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章 初戰告捷,勇趙雲速奪天水(28求追

第166章 初戰告捷,勇趙雲速奪天水(2/8求追)

楊秋和馬超,一個自以為得計,一個佯裝中計,在郿縣城上演“激烈”的攻防!

而在另一邊。

趙雲和張飛也相繼引兵進入了天水郡。

“益德,就在道口分別吧,我速往冀縣,你速往豲道,看你我誰能先建功。”趙雲語氣豪邁。

冀縣是天水郡的治所,豲道是南安郡的治所,都是隴右防守漢中的重鎮。

張飛大笑:“子龍你這是戲耍俺呢,冀縣比豲道近,肯定是你先建功;要比就比俺先拿下隴西郡還是你先拿下廣魏郡。若是俺贏了,子龍得輸我十罈好酒”

趙雲也笑道:“若是我贏了,今後的先鋒任務,益德可不許跟我搶。”

張飛更是樂道:“子龍你這是學壞了啊,以前的你可不會跟俺爭功。”

趙雲激將道:“益德這是不敢?”

“就比如這個地方,就應該設定一個隱秘的烽火臺,若有漢兵偷襲天水,就立即點燃烽火臺,與前方的烽火臺相呼應,冀縣也能及時部署兵力防禦。”

“待下官返回冀縣後,一定勤於防務,增設烽火臺,絕不會讓賊人有半分可乘之機!”

功曹梁緒嘆道:“若只是貪財,我等還能應付,可伯約只是不肯為將,就遭馬太守嫉恨。”

主簿尹賞亦是面有鄙視:“別說烽火臺了,他不貪軍備的錢就不錯了。”

“使君深謀遠慮,下官佩服。”

郭淮亦是久隨曹操的宿將了。

兩人相視大笑,遂分道而走。

天水太守馬遵,正在接待新任的雍州刺史郭淮。

馬遵初來天水的時候,聽聞姜維驍勇,就想表姜維為將。

“守住天水郡,就是馬太守你的功勞,切勿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啊。”

說好聽是受馬遵器重,說難聽就是馬遵的侍從,職責是護衛、陪從、充當顧問。

郭淮策馬揚鞭,面容沉毅,一路不斷的說教。

趙雲笑道:“益德伱可真狠啊!我本就沒多少積蓄,你竟然要我三十壇。看來這次非贏你不可了。”

這讓一向有大志的姜維,內心既是憋屈又是無奈。

而在馬遵身後。

甚至連馬遵的小妾去買蜀錦都要找尹賞報銷。

昔日夏侯淵被斬,三軍失色,時任司馬的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號令諸軍推舉張郃為主帥,於是軍心穩定。

聽到郭淮的提點,馬遵整個人都興奮了,語氣更是恭敬:“使君厚愛,下官必定銘記在心!”

馬遵不敢怠慢,一邊聽著郭淮的說教,一邊不斷的點頭哈腰。

天水郡。

曹丕稱帝后,郭淮進京祝賀,因為在路上患病就去遲了。郭淮不僅沒被問罪,反而被曹丕擢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郎中姜維跟功曹梁緒等人,則是在小聲議論。

曹丕稱王后,又行徵羌護軍,跟護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討山賊鄭甘、盧水叛胡等,皆平。

郭淮對馬遵的態度很滿意,提點道:“馬太守,陛下對隴右很重視!”

“不要怕花錢!”

作為天水郡管錢糧的主簿,尹賞對馬遵平日裡的行為是非常鄙視的,動不動就以權謀私,讓尹賞走公賬報銷私下的花銷。

“隴右五郡,對涼州和關中而言,就好比江河上的石橋,決不能有半點閃失。”

作為受曹丕器重的雍州刺史,馬遵對郭淮不敢有半分不敬佩,親自帶著郎中姜維、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郡吏上官子脩等郡中大半官吏陪著郭淮巡視天水郡。

馬遵雖然沒有強行徵辟姜維為將,但依舊錶姜維為郎中。

張飛頓時炸毛:“子龍休要激俺,比就比,不過俺贏了,你得給二十壇,不,三十壇!”

“這錢一定要用到刀刃上,我也不是貪財之人,不需要你等供奉孝敬。”

“天水郡若是有個閃失,不僅整個隴右都將遭到漢軍的攻擊,涼州叛民也極有可能聞訊再叛。”

劉備欲趁著夏侯淵被斬渡漢水來攻時,亦是郭淮設計在漢水以北列陣,誘劉備半渡而擊,雖然被劉備識破但也守住了北岸。

“近日我與涼州刺史張既有討論,有意在隴右五郡增設都督,負責都督隴右五郡軍政。”

美名其曰是為了天水郡的繁榮昌盛而招待士民,實際上就是馬遵自己在胡吃海喝。

雖說姜維出身天水姜氏,但姜維的父親死得早,姜姓族人平日裡或許會接濟姜維,但要為了姜維而得罪馬遵是不可能的。

“這等心胸器量,若是真的當了都督,是隴右五郡的不幸啊。”

“馬太守,這天水郡是隴右的第一道防線,不可不謹慎啊。”

因為此事,尹賞沒少跟馬遵爭吵。

然而姜維是郡中衣冠,最喜鄭玄經學,自然不肯為將。

“我敢打賭,郭刺史的話除了那句增設都督,其餘的馬太守半個字都記不住!”主記梁虔不屑冷笑。

尤其是這個時候,馬遵又在大肆的捕殺漢室餘孽。

若馬遵要殺雞儆猴,直接給替姜維出頭的安個漢室餘孽的罪名,誰也保不住。

至於反?

去年張進等人的叛亂才被鎮壓,誰又敢反?

“嘿,提這個作甚!”

尹賞見姜維面有異色,遂安慰道:“伯約,不必心煩。這馬遵得罪的人可不止你我。”

“如今他又想爭隴右五郡的都督,必會跟其他郡的太守起爭執,我料這馬遵在天水待不了多久。”

“等換個太守,就是伯約鳳凰展翼的時候。”

姜維暗歎。

馬遵當太守也沒多久,若無大錯,即便當不了隴右五郡的都督,又怎麼可能輕易更換?

“聽說劉備在益州稱帝了。”姜維忽然開口:“你們說,劉備能復興漢室嗎?”

尹賞搖頭:“很難!劉備雖然在漢中和襄樊接連取勝,但劉備已經老了。”

“荊州的關羽同樣年邁,而劉備的兒子如今不到十五歲。”

“倘若劉備如武帝一般忽然去世,這新興的炎漢政權,又能維繫多久呢?”

“可惜了!若是劉備能年輕二十歲,或許還真能如光武帝一般中興漢室。”

姜維輕聲道:“倘若劉備的兒子,有俊傑輔佐呢?”

尹賞嘆息:“等劉備那批能征善戰的宿將老去,還有什麼俊傑能輔佐劉備的兒子?”

“別看劉備現在有荊州和益州,可這荊州和益州計程車民也不是都支援劉備。”

“再加上劉備內部文武的派系也不少,劉備在的時候能壓制,劉備死後誰知道會內亂成什麼樣?”

“主少臣強,又有強敵在臥榻之側,別說中興漢室了,能守住就不錯了。”

梁緒見狀,看了一眼前方的馬遵和郭淮,壓低聲音問道:“伯約,你該不會是想去益州吧?”

“我勸你打消這個念頭,馬太守雖然看重你的勇武,但你若真的有這想法,你必然遭受馬太守的報復。”

“你上有腿腳不便的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千萬別衝動啊。”

姜維沉默。

眾人暗歎。

在這幾人中,姜維是最難接受以魏代漢的。

姜維自幼喜學鄭玄經學,對鄭玄經學思想中的“儒學目的是為了治理國家、安撫民心”“人的行為、情感、道德都源於心靈,要透過修養心靈來自我完善”等頗有感觸。

簡而言之。

姜維屬於大漢四百年養士養的那一批士,認為漢室哪怕再差,也可以透過選賢任能,用道德優秀又有治國才能的良才來改變。

而不是誰有兵權誰就可以改朝換代。

雍涼是見證政權更迭最明顯的地方,先有董卓,後有李傕郭汜,然後是馬騰韓遂,再往後就是曹操擁立的許都政權,以及如今的曹魏政權。

頻繁更迭的政權,讓姜維更向往漢室的繁榮。

平日裡也時常有“以前漢怎麼怎麼”“要善待士民”“不能因為士民慕漢就肆意捕殺”的言論,而這言論也時常惹得馬遵不喜。

畢竟,現在都是魏的時代了,身邊的郎中卻老是說以前漢有多優秀多牛逼、漢多麼多麼仁義。

萬一這話被曹丕聽到了,馬遵這個天水太守遲不了兜著走。

考慮到姜維的武勇和在冀縣的名望,馬遵也只是喝斥,並未將姜維視為漢室餘孽來鎮壓,只是對姜維更是疏遠。

就在眾人討論間。

遠方一騎匆匆而來,正是郭淮派出去的斥候。

深知劉備厲害的郭淮,不敢對漢中的諸葛亮掉以輕心,即便巡視天水郡也不忘記軍中的習慣:不論身處何地,必有斥候外探!

見斥候匆匆而來,郭淮的眼神瞬間變得凝重:“何事驚慌?”

斥候喘著粗氣:“使君,十里外發現有漢兵蹤跡。”

馬遵面色大變,呵斥道:“使君面前,你敢胡言亂語?十里外怎會有漢兵蹤跡?你的意思是漢兵已經進入天水郡,沿途的縣城都投降了嗎?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斥候被馬遵一頓喝斥,這心中也是有怒氣:“我跟隨使君征戰多年,從未有過謊報軍情的時候,你憑什麼說我在胡言亂語?”

馬遵被一個斥候給反懟,這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正欲開口時,卻被郭淮喝斥:“軍情大事,豈能輕慢?”

“天水郡若出現漢兵,那就意味著漢中的諸葛亮,極有可能採取了與舊日韓信截然不同的戰略。”

“這是要出大事了!”

“速回上邽!”

上邽在渭水上游,三百里水道往下就是陳倉,再往下就是長安。

郭淮雖然是雍州刺史,但郭淮在隴右是沒有兵的,只在上邽駐紮了一部兵馬。

唯有去上邽,郭淮才能一面遣人通知陳倉的張郃和長安的孟達,一面留在上邽籌謀應對。

“使君——”馬遵剛開口,卻見郭淮理都不理馬遵,直接就引護衛騎兵急急策馬前往上邽去了。

姜維等人驚聞變故,遂上前詢問。

馬遵被郭淮丟下,心中本就不爽,聽到姜維等人的詢問,語氣更是難聽:“你們是耳朵聾了嗎?沒聽到剛才那斥候說,漢兵已經出現在十里外了嗎?”

姜維大驚失色:“漢兵出現在十來外,必然是衝著冀縣去的!明府可速回冀縣!”

回冀縣?

馬遵心思急轉,暗暗思索:【漢兵一路推進,我竟然沒得到半點而訊息,就意味著沿途的郡縣都投降了。】

【我在天水郡殺了不少漢室餘孽,這冀縣必定也有不少漢室餘孽記恨我,倘若我返回冀縣,這群漢室餘孽跟漢兵裡應外合,我豈不是就得被生擒活捉?】

【姜維這廝,平日裡也一直都念叨漢室的好,常抱有遠志,只恨懷才不遇;且對我徵辟他為郎中的事也耿耿於懷。】

【倘若這廝是想擒我去向漢兵邀功,以作晉身之資,我又豈能活命?】

想到這裡,馬遵喝斥道:“你懂什麼?斥候探得漢兵蹤跡的時候,漢兵據此就只有十里,若是回冀縣,我等必會與漢兵撞上。”

“漢兵一路暢通無阻,必定是沿途城池見漢兵勢大,直接不戰而降。我猜測漢兵至少有兩萬人,冀縣只有兩千兵,如何能擋得住?”

姜維愕然。

兩萬人?

不是姜維驚愕漢兵多,而是姜維驚愕馬遵竟然會說出如此愚蠢的話來!

姜維快速地道:“明府!諸葛亮在漢中,最多有五萬兵;若要來取隴右,必不會只取天水郡,入天水郡後必會分兵去取南安郡。”

“奇襲的兵馬,多為輕兵,不會攜帶多餘的輜重糧草;故而諸葛亮定會留下大量的兵馬押運糧草緩行。”

“再加上出秦川的褒斜等道也要派駐疑兵,我料打冀縣的漢兵不會超過五千人!”

“冀縣有城池地利,兩千人守城,足以擋住五千漢兵。”

“只要等到郭使君的援兵到來,冀縣便無憂了!”

馬遵喝道:“郭使君都跑去了上邽,哪來的援兵?更何況長安距離天水千里之遙,等援兵到來,冀縣早就破城了,如何能守得住?”

姜維急道:“上邽乃渭水上游,如今又是夏季,水流湍急,快舟一日就可以抵達陳倉,三日就能抵達長安!”

馬遵見姜維語氣急促,頓感臉上無光,不由冷哼:“你以為就你知道夏季水流湍急嗎?順流而下自然快,可逆流而上呢?”

“陳倉和長安的兵能抵達上邽嗎?諸葛亮難道不會在陳倉外部署疑兵?你未經戰事,莫要教我做事!我統兵多年,豈會不如你?”

“休得再胡言!我要去上邽尋郭使君問策。”

姜維急道:“如今除了統兵都尉梁邱,冀縣能主事的大小官吏都在這裡,若是明府不回冀縣,冀縣連一日都守不住!”

馬遵大惱:“我不回去,你們就不能回去嗎?還是說你們也要學那群貪生怕死的賊子投降?”

姜維氣得手都有些抖。

到底是誰在貪生怕死?

想到家中老母還在冀縣,姜維強忍怒斥馬遵的衝動,拱手再勸:“明府若不回去,我等又如何能穩定冀縣軍民士氣?還請明府明斷!”

尹賞、梁緒、梁虔等人也苦勸。

誰知馬遵不僅不聽,見眾人都附和姜維時,反而怒罵:“你們都是群賊子,不可信任!再敢攔我,休怪我不念同僚之情。”

馬遵怒罵完,就不再跟姜維等人多言,帶上幾個親衛就急急往上邽而去。

“豎子不足與謀!”姜維恨恨甩袖。

勸諫不成,反而被馬遵怒斥為不可信任的賊子,哪怕是泥佛都得有三分怒氣。

尹賞凝聲道:“伯約,馬太守是什麼樣的人,你我也不是第一天認識了。你最知兵事,拿個主意吧。”

梁緒、梁虔等郡吏也是紛紛靠攏。

姜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馬太守不在,我等指揮不了梁邱。我得立即去上邽尋郭使君,必須拿到郭使君的手令,才能調動冀縣的軍民守城。”

“我與子脩同往上邽請命,你們先回冀縣,協助梁邱守城,務必等我歸來!”

尹賞拱手道:“伯約可速去,馬遵奸詐,勿必小心。”

姜維點頭,遂與上官子脩去追馬遵。

然而。

姜維還是低估了馬遵的奸詐,馬遵聽聞姜維追來,擔心姜維在郭淮面前告狀,於是在入了上邽城後就對上邽城的守將說身後有賊子通敵。

上邽城的守將不認識姜維,聽馬遵這一說,頓時嚴陣以待。

不論姜維如何分說,上邽城的守將就是不肯開門,也不肯通傳。

“馬遵豎子,你以為你逃到了上邽就能保命嗎?你就個貪生怕死、棄城而逃的蠢貨,若是家母因此遭難,我必殺你!”姜維赤紅著眼睛,在上邽城下大罵馬遵。

見上邽城門依舊緊閉,姜維只能無奈策馬轉身,對上官子脩道:“你我家眷都在冀縣,若聞難而不救,枉為人子。”

上官子脩道:“伯約有此膽氣,我又豈能不同往。也不能辜負了主簿主記等人等信任。”

恨恨的看了一眼上邽城,姜維遂與上官子脩策馬離去。

而在上邽城內,郭淮一腳踢翻馬遵,怒喝道:“身為天水太守,你竟敢擅離職守?你不回去,冀縣一日都守不住!豎子壞吾大事,來人,重責七十,押入大牢!”

郭淮怎麼也沒想到,馬遵竟然會跟著來上邽城!

馬遵心中又是驚懼又是委屈:“使君,使君——”

郭淮卻是厭惡,壓根不想聽馬遵辯解,只是喝令:“還愣著幹什麼?將這廢物拉下去!”

馬遵棄城而逃,直接打亂了郭淮的應變。

“希望南安等四郡的太守,不會如馬遵一般廢物!”郭淮心中恨恨。

這剛當雍州刺史沒多久,就遇到這種事,若是應對不好丟了隴右,郭淮的政治生涯也就到頭了。

“速持我令!”

“走渭水南下,將隴右遇襲告訴長安的鎮西將軍,諸葛亮極有可能要取隴右、斷關隴!”

郭淮握緊劍柄,眼神變得異常的冷冽。

冀縣。

一路勢如破竹的趙雲,揮兵來到城下。

見城頭士卒慌亂不已,趙雲出陣大呼:“大漢翊軍將軍趙雲,奉大漢丞相諸葛亮之命,今日特來取冀縣。沿途城池,皆以歸順大漢,爾等是戰是降?”

城頭的統兵都尉梁邱見趙雲聲若洪鐘,又生得極其魁梧,頓生驚懼。

“翊軍將軍趙雲,爾等可有聽過?”梁邱詢問左右。

左右搖頭:“沒聽過,都尉不如問問。若只是個無名之輩,都尉可死守城池,若是個.”

雖然沒說完,但梁邱也聽懂了。

無名之輩就守城,善戰名將就投了。

當即。

梁邱向趙雲大喝:“趙雲是何人?我怎麼未曾聽過?你有何戰績,敢來犯我冀縣?”

趙雲大笑。

陳鳳見趙雲被小覷,心中不忿,遂出聲大呼:“偏僻小城,不識得大漢翊軍將軍,不足為奇!”

“昔日漢水一戰,翊軍將軍單槍匹馬立於寨門,就讓數千魏軍不敢輕舉妄動。”

“大漢陛下更是稱讚翊軍將軍‘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軍中更是號為‘虎威將軍’”

“如今翊軍將軍有兵有將,量爾等小城,如何能守?”

“若不是丞相說天水士民皆有向漢之心,讓翊軍將軍不可多造殺傷,翊軍將軍早就打破城池了!”

梁邱心中一寒。

能當郡都尉的都是有些門路的,只說趙雲的名字,這梁邱不知道趙雲是誰,可要提到漢水之戰,梁邱就知道城下的趙雲有什麼名氣了。

“我就不該問!”

梁邱臉色鐵青。

打吧,打不過;降吧,又不甘心。

良久。

梁邱在經歷了複雜的心理掙扎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太守都不在,還守什麼城!

更何況馬遵平日裡不仁,梁邱也是頗有怨言。

趙雲有些驚訝。

這沿途的城池,幾乎沒什麼駐兵,自然是能輕易勸降。

可這冀縣是天水郡的治所,怎麼也得有兩千駐兵,竟然如此輕易就降了?

“陳鳳。”

“你引一千人先入城,先搶佔城門,卸了他們的兵甲,若有埋伏,即刻退出!”

趙雲不敢大意。

然而。

陳鳳入城極其順利,壓根沒遇到半分阻撓。

趙雲遂讓梁邱上前詢問緣由。

得知太守馬遵等人都陪著新來的雍州刺史郭淮出去巡視了,趙雲面色大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