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章 阿嬌

隔日,董鏢並沒按預定時間回船,半夜裡朱禿子命船家起錨開船,往洋河鎮。

船家抽跳板啟錨,大船慢慢駛離岸線。篙換槳撩河水“嘩嘩”直響。船是逆流而上,浪拍船頭髮出強勁的的“嘭嘭”聲。

劉家昌雙手仍被綁著,嘴裡仍塞著抹布。他掙扎著想爬起身,一條腿使不上勁,掙扎了許久才站直了。

“大哥,看來二哥是沒收到銀子,弄死這小子算了。”瞿雄惡狠狠瞪著劉家昌說。

“你們帶我去哪裡?”劉家昌說著話,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

“帶你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你會喜歡的。”劉少堂言畢陰笑幾聲。

劉家昌眼見開船,自己將不知去向何,失去父母姐姐的孤獨籠罩心胸。此去凶多吉少,想到這些,他再也無法控制,“哇”哭出來。

“不許哭。”

小嘍囉上前狠狠抽了劉家昌一記耳光,很響亮,臉頰壟起五道指痕,鮮血流進嘴角,哭聲嘎然而止,眼淚兀自流。

這時阿嬌走過來,她解開綁手上的繩索。阿嬌的舉動讓眾匪愣住了,包括劉家昌。

阿嬌衝朱成國做了幾個手勢,嘴裡嗚哇幾聲,眾匪不明白什麼意思。

朱師爺無師自通,明白手勢意指還是小孩,不要打。

朱成國想到自己和啞女劉家昌身有殘疾,先天或後天造成的身體缺陷,活著都不容易,他動了惻隱之心的根源。對師爺說:“夜裡綁到船尾,白天進船艙。”

兩名嘍囉上前將劉家昌拖出艙外。

黑夜中兩條船首尾相連,不急不徐向上遊緩緩而行。

臨河鎮旱路到洋河鎮僅二百餘里,從水路東拐西拐多了近百里路程。又是逆水行舟。夜裡行船不能用縴夫,只能換人不停槳,船行速度還是見慢。

第二天天剛亮,劉家昌被關進底艙,不用捆綁,蓋上艙門,他根本無法出去。

不知過了多久,劉家昌迷迷糊糊似睡非睡,聽到頭頂有一種異樣的動靜,他凝神細聽,好像女人發出細若蚊蠅的呻吟,彷彿是呼救聲。他嚇了一跳,以為船裡還著被朱禿子綁架來的女人。再細聽,聽出不是呼救,而是啞女的聲音,其間夾雜撞擊的水聲,雖是啞語讓人費解,仍能聽出她特殊的如魚喝水的歡娛。劉家昌畢竟長大成人,何況半夜醒來聽到過小媽的歡叫聲,那是無法遏制想象的聲音。

劉家昌渾身發熱,汗毛舒展探出,身體潮溼。

劉家昌在想,屁股受傷的朱禿子只能趴著,動一下也會牽扯傷口,他此時用什麼姿勢搬弄阿嬌?劉家昌很好奇,無法控制澎漲延伸,悄悄站起身,手指在頭頂的木板上摸索。他摸到一條縫隙,縫隙太細,順著縫隙朝著發出響聲的方向繼續摸索,終於劉家昌找到被蟲蛀過的手指粗的洞,他屏住呼吸迫不及待地將右眼湊過去。劉家昌面色蒼白,眼角因激動不停地跳動和抽搐。

劉家昌看到了,眼前情景讓他目瞪口呆,心竄到嗓子眼。

阿嬌感覺到了,眼睛找到細洞,與劉家昌目光隔一層木板撞在一起,嚇得劉家昌頹然跌坐艙底。

劉家昌聽到朱禿子問阿嬌怎麼了。

劉家昌心想這回完了。

過了一會,上面沒動靜,阿嬌沒出賣劉家昌,他鬆了口氣。

手指無意中摸到船板上的粘滑物,剛剛從自己體內噴射出來的。那種嶄新的過程靈魂為之顫慄,劉家昌陷入甜甜地回憶。

這是劉家昌此時此刻用如此方式走進男人另一個領地。

白天阿嬌幾次給劉家昌送飯,倆人都躲開對方目光,大家都能感受到對方的臉紅。

阿嬌二十六歲,在她眼裡劉家昌還是個孩子。

不多日,進入洋河鎮境內,朱成國命船家放慢速度,走走停停,不急於趕路,他對船家說等後面的兄弟。

秋風乍起,夕陽如血。河澗岸邊綿延翻騰無際的蘆葦,掩了河堤,沙沙作響。

朱成國站船頭對師爺說:“今晚在此一宿,明天上岸,天黑之後讓船家準備酒飯,讓兄弟們和船家放開了喝。”

師爺已從他的話意中聽出了另一層意思,悄悄佈置。

劉家昌雙手倒背綁於船尾收了帆的桅杆上,兩條船相繼燃起炊煙,散落河面。隱約聽到蘆葦內大魚浮出水面吃笮草葉響聲。

酒菜準備好,土匪圍坐船頭,吆五喝六,無所顧忌,喝起酒來一碗碗的幹。船家圍坐船尾吃飯喝酒較為沉默。

劉家昌雙腿盤坐,眼睛盯夜空,他覺得自己整個人空空落落軟塌塌如掏空的米袋,無可依託。

這時朱師爺端來一碗酒說:“小子。喝碗酒再上路吧。”

朱師爺說著把酒碗放在劉家昌嘴邊,劉家昌喝一小口,假裝不勝酒辣,巨烈咳嗽起來,引得師爺哈哈大笑。

“唉。你小子夠可憐,到死不知你堂哥把你賣了。”朱師爺說完端著酒碗,藉著三分酒意走開了。

這句話把劉家昌弄懵了,沒回過神來,嘴嚼朱師爺的話,再回憶自己和劉九在一起的許多細節,這才覺得事情發生巧合得令人不可思議,心底僅存的一絲希望灰飛煙滅。他一直在等著劉九回去報信,爸爸帶人來救自己的,如今徹底破滅了,不禁悲從心起,。

阿嬌端來一碗米飯,飯上堆著幾塊肉和蔬菜,她解開綁著劉家昌的繩子,放下碗便走開了。

劉家昌心想,吃飽再死吧,卻又張不開嘴。

船家及僱工醉臥船頭時,一團雲遮住上天半月。

突然,“嗆啷啷……”瞿雄和幾個匪徒抄起砍刀,圍住醉倒的船家,急風勁雨的砍斫。劉家昌驚呆了,他看到眾匪砍瓜切菜般瞬間把幾個辛辛苦苦送他們到此的船家船工砍得七零八落,身首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