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
虞世南緩緩開口說道:“小張大人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只是突厥來勢洶洶,此事怕是難以善了,如今朝堂之上,對突厥是戰是和,各方爭論不休,陛下心中也甚是憂慮。”
張毅微微點頭,表情同樣嚴肅,“下官深知此事棘手,可突厥狼子野心,若不加以懲戒,日後必成大患,只是當下我朝初定百業待興,即刻開戰風險不小,絕非上策。”
虞世南目光灼灼地看向張毅,眼中滿是期許,“小張大人年紀輕輕,卻能有這般深遠的考量實屬難得,那依你之見,我朝眼下最該做些什麼?”
張毅沉思片刻,緩緩開口說道:“依下官愚見,一方面我們可先與突厥虛與委蛇,拖延時間示弱求和,穩住他們為大唐的恢復發展爭取足夠的時間。”
“另一方面,暗中調兵遣將,加強邊境防禦,同時厲兵秣馬,發展軍備,等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反擊,徹底滅亡突厥。”
虞世南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了讚賞之色,“此計甚妙!那不知小張大人可曾向陛下提及此計?”
張毅點了點頭,“自然提及。”
“那陛下怎麼說?”
“陛下認可了下官的計策,此時此刻,陛下應該在渭水河畔與頡利可汗談判,下官覺得只要陛下忍辱負重,同意給予突厥人錢財,頡利可汗十有八九會同意和談,估計要不了多久突厥就會退兵。”
虞世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願如此吧!只要能先穩住突厥,為我朝爭取到休養生息的時間,那便是最好的結果。”
“只是這錢財一給,難免會讓突厥愈發貪婪,日後恐怕還會再生事端。”
虞世南的目光望向窗外,眉頭輕皺,憂慮之色溢於言表。
“虞大人所言極是,下官也深知這只是權宜之計,突厥日後肯定還會趁機入侵我大唐,想要永絕後患,那就只有覆滅突厥,把突厥的疆土納入我大唐的版圖。”
接下來,張毅與虞世南在書房一番閒聊,然後告辭離去。
從虞府出來,直接走上了馬車,看著手裡的三幅題字,彷彿已經看到了“天然居”賓客盈門、生意興隆的熱鬧景象,張毅的心情格外暢快,臉上隨即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兩刻鐘後,張毅回到了張府,把製作酒樓牌匾、門聯,印刷酒樓傳單,製作廣告牌的事情全部交給了張忠。
隨後,張毅來到了書房,揮筆練字,碧簫則在一旁侍茶、研墨,紅袖添香……
公元626年八月三十,李世民與頡利上午簽訂和平盟約,當天下午突厥便開始退兵,訊息傳回長安,城內百姓奔走相告,舉城歡慶。
喜悅如同春日裡蓬勃生長的新芽,迅速蔓延至每一處角落,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綵綢飄揚,像是披上了一層華麗的盛裝。
孩童們在人群中嬉笑穿梭,手中揮舞著彩色的紙鳶,清脆的笑聲在空中迴盪。
酒肆茶樓裡,座無虛席,老人們捋著鬍鬚,眉飛色舞地講述著往昔突厥侵擾時的驚險,言語間滿是如今太平的慶幸。
年輕的後生們則舉杯相慶,酒液在杯中盪漾,映照著他們意氣風發的面龐,誓言要為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貢獻力量。
長安城外的農田裡,農夫們聽聞喜訊,紛紛放下手中的農具,對著長安城的方向跪地叩拜,感恩這庇佑他們安心耕種的和平。
傍晚時分,炊煙裊裊升起,伴隨著百姓們的歡聲笑語,整個長安沉浸在一片祥和與喜悅之中,似是在預示著大唐即將開啟一段輝煌燦爛的盛世篇章。
太極宮。
李世民從渭水河畔回到宮中,就直接來到了後宮,走進了長孫皇后居住的立政殿。
“陛下駕臨立政殿!”
曹春元的聲音剛剛傳來,李世民就從殿外走了進來,長孫皇后見狀立即起身相迎,“臣妾拜見陛下!”
李世民疾步上前,雙手輕輕扶起長孫皇后,臉上雖帶著幾分疲憊,眼中卻滿是溫柔。
“皇后不必多禮,朕剛從渭水河畔歸來,諸事繁雜,心中煩悶,就想著來你這兒尋些安寧。”
長孫皇后微微頷首,眼中滿是關切,“陛下為了大唐江山社稷日夜操勞,臣妾心疼不已,不知那頡利可願退兵?”
“頡利已然退兵,觀音婢不必憂心。”
李世民在殿內的榻上坐下,長孫皇后隨即親手為他斟上一杯熱茶,茶香嫋嫋升騰。
李世民接過茶盞,輕抿一口,緩緩開口說道:“此次頡利率大軍直逼渭水,朕與他隔水而談,雖以氣勢震懾住了他,簽下了渭水之盟,可這終究只是權宜之計,突厥一日不除,我大唐邊境永無寧日。”
“頡利趁人之危,獅子大開口,此次和談,我大唐國庫直接損失了一半的金銀布帛,這對朕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長孫皇后神色凝重,眼中滿是憂慮與關切,她輕移蓮步,在李世民身旁緩緩坐了下來。
“二郎,臣妾深知您心中的憤懣與不甘,這渭水之盟,雖為權宜,卻也為我大唐贏得了喘息之機,如今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厲兵秣馬,富國強兵。”
李世民緊握著手中的茶盞,指節微微泛白,沉聲道:“朕已下定了決心,回宮後便召集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愛卿商議對策,朕日後定要讓突厥為今日的行徑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世民話音剛落,殿外忽然傳來了曹春元尖細的通傳聲,“陛下,高士廉、房玄齡、杜如晦、蕭瑀、長孫無忌等幾位大人在甘露殿求見,說是有軍國要事相商。”
李世民聞言,立刻起身,將茶盞輕輕擱在一旁的案几上,整理了一下衣袍,對長孫皇后說道:“看來,眾愛卿與朕想到一處去了。”
長孫皇后微微欠身,眼中透著堅定與鼓勵,“陛下,臣妾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大唐定能重振雄風,揚威四方!”
“二郎且安心去與大臣們商議,臣妾在這立政殿靜候陛下歸來。”
李世民微微點頭,大步邁向殿外,落日的餘輝灑在他堅毅的面龐上,映出他眼中的決絕與壯志。
甘露殿內,高士廉、房玄齡、杜如晦、蕭瑀、長孫無忌等一眾大臣早已等候多時,見李世民進來,眾人紛紛躬身行禮。
“臣等拜見陛下!”
李世民快步來到了大殿中央的御座坐下,隨即右手一揮,“眾愛卿免禮平身吧!”
“謝,陛下!”
李世民神色威嚴,目光掃視殿內眾臣,大聲說道:“今日朕與頡利簽下渭水之盟,這是我大唐的奇恥大辱,朕意已決,定要儘快強軍一雪前恥,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房玄齡率先出列拱了拱手,“陛下,臣以為強軍首在強軍需,如今我大唐兵甲雖有,但精良者甚少,可加大對兵器製造的投入,改良工藝,打造更為鋒利堅韌的武器。”
杜如晦上前一步接著說道:“臣附議!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士兵的訓練,制定更為嚴格且科學的訓練之法,提升士兵的實戰能力。”
“陛下,臣以為咱們還需廣納良將,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實我大唐的軍事力量,為今後反擊突厥做好準備。”長孫無忌道。
“……”
接下來,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甘露殿內氣氛熱烈,一場關於大唐未來國運的謀劃,正在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