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走在前面的曹春元突然在一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前停下了腳步。
“張公子請留步,陛下就在前面的大殿裡,咱家這就進殿為你通報。”
曹春元說完,快步朝前面的大殿走去。
張毅抬頭一看,只見大殿門前的牌匾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中華殿。
據張毅所知,中華殿在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改稱兩儀殿,是太宗皇帝舉行內朝、日常聽政視事之處,一些重要的決策和政務處理均在此殿內進行。
說實話,相較於兩儀殿,張毅還是更喜歡中華殿這個名字。
很快,曹春元從中華殿內走了出來。
“張公子,陛下有請!”
張毅點了點頭,快步走進了中華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中央御座上的李世民,立即上前躬身行禮,“草民張毅拜見陛下!”
“免禮平身吧!”
“謝,陛下!”
張毅抬眼一看,李世民身材高大,四方臉,劍眉之下有一雙銳利的雙眼,彷彿能洞察一切,面容不怒自威!
史書上的記載果然沒錯,唐太宗李世民確實長相出眾,氣度不凡!
“張毅,朕問你,中秋詩會上的那五首詩是你自己寫的嗎?想清楚了再回答,朕要聽你說實話,你要是膽敢在朕的面前說謊,那可是欺君之罪。”
李世民這麼著急召見自己,原來是在懷疑他抄襲。
也是,張毅一個十三歲的農家子弟,竟然在中秋詩會上寫出了五首傳世之作,這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昨晚在怡春閣的詩會上,要不是三位四門學博士認可了張毅,質疑張毅抄襲的人恐怕會數不勝數。
此時此刻,中華殿內的五位大佬和小胖子李泰紛紛看向張毅,很顯然他們也想知道張毅的回答。
張毅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抄襲,否則他將無法在長安城立足,甚至還有可能會被李世民關入大牢,永世不得翻身。
張毅當即拱了拱手,“回陛下,中秋詩會上的五首詩,確實是草民所作。”
張毅的回答李世民非常滿意,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張毅,你說那五首詩是你寫的,可如何才能證明這一點呢?你要是拿不出確切證據的話,就算朕相信你,你也很難服眾。”
“陛下,詩確實是草民所寫,想要證明一點,其實也很簡單,陛下命人現揚出題,草民現場作詩,到時候一看便知。”
張毅竟然主動要求現場寫詩,李世民臉色一喜,對張毅越來越有信心了。
說實話,大唐要是真能出一位少年詩仙的話,李世民自然樂見其成。
“張毅,你可要想好了,你確定要現場作詩嗎?”
張毅立即拱了拱手,“回陛下,草民心意已決。”
李世民點了點頭,“曹內侍,給張毅準備筆墨紙硯。”
“老奴遵旨!”
很快,曹春元便把筆墨紙硯放到了李泰下首的一張桌案上。
“張毅,請入座吧!”
“謝,陛下!”
張毅拱了拱手,直接在桌案旁坐了下來。
“張毅,此時殿內共有五位大臣,每位大臣給你出一道題,你要是能在一個時辰之內寫出五首詩,而且至少要有一首傳世之作,如此方能證明你沒有抄襲,不知你對此可有異議?”
張毅立即起身拱了拱手,“回陛下,草民完全同意。”
說實話,李世民要是考儒家經典,張毅一個歷史系畢業的大學生,還真不一定能答的出來,這要是考唐詩,就憑張毅讀書時學過的那些唐詩就足以輕鬆應對。
李世民看了看坐在殿內的五位大佬,“五位愛卿,你們誰先出題。”
李世民話音剛落,長孫無忌率先起身拱了拱手,“陛下,臣先來。”
李世民點了點頭,“好,那就由輔機先來。”
輔機?
據張毅所知長孫無忌的字就是輔機,看來此人就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先後被李世民冊封為齊國公和趙國公的長孫無忌。
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長孫無忌隨即看了看張毅,緩緩開口說道:“張毅,我看你擅長寫軍旅題材的詩,那就以征戰為題作詩一首吧!”
長孫無忌說完,一臉笑意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端起桌案上的茶杯,悠閒的品起了茶水。
長孫無忌看似在照顧張毅,實則恰恰相反,張毅已經寫了四首軍旅題材的傳世之作,想要再寫一首傳世之作,簡直難如登天。
在李世民和其他四位大佬看來,長孫無忌就是在故意刁難張毅,難度太大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就在眾人以為張毅要選擇放棄的時候,張毅拿起書案上的毛筆就在紙上寫了起來。
張毅下筆如神,很快詩仙李白的代表作——《軍行》,就躍然紙上。
張毅緩緩放下手中的毛筆,起身拱了拱手,“詩已寫好,請陛下過目。”
張毅這麼快就把詩寫好了,殿內所有人都認為他只是隨便寫了一首詩,畢竟再寫一首軍旅題材的詩對張毅來說實在是太過困難了,張毅主動放棄也是人之常情。
“曹內侍,把詩呈上來。”
“老奴遵旨!”
曹春元立即上前把張毅手裡的紙張放到了御案上,李世民拿起紙張仔細一看,頓時眼前一亮。
“軍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哈哈哈……”
“好一個匣裡金刀血未乾。張毅,你這首《軍行》寫的實在是太好了,如此佳作足以傳世,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五位大佬萬萬沒有想到,張毅一出手就是傳世之作,尤其是長孫無忌,當李世民把張毅寫的《軍行》一字一句念出來之後,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長孫無忌本想為難一下張毅,結果卻是被張毅啪啪打臉,早知道是這個結果,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這個打壓小輩的惡人。
張毅只是稍微思索了一會兒,就寫出了一首傳世之作,這讓一直固執己見的長孫無忌開始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了懷疑。
難道這世間真的有先知先覺的少年天才?
不僅僅是長孫無忌,就連杜如晦和高士廉也被張毅的才華深深的震撼到了,如此少年天才他們不得不服,紛紛一改之前對張毅的看法,對張毅投來了讚賞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