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歸給這道菜做出點評之後,羅嫂也端出來了第三份菜。
也就是最後的壓軸菜宋嫂魚羹。
這一份魚羹和咱們平時喝的魚湯不一樣。
因為所有的魚都只取下了魚肉部分,魚骨和魚皮都已經看不到了。
濃稠的湯羹裡面還有著火腿絲、香菇、竹筍末。
這些配菜足夠給這一份魚羹添磚加瓦!
“嗯,這是用鱖魚做的魚羹,雖然只有魚肉,但是魚骨和魚皮其實也都參與了起來!”
葉歸只是聞了一下就判斷出來了這一道魚羹的做法。
“湯的主要成分是雞湯,但是魚骨和魚皮的精華都留在了雞湯裡面!”
他用勺子舀起魚羹,再緩慢地倒下去。
魚羹成為一條密密麻麻的線,沒有一點水珠。
說明這一份魚羹燉煮的時間剛好!
“不錯,時間也到位了,濃稠程度也剛剛好!”
“這一條鱖魚的重量一斤,正是肉質最佳的重量!”
葉歸點了點頭:“據載,南宋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讚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聲譽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餚。”
“這一道菜也成為浙菜的代表菜之一,也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杭幫菜!”
一旁的羅嫂內心忍不住有些忐忑。
就和之前說的一樣,不想上國宴的廚師不是好廚師。
羅嫂也是一樣的。
大家都知道她的老公是劉風,浙菜第一人。
所以都稱呼她為劉嫂。
可是羅嫂並不想借著老公的光環,她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用自己的力量登上國宴舞臺。
讓大家知道我也是會做菜的。
所以這一道宋嫂魚羹花費了她很大的心血,這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成為店鋪裡面的招牌。
如果可以得到食神大人的認可進入國宴,那對羅嫂來說可是最高認可啊。
葉歸還不知道羅嫂的想法,他聞了一下味道後將一部分的魚羹給放在了碗裡面。
看著裡面千絲萬縷的魚羹和各種絲。
乳白色的魚絲,深紅色的火腿絲,黑白相間的香菇絲以及淡金色的竹筍絲。
這些絲讓葉歸感覺自己似乎走進了盤絲洞。
被一層層包圍!
輕輕喝一口。
首先入口的就是一個鮮!
“這個湯也太鮮了啊!”
葉歸驚歎一聲:“鮮這個字,左邊是魚,右邊是羊!”
“鮮字是由兩個獨立的象形字魚和羊組合而成。魚和羊是受人們喜愛的重要食物。《老子》裡面有這樣的說法: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裡的鮮就是魚、活魚。作為新鮮這個意思講,是來自於魚本身的特徵,而加上羊之後,這種特徵就更加明顯了。”
“所以這一道菜也是一樣的,這個湯底除了雞骨和魚骨,還加入了羊骨一起熬製,所以才有了一份如此鮮美的湯底!”
“魚肉火腿都是屬於燙一下就熟,並且這一份鮮美的湯汁在吸收了火腿的精華後,味道更棒了!”
“筍子和香菇作為調味配菜,也十分出彩!”
葉歸豎起大拇指:“很不錯,廚師在做這一道菜的時候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那羊骨頭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曾經在國宴舞臺上吃過一份國宴版本的宋嫂魚羹,那一份魚羹的鮮美可以打95分,但是這一份魚羹的鮮美,在我看來就是一百分的魚羹!”
“羅嫂,恭喜您,這一道菜完全達到了國宴標準,而且可以成為國宴的頂級菜之一!”
得到葉歸的誇獎,羅嫂眼眶通紅:“多謝食神大人,多謝食神大人!”
“哪裡,這都是羅嫂您自己努力耕耘的結果,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加入自己的想法,一次次不怕失敗勇於嘗試,這才有了這麼一份極品的宋嫂魚羹,這一份宋嫂魚羹我看完全可以改名叫做羅嫂魚羹了!”
葉歸忍不住打趣說道,但是羅嫂點點頭:“好,我這就把這一道菜改名,多謝食神大人賜名!”
她立刻離開了包間,去做改名的事情。
直播間的觀眾們好奇道:“食神大人,這一道菜真的這麼好吃嗎?”
“而且如果改名了羅嫂魚羹,這會不會引起宋嫂魚羹的不滿!”
葉歸皺眉問道:“這有啥不滿的,不管是宋嫂魚羹還是羅嫂魚羹以及以後的王嫂魚羹,目的就是一個,帶給人們幸福,只要覺得好吃,何必糾結一個名字呢!”
“你們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