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9章 真名士自風流

飲宴中的悲泣

長安城,夜幕降臨,府衙內燈火通明,笑語喧譁。王允坐在主位上,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呂布抄了董卓的眉塢,收穫的金銀財寶不計其數,這些財富足以犒勞三軍,更能讓天下人見識到漢室的復興。

宴席上,美酒佳餚,歌舞昇平,百官們暢飲歡慶,為漢室的再次崛起而感到自豪。然而,在這喜慶的氛圍中,王允的心中卻有一絲隱憂。董卓雖死,但其殘餘勢力仍在,朝堂的清洗才剛剛開始。

與董卓走得近的官員們,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清算。有的被下獄,有的被斬首,朝堂之上,一片肅殺之氣。蔡邕因為女兒蔡文姬的緣由,倖免於難,沒有受到董卓的牽連。

正當眾人飲宴至酣暢淋漓之時,一名士兵匆匆來報:“啟稟司徒,大街上有人伏在董卓屍體上大哭。”

王允的臉色一沉,怒道:“董卓這個逆賊被誅殺,士子和老百姓誰不拍手稱快?這是誰,敢去哭董卓!”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殺意,隨即命令武士:“去給我抓來!”

不久,那哭董卓的人便被抓到了宴席前。眾官定睛一看,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正是蔡文姬的父親蔡邕。

王允的臉色更加陰沉,他叱責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你身為漢臣,不但不為國家慶祝,反而為逆賊痛哭,為什麼?”

蔡邕跪在地上,他的臉上帶著悲痛和無奈:“司徒大人,蔡邕雖然不才,也還知道大義,豈能背叛國家而心向董卓?只因為董卓對我有知遇之恩,時至今日頓覺傷感而痛哭,我自已也知道哭董卓罪行很大,請大人原諒。”

王允的心中雖然對蔡邕的才華有所欣賞,但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他不能容忍任何對董卓的同情。他冷聲道:“蔡邕,你這是對國法的不敬,來人,將他拿下!”

眾官見狀,紛紛上前求情,但王允不為所動。蔡邕被拖了下去,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他知道自已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但他的心中卻始終牽掛著女兒蔡文姬。

蔡文姬得知父親被抓的訊息,她的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她知道,王允的清算不會就此結束,她必須採取行動,為父親討回公道。

宴席的氣氛因為蔡邕的被抓而變得沉重。王允的心中也有些不安,他知道,自已的決策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但他堅信,這是為了漢室的穩定。

夜深了,宴席終於結束,百官們紛紛離去。王允獨自坐在府衙內,他的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董卓的死只是一個開始,漢室的未來仍然充滿了變數。

獄中的哀求

長安城的夜色中,月光如洗,照耀著城中的每一個角落。然而,在這寧靜的夜晚,監獄的深處卻傳來了一聲聲低沉的哀求。

蔡邕,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儒,如今身陷囹圄,面對著冰冷的牆壁和無盡的黑暗。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和無奈,他知道自已的一時之哭,竟然招致瞭如此的災禍。

獄中,蔡邕的雙手緊握著鐵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我願意受黥首刖足之刑,在獄中續寫漢史,以贖我的罪過。”

他的話語在獄中迴盪,傳到了每一個官員的耳中。太傅馬日磾,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聽到蔡邕的話後,心中不禁感到一陣惋惜。他知道蔡邕的才華,更知道漢史的重要性。

馬日磾走進了監獄,他看著蔡邕,輕聲說道:“蔡邕,你的才華天下皆知,若能在獄中續寫漢史,也是你的榮幸。”

蔡邕的眼中閃過一絲淚光,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馬太傅,邕自知罪孽深重,若能以此贖罪,邕死而無憾。”

馬日磾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知道王允的決定,但他還是決定為蔡邕說情。他秘密地來到了王允的府邸,將蔡邕的想法告訴了王允,希望王允能夠留下蔡邕的性命。

然而,王允的心中卻早已打定了主意。他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對於蔡邕的請求,他沒有絲毫的動搖:“馬太傅,董卓的餘孽必須徹底清除,蔡邕雖有才華,但他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國法。”

馬日磾的心中充滿了失望,他知道王允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他默默地退了出去,心中卻在思考著如何為蔡邕做些什麼。

夜深了,監獄中的蔡邕依舊在等待著訊息。他知道,自已的生命可能即將走到盡頭,但他的心中卻依舊充滿了對漢史的執著。

突然,獄卒走了進來,他們的臉上帶著冷漠:“蔡邕,王司徒有令,命你在獄中自盡。”

蔡邕的心中一震,他知道,自已的請求已經被拒絕。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絕望,但他的心中卻依舊堅定:“告訴王司徒,蔡邕雖死,但他的筆永遠不會停歇。”

蔡邕在獄中結束了自已的生命,他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孤獨。長安城中的官員們得知這個訊息後,無不為之惋惜,他們知道,漢室失去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大儒。

蔡文姬得知父親去世的訊息後,她的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她知道,這一切都是王允的錯,她決定要為父親討回公道。

在長安城的另一邊,呂布得知了蔡邕的死訊,他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已的行為可能間接導致了蔡邕的悲劇,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責。

夜深了,長安城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但在這寂靜之下,卻隱藏著無盡的悲傷和憤怒。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已的目標而努力,而這場悲劇的結果,將決定整個天下的命運。

暗流中的復仇

長安城,夜幕低垂,月光如洗,照亮了青石板鋪就的街道。蔡文姬獨自一人,步履匆匆,她的心中充滿了悲痛與憤怒。得知王允授意殺害了她的父親蔡邕,她無法抑制心中的恨意,決心要為父親報仇。

賈詡和郭嘉,這兩位父親蔡邕的得意門生,如今成為了蔡文姬復仇計劃的關鍵。她知道,單憑自已的力量難以撼動王允,但有了賈詡和郭嘉的幫助,或許能夠找到機會。

蔡文姬來到了賈詡的府邸,賈詡,這位以智謀著稱的謀士,對於老師的死同樣感到悲痛和憤怒。他站在府邸的書房中,看著蔡文姬,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文姬,你父親的死,我亦感到痛心疾首。若有什麼需要我做的,請儘管說。”賈詡的聲音低沉,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堅定。

蔡文姬緊握著賈詡的手,她的眼中閃爍著淚光:“賈先生,我需要你的智慧,幫助我為父親報仇。”

郭嘉,同樣才華橫溢的年輕謀士,也對蔡邕的死感到憤慨。他在府中迎接蔡文姬,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憂慮:“文姬,王允權勢滔天,我們若要行動,必須謹慎。”

蔡文姬點了點頭,她知道郭嘉的話中有著深深的關切:“郭先生,我不求速勝,只求能夠找到機會,讓王允為他的行為付出代價。”

賈詡和郭嘉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決心。他們決定,暗中聯絡其他不滿王允的官員,共同策劃一場針對王允的行動。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蔡文姬、賈詡和郭嘉開始秘密地行動。他們小心翼翼地收集著王允的罪證,同時在朝堂上尋找著機會,希望能夠揭露王允的真面目。

然而,王允並非易於對付的對手。他手握重權,耳目眾多,任何風吹草動都難以逃過他的眼睛。蔡文姬他們的行動必須極為謹慎,一旦暴露,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一次夜深人靜之時,蔡文姬再次來到了賈詡的府邸。書房中,燈火昏黃,賈詡和郭嘉已經等待多時。

“文姬,我們已經有了一些進展,但王允的防備太嚴,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盟友。”賈詡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

蔡文姬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無論需要多長時間,我都願意等。父親的仇,我一定要報。”

郭嘉輕輕敲了敲桌面,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文姬,我們或許可以利用王允的自大,設計一場陷阱,讓他自已露出馬腳。”

三人在書房中密謀至深夜,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復仇的渴望。他們知道,這條路充滿了艱難和危險,但他們無怨無悔。

在長安城的另一邊,呂布也在關注著蔡文姬的行動。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他知道自已在蔡邕之死中扮演的角色,也感到了深深的自責。

“文姬,我該如何幫助你?”呂布在心中默默地問道,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痛苦。

夜深了,蔡文姬離開了賈詡的府邸,她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孤獨。她的心中雖然充滿了悲傷,但她的意志卻更加堅定。

“父親,你看著吧,我一定會為你討回公道。”蔡文姬在心中默默地發誓,她的腳步在夜色中漸行漸遠。

赦免與惶恐

長安城,晨光初照,金碧輝煌的宮殿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然而,在這輝煌背後,卻隱藏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寒意。王允,這位刻薄寡恩的權臣,自從蔡邕被殺後,心中便生出了斬草除根的念頭,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蔡邕的女兒——蔡文姬。

蔡文姬,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自從父親慘死,她的心中便充滿了悲痛與憤怒。她知道,王允不會就此罷手,她必須想辦法自保。然而,她一個弱女子,又怎能與權勢滔天的王允相抗衡?

就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呂布、貂蟬去見了伏皇后。請旨搭救蔡文姬。呂布,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猛將,他的心中充滿了對蔡文姬的愧疚與同情。貂蟬,這位傾國傾城的美人,她的眼中閃過一絲不忍。伏皇后,這位心懷天下的皇后,她的心中也充滿了對蔡文姬的憐憫。

呂布和貂蟬聯袂來到王允的府邸,他們要為蔡文姬求情。王允的府邸,守衛森嚴,二人的到來,立刻引起了守衛的警覺。

“來者何人?竟敢擅闖王司徒的府邸!”守衛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嚴厲。

呂布上前一步,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等有要事求見王司徒,還望通傳。”

守衛見是呂布,心中一驚,他知道呂布的威名,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不久,守衛出來,領著三人進入府邸。

王允坐在大廳的主位上,他的臉上帶著一絲不耐煩:“呂布,貂蟬,你們二人聯袂而來,所謂何事?”

呂布上前一步,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懇求:“王司徒,蔡文姬乃是無辜之人,何況對於誅殺董卓有功勞。她的父親蔡邕已死,還望您能赦免她。”

貂蟬也上前,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王司徒,蔡文姬是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對朝廷並無威脅,還望您能高抬貴手。”

貂蟬也傳了伏皇后的密旨:“召命王司徒,朝廷正值用人之際,蔡文姬若能為朝廷效力,也是一件好事。”

王允的眉頭緊鎖,他沒想到二人會為蔡文姬求情驚動了伏皇后。他的心中雖然不願,但面對呂布、貂蟬的聯袂請求,他知道自已不能不給他們面子。何況他們還請了伏皇后的密旨。

“好吧,看在伏皇后的旨意和你們二人的面子上,我就赦免蔡文姬。”王允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呂布、貂蟬聞言,心中一喜,他們連忙道謝,然後匆匆離開王允的府邸,去通知蔡文姬這個好訊息。

蔡文姬得知自已被赦免的訊息,她的心中五味雜陳。她知道,這是伏皇后的恩典和呂布、貂蟬的功勞,她的心中對他們充滿了感激。

然而,王允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平靜。他開始把清除董卓餘黨的打擊面擴大化,以至於原來董卓手下的軍隊和董卓時期的官員都人心惶惶,覺得朝不保夕。王允的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朝廷的動盪,也讓許多人對他心生怨恨。

在長安城的另一邊,蔡文姬在賈詡和郭嘉的幫助下,開始暗中聯絡那些對王允不滿的官員。她的心中雖然悲痛,但她知道,自已必須為父親報仇,為朝廷除害。

夜深了,蔡文姬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她的目光落在了父親留下的琴上。她的手指輕輕撥動琴絃,琴聲悠揚,如同她的心聲,飄蕩在夜空中。

“父親,你看著吧,我一定會為你討回公道。”蔡文姬在心中默默地發誓,她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才情與酒色

長安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郭嘉的府邸中傳來了悠揚的琴聲和歡聲笑語。郭嘉,這位以智謀著稱的年輕謀士,酷愛飲酒,酒後更是放縱於聲色之中。他的府上常常聚集著文人雅士,飲酒賦詩,暢談天下大事。

蔡文姬,這位才情出眾的女子,自從父親蔡邕去世後,便成了郭嘉府上的常客。她的美貌和才情,令郭嘉十分喜歡。每當蔡文姬彈奏琴曲,郭嘉總是沉醉於她的琴音之中,心中不禁生出幾分非分之想。

然而,郭嘉並非尋常之人,他的頭腦異常清醒。他知道,蔡文姬不僅才華橫溢,更是自已恩師蔡邕的女兒,後來又投到荀彧門下,成為曹操所欣賞的女子。郭嘉心中明白,自已若對蔡文姬有非分之想,不僅會玷汙師門,更可能觸怒曹操,給自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一夜,郭嘉府上的宴會格外熱鬧。文人雅士們圍坐在一起,飲酒作詩,氣氛熱烈。蔡文姬身著一襲淡雅的長裙,手撫琴絃,琴聲悠揚,令人陶醉。郭嘉坐在一旁,看著蔡文姬,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感慨。

“文姬的琴藝,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郭嘉讚歎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賞。

蔡文姬輕輕一笑,她的眼中閃過一絲聰慧:“郭先生過譽了,文姬不過是隨意彈奏,能得先生賞識,實感榮幸。”

宴會進行到深夜,郭嘉飲酒漸多,他的臉上帶著一絲醉意,但眼神依舊清明。他知道,自已必須保持清醒,不能因酒色而誤事。

就在這時,一名家丁匆匆來報:“郭先生,荀彧先生派人送來急信。”

郭嘉聞言,心中一驚,他知道荀彧不會無故派人送信,必有要事。他立刻讓蔡文姬和其他賓客繼續宴會,自已則匆匆來到書房,檢視荀彧的信件。

信中,荀彧提到曹操對蔡文姬的欣賞,並暗示郭嘉應當保持距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郭嘉看完信後,他的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他回到宴會上,看著蔡文姬,心中雖然有些不捨,但更多的卻是決斷。他知道,自已必須斬斷對蔡文姬的非分之想,專心輔佐曹操,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文姬,你的琴藝令人陶醉,但郭某今夜飲酒過多,有些醉意,先行告退。”郭嘉微笑著說道,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歉意。

蔡文姬微微一怔,她沒想到郭嘉會突然離去。她的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卻是對郭嘉的理解和尊重。

夜深了,郭嘉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他的目光落在了荀彧的信上,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自已已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這條路,註定不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