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長篇小說的報價

同一天早上,萊昂納爾起的有些晚,附近大教堂的鐘聲敲過了9次,他才睡眼惺忪地坐起來。

不僅僅因為是週末,索邦不上課,更重要的是……伊蓮娜,和西蒙斯大官人……先生之間真摯的愛情故事實在太耗費心神了。

前兩天的只是開胃小菜,而將其法國化,則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善構思。

他要把整個故事的背景都搬到18世紀的法國,人物名字、身份、關係、環境……通通都要做合理的改寫。

故事發生在路易十六晚期(1785年後)至法國大革命早期(1789年),主角名字叫熱拉爾·西蒙斯,出身於富有的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中等資產規模的香料商人。

他透過鉅額貸款給王室或賄賂權貴,得到了里昂一大片地區的包稅經營權,成為鉅富;後來還涉足殖民地貿易和金融投機。

西蒙斯先生的妻子叫做萊奧諾,出身於一個歷史悠久但已沒落的軍官家庭,家族為了金錢同意這門婚事。她代表著舊體制的體面(即使已衰落)和天主教的正統道德觀。

他最主要的情婦叫做伊蓮娜·潘妮斯,曾經是一個小貴族家庭的女僕,因為與主人私通被趕出了城堡,被老實的麵點師弗蘭西斯科·皮斯托娶了,不久就被覬覦伊蓮娜美色的西蒙斯害死了。

他還有一個情婦,叫做伊麗莎白·德·拉·布泰伊,是釀酒商遺孀,繼承一筆財富。

……

主人公熱拉爾·西蒙斯是一位暴發的香料與葡萄酒商人,依靠迎合貴族與教會積累財富,贏得包稅權。他富有、好色、工於心計,夢想躋身貴族之列。其豪宅「西蒙斯府邸」成為地方上流與底層交匯的舞臺:情色、謊言、暴力、金錢與虛偽美德在其中交織,一如一個小型的凡爾賽縮影……

整部小說將分為三個部分:

最後在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中,「西蒙斯府邸」被燒成一片白地。

就像在結尾部分最終還是迴歸了「因果報應」一樣,這部法國版無論過程有多少情色內容,但是最後依然要契合法國人當今的道德觀。

這麼寫的目的不是為了規避風險,而是為了討好讀者——情色內容雖然大家都喜聞樂見,但是最後的道德批判與價值迴歸,卻可以讓大家稍稍減輕一些罪惡感。

畢竟如今在人們心裡退潮的只是教會的權威,而不是上帝本身和教會代表的價值觀。

他相信《喧譁報》的加里布埃爾拒絕不了出版這部小說的誘惑,因為加里布埃爾是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性格。

「如果有100%的利潤,他們會鋌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他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麼他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一部暢銷的小說,帶給出版商的何止是300%的利潤。

尤其是在版稅制尚未完善、普及的19世紀,許多大作家的成名作往往被出版商以極低的價格買斷。

比如巴爾扎克第一部發表的長篇小說《比拉格的女繼承人》(與別人合著),只收到了400法郎;而獨立發表的《朱安黨人》也僅僅拿到了1000法郎。

過了40年,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也僅僅讓他收到800法郎的稿酬——幸虧他採用了授權制,只給了出版商5年的獨佔權。

而一部暢銷書究竟能為出版商創造多少利潤?無論是「沙爾龐捷」還是「萊維」都對此諱莫如深,但有憤憤不平的作家估算不少於5萬法郎。

成名作家就不一樣了。

1830年的某個午後,雨果在休格納書店裡和老闆休格納閒聊,說自己想寫一部小說,“故事在中世紀的大教堂裡,有衝動的大學生,異域風情的美女,畸形的怪人,腐敗的貴族,虛偽的教士”,然後問老闆“這部小說值多少錢?”

休格納二話不說,直接取出了五千法郎的現金和1萬法郎的期票交給雨果,並且承諾拿到書稿以後再支付“剩下的一半”。

也就是說一部《巴黎聖母院》,為雨果帶來了3萬法郎的直接收入。

萊昂納爾想從加里布埃爾那裡拿到的,當然不會是3萬法郎這種對年輕作者來說的“天價”,但也不可能低到400法郎——一切都要看兩人之間的博弈。

萊昂納爾去公共盥洗間洗漱好,回房間穿戴整齊,就準備下樓出門。

經過二樓時,就聽到佩蒂家裡傳來一個陌生女人的聲音,冷漠、尖銳、刻薄:“這樣的女孩子,我們「天鵝堡」多的是,你們的要價太高了!”

萊昂納爾停下腳步,望向門口,就看到一個身材矮小瘦削、長著高高的鷹鉤鼻的中年女人與佩蒂的母親對面而立,瘦小的佩蒂則蹲在兩人之間的地板上,不知所措。

萊昂納爾這才想起來,佩蒂曾經和他說過,這周家裡就要把她送去芭蕾舞學校了——那個中年女人看來就是上門來“收孩子”的。

想到佩蒂可能的遭遇,萊昂納爾的心就往下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