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太陽日24

任務日誌 – 太陽日24

呃,洞穴農場專案近來遇到了一個問題。實際上用“問題”這個詞來描述不大恰當,因為在NASA的邏輯裡“問題”是指能夠解決的困難。目前的情況更像是“意外事故”,一般意味著剩下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清掃殘骸開始調查。

其實泥土倍增進行的還蠻順利的。小馬們使用太空服定期澆灌泥土,維持著一天兩次的頻率。囤積的儲水有三分之二被我倒進了土裡——總共兩百升——但是水回收器的儲箱水位仍因為空氣溼度原因不斷上升。要是這種情況持續的話我們最終就能同時擁有潮溼的營養土和滿滿一水箱儲水了。

最近艙外活動次數蠻多的,忙著處理洞穴、拆解小馬飛船一類的事情,所以今天我打算宅在居住區裡。畢竟我手頭還有來自洞穴的土壤樣本沒有分析,之後還得好好想想我們要如何把洞穴轉變為農場。

目前我最擔心的其實是空氣問題。那個洞穴是個巨型晶洞,而晶洞都是滲透性的——廢話,要不然水滲不進去的話就不會形成晶洞了。好訊息是,這裡的情況不是像瑞士乳酪的那種滲透,而洞穴大部還被掩埋在幾英尺深的高密度沙土與永凍土之下。但是要是有十億個微型孔洞漏氣效果其實跟一個大洞差不了多少,而對此我還沒能想出解決方案。

但是之後的土壤檢測結果改變了我的想法。空氣不再是主要問題了。具體點說,我目前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是2.3%的高氯酸鹽。更精確一些的話,在兩份最深層土樣中是1.5%的高氯酸鉀與0.8%的高氯酸鎂,稍淺一些的土層中總濃度會降至1.2%左右。

事實依舊非常的操蛋。

先前來自地球土質的嗜高氯酸鹽細菌之所以能減少我們搬運至居住艙內的火星土壤高氯酸鹽含量,主要是因為土層深度很淺(這樣氧氣就能完全滲透),而且高氯酸鹽的濃度相對較低。而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在細菌深入到足以完全消除三十厘米以下的高氯酸鹽之前,小馬們的食物包就要消耗完了,說不定還會吃光我所有食物儲備裡的素食部分。我們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但是馬克,”你可能要說了,“你不應該只用得上表層土壤嗎?”對於土豆而言這句話沒毛病;它們的根系都挺淺的。但是對於苜蓿來說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株成熟的苜蓿根系深度平均下來能達到五米,要是有必要搜尋地下水源的話還能再延伸兩倍。如果是在居住艙裡,我還能靠大量澆水反制一下這種勢頭;但是在洞穴裡我們並沒有如同居住艙中那樣能限制它們生長的地板。也就是說它們的根系會觸及我們提供熱量所能到達的最深處,並吸收途經的一切物質——包括那些有毒的高氯酸鹽。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洞穴農場的想法聽起來就沒那麼誘人了。我現在得坐下來好好考慮其餘那些不使用洞穴進行耕作的方案。

目前居住艙地面已經蓋滿了泥土。我並不打算借用氣閘內的空間,因為緊急情況下那裡可能要用來當安全儲藏室。氣閘的空氣管路都帶有自動截止閥,因此如果居住艙發生洩漏,內部的空氣仍然能夠留存。要是我改造一下床鋪和工作臺的話每個或多或少還能節省出兩平米的空間,但對於小馬們來說就不太友好了,而且不管怎樣我都想給自己留個乾淨的床鋪和工作臺。

在未來四年內我至少得確保始終有一輛漫遊車正常工作,到時候能夠帶我前往Ares Ⅳ上升級載具所在地;而為了安全起見,兩輛車都必須保持完整。可能會有某一輛的元件發生損壞,而目前我手頭唯一的備件就只有兩個帶驅動電機的車輪。漫遊車農場就不要想了,畢竟裡面的空間滿打滿算也就跟一輛大型廂式貨車差不多大——每輛肯定不超過三平米。

然而每輛漫遊車都帶了一頂充氣帳篷,以備緊急情況使用。帳篷的設計使它能透過漫遊車氣閘一秒內完成自動部署,使用漫遊車空氣源進行充氣。一旦展開之後,帳篷內部空間可是比漫遊車裡要寬敞多了——地坪面積幾乎剛剛好是十平米。這樣一來我們就又多了二十平米的農田。

問題在於:不知是誰的發明強迫症又發作了,導致漫遊車和充氣帳篷的氣閘與居住區氣閘相互不相容。不過這本來應該屬於好事——畢竟帳篷僅限緊急情況使用,而且應當只會被使用一次。可能是NASA的偏執狂魔本性暴露,也可能是合同承包商極致天才與極度愚蠢的混合產物,充氣帳篷帶上了自己的獨立氣閘,不過不管怎樣我都已經感到很欣慰了。帳篷氣閘一看就是個廉價貨色——簡簡單單兩扇門和幾個手動閥門拼湊出來,執行效率也是低得驚人——不過這至少使得帳篷能用於進行食物生產了。

更好的事情還在後頭。它們還帶有獨立氣閥,與居住艙的外部空氣管線介面是通用的,多虧了NASA始終堅持要對一切管路線纜進行標準化設計。這意味著充氣帳篷能透過居住區進行供熱了——也就省下了不少輔助加熱裝置。內部照明算不上好,但我認為是足夠了。不管怎樣,有總歸比沒有好。

除此之外,我手頭就只剩下那個著陸載具了。之前的那場風暴夥同天線陣列飛出的碎片肆虐著摧毀了它。起落架斷了一根,蒙皮上還留下了四個大洞。然而內部空間並沒有大到哪去。建造時全部採用了人類可用的最輕質材料,只能勉強有空間載著六個人類從火星環繞軌道安全著陸,附帶72小時的維生資源以備居住區建設與上升級發射前臨時遇到問題時使用。我的確能用掉一半的備用居住艙帆布(總共六平米,僅限緊急維修使用)來把這艘飛行器重新進行密封上,但是我又沒有合適的加熱與供氣裝置,內部空間又這麼小,所以這麼做並不划算。

之後就輪到小馬們的飛船了。工程艙段甲板上有個大洞,要是不拆下一整段外蒙皮是沒法修好的。就算這樣以後還是有可能隨時爆炸,所以可選項就只剩駕駛艙與中間艙段了。雖然得等到精確測量之後才能出結果,不過我目測大概面積有四十平米。裡面的照明手段有白熾燈泡,還有幾扇窗戶。飛船沒法跟居住區的供氣供熱系統連線起來,而在飛船主維生系統停機的情況下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加熱器能用。但畢竟食物供給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所以無論條件多糟糕我們都得努力想辦法進行改造。

所以——要是小馬們的飛船能改建成第二個溫室,我們的可用耕種面積總共就有了大約152平米。問題在於:這些空間夠用嗎?要是不夠的話能為我們拖延多長時間?這些要留到明天繼續研究。

今晚的娛樂活動還是觀看帕曲吉一家。昨晚星光透過魔咒問我那群時不時笑個不停的人到底在哪,我只能告訴她我不知道。她接著又問為什麼他們笑個不停,而我還是隻能承認我也不知道。

任務日誌 – 太陽日25

記錄抄本:馬克沃特尼與星光熠熠進行的對話:

星光:早上~好啊,馬克!(注意:這時翻譯咒還沒有啟用——這句話是星光用英語說的!她認識的單詞又多了不少!而且發音還挺不錯的!)

沃特尼(嘗試用小馬語說“早上好”):椓~屾~葔~啊!

星光(用蹄子揉了揉額頭,然後靠後腿站立起來,用那隻蹄子堵上我的嘴):別這樣。(注意:這次仍然是英語。)

沃特尼:有那麼糟?

星光:對,就是那麼糟糕。今天早上有什麼情況嗎?

沃特尼:把洞穴改建成農場的計劃出了個大問題。我現在正在考慮不借助洞穴的方案有沒有可行性。(注意:這句話對於星光來說太長了,她最後還是啟用了翻譯咒。我把剛才那段話重複了一遍。)

星光(翻譯):什麼問題?我能幫忙嗎?

沃特尼:不行,除非你能把幾噸的高氯酸鹽從土裡移走。

星光:麻煩把剛才那個詞再說一遍。(咒語關閉)

沃特尼:高~氯~酸~鹽。

星光(重新啟用咒語):那個叫“綠啥啥鹽”的玩意是什麼?你要用?(注意:星光的“高氯酸鹽”一詞是用英語說的,但是咒語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進行了翻譯,所以我聽到的就變成了“綠啥啥鹽”。)

沃特尼:不想要。我要把那些東西去掉。它們是有毒化學物。是有害的。

星光:化學物?(她停下了咒語,找來了白板和記號筆,接著畫出了蔗糖的化學式——好吧,我只看到“某某”-12,“某某”-11,“某某”-22一類的記號,所以猜測是蔗糖——此外還有一個水分子模型,以及丁烷和乙醇的有機分子構型)畫出來!(注意:這是星光目前為止最喜歡的英文單詞了。)

沃特尼(示意星光,等待她開啟咒語):你知道元素週期表嗎?

星光:(關掉咒語,花了一會時間自言自語,搞懂我要表達的意思之後顯得非常喜悅)當然了!(在白板上快速畫出了一個與正常元素週期表大致匹配的輪廓作草圖,但並沒有加上細節)

沃特尼:(開啟了電腦上的參考資料軟體,找出元素週期表的圖片方便星光對照,然後寫下了“K Cl O4”,又畫了張高氯酸鉀的分子結構圖,鉀離子就掛在高氯酸根邊上;之後還有:“Mg (ClO4)*2”,鎂離子夾在兩個高氯酸根一邊)

星光:(看著元素週期表,又盯著我的圖畫看了一會,之後在白板底部用小馬文字打了一些草稿)沒問題,搞定!(注意:這回還是沒用翻譯咒。)

沃特尼:你意思是能搞定這問題?

星光:慢點說。(這是最近幾天星光常用的另一個單詞)

沃特尼(一字一頓):你——能——辦——到?

星光:能——辦——到。沒錯。

沃特尼:你能提取出幾十噸土裡全部的高氯酸鹽?

星光(再次開啟咒語):我有辦法了。需要點時間研究一下。沒問題的,放心吧!

(這時星光看起來已經很勞累了,於是我示意結束了對話。)

我剛才應該要問一下她有關空氣供應的問題的。說實話,那個問題其實也蠻緊迫的。我得想辦法把某個儲箱裝滿空氣,再搬到洞穴裡釋放,之後再把一些火星大氣釋放到居住艙內,讓氧合機與空氣調節器進行可呼吸處理。

對此我想到了一個計劃。上升級載具此前已經在火星表面勤勤懇懇執行了幾年,透過混合自地球攜帶的氫與火星大氣中所含的碳自行製造推進器燃料。燃料發生裝置位於著陸級內部,因此組員們駕駛飛行器發射升空之後把它拋在了火星,它也僥倖未在風暴中受損。這意味著我有了一臺能把火星大氣壓縮成液體形式儲存在儲罐內的機器。要是我想收集氧氣的話我就得把氣體釋放到居住艙內,等氧氣合成器慢慢進行處理,但至少不失為一種方法。真正的問題在於這個方案太慢;而要是洞穴洩漏的速度比我們充氣還快,計劃就泡湯了。

但很顯然星光的小腦殼裡現在裝著個魔法點子。我已經發覺了,星光每次要解決主要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立刻拿出她那個閃亮魔法破盒子。而我甚至現在都想得起那天她意外把一顆石子當子彈射了出去,偏離不到二十度就差點要射穿居住艙帆布的情景。我不知道她到底在搞哪門子“科學”實驗,但至少我很慶幸她沒敢再試第二次。

很顯然他們的組員都很瞭解她的魔法狂熱症。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前幾次爭吵中的大部分內容更能講得通了。電池計量表的讀數一夜都沒能升高多少,而一用起來就是噌噌噌往下掉,這點我們都是有目共睹。顯然他們想讓她給真正重要的事情保留一些魔法能量。

“呀,可是小馬利亞的其他獨角獸們總是能用很棒棒的魔法呢!”“我們現在又不是在小馬利亞,不是嗎?快給我把粥喝完,繼續給我去玩泥巴!”“討厭!就不能讓我玩一會嗎……”

我知道剛才這段話和你們期待中的無畏星際探險者馬克沃特尼平常機敏過人的形象有些不符。實際上我現在心情很糟。我剛剛算出一些資料,現在的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

一株按正常標準養護的成熟苜蓿到了收穫期,每畝地能生產大約三噸半不到的草料。這裡的四隻小馬體型比她們的地球親戚要小上許多,大約每天只需要兩磅食物。(就算蜓蜓幾乎從來沒吃過東西,我還是把她一同算進去了。她怎麼就沒餓死呢?看起來還跟他們剛到這裡的時候一樣精神健康。哪天一定得去問問星光。)我簡單算了一下,要是完全不考慮保留安全餘地的話,220平米耕地的食物產出才足夠讓她們四隻撐到下一次收穫。

注意我剛才的用詞是“她們”,我可不包括在內。我又不能吃苜蓿。噢,忘了,我還是能吃葉子的,但是莖稈不行。我的消化系統沒法處理纖維素。而我也只是假設她們沒問題,畢竟目前為止在食物這個問題上她們還沒讓我失望過。對我來說,一旦食物包吃完了,等著我的就只有無窮無盡的土豆了。

但是,還記得我們昨天提到的資料嗎?就算我們算上除去床鋪、工作臺、氣閘與漫遊車之外所有能保土儲氣的地方,我們大致也只有152平米。就算蜓蜓真是一隻純靠陽光抱抱就能存活的魔法蟲類,這點空間也不夠。而且如果真要這樣,留給我種土豆的總土地面積就趨近於零了。

那要是我們換種思路,完全放棄苜蓿方案,全部改種土豆又會如何呢?當然這種植物的非塊根部分都是有毒的,不過我之前看這些小馬吃起我食物包裡的肉汁拌土豆泥來可是毫不含糊,所以估計沒什麼大問題。(我還沒告訴過她們肉汁是怎麼做的。)我推測塊莖對她們來說應該是可食用的。

仔細一算,情況越發糟糕了。雖然我能在一層土豆上面再種上一層,層層疊疊堆到土豆比泥土還多——這樣一來不出幾次收成土質就會完全報廢,但是對我來說又沒什麼影響。但是就算這樣,根據我的計算,在最樂觀條件下也不過是大約每六十到七十天能有2200顆土豆。要是土層營養跟得上的話,分攤下來收穫間隔期大約每天能消耗5500卡路里。要是隻有我一個人還算可以,要是有三個人的話也勉強能撐住,前提是我們把自己整天捆在床上。

但是每人(馬)1100卡路里就完全不夠用了。這樣我們會營養不足的,持續一週之後甚至連打理植物的力氣都不會有剩。這方案根本不中用。

說到這裡,我要順便提醒一句,以上所有資料估算全部基於最理想情況下的產出。我忽略了任何可能發生的蟲災或植物病,每天還要保持對植物進行打理。要是我沒法讓苜蓿在淺層土壤里正常生長,或者土豆因為泥土過度擁擠拒絕生長塊莖,又或是資料等各種其他因素出了差錯的話,剛才我丟擲的所有估計產值都會只減不增。

其實我們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讓食物生產速度快過我們消耗的速度,這樣一來要是食物儲備耗盡、或者發生了什麼大事、甚至可能最後連土壤也徹底失去肥力的時候,我們還能留下一點緊急儲備。而這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的最嚴峻問題。苜蓿也許能幫助進行土壤固氮,但與此同時也會大量消耗鉀、磷元素。雖然居住區周圍的土質盡是幾十億年來積累的火山灰,這兩種元素都是量大管飽,但是畢竟是有限的。就算深層土壤中的細菌活動能把下層礦物元素帶上來作為補充,居住區裡的土層也深不到哪裡去。當所有耕地營養耗盡之後,我們必須得有足夠多的食物儲備才能熬到救援到來。

只靠居住艙不是長久之計。無論裡面有沒有高氯酸鹽,洞穴都必須派上用場。

我剛剛注意到一件事:蜓蜓也會魔法。我剛看到她像星光有時做的那樣浮起了一支記號筆。不過她的魔法顏色是綠的,跟星光的亮藍色有所不同。真是奇了怪了。

她們現在佔領了堆肥箱隱私幕簾旁的那塊地盤,在上邊繪製著許多示意圖,看起來像是在研究如何從飛船上拆下貨艙氣閘。顯然她們認為有辦法能讓洞穴完全密封。星光甚至看起來似乎都沒把高氯酸鹽的問題當回事。

只希望她們的想法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