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蘇九歌冷哼一聲,“打燈吧!”
“對準那個銘文,不要反光。”
“好。”錦衣衛頭號公敵對於蘇九歌的惡劣態度,絲毫不在意,變魔術般拿出聚光手電筒,對準了剛剛清洗的位置。
銘文的樣式,逐漸清晰。
出現在直播間所有人的視野下。
斑駁、古樸、滄桑、威嚴、神秘。
各種條紋交織,組合到一起,紅斑綠鏽與銘文結合,顯得特別神秘古老!
這一刻,不止是蘇九歌在看。
整個直播間的水友觀眾們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盯著青銅器上面的銘文,認真的觀察。
而直播間之外,文物保護局的眾人也忙成一團。
“陳老、徐老、張老,你們幾個都是青銅器鑑定的專家,你們都看看!”
“看下這個青銅器是不是真的。”
“這麼晚打擾你們,真是不好意思,但事關國寶,抱歉了。”李傑拱手道。
“哎,說這話,我這個老頭子,能幫得上忙,我肯定義不容辭。”陳老呵呵笑道。
徐老:“我這個老傢伙,晚上睡得淺,都是睡前半夜,現在叫我過來,正合適,無妨,我來看看。”
話罷,徐老戴著老花鏡,開始看直播鏡頭中的畫面。
“咳咳,我這個老頭子,這麼多年了,還是第一次在手機上鑑定青銅器。”張老感嘆道:“現在年代真的變了!這麼年輕的娃娃,都會鑑定青銅器了?了不得啊!”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行了,老張,別感嘆了,抓緊看吧!幫幫這個小夥子,現在摸金一脈的傢伙,實在是太囂張了。”陳老接過一個平板電腦,將畫面放大,仔細的觀察了起來。
徐老也接過一個平板電腦,拿出各種資料,開始比對:“看樣式,應該是商代的銘文,但不好說,因為在西周初期,那些武王、成王時期,亡國後臣服於周人的商朝遺民,還有製作青銅器的習慣,一些出土的青銅器,明明是商代的樣式,卻是西周青銅器。”
“對,而且,對於青銅器銘文的考古工作,一直以來就進展不夠順利,對於商代後期的青銅器還容易些,越往前,就越難辯證真偽,尤其是這種不是面對面的情況下,光看鏡頭,不容易分辨啊!”陳老接過話頭,沉聲說道。
“西周之後,青銅器的銘文開始出現長篇,多銘文的特點,一些內容,也與西周初期的重要史實及當時的官制、軍制有關,這是區別商代青銅器和西周青銅器最重要的一個辯證方式。”張老仔細辨別著銘文,
“如果能找到類似的銘文,或者一模一樣的銘文,那想要確定朝代和內容,就很容易了。”
“尤其是找到對應家族的銘文。”
“銘文是家族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標誌,製作人或許會變,先人日名或許會變,但家族一般是不會改變的。”
“不同的家族符號,代表著不同時期。”
“對,用家族符號最為穩妥,老張,這個你擅長,你抓緊比對下。”陳老點頭,說道。
“知道了,我正在看,這玩意,隔著鏡頭,真麻煩!”張老撓著頭,不斷翻閱著手中的資料,顯得很煩躁。
……
博文直播間。
“怎麼樣?”
“博文,看了半天,看出什麼名堂來沒有?”
錦衣衛頭號公敵找了個支架,對準了青銅器,另一隻手拿著手電筒,打著光,調侃道。
“你該不會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吧?”
“剛剛講了這麼多知識,你該不會對銘文內容不夠了解吧?”
【傑少:“靠!你他孃的少瞧不起人了!博文弟弟厲害著呢!等等輸了別哭!囂張什麼?”】
【麥麥:“對,就看不慣你囂張的樣子!你囂張什麼?鑑定青銅器,哪有這麼快的?考古專家也要時間的好吧?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了?”】
【多多:“就是就是,隔著鏡頭呢!哪有這麼容易看?我看你就是在為難人!哪有看幾分鐘就看明白的?”】
【桀桀姐:“博文弟弟,別聽這個臭蛋的,他就是在打亂你的節奏,你就看你自己的,這麼多銘文,跨度這麼大的年代,哪有這麼容易分辨的出來?”】
……
“呦!”
“蘇博文啊!”
“看看你的小粉絲們!”
“還沒開始看呢!”
“他們就忍不住給你辯護說情了?”
“怎麼?”
“不看就打算提前認輸了?”
“這是要投降輸一半是吧?”
錦衣衛頭號公敵又開始調侃。
“哼!”
“急什麼?”
蘇九歌微微一笑:“你挑的這個青銅器很有意思啊!”
“怎麼?”
“想擺我一道?”
“嗯?”錦衣衛頭號公敵一愣,“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明明是西周的青銅器,卻刻著商代的銘文,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這個青銅器是亡國後臣服於周人的商朝遺民製作鑄造的。”蘇九歌淡淡說道。
“嗯?”錦衣衛頭號公敵笑著問道:“隨口胡編可不行啊!”
“沒有證據的話,這場比試,可不能算你贏哦!”
“小子,知道利簋嗎?”蘇九歌問道。
“聽說過,怎麼?你打算用這個東西,來證明你的論斷嗎?”錦衣衛頭號公敵反問。
“聽說過就好,還怕你不識貨。”蘇九歌開口道:“利簋,又名周代天滅簋、武王徵商簋、或檀公簋,是出土到目前為止,官方承認的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收藏於國家博物館,在2002年,列為首批禁止出境、出國展覽的一級文物。”
“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完全一致,製作青銅器的人,名叫【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戰爭勝利後,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其功,並用來祭奠祖先。”
“這件利簋是典型的西周青銅器,也是符合西周特點的青銅器,我剛剛說過,商代與西周最大的不同,就是銘文數量的變化。”
“言短意深,是商代的傳統,而西周卻喜歡用青銅器來記錄事實。”
“所以西周的青銅器,一般字數多而雜,但會與文獻資料對應,這也是這一時期的特點!”
“而你這個青銅器,鑄造風格,是西周初期的,但銘文樣式卻是商代的,所以,我給出的判斷是西周初期的商朝遺民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