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誕生之初,本是一個孤獨旋轉的星球,並不是我們在衛星地圖上肉眼可見的水藍色,而是佈滿隕石坑的土黃色。藍色的海洋噴發的火山和地球上息息相關的生命竟是在一次地球上史無前例的宇宙大撞擊下產生的,那瞬間地球地崩山摧,撞擊聲如雷鳴巨響,大陸表面像撕裂的傷口一樣無數的裂口四射崩裂開來,光芒萬丈土石飛濺,無數的巨大岩石碎塊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在宇宙第二速度之下飛向宇宙。
然而並不是人們所以為的灼熱的岩漿會從裂隙裡噴湧而出,取代而之的竟是數天後的汩汩冒著煙帶著鹽分的溫水。部分淡岩漿蒸發變成各類濃度不一的空氣,最後地球上有了大氣和海洋。因為時間的推移海洋蒸發的部分氧氣在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下變成了臭氧層,地球自轉造成的大陸板塊的飄移。在溫度、大氣、水分有機結合下,地球上第一個高階能量聚合體—單細胞生物誕生在無際的海洋之中。
因為單細胞不斷吸收能量不停地分裂繁殖,在幾億年時間和環境的演化下進化成了海洋魚類。因為大陸架抬升,一些魚類為了適應環境變成了地面爬行動物,地面爬行動物在經過十幾個紀元後進化成了地球人類的先祖原始靈長目動物森林古猿,最後變成了現代地球人類。在同一時間地球上也誕生了小型能量聚合體—植物,地球植物本也是從海洋裡誕生的,最後為了適應環境,進化成了現在的各類數目繁多,品種旺盛的地球陸地植物科屬。讓人無不感嘆造物主之偉大和生命力的頑強。
因為在地球海洋的誕生之初海水本是溫熱的,又因為地球臭氧層的保護下,地球始終處於高溫高壓之下,到了冬季也依舊溫暖如春。但海水本身的溫度不高,所以在地球生命大爆發的寒武紀,出現的有機生物體長一般,植物也只是苔蘚和藻類。在經過幾個紀元的進化,海洋植物漸漸繁多並轉移向了陸地,在經過高溫高壓的催化下,從地球石炭紀開始就出現了巨型植物和巨蟲時代,那時的蜻蜓體長達75厘米。巨型爬行動物—恐龍在三疊紀時崛起,在侏羅紀達到鼎盛時期,在白堊紀時期滅亡。
無數體長超過30米的蒼天裸子類古木巨大的根系牢牢紮根於土壤之下,繁茂的枝葉如同雲朵遮天蔽日。因為那時地球各大板塊還緊湊地拼接在一塊,在一片熱帶叢林之下可見會動的不同斑點或疏散或密集錯落在其間。降低視角長長脖子的雷龍群落在探著腦袋津津有味地嚼著葉子,傳出陣陣食物被擠壓嚼食的聲音,像是浪漫動聽的輕音樂,舒緩解壓。
一群劍龍從一旁繞過沼澤走來,劍龍背上長著一排巨大的骨質板,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從雷龍群身邊輕輕掃過,好像在和雷龍打招呼,也在像危險者高傲地示威著。雙方打完招呼相顧無言默默咀嚼著食物。遠處金燦燦的海灘上,因為身高在恐龍中居榜首地位經常待在空曠地帶的腕龍,在河邊汲著水,小腕龍用尾巴將水花掃在媽媽身上,腕龍媽媽低著頭舔舐小腕龍的腦袋,動作十分親暱。
遠處森林裡是板龍的聚集地,身長不高,但是體型寬胖像一輛車的的板龍是剛橫越一片沙漠,忍受酷暑找到這裡的遷移型恐龍。很明顯他們這次遷移成功了,板龍家族在補充著食物和水份。這也許是因為板龍是三疊紀最早出現的大型古老恐龍,那時因為食物匱乏,蜥臀目·原蜥腳類的板龍種類留下來的生活習性。
到了夜晚,許多恐龍將頭埋在前肢和尾巴之間,有些簡單著趴著,還有些直接圍在集體邊上舒適地側著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