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鋪子不是特別大,裡面的光線也有些昏暗,但溫度卻比外面高多了,因為那邊的炭火燒得正旺。
一老一少兩個身型看著挺結實的鐵匠,正配合著捶打一把通紅的菜刀,看模樣,應該是快成型了。
他們也看見了進門的陳近文,不過卻沒有理會,而是自顧自的繼續錘打著。
陳近文也沒有打擾,而是默默的在不遠處看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菜刀終於成型,年輕鐵匠也停止了錘打。
老鐵匠檢查了一下後,便用一把長把的鉗子夾住刀坯,將刃口部分放進了碳火裡,這才轉身端起一旁的茶缸喝了起來。
他喝了一大口後,問道。
“小孩兒,你有事兒嗎?”
“大叔,你能幫我做一把尖刺或者抓鉤嗎?我可以給錢的。”
陳近文試著說出了進來的目的,還掏出了五毛錢來。
老鐵匠詫異的看了他一眼,繼續問道。
“你說的東西是什麼樣子的?”
“我想做的尖刺就是一根長約三尺的鐵棒,一頭要很尖,另一頭要一個小圓環,既方便握在手裡,也方便套一根繩子,防止尖刺掉落。
至於抓鉤,也跟尖刺差不多,但是尖的一頭要彎成一個大鉤子,方便鉤魚。
鐵棒的粗細只要小手指那麼大就行了,大叔,你看哪種能做?”
陳近文邊說邊比劃,還撿了一塊炭渣在地上大概畫了一下。
“兩種都是可以的,也不難,不過你有票嗎?”
老鐵匠看了一眼,繼續問道。
“額,沒有,不過我可以多給點錢,可以嗎?大叔。”
“小娃子,你沒有票或者證明,我是沒法幫你打製的。”
老鐵匠再次拒絕了。
“大叔,你就幫幫忙吧,我家裡很困難,爸媽都過世了,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我只是想去抓點魚,賣了掙錢養活我們自己。”
陳近文央求了起來,還把陳家的情況改編了一下,想打動老鐵匠。
“你家裡困難,那你還有錢來打這個東西?”
老鐵匠質疑道。
“唉,大叔啊,你是不知道啊,這錢還是我撿拾柴禾賣了得來的,喏,你看這是我剛才賣柴的票據。”
陳近文說著,拿出了第一擔柴的票據,遞了過去。
老鐵匠遲疑了一下,接過了票據看了起來。
“大叔,你就幫幫我吧,我也是沒辦法了,這擔柴還是我花了很久時間才撿回來的,就只賣了五毛錢。
我也是聽說魚能賣得多一些,所以我想去試試,大叔,你行行好,幫幫我吧。”
陳近文哀求道。
要不是實在哭不出來,他都想掉幾滴眼淚了。
“師傅,要不幫他打一根吧,反正也費不了多少功夫,這小孩兒看起來也挺可憐的。”
年輕鐵匠在一旁突然插話道。
老鐵匠看了一眼年輕鐵匠,又看了一眼瘦不拉幾的陳近文,嘆了一口氣說道。
“唉,算了,你幫他弄吧。”
“誒,好嘞!”
年輕鐵匠笑著應了一聲,隨即對陳近文擠眉弄眼了一番。
“謝謝大哥,謝謝大叔。”
陳近文趕緊鞠躬道謝。
年輕鐵匠擺了擺手,隨即來到一個角落,翻找了起來。
不一會兒,他便拿著一根一米左右,粗細合適的鐵棍來到碳爐前,將一頭放進了碳火裡。
“誒,小孩兒,你多大了?叫什麼名字?”
閒著無聊,年輕鐵匠跟陳近文攀談了起來。
“我今年十三歲了,姓陳,你呢大哥?”
“嗯,我姓羅。”
兩人隨意聊了一會兒,小鐵棍已經被燒紅了,羅鐵匠便取出來,錘打了起來。
鐵棍在他的反覆錘打下,很快便變得又尖又細。
等他覺得銳利程度合適了後,便利用工具,彎出了一個大鉤子,又在另一頭彎了一個直徑五六公分大小的圓環。
“喏,你看看合適不?”
陳近文接過試了試,覺得很是滿意。
“真好,很合適,謝謝羅大哥了,給,這是錢。”
陳近文道了謝,就遞過了錢。
“行,合適就好,我能幫你的也就只有這點了。”
羅鐵匠也沒有推辭,畢竟材料費還是要的。
“羅大哥,你這已經是幫了我很大忙了,謝謝了,謝謝大叔。”
陳近文再次向二人道了謝,拿著大抓鉤便出了鐵匠鋪,又朝著上午撿拾柴火的方向走去。
因為他回來的時候,看見過那邊有一條七八米寬的河流,而且周圍荒無人煙,那裡就是他一試身手的理想地方。
快步趕到河邊後,陳近文先是在岸邊找了不少的石頭實驗了一番。
他發現,只要石頭沒有緊密鑲嵌在大地上,與大地相連,他就能瞬間將石頭收進空間裡。
由此他便知道了,自己這個空間收放東西,是不受重量限制的,可能只會受到形狀大小的限制。
知道這點後,他便沿著河岸,收起了好幾塊大型石頭,以備等會兒砸冰用。
在下去冰面上之前,陳近文還謹慎的在岸邊放出了一塊大石頭,任由其滾落到冰面上,將河邊的冰砸出了一個大窟窿。
他看了看,冰層厚度起碼十幾公分,如此他便放心了。
隨後,他便開始沿著河岸尋找了起合適抓魚的地方。
找到一個河灣處後,陳近文就迫不及待的下了河岸,一腳踏上了冰面。
但冰面溼滑,猝不及防之下,他一下就跌倒在冰面上,摔得他生疼。
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布鞋是不防滑的。
等他小心翼翼的爬起來後,就趕緊回到岸上。
琢磨了一會兒後,他從四處薅了一堆幹野草,開始編織起草繩來。
他準備自制兩條‘防滑鏈’,綁縛在鞋底增加摩擦力。
順便再編一條長一點的草繩,一頭捆在自己身上,一頭捆在岸邊的樹上。
這樣一來,即便自己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裡,也能借助草繩爬上來。
搓草繩這個事情,陳近文在前世小時候就幹過,試了幾次後,他便成功的回憶起了曾經的手藝。
在編織的過程中,他還不斷的測試草繩的承受能力,發現不錯後,他便快速的編織了起來。
半小時後,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他便小心翼翼的再次下到了冰面上,並逐步往河中間滑過去。
這次有了草繩的加持,再加上他自己的小心謹慎,終於沒有再跌倒,也成功的來到了離岸邊三米左右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