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推廣麵食製作工藝

秋寒料峭,外界和桃花源裡的溫度終於降了下來,早上起來還有點涼意,桃花源小娘子們穿陶明買的裙子也抗不了凍了。

陶明去根據她們的身高體重,搭配了不同的裙子和外套,為了既保暖又顯身材,陶明特意買了加絨光腿神器,既保暖又好看,看著感覺沒穿褲子似的。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合,她們對陶明拿來的衣服接受度也更高了,哪怕衣服在桃花源裡很前衛,她們也願意穿。

女為悅己者容嘛。

既然陶明喜歡,她們就穿,穿了可以得到陶明更多的垂憐和寵幸,她們自然願意。

剛結婚沒多久的娘子,初嘗人事,對性生活還是蠻期待的,而丈夫只有一個,自然是明爭暗鬥,讓自己更被丈夫喜歡。

而且她們都在山上、四合院裡生活,除了給村民賣點東西,基本不怎麼與其他村民接觸,不會被人指指點點。

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

夏季種下去的土豆、地瓜、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此時也都已經成熟,村民都在搶收。

這些作物來自外界,是多少年科技培育出來的品種,因此產量比桃花源原來的作物高很多,村民都驚歎不已。

特別是土豆和地瓜,哪怕他們不太懂,打理技術一般,依然一畝地產地瓜四千多斤,產土豆一千五百多斤!

還有玉米和小麥,收成也比他們之前種的水稻產量高很多。

他們家裡的倉庫、地窖都快要放不下了。

糧食充足,意味著可以養更多的牲畜,甚至可以試著將更大的牲畜,比如牛、羊、鹿之類的帶進桃花源,村民可以吃到更多的肉,養活更多的人口。

以前整個桃花源那麼大,三千人基本飽和了,人口多了就吃不飽飯,這是一千多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現在恐怕可以再多養活三千人。

陶明從青銅鼎高空俯視桃花源,看著村民如火如荼幹活,感受著收穫的喜悅,心裡也十分開心。

如果桃花源裡的村民能自給自足,那他的錢就可以留下來自用,不用去補貼村民了。

這幾千萬留著給自己花,他在外界也可以過的瀟灑無比。這些錢光理財收益每年就有幾百萬,陶明一個月可以花幾十萬,都不用動本金。

桃花源以前種植水稻,現在種了新的作物,飲食上有點不習慣,特別是小麥和玉米,成熟後的玉米硬邦邦的,咬不動,水煮後也很硬,小麥也是,水煮小麥不如水稻。

所以他們更願意吃米。

紅薯和土豆倒好,煮熟後味道還不錯,桃花源村民還挺喜歡吃。

有一些村民抱怨小麥不如水稻好吃,慢慢也傳到黃玉瑤她們耳朵裡,然後她們又告訴了陶明。

陶明聽後笑道:“小麥比稻米更好吃,能做的美食也更多,只是你們不知道如何製作罷了。想要用小麥製作美食,第一步便是要將小麥磨成細粉。”

“可是磨成細粉要用石碾子反覆碾壓,甚是費時費力。”黃玉瑤道。

桃花源裡有石碾子,他們會用石碾子將大米磨成粉做年糕之類的,但是因為比較麻煩,而且指不定還有碎石子在裡面。

所以她們一般很少這麼幹,直接水煮大米吃,或者煮熟了大米,再用東西碾爛製作米糕。

如果要他們每次都將小麥碾碎再煮,他們會受不了。

陶明笑道:“本仙有一法寶,可自動將小麥去殼,將去殼小麥磨成細粉,不用人操心。”

他這麼說,黃玉瑤不疑有他,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夫君無所不能。

出了桃花源,陶明在網上下單買了一臺大型電動小麥去殼磨粉一體機。

考慮機器有聲音,不能安置在家裡,所以下單後,陶明讓村民在離四合院幾百米的地方用水泥和磚頭建了一個幾平米的小磨坊,他自己把電線拉了過去。

幾天後,快遞公司直接將機器送到了別墅,陶明將機器偷偷傳進了桃花源,叫來黃玉龍和幾個男村民將機器抬到磨坊中。

固定好裝置,陶明給裝置裝上電源。機器嗡嗡的聲音嚇了他們一跳。

陶明安撫了一句,讓黃玉龍將帶殼的小麥倒入鬥中。

黃玉龍照做,將一小袋小麥倒入鬥中,幾秒鐘後,機器下方的兩個出口,一個往外出灰色小麥殼碎粒,一個出白花花的小麥粉。

原本需要石臼搗很久才能給小麥脫殼,需要兩人配合著慢慢磨很久才能將去殼小麥變成粉,這臺機器卻幾乎瞬間去殼並且磨成粉。

而且去殼的效果非常好,麥殼裡幾乎沒有什麼碎小麥,磨成粉的效果也非常好,麵粉細膩白皙,沒有顆粒感。

更重要的是,機器不需要人力,對黃玉瑤幾人來說還能接受,其他村民根本理解不了,紛紛大呼神奇,甚至跪拜機器,讓陶明感覺十分搞笑。

不過將小麥磨成粉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得讓村民知道如何製作麵食。

這幾天,陶明特意學了一點和麵發麵的技巧,以及製作饅頭、麵餅、蛋糕的方法。

第一袋麵粉磨好後,陶明親自教黃玉龍製作麵食。不過也就是發麵,蒸了一籠饅頭,又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刀削麵。

饒是如此,剛出鍋的香噴噴的饅頭已讓黃玉龍以及黃玉瑤幾人驚撥出來了,饅頭又香又軟,吃起來還滿嘴都是甜味,比沒有味道的白米飯好吃多了,白米飯必須配菜,否則吃不下,而饅頭卻可以直接吃。

番茄雞蛋麵也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之前他們嫌棄的又硬又難吃的小麥,這麼一加工之後,居然可以做出那麼好吃的東西,真是太神奇了!

“原來小麥可製作如此美味的食物,”黃玉龍衝陶明一拜,“多謝上仙指教!玉龍這便回去,將製作美食之法告知其他村民!”

陶明微笑擺擺手:“磨坊便由你負責看管,回去告之其他村民,今後可來免費使用本仙的磨粉法器,但是必須留下麥殼,一半歸你,一半歸本仙。”

麥殼可以當牲口飼料,也可以當燃料,雖然不值錢,但是也能補償給黃玉龍一點,畢竟看管磨坊也需要時間和精力。

而且陶明家現在主要柴火做飯,柴火還是需要黃玉瑤她們在山裡砍伐樹木,也是一種髒活累活,如果有大量小麥殼,以後她們就再也不用自己砍柴了,多餘的還可以拿去喂牲口。

黃玉龍忙道:“萬萬不可!玉龍怎可要這一半麥殼?”

陶明道:“這一半麥殼便是酬金,每月還另外支付十仙幣,你不必推辭,日後前來磨面之人必然不少,本仙任用你來看守磨坊,自然會佔用你一些時間,影響你生產,需要一些補貼。”

黃玉龍推辭不了,只能欣然接受,然後帶著磨好的麵粉以及一些酵母粉回去了。

他回去後,在村裡推廣饅頭、麵條等製作方法,這麼簡單的處理方法,其他村民自然一會就會,紛紛帶著曬乾的小麥來磨坊磨面,然後帶回去蒸饅頭吃。

為了進一步推廣小麥的食用方法,陶明特意在網上下載了一些製作麵食的影片,複製進硬碟,帶到桃花源播放給村民看。

為此,陶明特意買了一塊超大的,投放廣告用的電子螢幕,安裝在四合院外牆上。

這個大螢幕很有必要安裝,以後可以拿來傳達他的意思,不用他親自給村民講解。

畢竟村民知識有限,陶明有很多知識需要教給他們,有一個電子大螢幕也方便。

陶明安裝好,除錯成功後,讓黃玉龍通知每個村每家派一人前來學習,領取酵母粉。

那天下午,五百多村民站在四合院門,看著大螢幕迴圈播放的麵食製作教程,都無比震驚,有的村民甚至嚇得連連下跪,驚呼道:

“這便是上仙的法寶嗎?”

“幻術!肯定是上仙的幻術!”

“上仙竟然可以將人禁錮在牆中,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

村民眼裡滿是懼怕,不過發現自己沒有事之後,才慢慢緩過來,開始認真看起來。

不遠處,黃玉瑤幾人看著村民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都忍不住捂嘴笑起來。

在迴圈看了多遍之後,還是有一部分村民很快學到了麵粉製作各種食物的方法,有了陶明送的酵母粉,回去稍微試一試就成功了。

最簡單的饅頭,只要發好了面就能成功蒸出來,什麼都不加,味道卻非常好,所以饅頭很快在桃花源普及開來。

陶明特意在網上訂製了一個厚鋼板燃燒爐,用來燃燒小麥殼做飯,這種爐子設計巧妙,有通風口,所以燃燒充分,燒柴的熱使用率很高,

爐子外壁是中空的,可以裝水,不僅可以給爐子外壁降溫,還可以在煮飯菜同時還可以燒一桶水,非常實用。

而且,爐子用的是三毫米厚的不鏽鋼板,用百年都沒問題。

爐子可以燒柴火,也可以燒麥殼,現在前來磨麵粉的村民很多,麥殼都燒不完,黃玉瑤她們再也不用去山裡撿柴火了。

在買爐子的時候,陶明還看到了一款太陽能灶,這種灶下面是一口反光的鍋,上面有個架子,可以放水壺和鐵鍋,只要有太陽,調整好角度,就可以用太陽燒水做飯。

桃花源現在一直不下雨,陽光充足,倒是很適合用太陽灶,所以陶明也買了一臺回來,夏天以及其他季節陽光充足時可以拿來用一用。

因為需要生火做飯,以前除了桃山,其他地方都沒什麼大樹了,那些灌木、雜草,被村民割了一茬又一茬,永遠都長不大。

若是人口繼續增長,可能出現糧食夠吃,但是柴火卻不夠燒了的情況。

如果太陽灶能夠普及到桃花源,便可以有效降低桃花源木柴的使用率,讓桃花源有更多的植被覆蓋,改善桃花源的生態,孕育更多的野生動物植物。

現在陶明已經把桃花源當成了自己的一方世界,後花園,因此希望桃花源環境變得更好、更漂亮,成為真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