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46章 給歐洲來一場車同軌!

看完了國內的基建,必須要把我們往國外擴充套件的鐵路網也給老祖宗們炫耀一下:

【目前,我們已經把鐵路往西鋪到了歐洲最西邊的西班牙】

【我們建造的貫穿歐亞大陸的歐洲班列開通了82條線路,聯通25個國家219個城市,總長度10245 km】

【基本形成了對亞歐地區全覆蓋的交通物流網路】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漢唐風。

兩千年前,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伴隨著悅耳的駝鈴,將中國的絲綢、茶葉、漆器帶到世界各地。

河西走廊上的戈壁黃沙,也見證著各種異域風情的寶石、玻璃器經過玉門關,進入華夏。

如今,奔流不息的“鋼鐵駝隊”將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服裝鞋帽和日用百貨運抵歐洲。

也將歐洲的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奶粉、化妝品等商品帶到中國。

義烏—杜伊斯堡—巴黎,這趟中歐班列,裝載書畫、瓷器等藝術品從義烏鐵路口岸鳴笛啟程,駛往法國巴黎。

來自德國的,載有咖啡、奶粉、巧克力等貨品的班列,則給西安帶來了最及時的年貨。

一列滿載110標箱家電及機械裝置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亞塞拜然、喬治亞,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林。

秦。

秦始皇眉頭緊皺。

難道整個歐亞大陸,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全都“車同軌”了?

誰這麼了不起,把這些資源全部整合了?

這些地方,都被大一統了?

龔具搖頭:

“才不是!他們歐洲的鐵路軌道至今都沒統一。有好幾種寬度。”

“只是我們的火車用的是“可變軌”的車輪,不用換軌道,可以遷就他們罷了。”

“政哥你是不知道,歐洲能有多散。”

“歐洲吧,曾經有統一的可能,但都沒成功,拿破崙沒做到,希特勒也完犢子了。”

“反正,歐洲沒統一,原因挺複雜,我覺得也別找什麼地理位置的理由。就怪他們人不行。”

“人不行,就別怪路不平。”

“他們何止是沒有“車同軌”,他們連語言都沒統一。”

“呵呵,咱們2000多年前就幹完的事,他們最近才想起來弄個歐盟,搞一個大一統,來統一標準。”

“歐盟27個會員國,正式的官方語言就有24種,嘖嘖嘖!”

“咱就是說,歐盟總部所在的國家,比利時,面積和人口都跟海南省差不多,結果人家國家,北邊靠近荷蘭的那一半人講荷蘭語,南邊靠近法國的那一半人,講法語。”

“足球世界盃的時候,比利時國家隊,球員之間說話互相都聽不懂,隊員之間各種內訌,就尼瑪離譜!”

但是,一聊到足球,龔具瞬間清醒。

“我去!我膨脹了,我居然好意思埋汰比利時足球隊,人家小組雖然沒出線,但好歹能踢進世界盃……”

西漢。

公元前117年。

被譽為“東方哥倫布”的張騫正在歐洲的大秦國出使。

我國古代把羅馬帝國稱之為“大秦”。

因為漢朝人覺得羅馬和曾經的秦朝一樣強大。

羅馬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點。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

龔具吐槽:

“好嘛!條條大路通羅馬,就連絲綢之路也通往羅馬。”

張騫瞠目結舌地看著天幕裡那一條條鐵路,成百上千噸的,運送著他從來沒見過的貨物。

“真好,你們走到了我到不了的,更遠的西方。”

那年,19歲的漢武帝劉徹,交給張騫一項史無前例的任務:

去西域尋找和匈奴有仇的大月氏國。

年輕的皇帝告訴他:“朕想聯合大月氏,一起夾擊匈奴”

那年,張騫也很年輕,才27歲。

那時,大漢對西域以及遙遠的西方世界一無所知。

只是聽說大月氏的位置在匈奴西邊,但具體在哪裡,沒人不知道。

更沒有人敢去冒險尋找大月氏。

因為去找大月氏的路上,必須要經過匈奴的領地。

被匈奴抓住,即使不死,即使不脫層皮,這輩子也永遠回不來了。

張騫憑藉著一腔孤勇,站了出來,接下任務,帶著100個隨從出發。

一路向西。

當時,人們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西域地廣人稀,分佈著三十六個大大小小的國家。

當時北方的匈奴佔據的面積很大,幾乎和西漢的領土差不多大了。

畢竟,這是還沒被衛青和霍去病打殘之前的,滿血狀態的匈奴。

張騫想去西域,“河西走廊”就是必經之地。

而那時,匈奴已經佔領河西走廊了。

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他們全部被抓獲。

十多年之後,張騫才從匈奴逃出來,一路輾轉,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來到了大宛國。

大宛國的國王早就聽說東方的大漢富庶,如今看到了漢朝使節,那必須熱情款待。

大宛國的國王還給張騫展示了他們的國寶:

汗血寶馬。

此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而且汗血寶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

張騫眼睛都看直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如此的好馬!

好好好!回去必須得告訴皇上,大宛國,有比千里馬還好的寶馬。

我們打匈奴,正需要好的戰馬!

龔具看到這一場景的時候有些無奈:

“國王啊,家裡有好東西,別亂炫耀,會招致殺身之禍。”

“你不知道劉徹那人吧……既然他知道了,那這好東西,就必須得得到。”

張騫回長安,先是告知漢武帝,大月氏不行,他們不願意幫咱們打匈奴。

漢武帝不稀罕,這麼多年張騫不回來,他也不抱這個念想了,前幾年就派衛青大破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

又過了三年,派霍去病開拓河西走廊,開疆拓土,增設了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個郡。

從此,大漢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很快,漢武帝再次派遣張騫去西域,他要讓西域的36國都知道大漢的威名。

第一次出使時,張騫還要偷偷摸摸地透過河西走廊,躲著匈奴的搜捕。

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張騫就爽多了,

現在這裡都屬於大漢管轄的範圍內。

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國和漢朝建立起了使節往來的外交關係,貨物和商品也開始流通。

大漢的茶葉、絲綢、瓷器都運到了大宛國。

為了得到張騫所說的像“天馬”一樣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甚至要用純金打造的等身金馬去換。

可是大宛國拒絕了。

山高皇帝遠,我們就不給,你們漢朝皇帝能奈我何?

龔具可太瞭解了,大宛國是真的非常寶貝他們的汗血寶馬。

大宛國就是如今的土庫曼,他們國家的汗血寶馬也就兩三千匹,這數量和大熊貓差不多。

為了表示友好,土庫曼送給過我們國家三匹汗血寶馬,但都是公馬。

哪怕是送了母馬,母馬生的小馬也還是屬於他們土庫曼的。

但漢武帝劉徹哪能慣著大宛國這毛病。

不給馬?

不給馬我們大漢以後怎麼打仗!

我們漢朝是種地的國家,想打贏匈奴那種馬背上的民族,不就得靠好的戰馬麼!

有了好的種馬,才能改良馬種,得到最強戰馬。

沒有好的戰馬,哪來的戰無不勝的騎兵!

好你個大宛國,給你錢你不要!

你還殺了派去的使臣。

你這是打我們大漢的臉。

歐亞大陸,東南西北四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

漢武帝不計成本,派兵去了大宛國。

第一次失敗了,因為實在是太遠了,要翻過帕米爾高原,跨過蔥嶺,還要經過很多個小西域國家。

漢武帝又集結大軍,第二次派兵去攻打大宛國。

龔具吐槽:

“諡號是“武帝”的皇帝,是不是都比較彪啊!”

“曹操是魏武帝。”

“叫“英宗”的皇帝,也不一定英明,對吧,明英宗朱祁鎮?”

“好傢伙,漢武帝這位爺派兵打仗從來不在乎成本!”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長安到大宛國,從西安到土庫曼,3243公里。”

這距離,龔具無話可說。

真的夠遠。

啥也不說了,就一個字:絕。

漢武帝必須要打贏這場仗。

不把場子找回來,大漢以後在西域還怎麼混?

連大宛這種蕞爾小國都能給朕甩臉子。

以後讓西域的那些其他小弟還怎麼看大漢?

朕這個東亞第一大爹還當不當了?

汗血寶馬必須得到。

否則,就滅了大宛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