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英才薈聚,幼諸葛遇麒麟兒(3/8求追)
趙雲當機立斷:“陳鳳,立即去尋丞相,雍州刺史郭淮出現在天水郡,如今行蹤不明!”
陳鳳疑道:“將軍,如今冀縣已經拿下,一個新來的雍州刺史又能有何作為?”
趙雲表情凝重:“輔漢將軍曾言,長安的孟達潘濬、陳倉的張郃、金城的郝昭魏平、隴西郡太守遊楚、雍州刺史郭淮等將,皆是多謀善戰。”
“我軍能奇襲速奪冀縣,是因為馬遵陪郭淮去巡視防務了,這是非戰之勝,只是我等恰好撞了好運。”
“郭淮若是聽聞冀縣失守,必會連夜前往上邽。上邽位於渭水上游,如今水流湍急,求救的信使三日就能抵達長安。”
“倘若孟達聞訊起兵來救,而我等又未能及時拿下隴右五郡,勢必會影響丞相的計劃。任何的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影響整個戰局的勝敗。”
“速去,勿要疑慮!”
陳鳳打了個冷顫,不敢怠慢:“末將這就去尋丞相。”
趙雲說這話的時候是當著冀縣統兵都尉梁邱說的,聽得梁邱心中驚懼:僅僅只是聽了郭淮就出現在天水郡,就覺察到了危險!此人不可敵!
被抓住的正是功曹梁緒和主簿尹賞。
趙雲又在城中設公堂,請梁緒坐案明斷冤屈,有冤申冤,有罪罰罪。
梁緒等人跟姜維分別後,就抄小路回冀縣,但還是晚了一步。
姜維尚未返回,兩人也不願就此就降了。
見趙雲禮數有加,梁緒和尹賞對視一眼,沉默不語。
而受到恩惠以及伸張了冤屈計程車民,更是奔走相告。
當趙雲問及馬遵時,梁緒更是義憤填膺:“馬遵就是個貪財弄權又貪生怕死的鼠輩,聽聞趙將軍奇襲冀縣,馬遵不僅不帶我等回城死守,反而要棄城而走。”
馬遵在當天水郡太守的時候,貪財弄權,又恣意捕殺認定的“漢室餘孽”,早惹怒了不少的天水士民。
本來想偷偷前往廣魏郡求援,卻不料被後軍的張著覺察到。
趙雲更是下令慰問年長之人,若有人缺衣短食,就送去錢糧;若有人生病,就請醫送藥;府庫中的財寶,趙雲更是一毫不取,全部封存。
“方才我問這冀縣有誰是賢良俊傑,梁都尉盛讚粱功曹和尹主簿。今日一見,二位果然皆是忠肝義膽之輩。”
梁緒掃了一眼,見冀縣城外無戰鬥痕跡,喝道:“梁邱,你竟敢叛主獻城?”
“馬遵上任天水郡太守後,想表姜維為將,但姜維本是郡中衣冠,不願為將,馬遵惱怒姜維,就強行拜姜維為郎中,讓姜維隨侍左右。”
梁邱跟梁緒都是冀縣梁姓出身,被梁緒這一喝斥,頓時面有羞愧,不敢看梁緒。
趙雲眼神微凜,向梁緒和尹賞拱手一禮:“梁都尉這不是叛主獻城,而是心繫漢室,不願效力曹魏,故而棄暗投明,投降了大漢天軍。”
“郎中姜維斷言,來取冀縣的兵馬不會超過五千人,只要我等死守,就足以抵擋。可馬遵那個鼠輩,竟然怒斥我等為賊,說我等不可信任!”
梁邱聞聲而望,驚呼道:“梁功曹、尹主簿,怎麼會是你們?”
如今見趙雲入城後不僅秋毫不犯,更是賞功罰罪,救濟飢寒,慰問長者,這兩下一對比,饒是梁緒和尹賞也不由欽佩。
“曹丕篡權欺主,又不恤士民百姓,兩位賢士何苦為曹丕盡忠?”
原來趙雲用兵最是謹慎,哪怕一路勢如破竹的來到了冀縣,也會留下策應的兵馬。
“我等家眷都在城中,不敢跟馬遵棄城而走,姜維就定計,他去上邽請郭淮授命,我等則先回冀縣守城。”
趙雲驚道:“冀縣竟有如此俊傑!這姜維是何許人也?”
梁緒和尹賞面色驟變。
“趙將軍,姜維敏於軍事,又有膽義,乃涼州上士。雖然姜維如今去請郭淮手令,但他的本意是想守護冀縣父老以及家中老母妻兒。”
當即。
部將張著壓著一群人抵達:“將軍,我在後軍警戒,發現這群人鬼鬼祟祟,就圍了他們,有幾個反應快跑了。”
見狀,趙雲也不為難,道:“看來兩位是不信任我。不如這樣,兩位可觀我入城後的表現,再行決定。”
梁緒也道:“馬遵此人奸詐寡義,我料姜維去了上邽也必遭馬遵陷害;若姜維歸來,我願說降姜維。”
趙雲見梁緒和尹賞對姜維如此力薦維護,心中對姜維更感驚奇,許諾道:“若姜維真是孝義之人,我必不為難!”
而在入城後。
就在此時。
同時。
尹賞有心舉薦姜維,遂道:“姜維的父親姜囧曾經是郡功曹,逢羌、戎叛亂,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於戰場,姜維因此受賜官為中郎,參本郡軍事。”
埋伏要道的張著正好就撞見了想要偷走的梁緒等人,梁虔反應最快先走了,梁緒和尹賞走脫不掉,被張著圍住。
正議間,人報姜維在城外搦戰。
不過半日的時間,冀縣士民因為趙雲到來的驚懼就消失了大半。
“我希望趙將軍能憐姜維孝義,莫要為難。”
趙雲讓副將張著下令軍中,不得騷擾百姓,也不得擅取士民家有財物。
“然,姜維自幼喜習康成公經學,又明忠義,時常思慕漢室,也因此遭到馬遵記恨。”
梁緒和尹賞一商量,就決定向趙雲請降。
“若兩位賢士願意再為大漢效力,我願以上賓之禮款待。”
趙雲從容問道:“來了多少人?”
答道:“僅有數騎!”
趙雲哈哈大笑:“僅有數騎就敢來搦戰,真是好膽色!取我槍來!待我出城會會這個冀縣俊傑。”
見梁緒和尹賞面色有異,趙雲安撫道:“不用擔心,我只是見姜維膽大,見獵心喜,想與姜維鬥上一鬥。”
“張著,你跟梁功曹和尹主簿去請姜維老母妻兒上城樓,切勿失了禮數!”
梁緒和尹賞面有不解。
張著笑著解釋道:“趙將軍曾在漢水單槍匹馬立於寨門,獨面曹兵數千人而面不改色。陛下更是稱讚趙將軍一身都是膽,軍中亦是號為虎威將軍。”
“趙將軍最喜膽大之人,今日見姜維數騎搦戰,又聽二人說姜維英才,必然起了愛才之心,切勿多疑!”
梁緒和尹賞對視一眼,這才鬆了一口氣。
冀縣城外。
姜維與梁虔和上官子脩等數騎持槍而立。
夏風吹過,備增悲涼。
“稍後漢將出城,我就激他鬥將,若我能僥倖生擒漢將,就要挾那漢將釋放梁功曹、尹主簿等人以及我等家眷。”
“倘若我不能勝,爾等就逃往廣魏郡,我替爾等斷後。”
姜維語氣低沉,緊握的長槍也有些顫抖。
梁虔怒道:“伯約何故小覷我等?若我等懼死,早就逃了,何必跟伯約一同返回。”
上官子脩亦道:“大不了與伯約同死,我等不是馬遵那種貪生怕死的鼠輩!”
身後數騎亦是舉槍大呼:“願死戰!”
姜維心中觸動,緊緊握住了長槍,顫抖也隨之消失,豪言呼道:“好!今日若不成功,唯死而已!”
不多時。
城門開啟。
就在姜維等人嚴陣以待時,卻見城內只奔出一騎。
白袍銀鎧,白馬銀槍,盡顯勇將膽色。
“竟然只有一騎?”
不論是姜維,還是梁虔等騎,皆是愕然。
而在此時。
城樓計程車卒卻是紛紛舉起了手中的武器,齊聲高呼“虎威”“虎威”“虎威”。
趙雲揮手一壓,城樓的呼聲戛然而止。
看到這裡,姜維等人的面色變得凝重。
那一聲聲的“虎威”,以及令行靜止,皆在證明來將的不凡!
趙雲舉槍高呼:“我乃大漢天子麾下,翊軍將軍趙雲,何人是姜維?”
姜維見趙雲雖然年老,但氣度泰然,又生得極其雄壯,不敢大意,舉槍行禮:“天水姜伯約在此!老將軍,可願與我一戰?”
“若我僥倖勝了,請老將軍放了粱功曹、尹賞主簿等人以及我等家眷。”
“若我技不如人,願聽老將軍處置,只求饒了我等家人!”
趙雲哈哈大笑:“你如此年輕,就有此等膽識,令人佩服。我便與你一戰,不論你勝與不勝,我都不會為難你等家人。”
姜維心中稍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舉槍策馬衝向趙雲,口中更是不忘高呼提醒:“老將軍,小心了!”
趙雲雖然已過五旬,臂力卻是不減當年。
這一槍下去,姜維就感受到了長槍傳來的力道,不由暗暗驚歎:此將面相,已入天命之年,沒想到竟然還有如此神力。
趙雲同樣也是驚歎:不曾想姜維竟然有如此反應,我這一槍下去,尋常將士別說抵擋,連閃都閃不開,姜維不僅能輕易避開,還用長槍卸了我的力道。
交戰幾合,姜維精神備長,越戰越勇。
趙雲則是惜才之心倍增,一心想要生擒姜維,也不用戰場拼生死的殺招,只與姜維拆招搏鬥。
時間一久,姜維也覺察到了趙雲的用意。
姜維不願認輸,於是詐敗而走,又伏鞍取弓,準備以暗箭取勝。
而在準備偷襲的時候,姜維又遲疑了一陣,在回身射箭的時候大喝一聲:“老將軍,看箭!”
趙雲見姜維敗走,本就有防備,聽得姜維大呼,連忙往右邊一避,箭矢擦著趙雲的頭盔而走。
“唉!”
姜維握弓一嘆,心中百感交集。
趙雲見狀,也取弓搭箭,大笑:“來而不往非禮也!姜維,你也避我一箭!”
只聽得弓弦聲起,姜維還沒來得及偏頭,箭矢就射中了姜維頭盔上的羽纓。
見趙雲箭術超神,姜維的心情更是複雜。
想贏贏不了,想認輸又不甘心!
忽然間。
城樓響起了熟悉的呼喚聲:“維兒!”
姜維大驚失色,見到城頭的老母妻兒,不由熱淚滿眶:“母親,是孩兒無能!不能再侍奉母親身前。”
姜維恨恨的將長槍往地上一擲,下馬就拜:“請老將軍遵守承諾,只處置我一人,饒過我等老母妻兒。”
趙雲翻身下馬,將手中的長槍掛在馬上,快步上前扶起姜維:“伯約快起!伱乃功臣義士之後,我又豈會為難你。”
“自我入城,對冀縣士民秋毫無犯,梁緒、尹賞等人皆已心服而降,兩人又向我力薦伯約。”
“我本不欲與你廝鬥,只是聽聞你數騎搦戰,我不由想到了如你這般年齡時,也是如此膽大。”
“故而見獵心喜,欲與你鬥上一鬥。”
姜維吃了一驚,抬頭目視趙雲,卻見趙雲目光真誠沒有半分虛假,這心中更是欽佩:“老將軍膽識,我不如也!”
趙雲遂引姜維等人入城,見老母妻兒都無恙,又聽聞梁緒、尹賞等人具言趙雲在城中善待士民。
姜維再次來到趙雲面前,單膝跪下,拱手請道:“自曹魏篡權以來,我常有歸漢之心,只是心中忐忑,不知漢室能否再興。”
“今日見將軍善待冀縣士民,我心中已有明悟。”
“《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仁義之兵,所過之處,就如同及時雨降落,士民皆會歡喜。”
“故而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商紂,這兩帝、四王皆是以仁義之兵馳騁天下。”
“將軍以仁義之兵行於冀縣,足見漢天子之仁,姜維不才,願為漢室復興略盡薄力!”
趙雲見姜維不僅驍勇善戰,更是知書達理,心中更是喜愛,遂扶起姜維道:“伯約能助漢,乃漢室之幸啊!明日我會驅兵廣魏郡,這冀縣就交給伯約了。”
姜維請命道:“我願助將軍取廣魏郡!”
趙雲卻是搖頭:“伯約,並非我不信任你。只是你如今初降,倘若去詐取廣魏郡,有辱你的聲名。”
姜維見趙雲寧可不速取廣魏郡也要照顧自己名聲,心中更是感動。
另一邊。
陳鳳快馬見諸葛亮。
得知郭淮出現在天水郡且行蹤不明,諸葛亮亦是吃了一驚:“郭淮此人頗諳謀略,若是得知有兵馬奇襲天水郡,定會猜到我的意圖。”
“倘若郭淮走上邽遣人去長安,最多三日孟達就會得知隴右被襲,孟起那路疑兵就瞞不住孟達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
雖說趙雲成功的拿下了冀縣,但郭淮意外出現在天水郡,卻是始料不及。
諸葛喬當即請命道:“丞相,無當飛軍最善奔襲,請許我先往上邽。燒了上邽的渡口,避免有魏軍趁機走渭水北上。”
諸葛亮拒絕了諸葛喬的請命:“伯松另有重任,若是在上邽耽誤了時間,勢必影響其他部署。”
“何人願往上邽?”諸葛亮看向諸將。
驍將馮習請命道:“末將乃南郡人,頗知水勢地形,願請命前往上邽。”
諸葛亮點頭取令:“馮將軍,郭淮善戰多謀,必會重兵駐紮渡口,若能燒則燒,不能燒就將上邽盯緊了,切不可輕易與上邽守軍交戰。”
馮習凜然領命:“末將必不負丞相所託!”
讓馮習去上邽後,諸葛亮又催軍速行。
剛行半日。
趙雲又遣信使抵達。
“報!”
“丞相,趙將軍取得冀縣後,招降了郎中姜維、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都尉梁邱、郡吏上官子脩等郡中官吏。”
“又力薦郎中姜維,稱其文武雙全又忠勤於事,是難得的麒麟之才。”
“趙將軍已留姜維守冀縣,親自統兵去廣魏郡了。”
馬謖聞言大驚:“趙將軍豈能留降將守城?倘若降將再反,不僅丞相大軍受阻,趙將軍也會腹背受敵。”
“丞相,請分我一兵先行前往冀縣,替代姜維守城。”
諸葛亮不答,而是仔細詢問信使細節。
聽得姜維數騎搦戰,趙雲又單騎出城鬥姜維時,心中已經有了判斷。
“伯松,你有何想法?”諸葛亮看向諸葛喬,語氣中並無焦急之色。
諸葛喬沉吟片刻,道:“趙將軍素來謹慎,姜維既然能被趙將軍力薦,必定也是忠義有膽識的。”
“有姜維守冀縣,足可避免冀縣有人生亂。為防萬一,丞相宜速速行軍,在冀縣立足,以督隴右五郡軍政。”
馬謖急道:“伯,輔漢將軍,那姜維是降將!降將豈能輕易託付大事?”
在聽到趙雲力薦姜維,稱其文武雙全又忠勤於事、是難得的麒麟之才時,馬謖心中有些慌。
這次平取隴右,諸葛亮是有意讓馬謖來督隴右五郡的,馬謖也是清楚諸葛亮的意圖。
如今人沒到隴右,節骨眼上冒出個有麒麟之才的姜維!
馬謖擔心諸葛亮改變主意,讓姜維來督隴右五郡,這心中難免對姜維有了敵意。
諸葛喬見馬謖針對姜維,心中有了猜測,遂替趙雲辯解道:“趙將軍素來沉穩,不會視丞相大事為兒戲。”
“馬參軍也說了,對隴右的用兵原則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如今姜維等冀縣俊傑來投,正好證明對隴右的用兵原則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趙將軍本著信任姜維的態度而用姜維,若丞相再遣將去守冀縣,豈不是讓姜維等人起疑?”
“將帥彼此猜疑,此乃行軍用兵的大忌。馬參軍熟知兵法,應當明白這個道理才對。”
馬謖頓時語噎:“我自然明白!只是行軍需謹慎,不可因為一時的大意就壞了整個隴右的佈局。”
諸葛喬遂向諸葛亮請命道:“丞相,馬參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無當飛軍行軍快,不如讓我先去冀縣。”
“以我的身份前往,姜維等人必不會自疑;正好,我也想去見見趙將軍口中的麒麟之才。”
姜維十九,諸葛喬十七,年齡也是相仿。
身為諸葛亮的麒麟子,去見見天水的麒麟之才,是合乎情理的。
諸葛亮沉吟片刻,道:“既如此,伯松可速往冀縣,切記,莫要與姜維起了衝突。”
“幼常,你也過了而立之年了,心性應當沉穩一些,莫要遇事就急躁。”
馬謖心中一凜,知道諸葛亮是在提點自己,連忙道:“丞相教誨,我銘記在心。”
諸葛喬遂召集王平等將,引無當飛軍星夜兼程的前往冀縣。
都說夏侯淵極為擅長行軍,三日五百里,六日行千里。
諸葛喬的無當飛軍同樣不遜色,這群本就在南中之地攀山越嶺慣了的勁卒,走祁山道這種山路更是得心應手。
日趨百餘里對於無當飛軍而言,也只是稍微有疲倦罷了。
行軍速度不快,又如何能稱得上“飛軍!”
僅用了一天的時間,諸葛喬就引無當飛軍抵達了冀縣。
驚聞諸葛喬和無當飛軍的到來,姜維、梁緒等人也是驚駭不已。
梁虔心中忐忑:“趙將軍臨走時曾言,以諸葛丞相到冀縣的距離,至少得走三日。這才不到兩日,怎麼就有兵馬抵達了?難道是諸葛丞相對我等不放心?”
梁緒亦道:“信使自冀縣去報信,少說也得有半日,也就是說這支兵馬僅僅一日就抵達了冀縣?還是說是諸葛丞相提前部署的兵馬?”
姜維蹙眉:“不要妄自猜測,先問問對方來意。”
眾人不敢怠慢,紛紛來到城頭。
王平見城頭有人群簇擁,知道來了正主兒,遂上前喊話:“諸葛丞相聽聞冀縣英才薈聚,更有麒麟之才問世,頗為歡喜。”
“丞相擔心怠慢了諸位,特令輔漢將軍諸葛喬,引無當飛軍五部,日趨一百三十里,來冀縣犒軍撫民。”
梁緒等人面色再變,議論紛紛。
“日趨一百三十里,這怎麼可能?”
“觀城下兵馬,雖然有疲態,但列陣整齊,不像是疲憊之師。”
“輔漢將軍諸葛喬?趙將軍好像提及過,想起來了,是諸葛丞相的長子,今年才十七歲!”
“伯約,能猜到這諸葛丞相是何意嗎?”
姜維則是眯眼看向王平身後,策馬持鞭的諸葛喬。
良久。
姜維笑道:“開城門吧!諸葛喬並無惡意。日趨一百三十里卻能軍容齊整,的確無愧無當飛軍之名!”
“諸葛丞相不愧是世之英才,長子比我小兩歲,卻能統兵有方;趙將軍讚我有麒麟之才,我卻言諸葛喬才是真正的麒麟兒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