒去勘查地形。

顯然,魏延並不習慣將勘查地形的事委託他人。

姜維跟副將上官子脩私語了一陣,也讓上官子脩引了五十軍卒去勘查地形。

“哎,你們這樣做,會讓馬參軍很沒面子的。”諸葛喬見魏延和姜維都在派遣軍士勘查地形,不由輕笑。

姜維亦是笑道:“我和魏鎮北只派了五十軍卒,伯松你可是派了一百軍卒,你好意思說這話?”

魏延言語直接:“我不相信馬參軍能將地形勘查仔細。”

諸葛喬微微活動筋骨,笑了笑,讓句扶和張嶷等將,先在街亭舊城紮營。

過了半日。

前往勘查地形的眾將士紛紛返回。

王平、馬忠、魏昌和上官子脩也將勘查的地形地勢,各自低聲彙報給諸葛喬魏延姜維。

片刻後,馬謖也與向寵返回。

看其表情,顯然心情很不錯。

回到街亭舊城,馬謖就聚眾而道:“街亭的現狀,你們也都看見了。街亭城池已被焚燬,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補城池。”

“方才我去勘查了地形,發現南山險要,若是在南山駐兵,定能拖住長安來的魏兵。”

馬謖言語篤信,雙眸亦彷彿有精光閃現。

話音剛落。

魏延就出言反對:“駐兵南山的確可以拖住魏兵,但南山無水,要取水就得下山。一旦被魏兵圍山,我軍水源被斷,最多三日,軍心必亂!”

馬謖眼神一冷:“無我將令,你竟敢私派軍士去勘查地形?”

魏延直言而道:“勘查地形,乃為將本分,何須馬參軍下令?”

諸葛喬見馬謖和魏延又要起爭執,呵呵一笑,勸解道:“馬參軍,何必在意這種小事。大局為重!”

馬謖見諸葛喬開口,忍住了怒氣,語氣恢復了傲然:“我又豈會不知道南山無水,需要下山取水?”

“魏軍要圍山,就必然要分兵勢;分了兵勢,就無法在水源處駐紮太多的兵馬。”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我駐守南山,可讓魏軍不敢去隴右,這是正兵;我以水源為餌,分魏兵兵勢,再各個擊破,這是奇兵。”

“正奇配合,魏兵又如何能斷我水源,亂我軍心?”

“兵法又有云: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我軍駐紮在南山上,魏兵的一切動靜皆被我軍掌控,而我軍的動靜魏兵卻難以知曉。只要趁魏兵不備,就可下山破敵!”

“兵法亦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昔日項羽破壺沉舟,韓信背水一戰,皆是讓將士處於困境,這才激發了將士的死戰之心!項羽和韓信都能做到,你怎知我做不到?”

“魏兵遠道而來,目的不是跟我軍糾纏,而是馳援隴右;讓隴右的官吏都知道援兵已至、只需堅守待援。”

“若是不駐兵南山,就只能當道下寨,可若當道下寨,魏軍只需分兵繞過南山,就可令我軍腹背受敵。”

“沒了居高臨下的優勢,我軍也看不到魏兵的動靜;倘若魏兵虛設旗幟,以少量兵力當道對峙,再另遣別將入隴右,那我等的任務就是徹底失敗了!”

魏延沉默。

馬謖這一通反駁,也不是全無道理。

魏兵的目的不是擊破街亭的漢兵,而是讓隴右的官吏知道援兵已至。

就如同襄樊之戰時,徐晃長驅直入破四冢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擊敗關羽,而是為了跟樊城內的曹仁取得聯絡。

只要守城的知道城外有援兵,那麼就不會絕望投降。

若是街亭城還在,有城樓居高臨下,能看到魏軍的動向,也能及時針對魏軍的動向作出反應。

如今街亭城城被焚燬,那麼另擇一個能居高臨下觀察魏兵動向的地方駐紮,也並非是無智之舉。

不論是駐兵南山還是擋道下寨,都沒有絕對的對魏優勢。

馬謖見魏延不說話,心中多了幾分鄙夷:武夫就是武夫,讀書少,能懂什麼大道理?真以為我不知道當道下寨嗎?

“諸位,可還有異議?”馬謖傲然的掃視眾人。

姜維正欲開口,卻見諸葛喬一臉笑意閉口不言,想了想,也將話給吞嚥了回去。

“我不同意!”魏延再次開口:“我不會讓我的健兒陷入這種困境。馬參軍若是執意駐兵南山,請允許我分兵下寨。”

馬謖見又是魏延在反對,頓時氣急:“魏鎮北,我剛才說了那麼多,你是一句話沒聽進去嗎?你分兵下寨,豈不是在分我兵勢?”

“我駐兵南山,就是利用南山地形分魏兵兵勢,你卻要先分我的兵勢,你這是要抗命嗎?”

魏延脖子一忤:“馬參軍若是認為我在抗命,那就這般認為。總之,我不可能跟著你一起困守南山。”

馬謖見魏延執拗,下意識的握緊了劍柄。

片刻後,馬謖又鬆開了劍柄。

雖然馬謖是主將,但也沒有處置魏延的權力。

“輔漢將軍,姜都尉,向將軍,你們認為,應當當道下寨還是駐兵南山?”馬謖將目光看向諸葛喬等人。

諸葛喬依舊是笑容和煦:“馬參軍,你是準備讓我接替你當主將嗎?”

馬謖一愣:“我這是在與你商議!”

諸葛喬笑容依舊:“馬參軍,你才是主將!主將若是聽副將的,還當什麼主將。只要你還是主將,你的軍令我都會聽從的。”

姜維雖然不知道諸葛喬在想什麼,但見諸葛喬沒反對,遂也拱手道:“馬參軍,你無需徵求我的意見,不論是駐兵南山還是當道下寨,我都會執行。”

向寵性情平和,見諸葛喬和姜維都沒反對,也出聲道:“馬參軍有命,末將自會盡力而為。”

馬謖暗暗鬆了一口氣:“魏鎮北,你若執意分兵下寨,我不攔你。待退了長安兵,丞相處我定要與你論功罪。”

魏延冷哼:“馬參軍,若是丟了街亭,我亦要與你論功罪。”

馬謖不再理會魏延,遂令眾軍前往南山立寨,又讓向寵駐兵在水源附近,保證水源供應。

姜維尋到諸葛喬,低聲問道:“伯松,南山駐兵,九死一生。你為何要支援馬參軍?”

諸葛喬眼神微凜:“伯約以為,當道下寨,能擋得住魏兵嗎?”

姜維搖頭:“很難!魏軍驍勇,而我們這支兵馬,不論是伯松你的無當飛軍,還是魏鎮北的南鄭勇卒,亦或者我從冀縣帶來的郡兵,大部分都沒經歷過大戰。”

“也就向將軍的那部軍士,是征戰多次的老卒。當道下寨,我們未必擋得住魏兵的騎兵穿插。”

“以郭淮出現的時間推斷,魏兵抵達街亭的時間,最快在三日內,街亭外的道路太寬,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挖壕溝,佈置鹿角。”

諸葛喬凝聲道:“我在成都時,法尚書曾對我說過。”

“孟達雖然背叛了陛下,但他統兵的能力是極強的,對部將的氣度也是極為豁達,決不可小覷。”

“以此推測,孟達極有可能先遣步騎入陳倉,替換張郃為主將。”

“曹魏外姓良將,以樂進、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最是知名。”

“而這五人中,又以張郃最善巧變,料算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要破張郃,就不能拘泥於常勢。需以瞞天過海之計,讓張郃的料算出現誤判,方有可趁之機!”

姜維凝思道:“伯松此意,莫非是想效仿昔日長平之戰,秦國換將之法?”

昔日長平之戰,趙國臨陣換將,將數敗於王齕之手的廉頗替換成了新秀趙括。

秦國得知此事後,遂悄悄換下了王齕,改由白起親自出戰,且下達了明確的軍令,軍中敢洩密者,立斬無赦!

趙括針對王齕用兵,卻不知秦國早已將主將換成了白起,只以為王齕是突然遭到趙軍攻擊倉惶而退,卻不知道早已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

諸葛喬點頭:“但凡用兵,需知己知彼。”

“昔日趙括根據王齕的用兵風格,制定了對抗王齕的戰術,卻不曾想面對的不是王齕而是白起。”

“孫臏算計龐涓時,亦是藏於田忌軍中,讓龐涓誤以為用兵的是田忌。”

“倘若趙括知道對手是白起而不是王齕,龐涓知道對手是孫臏而不是田忌,必會加倍謹慎,勝敗猶未可知。”

“馬參軍素無名聲,故而我提議,讓馬參軍在牙旗上繡上‘漢丞相參軍馬謖’七個字,虛張聲勢,讓張郃驚懼。”

“我不反對馬參軍南山駐兵,亦不阻止魏延分兵,軍令皆由馬參軍獨斷,則是為了讓張郃將精力都放在馬參軍上。”

“唯有如此,方可亂了張郃料算,讓他猜不到我的真實意圖。”

姜維瞭然:“所以,伯松才會支援馬參軍為主將,又以魏鎮北和我為副將。”

“丞相想必也是猜到了伯松的意圖,故而讓向將軍引兵助陣,我料向將軍定有密令在身。”

“如此,伯松一旦決定要臨陣換將,不論是魏鎮北、我還是向將軍,都不會再聽馬參軍的軍令。”

“只是魏鎮北方才負氣而去,伯松是否要派人前往?”

諸葛喬笑道:“魏鎮北善謀巧思,早已知悉我意,否則他也不會要求分兵立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