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再次拱了拱手,“回陛下,事情要真是如此的話,一定要想辦法阻止敵人攻城,要是能拒敵於城外,當為上上之策。”
“那張愛卿可有什麼辦法能拒敵於城外?”
“陛下,《孫子兵法》上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臣以為正因為咱們的兵力不足,所以咱們更得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對突厥軍隊發起攻擊,讓突厥人誤以為長安城內定有大量的軍隊,從而讓他們心生顧忌不敢冒然攻城,以達到在城外拖住突厥軍隊的目的,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
“張愛卿,長安城目前只有兩萬多能戰之兵,要是咱們主動對突厥軍隊發起進攻,萬一被突厥軍隊包圍,後果不堪設想啊!”
“陛下誤會了,臣所說的進攻,並不是大軍正面進攻,而是小股軍隊的側面襲擊。”
李世民一聽,立馬來了興趣,“側面襲擊?張愛卿,小股軍隊如何側面襲擊?”
張毅連忙拱了拱手,“回陛下,側面襲擊就是小股軍隊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出其不意對敵人發起的攻擊。”
“鑑於目前敵強我弱的形勢,咱們的小股軍隊應採取打完就走的策略,從而避免與敵人長時間糾纏,以減少自身的傷亡。”
“為了不讓突厥軍隊追上並消滅我們的小股軍隊,這交戰的地方最好是在山區,要是山上有茂密的樹林的話那就更好了。”
“陛下,您想啊!這突厥軍隊要是頻頻遭到我軍的側面襲擊,必然不敢冒進,自然就會減緩行軍速度,如此一來,咱們拖住敵人的目的便達到了。”
“嘭!”
“好計策!”
李世民雙眼一亮,猛的一拍桌案站了起來。
“張愛卿,關於小股軍隊的側面襲擊,你有什麼具體的戰法嗎?”
張毅隨即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經典戰法——游擊戰法。
“陛下,為了避免與突厥軍隊短兵相接,最大限度的儲存自身,側面襲擊敵人的小股軍隊最好是弓箭兵。”
李世民點了點頭,“不錯!還有呢!”
“還有,咱們的小股軍隊可以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提前佔據有利地形埋伏好,等敵人進入埋伏圈後,立即發起攻擊,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
“敵人要是派出大股軍隊攻擊,我們便不與之正面硬拼,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主動撤退儲存實力。”
“敵人要是派兵追擊,我們就在運動中尋找敵人的弱點和破綻,然後抓住一切有利的機會消耗敵人的實力。”
“敵人要是撤退,我們便抓住時機進行追擊,擴大戰果,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牢牢的拖住敵人,使敵人無法穩住防線或組織新的進攻。”
“敵人駐紮的時候,我們就採取各種手段進行騷擾,讓敵人不得安寧,疲憊不堪,消弱敵人的戰鬥力和士氣。”
“當敵人被我們騷擾的疲憊不堪,戰鬥力下降的時候,我們便抓住機會集中優勢兵力對敵人發起突然攻擊,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勝利。”
“陛下,咱們小股軍隊側面襲擊敵人的最終目的是拖延敵人的行軍速度,所以咱們絕對不能戀戰,見好就收,積小勝為大勝。”
“這種戰法臣叫它游擊戰法,總結起來就十六個字: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哈哈哈……”
“好好好!張愛卿,你的這個游擊戰法實在是太好了。”
“照這個打法,不僅能延緩突厥軍隊的行軍速度,為各路大軍抵達長安爭取時間,還能迷惑敵人,讓敵軍主將心生疑慮,從而不敢冒然攻擊長安城,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張毅的游擊戰法一出,李世民頓時豁然開朗,一掃之前沉重的心情,臉上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張愛卿,實不相瞞,之前衝遠和慎行說你也許有辦法應對突厥軍隊,向朕舉薦你的時候,朕其實對你並不抱什麼希望。”
“可朕萬萬沒想到,你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郎,竟然對行軍打仗如此的熟悉,還自創了游擊戰法,實在是太了不起了,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少年聖賢啊!”
少年聖賢?
張毅一臉不解的看向李世民,“陛下,臣不是少年詩仙嗎?怎麼改少年聖賢了?”
“哈哈哈……”
李世民一臉欣慰的摸了摸鬍鬚,“張愛卿有所不知,你在四門學就職儀式上所言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言簡意宏當屬聖人之言,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大唐的少年聖賢了。”
張毅一聽,連忙擺了擺手,“陛下過譽了,少年聖賢之名臣可是萬萬不敢當啊!”
“張愛卿不必謙虛,就憑你寫下的十首傳世之作,五個絕妙上聯,四句聖人之言,就足以成為一代聖賢,朕的大唐也需要你這位少年聖賢,此事就這麼定了。”
李世民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張毅也不好繼續推辭,當即拱了拱手,“臣,遵旨!”
李世民點了點頭,忽然想到了什麼,當即開口說道:“張愛卿,這游擊戰法是你想出來的,這世上沒有誰比你更瞭解它,你敢不敢隨軍北上親自指揮軍隊實施你的戰法?”
張毅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讓他上戰場帶兵打仗,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這萬一有個什麼閃失,到時候再後悔可就晚了。
張毅可不相信自己還能有幸再穿越一次,不過他轉念一想,這領軍打仗可是獲得軍功最快捷的途徑,確實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軍功又與爵位掛鉤,一邊是自己的生命安全,一邊是能讓他升官加爵的軍功,這一刻張毅猶豫了。
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張毅還是覺得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
然而封建社會皇權至上,張毅不能直接拒絕李世民,當即拱了拱手,“陛下,臣從來沒有上過戰場,這領軍打仗之事臣可做不來,還請陛下三思。”
張毅的表現,李世民非常滿意。
說實話,李世民還真怕張毅滿口答應下來,畢竟帶兵打仗可不是紙上談兵,和敵人面對面的廝殺,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張毅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少年郎,任何一個突厥士兵都能完虐他,上了戰場也是累贅,更別說是帶兵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