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9章 老饕三鮮

半個小時之後,張大爺皺著眉頭,這一枚旗子遲遲無法下落。

而在張大爺的身後,一群老大爺們的眉頭也都擰成了一股繩!

時不時看著棋盤,再看著葉歸。

這小夥子,有些本事啊!

難怪剛剛敢開口。

而且他還是一邊玩手機一邊下棋的。

如果他用出全力,怕是不到10分鐘張大爺就輸了啊!

在對面,葉歸也是心有餘悸!

娘誒,這位老大爺也太厲害了吧!

我都開地獄模式了,竟然還堅持了半個小時。

最終,張大爺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我輸了,小夥子,厲害啊!”

他豎起大拇指,葉歸腆著個逼臉說道:“哪裡,大爺您的水平也很厲害,您吃了嗎?咱們相見恨晚,一起吃個飯如何!”

對不住大爺,請您吃飯賠罪!

張大爺和王大爺自然沒啥意見:“如此就讓你破費了啊!”

“沒事,這家店您看如何?”

葉歸指著他準備去的這家店鋪,叫做三鮮飯店。

兩位老大爺點頭道:“小夥子,你眼光不錯,這家店的三鮮絕對是當地最好吃的,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那看來我的運氣不錯呢!”

他和兩位老大爺走了進去,四四方方的八仙桌已經在等待客人。

因為還沒有到飯點,所以客人不算多,服務員們也都零零散散地坐在位置上休息,等待接下來的忙碌!

看到客人進來,幾位服務員立刻站起來:“三位嗎?隨便坐!”

三個人隨便找了一張桌子坐下來,,每一張桌子上都有著選單。

選單第一道菜就是三鮮!

並且還起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老饕三鮮!

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老饕賦》雲:“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中,“老饕”一詞便由“饕餮”演變而來。

但是在宋代之前,“饕餮”的原始含義,其實並沒有定論,只是後人逐漸引出其貪吃、好吃的含義罷了。

在宋代,人們就已經忘記了“饕餮”的本來含義,而用來意指對美食的愛好。“饕餮”一詞經歷了一個由貶義向褒義的轉化過程。也指那些特別會吃,對美食文化、傳統很瞭解的食客。

而這一道菜敢叫老饕三鮮,想必對自己的味道非常有自信啊,可以讓客人變成貪吃的饕餮。

葉歸拿出鉛筆畫了一下這一道菜:“那就來一份老饕三鮮,再來一份黴莧菜梗!”

兩位大爺頓時勸說道:“年輕人,這一道菜我勸你還是考慮一下!”

“因為這是我們的地方菜,我們從小就吃這一道菜,吃了五六十年了,早就已經習慣,可是你們外地人不一定吃的習慣!”

葉歸故作不知,問道:“大爺,這一道菜有什麼問題麼?”

“黴莧菜梗,顧名思義就是發黴的莧菜梗,第一次吃覺得奇臭無比,可是吃習慣了之後就會覺得這一道菜的味道無比香甜,非常可口!”

果然,在兩位大爺介紹完了之後觀眾們有些扛不住了!

“臥槽,竟然是發黴的玩意,可以吃嗎?”

“怎麼不能吃呢?豆腐乳不是發黴的豆腐?藍紋乳酪不是發黴的乳酪?不是所有黴菌都是有害的!”

“本地人告訴你們,這一道菜超級好吃,特別香!”

葉歸也說道:“沒錯,大家不要談黴色變,其實這一道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越王勾踐夫婦入吳為奴,當時越國已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充飢。然後又一老者,在山上採得野莧菜梗一把,發現他的莖非常嫩、葉子十分好吃,但又老又硬的菜梗一時無法煮熟,棄之又覺可惜,就藏於瓦罐中以備日後再煮。不料數日後,罐內竟發出陣陣香氣,老漢感覺奇怪,取出來蒸著吃了,沒想到一蒸就熟了,而且其味道又遠勝於莖葉,百姓聽說了這件事情,紛紛效仿,也就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菜了!”

“在做黴莧菜梗時,先將菜杆子分段切成寸許長,放入一個大的木盆中,加上足夠的水,讓每段菜梗都能浸入水中,這個過程可能是為了浸出一種叫‘shao’的液,這種‘shao’的液在我們那兒常被認為會使人飢餓,故需要除去。”

“我們進來的時候,不是看到店家的門口放著一個大大的罈子嗎?也不只是這家,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

“這個罈子也不是擺設,因為一罈黴菜梗撈完以後,剩下的便是那著名的黴莧菜梗滷了。這種黴滷千萬不可倒掉,寧紹人認為將這種菜罈子重新洗乾淨是很不合算的做法。”

“所以他們都會把這種裝有黴菜滷的罈子當著寶貝似地放置起來,許多農家的大門背後都貯有這麼一個罈子,裡面常年儲存著這種菜滷,隔年的菜滷名曰‘老滷’。”

“來年若還要做黴菜梗,老滷就起著相當於引子的作用,製作的黴菜梗味道會更好。”

葉歸笑著問道:“兩位大爺,我說得對不對?”

兩人豎起大拇指:“年輕人,你可太厲害了,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