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歸看著十全大師一大把年紀了,忍不住說道:“大師,這外面有點熱,您確定要和我一起去?”
“那你可以買了帶回來給我吃麼?”十全大師好奇道。
葉歸:“???”
眾人:“???”
葉歸乾笑一聲:“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他拿起手機就跑,十全大師在後面說道:“別去那幾個炒得火熱的小吃街,沒有老羊城味道,隨便找個巷子,好吃的都很多!”
葉歸自然聽到了這話,他揮了揮手。
太陽依舊毒辣,但是喝了涼茶之後身體就會輕鬆多了。
涼茶和溼氣在體內打了一架,暫時將溼氣壓制。
“不過十全大師的提醒我們還是要聽一下子的,還是那個問題,資本當道,導致小吃街幾乎千篇一律,還是怪食為天集團,鄭無雙這個憨批批次打造小吃街,導致全國小吃街和複製貼上一樣!”
“第一條小吃街火了,後面的小吃街也全部如法炮製,導致一些小時候的味道也只在記憶裡面,現在基本吃不到了!”
“都怪鄭無雙,麻煩監獄裡面的獄警看到了讓鄭無雙多踩兩輪縫紉機,這個全國餐飲行業的罪人!”
鄭無雙:“???”
現在的監獄環境好了許多,裡面也有電視。
並且在國慶節的時候,監獄還放假三天,犯人們可以晚睡一個小時,還不用幹活。
不知道比上班的爽多少倍!
鄭無雙憤怒道:“我他媽,我只是個食物造假的,這些我可管不了,去搞董事長行不行啊!”
一旁的獄友同情道:“你們董事長早就事情更嚴重,下個月就送走了,只能委屈你多擔待一下了!”
“媽的,他做了這麼多壞事,一顆花生米就解脫了,留著我在這兒背鍋,混蛋!”
鄭無雙將怒火化作動力,一旁的獄友趕緊提醒道:“臥槽,你小心一點,縫紉機要被你踩起火了!”
......
葉歸搖了搖頭:“所以我也不是真的要去找好吃的小吃街,隨便找一條街,味道都是極好的!”
“在咱們小時候,那時候人心沒有這麼浮躁,大家還很淳樸,食材至少真材實料,可是現在科技發展了,技術進步了,造假的手段也高了起來!”
葉歸說著,就隨便來到了一個農民房片區。
在這兒,十層高的樓房是主流,而且樓房外貼的瓷磚都是紅磚。
樓與樓之間的距離不過十米。
電線胡亂地裸露在外,纏繞在一起。
這種情況與不遠處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形成了最最鮮明的對比。
在這兒門口有一家賣腸粉和賣滷菜的。
說起腸粉,那自然也是一道非常經典的粵菜小吃。
“有一家腸粉的,去試試腸粉!”
葉歸朝著腸粉店鋪走了過去:“根據記載,腸粉最早出現在唐朝瀧州,由當地的一種傳統美食油味餈演變而成。當地人稱之為‘龍龕餈’。是一名佛家人在龍龕道場的無意發明。”
“起初他是用米漿加上油鹽、花生碎、蔥、韭菜混合蒸製成一塊半厘米厚的米糕,方便隨時食用。因為製作時間短、用料簡單、味道清爽、質感細膩嫩滑,龍龕餈在瀧州流傳起來。”
“現在的腸粉蒸出來後達到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的地步才算過關,所以別看腸粉簡單,其實要做好也是挺有技術含量的!”
“相傳乾隆時候,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遊江南,聽了吃貨大臣紀曉嵐的美言,專門拐到羅定吃龍龕餈。當吃到這種‘爽、嫩、滑’的龍龕餈時,乾隆讚不絕口,並乘興說:‘這餈並不算是餈粑,反而有點像豬腸子,不如就叫腸粉吧。’腸粉因而得名,並在粵省傳開。在清代末期,在羊城街頭就響起了腸粉的叫賣聲。”
“腸粉按流派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由於使用的製作工具不同,所以導致做出的腸粉都不相同。”
“布拉腸粉品嚐餡料為主:腸粉漿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新增澄面、粟粉和生粉。”
“抽屜式腸粉:腸粉漿是使用純米漿做成,主要品嚐腸粉粉質和醬汁調料。”
“現在我去吃的這家店就是一家做抽屜腸粉的店鋪!”
葉歸坐了進去,發現店鋪裡面只有一位在做作業的小孩。
“小朋友,你們家大人呢?”葉歸問道。
“他們去吃席了,腸粉的話我也會做!”小男孩抬起頭,童真的模樣倒是讓眾人忍俊。
“那行,謝謝你了,給我做一份腸粉,豬肉的就行!”
小男孩立刻放下作業,戴上手套,拿出一個蒸籠裡面的抽屜,首先用刮子將裡面的東西都刮乾淨。
再刷一勺油,然後倒入半勺米漿,前後擺動抽屜讓裡面的米漿保持均勻。
然後再加入一勺豬肉,再打入一個雞蛋,用勺子轉了轉,讓雞蛋散開,放入蒸籠。
上鍋蒸三分鐘就好!
再次拿出抽屜,腸粉已經蒸好,用刮子圍著四邊轉一圈,隨後沿著短的那一邊將腸粉混在一起。
這樣子就做得和豬大腸一樣。
再用刮子那麼叉叉叉幾下子,將腸粉斬斷,倒在橢圓形的盤子上。
不需要別的什麼花裡胡哨的調味料。
一勺醬油半勺醋,再來上小半勺香油。
一份熱氣騰騰的腸粉就做好了!
“給,你的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