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韓王的危機

於是幾人在吳佳文的講解之下開始著手準備變法事宜。他們深知,要想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他們決定首先整頓吏治,將那些不合格的官吏全部淘汰掉。這些官員們往往貪汙腐敗、濫用職權,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透過嚴格的考核制度和選拔標準,可以篩選出真正有能力、廉潔奉公的人才擔任重要職務,從而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其次,他們要整治軍隊。軍隊是國家安全的保障,但如果軍隊中存在著蛀蟲,就會嚴重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因此,他們需要對軍隊進行全面的改革,清除其中的腐敗分子和無能之輩,加強軍事訓練和裝備更新,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穩定。

最後,他們還要完善法度。法律是社會秩序的基石,如果法律不完善或者執行不力,就會導致社會混亂。因此,他們需要以秦法為借鑑,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法律條文,並建立起嚴格的執法機構和監督機制,確保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同時,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鼓勵人們遵守法律,懲罰違法犯罪行為。

總之,這次變法的目標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他們希望透過這次變法,能夠徹底改變韓國的現狀,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

吳佳文深知自已不能一步登天,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他,如果採取過於激進的變革方式,往往會導致失敗。他不想成為像王莽那樣的人物,雖然王莽也有改革的理想,但由於步子邁得太大,最終導致了社會全面崩潰。因此,吳佳文決定要穩步推進改革,循序漸進,避免重蹈覆轍。

吳佳文明白,激進的變法可能會讓一開始支援變法的人倒戈相向。如果一下子將社會從半奴隸制轉變為封建社會,那麼這個步子實在太大了。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將面臨巨大的動盪和混亂,甚至可能引發內戰或起義。所以,吳佳文選擇了一種漸進式的改革策略,以確保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性。

吳佳文認為,奴隸制度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須廢除。然而,徹底廢除奴隸制度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逐步推進,並給予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和適應。同時,還需要解決廢除奴隸制度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勞動力轉移、土地分配等。這些都需要仔細規劃和妥善處理,以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所以他決定先從土地問題入手。

他決定引用北魏時期的\"均田制\",將土地平均分配給韓國所有百姓,讓他們擁有自已的生產資料。實現“耕者有其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還能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

然而,這項改革勢必遭到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他們擔心自已的利益會受到損害,害怕自已的封地被收回,因此必然會竭盡全力地阻撓變法的實施。這些貴族們已經習慣了現有的生活方式和權力結構,如果變革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和財富,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自已的權益。他們可能會利用自已的政治影響力、人脈關係以及經濟實力來阻礙改革的推進。他們或許會組織抗議活動,煽動民眾對變法的不滿情緒;或者透過賄賂官員,試圖破壞變法的公正性和執行力。此外,他們還可以藉助媒體等渠道傳播負面資訊,製造輿論壓力,以削弱變法的支援度。面對如此強大的阻力,變法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來克服困難。

吳佳文明白改革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讓韓國強大。

吳佳文想了一下,便將“均田制”的想法告訴了在場的人。

“均田制?”在場的眾人都是一臉疑惑地看著吳佳文,顯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吳佳文笑了笑,解釋道:“所謂‘均田制’,就是將土地平均分配給百姓耕種,讓每個農民都有自已的土地,這樣一來,百姓們就會對國家產生歸屬感,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國家的稅收。同時,我們還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穩定。”

幾人聽聞,頓時覺得眼前一亮,他們從未聽過如此新奇的想法,但他們明白,如今韓國最大的地主便是韓王,如果他能夠同意這個想法,並以身作則,那麼他們作為臣子,自然也會紛紛效仿。畢竟,陽翟侯和左相韓辰的封地,也是可以貢獻出來的。

吳佳文看到幾人愁眉苦臉的樣子,便問道:“你們這是怎麼了?”

幾人紛紛將想法說了出來,一時間眾說紛紜,但卻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讓吳佳文不禁皺起了眉頭,心中焦慮萬分。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只見他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說道:“有了!”眾人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他,充滿期待。接著,吳佳文看向了陽翟侯,鄭重地說道:“勞駕陽翟侯將韓王劍先予劉治,並派出府中二百名甲士在宮外等候,就說我病重,刻不容緩。”

然後,他對劉治吩咐道:“你立刻進宮,將父王請到陽翟侯府。”緊接著,他拿起筆,迅速地寫下了一張竹條,上面詳細說明了事情的原委。最後,他將竹條交給劉治,叮囑道:“待父王到宮外後,你將此竹條呈上,以免父王誤會。”

眾人聽了他的安排,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而吳佳文則握緊拳頭,眼神堅定地望著前方,彷彿已經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於是劉治便快馬加鞭地抵達了王宮,韓王見劉治身負韓王劍又一臉焦急,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和擔憂。他立刻吩咐身邊的隨從出宮,隨從們自然不敢怠慢,火速將韓王帶上王駕向宮外走去。

待到宮門時,劉治急忙喊道:“大王且慢,我有要事相奏!”還沒等韓王做出反應,劉治已經快步走到王駕前,對著韓王悄聲說道:“大王,請您過目。”說罷,他小心翼翼地將先前吳佳文寫的竹條呈上。

韓王一看到竹條上的字跡,心中頓時一驚,因為他一眼就認出了這正是公子文的筆跡。他臉上露出又驚又喜的表情,迫不及待地接過竹條,仔細閱讀上面的文字。

只見竹條上寫著:“孩兒無恙,朝堂不穩;宮闈有奸,父王換我府中軍士。”韓王讀完後,眉頭緊緊皺起,陷入沉思,但還是下定決心,於是便對隨從吩咐道,爾等退下,換陽翟侯府軍士護駕前往陽翟侯府。眾人聽了這話都很詫異,但是誰也不敢質疑。便立刻執行命令,迅速行動起來。

只見陽翟侯府的軍士們分成兩列,整齊地站成一排。其中有手持鞭子,負責駕車,護送著韓王來到了陽翟侯府門前。整個場面顯得十分莊重而嚴肅。

韓王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禁感到一絲不安。他的目光掃過周圍的景色,那熟悉的侯府和繁華的街道如今卻顯得有些陌生。他不知道此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這種不安讓他的心跳加速,額頭微微冒汗。他試圖平靜下來,但腦海中的思緒卻像亂麻一樣無法理清。

韓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已鎮定下來。他告訴自已不能被恐懼所左右,必須要勇敢面對前方可能出現的任何困難。他相信自已作為一國之君,有著足夠的智慧和勇氣來應對各種挑戰。然而,內心深處的不安依然揮之不去,彷彿在提醒他這場冒險充滿了不確定性。

韓王決定不再糾結於這些情緒,而是集中精力去尋找答案。他開始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留意每一個細節,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線索或提示。他知道只有找到真相,才能真正消除內心的不安,解開這個謎團。而這一切的關鍵,或許就在前方等待著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