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看孩子

進了五月,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

數百人挑著糧走在路上,累得氣喘吁吁。

王宵獵騎在馬上,看著挑夫,心中有些猶豫。

看他們的樣子,要不要就此歇了,等到下午日涼了再走。

如此趕路,有人發病可就不好了。

若是有騾馬車輛就好了,這樣人挑,效率實在太低。

只是這個時候哪裡找牲畜?兵災之後,哪怕有些騾馬倖存,也早就都被吃掉了。

把曹智嚴叫過來,王宵獵道:“看挑夫勞累,天上的日頭又大,是不是歇一歇?”

曹智嚴搖頭:“現在離著中午時分還遠,哪裡就能歇了?小舍人,此時切不可心軟!要是讓這些挑夫拿捏住了,他們更會偷奸耍滑!”

王宵獵道:“可我看有人搖搖晃晃,一個不小心,倒斃路上可如何是好?”

曹智嚴道:“還能怎樣?若有人倒斃,就在路旁燒化了,骨殖讓人帶回去就是.”

聽了這話,王宵獵一時無語。

曹智嚴說的殘酷,或許正是這個時代的日常。

甚至勞動權利保護,什麼人的性命寶貴這種話,此時說給誰去?出來賺錢,死了是自己的命不好,怪得誰去?宋朝受到佛教的影響,火化非常流行。

民間的火化率,一般有兩三成,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便如水滸傳中武大死後,便就是燒化了,吏人留下骨殖而已。

曹智嚴本是僧人,自然熟悉。

想了好一會,王宵獵點了點頭:“也只好如此了。

不過中午休息了,讓人煮些綠豆,路上讓挑夫喝些湯水。

我們僱人出來,還是讓他們賺了錢,平安回去的好.”

曹智嚴答應,自去安排人。

王宵獵看人群裡,一個強壯漢子,挑了一擔糧甚是輕鬆,搖搖擺擺。

旁邊一個身形瘦削的人,穿的衣衫頗大,空著手隨著他走。

在一眾挑夫裡面,看起來頗為怪異。

等曹智嚴回來,王宵獵指著問道:“那邊兩人看起來十分奇怪。

怎麼還有一人空手?”

曹智嚴道:“那是母子二人,穎昌府人氏。

因去年兵禍,流落到蔡州。

見我們僱人挑糧,那兒子自來應募,要帶著母親回鄉去。

軍中不好有婦人,便讓他母親換了男裝,與我們走在一起.”

王宵獵聽了,點了點頭,也不好責備什麼。

去年京西兵亂,各地的流民極多。

金兵退走,回鄉是稀鬆平常的事,自己也不好拒絕。

只是那婦人不拿東西,走在挑夫隊伍裡,看著極不順眼。

想了一會,王宵獵道:“一會休息時,你去吩咐那兩人,婦人不要走在隊伍裡。

挑夫們都累得汗如雨下,一個空手的人走在身旁,他們會怎麼想?我們不是收了兩個孩子?讓他婦人幫我們帶孩子吧.”

曹智嚴道:“這要與那人商量。

不瞞小舍人,這婦人頗有些姿色,換了女裝只怕出亂子.”

王宵獵道:“那就依然穿男裝好了。

不讓他在人群中就是.”

天近中午的時候,眾人在一條河邊歇了,軍中自安排人去做飯。

曹智嚴叫過張均來,對他道:“你挑著糧,你母親在一邊走著,著實扎眼。

大家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偏有人空手,不免說閒話。

小舍人說了,讓你母親不要在人群裡面。

我這裡兩個小孩,幫著看吧.”

張均聽了,臉色有些不好看:“提轄,我媽媽不吃軍中的飯,空手又怎麼了?不讓她在我身邊,莫不是你們的首領見色起意?”

曹智嚴道:“你胡說什麼!小舍人做大事的人,豈會如此!只是幫著帶孩子,不與我們一起.”

說完,命人把孫五郎和青頭叫來。

道:“看見沒有?軍中兩個孩子,著實不方便。

你母親無事,幫著照看一下。

跟著一起吃飯,不必你另外掏錢了.”

張均看兩個孩子,站在那裡好奇地東張西望,不時看看自己。

想了想,點頭同意。

軍中的首領自己也見過,與自己年紀差不多,應該不會對母起什麼心思。

張均的母親聽了倒是歡喜。

在一群渾身臭汗的男人中間走路,那滋味著實讓人難受。

而且走了一天半的路,腳都快磨爛了,著實不想再走下去。

照顧孩子,聽說是坐牛車,多麼好的事!眾人上路,張均的母親上了牛車。

看兩個孩子坐在車前,一起伸出頭去,看外面的風景。

不時小聲議論一番,也不知道看到了什麼。

過了一會,張均的母親忍不住,對兩人道:“路上顛簸,你們兩人不要坐在車邊。

一不小心,就翻下了車去,怕是要受傷.”

孫五郎回過頭,笑道:“我們自小苦大的孩子,怎麼會顛下車去?實在說,這是我們兩人第一次坐車,第一次出遠門,自然要看一看路上有什麼.”

張均母親道:“一群滿身臭汗的漢子,有什麼好看?你們過來,陪我坐著.”

孫五郎看著婦人,過了一會道:“只說這一路上你帶我們,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呢.”

張均母親道:“我姓潘,自小人稱我潘三娘。

你們叫我三娘好了.”

這個時代的娘,大多時候還是少女的意思,與後世的意思有很大不同。

漢族人家,如果不給女孩子起乳名的話,大多會叫幾娘。

底層百姓,女子大多沒有正式名字,這個幾孃的名字就會伴隨一生。

如果起了乳名,有一些也會加上姓叫一聲,如潘金蓮。

但一般不會當面這麼稱呼。

這個年代金蓮不會作為女子的正式名字,要麼是小時候長輩給她起的,要麼是入別人家為奴時主人給她起的。

正式的名字,很多時候與男子的名字相差不多,如李清照,如朱淑真。

金蓮這種名字,成年了還這麼稱呼,一聽就知道,要麼是歌女舞女,要麼就是人家女僕。

其他的如李師師、高滔滔等,疊家是乳名和女妓常用。

這是漢族風俗,並不是如後世一般,名字常與此時乳名相似。

但在北方,受胡俗影響,很多百姓會稱父母為爺、娘,就與宋朝不同了。

漢人稱呼父母,此時最常見的是爹和媽媽,稱母親為娘很少見。

爺孃稱呼,是從胡語轉音而來,此時並沒有影響到全天下都如此。

潘三娘並不是大戶人家,自小到大一直被人稱三娘。

只是天生嬌媚,嫁到張家之後,丈夫對他千依百順,養成了這樣性子。

孫五郎拽過青頭,一起向潘三娘行了禮,坐到車中來。

左右無事,潘三娘問起兩人出身。

孫五郎說了,卻是無聊之極。

兩人出生在村子裡,家裡都是貧苦人家,連村子都沒有出過。

記憶中的事情,無非是誰家的狗生了幾胎,哪家的貓偷了誰家東西。

哪一年糧食收得多,竟然吃了幾頓肉。

哪一年糧食收得少,經常吃野菜。

這是個什麼世界,在發生著什麼,兩人一無所知。

就連去年兵禍,全村被屠,他們都說不明白。

潘三娘聽得昏昏欲睡。

這才明白,看孩子的這活計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