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來到了薛濤井。
四周圍出一塊空地,中央就是薛濤井口。它呈六邊形,上面有一個石質的圓形井蓋。井蓋沒有完全蓋上,露開了一些。秦老師說:“這裡與她當初讀大學時沒有什麼變化。嗯!它算是這裡歷史最久的文物了!”
呂萍點頭,說道:“來之前,我查過資料。這個薛濤井,原名叫玉女津。因為明初第一代蜀王仿製薛濤箋,下令指定用這口井水來做!後來,以訛傳訛,這裡成了薛濤井了。算下來,這口井至少有六百餘年的歷史了。”
秦老師讚許說道:“不錯!呂萍說的對!”吳夢蘭與黃磬雅則是走到“薛濤井”題字前,仔細觀看,吳夢蘭看見上面有蜀都知府題的字樣,笑道:“媽,知府題字,算是對這個井的名字,進行官方背書了!”黃磬雅說道:“你看,這個字的書法,挺見功力的!”秦老師道:“古代能坐上蜀都一把手的基本都是讀書人,而且還是高階知識分子。書法自然不錯,拿的出手的!”
林曦悅也走向前,說道:“可惜薛濤,一代才女,卻沒有畫像流傳下來!”
秦老師笑道:“也不是沒有。現在流傳下來的最早有宋朝版本的薛濤像,但很難說真人就是長那樣!”
虞欣說道:“那不是隻有大家憑空想象來畫嘍!”秦老師回答道:“不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吳夢蘭在仔細看“薛濤井”這三個字書法,彷彿要把它印在腦子裡一般。秦老師說:“來,大家站在一起,我給你們照相。”
虞欣,林曦悅,吳夢蘭,黃磬雅,孟美岐,呂萍站在一起,旁邊是“薛濤井”三個字。秦老師試了幾次,在合適的位置把井也收進鏡頭。這時,陽光還不是很強!“咔”的一聲,秦老師照完第一張。然後,秦老師又叫大家交換位置,又照了幾張。
最後,秦老師讓旁邊一箇中年男子幫忙照相。她簡單的交代幾句,自已過來和大家站在一起。中年男子也很盡心,指揮大家再靠攏一些,然後蹲下,說道:“好了,不要動,笑一笑,對,就這樣,不要眨眼!”中年男子“咔”的一聲,按下快門。秦老師說道:“再來一張,保險一點!”男子於是又來了一張。
照完,秦老師連聲道謝。中年男子說了一聲“不用謝!”,順手把相機交還給秦老師。
秦老師說道:“你們可以自由組合再拍幾張!”幾人聞言開始自由組合。林曦悅和孟美岐,虞欣三人拍了一張。吳夢蘭在和黃磬雅一起拍了一張,兩人手挽手,頭挨頭,笑靨如花,很是親密。呂萍又和孟美岐兩人來了一張。大家在這裡徘徊了一陣,感受了一下這裡清幽,靜謐。
難怪古人會把這裡作為憑弔薛濤的地方,彷彿她的身影依舊在此,從未遠離一般…
接下來又往裡面走,便是臨江的崇麗閣。不過,蜀都當地人都習慣的叫它望江樓。從秦老師口中得知,這座望江樓是幾毀幾建。清朝重建它,還有一個原因覺得這裡文風不盛,在決定重修此樓時,有點把它當成文昌樓的味道。
嗯,望江樓的位置在蜀都的東南方,玄學上屬於文昌位。
一行人來到樓前,感覺此樓還是比較高的。據說它有30多米 ,綠瓦朱柱,鎏金頂,黃瓦脊,簷角高翹。樓有四層,設計的時候採用一二層四角,三四層為八角,寓意四平八穩。林曦悅不由得感嘆,古人用心之深!
在秦老師帶領下,一行人直上四樓。到了四樓,視野開闊。錦江如帶,在這裡拐了九十度的彎,由東轉向南,直奔新津,樂山而去。
黃磬雅說道:“這裡的那副絕對,寫的真不錯,站在這裡看,此聯非常貼切。”
吳夢蘭點頭道:“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呂萍在旁邊也說:“寫得真好,下聯幾乎無從下筆,難怪至今還沒有人對出下聯。”
這時候,錦江還沒有進行整治改造,兩岸還保持著比較原始的面貌。吳夢蘭指著對岸左邊,說道:“這裡看媽媽的學校,更清楚了。”大家聽了,點頭稱是。樓下不遠處,還有一座兩拱石橋,是修建於兩年前。它連線錦江兩岸,方便大家往來。這時,陽光正好照在橋上,有不少人在橋上駐足,欣賞江面風景,有些人則是在橋上眺望望江樓。吳夢蘭說道:“今天正好帶了畫畫的工具,等會我取幾個景,畫幾幅。”
一行人沿著外邊的樓道,慢慢地轉了一圈。在這裡俯視剛才薛濤井,居高臨下,有著不同的意味!林曦悅心裡想到一個詞:上帝視角。
說來也奇怪,忽然風雲變幻,一大片烏雲過來,天暗了下來。很快,一場陣雨,不期而至。下面薛濤井被雨霧籠罩,雨中薛濤井,光線明暗變幻,還有樹影竹影交織在一起。林曦悅正想間。吳夢蘭已經拿出畫板紙筆,開始畫素描圖。接著又來到剛才的位置,畫大橋,錦江,以及對岸房屋道路…
7月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不到半個小時,風停雨住。太陽重新露面了。要不是空氣中還瀰漫著溼潤之氣,樓的翹簷還在滴水,都很難相信剛才下了一場雨…
最後,大家看了旁邊幾棟棟建築,吟詩樓,五雲仙館,濯(音著)錦樓但沒有進去。秦老師帶著大家走上了跨江的大橋。駐足回望望江樓,這個視角不錯。秦老師則說,大家在這裡照幾張吧!
很快大家站在橋的一邊,把望江樓收進去的位置。“咔咔”又來了幾張。後面又自由組合。吳夢蘭招呼林曦悅和黃磬雅再照一張。吳夢蘭在中間,林曦悅在左邊,黃磬雅在右邊。吳夢蘭把雙手分別搭在林曦悅和黃磬雅肩上。虞欣則和呂萍,孟美岐來了一張。
接著吳夢蘭找了一個角度 ,再次拿起畫筆,畫了一幅望江樓景物畫。樓,橋,江水,盡在畫中。秦老師則站在橋上把兩岸景色又來了幾張。
只有林曦悅知道,以後很難再有站在橋上拍照畫畫的機會了。因為幾年後,上面出於防洪的考慮,拆除這座橋。
最後,秦老師帶著大家經過園林區去一行人穿過幽幽的竹林,綠化帶,石拱橋,一路走走,離開了薛濤故居。
林曦悅回到家,已經接近中午了。父親和母親剛下班回來,正在做飯。林曦悅回來後,沒有看見姐姐林曦晗。心裡有點奇怪,照理說,她應該比我早回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