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劉協禪位,漢亡魏立(加更求月票求追)
華歆對劉協客氣,是因為劉協目前名義上是天子。
對曹節,華歆就沒這好脾氣了。
“尚書有云: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故而殷商有妲己之禍,漢初有呂雉之禍,皇后莫非也要效仿妲己和呂雉,陷陛下於不義嗎?”
華歆這話又是引經據典,又是以大義捆綁。
就差直接貼臉開懟:你這個當皇后的要干涉陛下的決斷,莫非是想學妲己呂雉,讓陛下後世受人唾罵?
曹節雖然讀過書,但論引經據典又豈會是華歆的對手。
這一開口就敗陣,只能用憤怒的目光盯著華歆。
劉協暗暗長嘆:“還是走到這一步了嗎?魏王就不能再等幾年,讓朕活到壽終嗎?”
華歆冷笑:“陛下難道想讓你的長子當孺子嬰嗎?”
“陛下應該很清楚,如今各地的叛軍,以及漢中的劉備,都是打著勤王的名號。”
縱觀這一生,不是受制於人,就是在受制於人的路上,完全沒有半分帝王之儀!
“陛下!”
劉協在將玉璽給了曹節後,就來到了宗廟。
“陛下是想等劉備來勤王嗎?即便劉備勤王成功了,他真的敢將權力交給陛下嗎?”
曹節咬牙將玉璽藏進懷中:“我絕不會將玉璽交給曹丕這逆賊的!”
曹節頓時愣住,淚水也在眼眶中流淌,轉身向劉協跪下泣哭:“陛下,是我曹家對不住你!”
可惜。
劉協取出懷中的玉璽,輕輕放在地上,隨後起身向內而走:“朕沒臉將玉璽親手送給魏王,就有勞皇后了。”
在這之後,劉協先後受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的挾持,如今更是被曹丕逼宮,要奪那天子之位。
曹節雖然是曹操的女兒,但也是漢家的皇后。
“即便劉備真的對陛下忠心耿耿,劉備麾下的文武會願意放棄權勢嗎?若劉備的舊部擁劉禪反叛,陛下又當如何?”
“昔日霍光也有平定亂世之功,但霍光的後人卻貪戀權勢而謀反,最終身死族滅。”
然而。
宗廟是死的。
皇權天授也只是儒家為帝王辯護的謊言。
人不靠己,難活快意。
不論是劉邦還是劉秀,都是在亂世中不斷的掙扎打拼,才有前後兩漢的基業。
“陛下若是將天子位禪讓給魏王,那是堯舜之義,天下士人只會稱讚陛下的德行如堯舜。”
“陛下也不用急著回答,明日後我會再來!”
北邙山怒斥董卓,反倒成了劉協最高光的時刻。
死物便是死物,又如何能回應。
“是我無能,守不住這漢家的基業。”
劉協輕聲喚住:“令兄遠在鄴城,皇后你出得了許都嗎?”
曹節大呼一聲,卻沒有得到劉協的回應,頹然的癱倒在地。
如劉協這般征戰天下全靠他人,又如何能再現高祖立業、光武中興?
悲慼的哭泣聲,在宗廟中此起彼伏。
“列祖列宗在上,大漢的基業,就要斷送在不孝兒孫劉協的手中了。”
“可陛下的天子之位被劉禪奪走,那天下士人又將如何看待陛下?被同宗奪了基業的廢帝嗎?”
華歆根本不給劉協再提要求的機會,轉身就走。
哪怕宗廟修得金碧輝煌,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祖宗來挽救劉協的命運。
回想這一生。
“是享有堯舜之義的美名,安安心心當一個公侯,福澤子孫;還是如昌邑王劉賀和少帝劉辯一般,被廢掉帝位?”
即便劉協哭啞了嗓子,哭紅了雙眼,這宗廟的列祖列宗靈位也沒有半點兒的反應。
良久。
看著宗廟內的祖宗靈位,劉協的內心再也按捺不住悲慼。
撿起玉璽,看著玉璽上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曹節的內心感到一陣淒涼:“若真的受命於天,又豈會不受天的庇護。”
對曹丕稱呼的改變,也是曹節心志的改變。
“尤其是那劉備,更是自封漢中王!”
“陛下,我這就去找兄長,一定要跟兄長理論清楚!”曹節氣勢洶洶的,就要去找曹丕。
“陛下在位一天,這些賊子都能假借勤王的名義反叛。”
劉協不敢在宗廟內稱朕,如同一個被遺棄的孤兒一般在宗廟內哭泣。
“陛下,你是聰明人,我想你是能夠權衡利弊的!”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劉協的哭聲漸小。
看著無動於衷的祖宗牌位,劉協猛然拔出佩劍,長劍對天,悽聲大笑:“這就是我的天命嗎?”
“我為天子,卻不能上達天聽,還談什麼受命於天!”
“哈哈哈——”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天子,也不過如此!”
沒人知道劉協是如何走出宗廟的,只知道劉協離開宗廟後,宗廟內的祖宗牌位凌亂四散,更是有被砍伐的痕跡。
自這以後,劉協徹底放開了。
不論華歆說什麼,劉協都照辦無誤,完全沒有半點兒的不願和拒絕。
華歆見劉協配合,也沒再多為難劉協。
唯一讓華歆不爽的是,曹節將玉璽藏了起來,華歆連派幾次都沒能索要到玉璽。
讓劉協去要,劉協卻只是說“玉璽已經給曹家人了”,然後就不多言。
華歆無奈。
雖然可以喝罵曹節,但華歆也不能真的就一劍砍了曹節。
眼看這時間越拖越久,華歆只能遣人快馬加鞭的去請示曹丕。
曹丕聽聞劉協都同意禪位了,而且配合得無比恭順,偏偏是自家的妹妹在橫生枝節,頓時惱怒不已。
當即。
曹丕令侍中劉廙持劍去許都:“告訴子魚,若是曹節再敢私藏玉璽,就拿此劍斬了!”
得到曹丕令劍的華歆,再次來尋曹節。
曹丕的涼薄無情,讓曹節徹底崩潰。
曹節將玉璽恨恨的摔在地上,指著華歆等人惡狠狠的喝罵:“老天不會庇佑你們的!你們今日的惡行,來日必遭天譴!”
“劉廙,伱跟你弟弟劉偉都是漢室後裔,你弟弟為了漢室而死,無愧祖宗。”
“我本以為你跟你弟弟一樣,都是漢室的忠臣。沒想到你卻是個軟骨頭。”
“曹丕殺了你弟弟,你卻要替曹丕來索要玉璽,你愧對你死去的弟弟,也愧對你劉家的先祖。”
劉廙低著頭,內心惶恐不已,不敢跟曹節直視。
華歆則是冷笑一聲,撿起玉璽仔細的檢查,確認玉璽的真偽後,便徑自離開了皇宮,飛馬來鄴城向曹丕覆命。
撫摸著傳國玉璽,曹丕的氣息也變得急促:“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如今玉璽在手,我當為魏帝!”
“沒想到啊,我竟然也能當上皇帝!隱忍多年,終於得償所願了。哈哈哈——”
曹丕託璽大笑。
三十出頭,正直壯年的年齡,就要當上了開國皇帝,這要是尋常人,估計都能如范進中舉一般痴瘋了。
如今只是在私底下瘋狂大笑,曹丕的心性修養也是遠勝常人了!
“子魚,速速去卜吉日!”
“由你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待我正式稱帝,你便是大魏的司徒!”
華歆大喜。
自當了曹家鷹犬後,華歆已經不奢望名聲如何了。
華歆只想當上三公之位!
當了三公,華家就能一躍而成頂級的世家大族,福澤數代人。
昔日的四世三公袁氏,也是從司徒袁安開始,讓袁氏形成了四世三公的豪門權貴。
只要當了三公,自然有人會為華歆的行為辯解。
譬如華歆是為了不讓士民百姓再受戰禍之苦,所以寧可背上惡名也要助曹丕登基。
又譬如華歆是為了讓劉協能安享晚年,所以才極力勸劉協禪讓。
再加上華歆往日的名聲就是“淵清玉潔,有禮有法”,又有名仕高風,不愛錢財。
當一個人前後行為反差太大的時候,不需要主動去辯解,自然會有人來爭論評價。
對華歆而言,利,永遠是比名重要。
十月。
曹丕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
同月,華歆、賈詡、王朗、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孟達、潘濬、臧霸、張郃、徐晃、張遼、和洽、程昱、何夔、鍾繇、常林、董昭、許褚等公卿將軍,聯名上表劉協,諫議將帝王禪讓給曹丕。
劉協順應群臣諫議,將帝王禪讓給曹丕。
曹丕遵循古禮,三辭三讓,第四次的時候同意了劉協的禪讓。
同月底。
曹丕在許昌以南的築高臺,祭祀南郊,敬告天地,舉行禪讓儀式。
華歆手捧璽綬,在群臣公卿將軍的見證下,將象徵皇帝的璽綬獻給曹丕。
而劉協也退下了帝王服飾,在曹丕面前俯首稱臣。
隨著禪位詔書的宣讀,以及那一聲聲此起彼伏的“萬歲”,象徵漢室的皇權自今日起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大魏!
曹丕戴帝冠,坐帝位,傲視階下群臣:
“朕既為帝,定當掃清寰宇,滅劉備,除孫權,讓大魏計程車民,皆能永享太平!”
“即日起,昭告天下,但凡願響應大魏的南州士民,皆是大魏的子民。”
“不願響應大魏的南州士民,皆為大魏叛民,朕必親率大軍征討!”
曹丕稱帝的訊息,迅速的在北州各郡以及邊境諸王中傳檄。
不僅各州郡皆派遣使者恭賀,連濊貊、扶餘單于、焉耆、于闐王等北境諸王也是紛紛遣使奉獻。
大勢所趨下。
北州各郡雖然有不少的反對聲,但皆被大勢裹挾。
這個時候北州境內敢不承認曹丕的大魏的勢力,都遭到了曹丕的瘋狂鎮壓。
建業。
默默舔傷口反省的孫權,聽到曹丕稱帝的訊息,駭然而起:“曹丕稱帝?他竟然敢稱帝?”
孫權也想稱帝,但孫權不敢。
故而一開始玩文字遊戲讓眾人稱“至尊”,後來被關羽吊打了,又讓眾人稱“吳侯”。
如今聽到曹丕稱帝,孫權內心泛起了強烈的羨慕、嫉妒以及鄙視。
“承父之業的小兒,真是踩了狗屎運。”孫權在內心暗暗大罵。
雖然孫權的基業也是繼承自父兄,但這不妨礙孫權鄙視曹丕是白撿了個皇帝來當。
孫權立即召來了張昭、陸遜、諸葛瑾等文武商議對策。
如今劉協禪讓了帝位,孫權的處境就尷尬了。
自稱大漢吳侯吧,大漢滅亡了;自稱大魏吳侯吧,一覺醒來就給曹丕當兒子了?
孫權就想聽聽群臣的意見,要不要也趁機稱帝。
反正大漢都亡了,稱帝也不算反叛。
張昭卻是否掉了孫權的想法:“以吳侯目前的威望,還不足以讓江東士民擁戴稱帝。”
孫權蹙眉:“可若不稱帝,我又該如何自處?曹丕如今仗著稱帝后的大義,四處封官。”
“若我不採取對策,這江東本就不服我的勢力,恐怕會趁機響應曹丕,去當大魏的官了。”
倘若江東有不服孫權的,在這種關鍵時候響應曹丕,曹丕為了拉攏人心,必然會封賞高位。
到時候孫權就得被這群大魏文武噁心。
大漢又滅了,孫權這個大漢吳侯又名不正言不順了,誰知道這江東各郡的太守縣令會有什麼想法。
孫權現在急於要給自己找個名分。
陸遜沉吟道:“吳侯,我認為,不急於這一時。”
“即便江東有不服吳侯的想趁機去撈好處,也會先觀察吳侯的反應。”
“吳侯此刻,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先觀察劉備的反應。”
張昭也道:“老夫也認同伯言的提議,如今吳侯跟劉備名義上還是盟友。”
“劉備這個漢中王都還沒反應,吳侯又何必著急呢?不如先遣人去成都打探劉備的態度。”
孫權轉念一想。
張昭和陸遜說得也有道理,劉備這個漢中王都不急,他這個吳侯急什麼?
“誰可為使?”孫權掃了一眼眾人。
眾人的目光卻是紛紛看向諸葛瑾。
這個時候最適合去成都打探情報的,也就只有諸葛亮的胞兄、諸葛喬的生父諸葛瑾了。
諸葛瑾見眾人都看向自己,知道這是躲不過了,遂請命道:“吳侯,我願去趟成都,打探漢中王的態度。”
孫權單獨留下諸葛瑾,問道:“子瑜,你可有辦法,諸葛喬來我江東入仕?”
諸葛瑾頓時愣住:“吳侯,伯松如今是孔明的嗣子,我如何能讓他入仕江東?”
孫權讓諸葛瑾近前,壓低了聲音:“子瑜啊,你我也是多年交情了。我也不瞞你,我家大虎如今就在成都,而且還在諸葛喬的府上。”
諸葛瑾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看向孫權:“吳侯,你這是——”
孫權打斷了諸葛瑾的詢問,嘆道:“大虎雖然是公瑾的兒媳,可週循死得太早。”
“大虎的性格你也是清楚的,若讓大虎替周循守寡,大虎必定會在府中養男寵;為了公瑾的名聲,我只能讓她自由去留。”
“如今大虎揹著我去荊州認了糜芳為義父,又私自去諸葛喬府中當了侍女,說是仰慕諸葛喬的才華,非他不嫁。”
“你看啊,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兒啊!這要是傳出去,我這臉還往哪兒擱啊?”
“幸運的是,諸葛喬目前還不知道大虎的身份,你去了成都,就將這層關係給諸葛喬挑明瞭吧。”
“大虎若是一直沒有名分的住在諸葛喬的府上,這多少違了禮數;若是兩人願意,就讓諸葛喬娶了大虎。”
“大虎畢竟是嫁了人的,這次又是擅作主張,我也沒臉要求太多,讓她當平妻認關羽的女兒為姐就行。”
“我知道這事讓你為難,但除了你其他人我都不敢提!”
“正好你這次要去成都,就順便替我解決了這個心病吧。子瑜啊,你也是有女兒的,這有時候,我等當父輩的很難啊!”
孫權說得委屈至極。
將主動的安排,改成是孫魯班仰慕諸葛喬才華偽裝身份去了成都,這都是孫魯班個人意志,跟孫權沒有半點關係!
諸葛瑾本就跟孫權關心親近,為人又謙遜實誠,被孫權這一忽悠,頓時理解了孫權的難處。
“吳侯,這事就交給我吧。”
“伯松是個明事理的,肯定能妥善處理的。”
“我會悄悄的將吳侯的女兒帶回江東,絕不會有無關人知曉的。”
諸葛瑾信誓旦旦。
孫權頓感無語。
我是讓你促成兩人婚嫁,你帶回來作甚?
“子瑜啊,你若是將大虎帶回來,她還不得將這事鬧得沸沸揚揚啊。”
“我的意思,是希望你能讓諸葛喬娶了大虎。”
孫權語重心長。
諸葛瑾為難道:“吳侯,你剛才說了,得兩人願意。”
孫權長嘆:“子瑜,所以才需要你替我勸勸諸葛喬啊。就這麼定了!”
諸葛瑾見孫權壓根不再改變主意,只能愁眉苦臉的返回家中。
長子諸葛恪迎上:“阿父,何事煩憂?”
諸葛瑾只是搖頭不語。
要給孫權女兒拉郎配這種事,如何能告訴再第三人?
諸葛恪蹙眉道:“阿父,你為人謙遜實誠,雖然受吳侯信任,但也常被吳侯戲弄。你若不說,我自去尋吳侯。”
諸葛瑾連忙攔住諸葛恪。
相對於諸葛瑾的謙遜實誠,諸葛恪的性格更加的張揚。
若諸葛瑾不說,諸葛恪是真的會去找孫權的!
諸葛瑾嘆道:“曹丕受禪稱帝,吳侯讓我去成都,打探漢中王的態度。”
諸葛恪笑道:“曹丕會稱帝,這是意料之中的事。阿父若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兒可與你同往成都。”
“只是二叔和伯松都在成都,想打探漢中王的態度對阿父而言並不難,阿父莫要再隱瞞了。”
諸葛瑾猶豫半晌,吞吞吐吐地將孫魯班在成都的事告訴諸葛恪。
諸葛恪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謀劃:“吳侯這是在用離間計啊,若阿父辦不成事,必遭吳侯怪罪;若阿父辦成了,又會遭二叔和伯松怪罪。”
“而且,不論是否辦成,吳侯女兒成了糜芳義女,又長期呆在伯松府中的訊息都會傳出,二叔和伯松以及糜芳都會受到猜疑。”
“伯松如今是關羽的女婿,又深受漢中王喜愛,若是因為阿父而遭到猜疑,必會記恨阿父。”
“哼!吳侯總是欺負阿父實誠,他日必有所報。”
諸葛瑾斥道:“元遜,不可如此非議吳侯。為父與吳侯乃是知己至交,正因為吳侯信任為父,才會對坦言相告。”
諸葛恪也知道諸葛瑾跟孫權的交情,當下也不再冷言,詢問道:“阿父準備如何做?”
諸葛瑾搖頭嘆氣:“我若知道,就不會煩憂了。且去了成都再臨機應對吧。”
諸葛恪見諸葛瑾煩憂,沉吟片刻,道:“阿父,不如你帶我同往成都。有些事,你不好開口,但我卻可以跟伯松細說。”
諸葛瑾語氣微喜:“元遜有破解的法子?”
諸葛恪搖頭:“現在還沒有,但孩兒以為,見到伯松後,這事就迎刃而解了。”
“正好我也多年未見伯鬆了,這小子在江東的時候藏拙,去了二叔處就大放異彩。”
“這次去了成都,我倒要跟伯松好好聊聊,印證下這些年的學業。”
諸葛瑾細思了片刻,同意了諸葛恪的提議:“也罷,伯松雖然已經是孔明的嗣子,但你二人終究是親兄弟,不能因為分仕兩家就淡了關係。”
當即。
諸葛瑾和諸葛恪收拾了行裝,只留幼子諸葛融在家,帶上孫權的文書就乘船前往成都。
途徑漢水時,正逢關羽在漢江巡視。
得知諸葛瑾要去成都打探劉備對曹丕稱帝的態度,關羽遂讓關興跟諸葛瑾同行。
在襄陽的時候,聽聞劉協禪讓帝位給曹丕,關羽幾乎不敢相信。
堂堂漢家天子,竟然會禪讓帝位給曹賊,這等於是在投敵!
因為這禪讓,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
就跟洛水起誓一樣,因為光武帝劉秀的背書,讓這起誓變得比法律文書更有效果。
堯舜禪讓,也同樣如此!
劉協禪讓,讓曹丕稱帝跟袁術稱帝有了本質的區別。
一個是繼承正統,一個是篡位偽帝!
成都。
由於益州偏遠,道路艱險,曹丕稱帝的訊息傳得比其他州更慢。
當劉備得到訊息時,已經是十二月了!
漢中王府。
劉備一腳踢翻了眼前的案桌,拔劍怒斬:“劉協豎子,祖宗的基業你都敢禪讓給曹賊!你怎麼不去死!氣煞我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