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章 問君一語

“好樣的,秦凡你來這裡坐吧!”

李世民指了指李承乾左手一側空地,話音剛落,早有內侍,設定了筵席。

這一幕,真的可以說是把殿內眾人,給看得羨慕極了。

太宗皇帝似乎是第一次,那麼地器重一個年輕人。

那似乎也在向眾人,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

秦凡和李承乾的年歲相仿,別瞧秦凡現下只得到光祿寺珍饈署典薄的一職,但他畢竟年輕,而且勳貴後裔,隨著見聞與日俱增,功勞越立越多,將來李承乾登基,必是委任秦凡作股肱大臣。

當然了,大夥們心中雖然嫉妒,但也明白,這是秦凡本事,合該他富貴。

既是皇上有令,秦凡戀戀不捨地和契苾何力、程處弼等人告別,步行至李承乾旁邊。

太宗笑道:“秦凡,你和同伴西行辛苦了!”

秦凡欠身道:“尤得陛下所信任,為社稷計,我和同伴們忠君衛國,分所應為。”

階下臣子心道:這個年輕人居功而不自傲,說話還蠻好聽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秦凡!”

“臣在。”

“此行吐谷渾,你感想怎樣,如果朕想揮兵出擊吐谷渾,你認為派誰任行軍大總管,總督兵馬為宜?”

不得了,殿堂之內眾人譁然,唐皇居然真的有攻打吐谷渾的打算,而且還向秦凡問策了?

程處弼搖了搖頭,喃喃道:“我秦哥兒性子疏冷淡泊,不求富貴名位,此行吐谷渾,他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現在陛下問及,也許他主張謀和,如此一來,勢必然讓主戰的將領所詰難、抨擊!”

契苾何力苦笑道:“秦典薄率直自然,我倒是擔心,他會當眾將自己心裡欣賞的將領給念出來,捧一貶一……”

要知道,在場的俱是一朝文武英傑,用誰不用誰,這可是得罪人!

關心秦凡的同伴,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當然了,像侯君集、李績等一幫兒之前與秦凡有怨隙的官員,倒是巴不得看著秦凡說錯話而在筵席前出醜。

秦凡何嘗不知道自己說錯什麼,將會引來不必要的非議?

他笑道:“陛下英明,自有安排,小子怎麼敢妄議朝事。”

太子少傅蕭瑀進言,道:“我大唐正需要休養生息,貿然與吐谷渾開戰,影響深遠,貿然開戰,於國於家,均是不利。”

於是有大臣附和:“沒錯,流血打仗,可不能忽視年輕戰士的寶貴生命。”

“可是吐谷渾的人壞透徹了,今日不打怕他們,來日這一仗,我們還是總得打的。”

“……”

任何事情,總會一分為二。

皇朝的任何時代,有人主張用武力兵威,讓四方蠻夷懾服;也有臣子希望以懷柔策略,安撫周邊鄰國。

當然了,其實這兩種策略,只要不是過猶不及,都沒有絕對的對錯。

前者如果畢其功於一役,那斷然最好,但一旦拖將下去,耗費國力,窮兵黷武,容易給天下百姓帶來沉重負擔,血淚災難;後者往往因為粉飾太平,會漸漸地損耗己方國力的同時,養寇以釀成大患。

中原王朝風調雨順,繁華富強,彼方異族自是雌伏,雖然吐谷渾在邊境小打小鬧,似是無關痛癢。

但誰能保證,王朝若有一日內部不穩,天氣反覆,蠻夷覷準機會,就會群起而攻之,這也是致命的。

此時魏徵站了出來,奏道:“我覺得大唐國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依我看,咱們也是可以和對方一戰的資本。”

“沒有錯!”

侯君集也進言道:“咱們可以和吐谷渾的人鬥上一鬥,不然讓他們以為我們大唐人害怕他們。”

“……”

於是乎,場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呼聲。

太宗皇帝不發一言,也想聽聽諸多大臣的心聲,直至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鬧得分歧越來越大時,李承乾終於站出來,道:“朝堂之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我阿耶只想聽從秦典薄的想法,但無需激動。”

於是,眾人重新將目光,落在了秦凡之處。

即便太宗皇帝要詢問戰事,也該尋找一名熟讀兵法,暢曉兵機的將軍來問。

李世民問誰不好,偏偏那人要是秦凡。

秦凡那也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能有什麼深遠的見識?

他前不久才從吐谷渾回程,被那一些如狼似虎的蠻人給嚇唬住,他沒有投誠之意就好了。

秦凡心裡清楚,李二鳳也借自己,敲打眾人心中的想法。

“在座都是治國安邦之棟樑之才,才華出眾,讓小子我自嘆弗如。”

秦凡正容道:“我權且拋磚引玉,講述心中所想,大唐國中,有的是徵慣戰的精兵悍將,然而吐谷渾內部不和,慕容伏許自認國中巨柱,不矜民庶,邊疆戰士,多有辛勞,更兼可汗年事已高,一國擁有重重弊端,若是我天兵前往,他們必然分崩離析,縱有萬騎之眾耀武揚威,那也不足為患。”

“依小子愚見,進入草原的一仗,建議以李靖尚書為行軍大主管,李勣、蘇定方、侯君集等將領為副,率大軍深入,最好能一戰將他們趕至祁連山下。當然了,因為高原氣候環境影響,後續糧草難以為繼,宜速戰速決,能戰則戰,不能勝,則大肆掠奪羊馬牲畜歸來,不可戀戰,彼方青海湖一帶,良馬無數,掠取歸來,也不算一無所得。還有一點,我們要切切留意吐蕃的主力大軍動向,就擔心他們會趁我大軍西進,然後進犯劍南、嶺南等地,讓我等首尾不能相顧……”

眾人聽著秦凡的話,心中震撼不已。

李靖掛帥沒有問題,而因為侯長方之故,秦凡和侯君集、李勣之前都鬧過矛盾。

現在秦凡居然舉薦他們領兵出征,建功立業,此舉不避親不避嫌,心胸廣闊。

侯君集心道:這個傢伙,坑殺了長方侄兒,讓我領兵立功,無非是想前嫌一筆勾銷。

李勣也道:這廝如此地討好,用這一筆人情債,是想讓我不要追究我弟李闊,以及李景泰這一幫兒屬下的人命?

他倆心中不約而同道:“哼,沒門!”

別瞧侯君集、李勣,對秦凡依然抱有敵意。

但李靖一直尋思衛國征戰,此時卻是捋了一下斑白的鬍子,微笑地點了點頭。

蘇定方也清楚,自己的外甥莊新,之前與秦凡不和,但他清楚秦凡未來無可限量,一直勸說莊新可以多和秦凡走動,打好關係,至於侯長方那廝就甭要管了。

現在秦凡居然為蘇定方說話,心中自然歡喜。

李世民眼前一亮,心道:秦凡眼光蠻不錯的,李靖等幾位將軍,都是少有的將帥之才……

在場文武都已經懵住了,想不到跟前這一個年輕人,有如斯見地,對於吐谷渾國狀況的分析簡單透徹,以及起兵之後的憂慮等

起初時,大家都以為他是主和人士,就連程處弼也認為,秦哥兒甚至屬於主降一派,怎麼知道卻是正兒八經的主戰派人士。

程處弼哈哈大笑:“我秦哥兒不愧是名將之後,有極強戰略意識,我以他為傲啊!”

契苾何力也是點了點頭。

高士廉道:“陛下,吐谷渾的實力不比東突厥弱,部落戶數成千上萬,不乏英銳,草原上來去如風,更兼以吐蕃為後盾,當小心為宜。”

高士廉時任吏部尚書,也是國公之一。

秦凡直道:“這一仗若輸,這是我大唐對外的首輪敗仗,那麼請陛下治我妖言惑眾之罪,可斬我頭。”

噢喲,現場鴉雀無聲,畢竟秦凡可是將自己的人頭,和大唐的國運深度捆綁在一起了。

程處弼嘖嘖歎羨:“秦哥兒的性格就是剛烈,你們之前,不是以為我秦哥兒懦弱無剛嗎,現下一看,他猛得無可復加!”

當然,秦凡也不知道場上文武的心裡,作何感想。

但秦凡才懶得管他們,他清楚李世民肯定是想打這一仗,也也想打好這一仗。

誰讓太宗皇帝,一定要問及他的意見?

秦凡索性說出了太宗的心聲。

秦凡說出了他選擇緘口不言,或者有畏戰避戰的言論,那麼必然讓太宗大失所望,這一輩子也不不得重用。

當然,秦凡透過後世的史書記載的內容,明白大唐對吐谷渾一仗,必然大獲全勝。

他魂穿之後,誰也不能保證,平行空間事件發展,真的會合乎前事。

這一場戰兵敗,主帥固然難辭其咎,秦凡必然被追責。

如果此仗順順利利,秦凡的威望,何嘗不是又上一個臺階了嗎?

此時東首席邊,有一人咳嗽了一聲!

雖然這一聲咳嗽很輕,但吸引了秦凡的注意力。

那正是袁天罡。

而李淳風坐在他的旁邊,淡淡一笑,顯然讓他不要給壓力給秦凡。

秦凡心道:噢喲,我在琢磨,為什麼袁天罡一定要殺掉自己,顯然他大致能猜測到我拿到了大唐國運劇本,當然,目前而言,我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隨著我功勳昭著,王公大臣們對我所做的一切嘉許與肯定,我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覺間已經影響了國運。

袁天罡的咳嗽,算作警醒,秦凡明白,裝逼不如藏拙,隨即噤聲。

秦凡靜靜地欠身站著。

全場人都小聲討論著什麼,也許秦凡之言,出乎了眾人預料。

太宗也是一陣沉吟未決,似乎在琢磨著秦凡之前的話。

“秦凡,你坐下,坐下,不要拘束!”

隔了許久,唐太宗笑道:“讓大家久等了,來人啊,上筵……”

秦凡心道:沒錯,大夥們先行用膳,商議國事,吃飯填飽肚子再說……

宮女們都端來了銅盆玉壺,裡頭裝有酒肉果蔬,食物的香氣一時間溢滿了整一座大殿,眾人都品嚐得津津有味,有說有笑。

筵席,很快就宣告了到了尾聲。

君臣間也無太多拘謹,臣子們紛然告退。

與此同時,程處弼、契苾何力等人都是目視秦凡,似乎也想喊他走人了。

但此時太宗道:“等等秦凡你留下來,朕還有事情想和你說說。”

秦凡點了點頭,他向程處弼等人使了一個眼色,眾人都不是蠢蛋,立馬明白他身不由己。

程處弼道:“秦哥兒留在宮中,必將得到提攜,咱們沒有必要再管了。”

文禮斌笑道:“也對,秦典薄言語有據,隨機應變,應對得體,無論怎麼樣,他都能應付得了。”

“……”

同伴們對秦凡都抱有欣賞之意,相信在唐皇面前,一定可以有好的表現,遂放心離開。

李恪、李泰等皇子也想和秦凡說幾句話,但礙於父兄的臉,還是先行告退,殿上大臣們都一一離開。

袁天罡一步一回頭,似乎想留下,李淳風扯住了他,低聲言笑著什麼,像在說:得了,夥計,咱們不要老盯著秦凡……

秦凡舒了一口氣,心道:這一對老先生簡直若妖魔一樣,他們能離開我的身邊,那就是最好的了。

不過伴君如伴虎,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和跟前的李世民打交道。

他心道:我建議去打吐谷渾,皇帝老兒不會一時興起,讓我當一名幕僚,隨著李靖他們而去吧?

宮女們撤筵,負責收拾與清潔,不消一會兒,大殿之前,也僅僅有秦凡、李承乾。

就在此時,李承乾道:“阿耶,前幾日,兒臣邀請秦典薄到東宮一聚,卻發現有人在兒臣飲食中下了藥,居心叵測,多虧了秦凡發現得早,否則兒臣多半會被害死……”

秦凡淡淡一一笑,李承乾恃寵生嬌,就像一個小孩子在向父親訴苦,不過此事關係重大,的確有必要和陛下闡述,最好能夠清楚,畢竟在訴苦的同時,他也讓李承乾給拉上一把,得到了功勞,這何樂而不為?

太宗大驚:“誰人那麼大膽,你們查到了什麼蛛絲馬跡了麼?”

太宗一直視李承乾為大唐江山的繼承人,對他給予厚望,如果有人有暗中加害李承乾之意,那麼太宗必然會誅那人的九族。

李承乾搖了搖頭,道:“兒臣已經讓稱心伶官,負責調查此事,也著人注重飲食,對於此前庖廚的過失,都不予以追究,也希望他們可以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