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章 奇石愛好者的福利

趙國強俯身凝視著這座象牙園林微雕,指腹輕輕摩挲過飛簷的稜角。

細密的象牙紋理在指尖起伏,彷彿能觸控到自己雕刻時震顫的心跳。

每一道刻痕都凝結著反覆推敲的斟酌,每一處鏤空都藏著屏住呼吸的專注。

簷角懸垂的微型風鈴在靜止的空氣中,似乎要發出清響;九曲迴廊蜿蜒著延伸向虛無處,彷彿真有古人執卷踱步其間。

嶙峋的假山石上,連青苔的斑點都被他用針尖細細挑出;蜿蜒的溪流裡,甚至能看見他刻意留下的“水波紋”刻痕——那是用極細的刀工,在象牙表面劃出的若隱若現的弧線。

“這才只是開始呢。”他的聲音在靜謐的空間裡激起微弱迴響。

眼中跳動的不僅是對作品的滿意,更有對無限可能的渴望。

祭壇上散落的雕刻碎屑隨著他的呼吸輕輕顫動,像是在應和這份野心。

稍作休整後,趙國強的目光掠過空間裡嬉戲的梅花鹿群。

晨光為鹿群披上流動的金紗,鹿角交錯間,某隻幼鹿突然蹦跳著頂開同伴,濺起的草屑在空中劃出銀亮的弧線。

這充滿生命力的一幕,瞬間點燃了他的創作欲。

新取的象牙在掌心沁著涼意,他閉眼在腦海中構建場景:十二隻梅花鹿錯落分佈,形成動態的環形構圖。

最前方的雄鹿昂首嘶鳴,喉間肌肉緊繃的線條;側方母鹿半跪哺乳,腹部因孕育生命而微微下垂的弧度;還有兩隻幼鹿交頸嬉戲,溼潤的鼻尖幾乎要觸碰到彼此——每個細節都在他的精神世界裡鮮活呈現。

刻刀懸浮在半空,如被無形絲線牽引的精靈。

第一刀下去,象牙表面飄落薄如蟬翼的碎屑,勾勒出低頭吃草的母鹿脊背曲線。

趙國強瞳孔微縮,意念如精密儀器般操控刀鋒。為了表現鹿群毛髮的層次感,他交替使用推刀與挑刀,深淺不一的刻痕在象牙表面編織出毛茸茸的質感;而那些標誌性的梅花斑點,則是先用圓刀鑽出凹點,再以針刻細細勾勒邊緣,讓每朵“梅花”都像是自然生長在皮毛之上。

當最後一隻幼鹿的睫毛被雕琢成型,整組群像彷彿被注入了生命。

領頭雄鹿的前蹄懸在半空,似要跨越無形的邊界;交頸的幼鹿嘴裡還銜著半片草葉,連草葉上的鋸齒都清晰可見。

趙國強將作品舉向光源,陽光穿透象牙的溫潤質地,為鹿群鍍上一層神聖的光暈。

“這可比之前的作品又進了一步。”他將梅花鹿群像擺在金雕與園林微雕之間,三件作品形成奇妙的對話。

金雕的銳利、園林的雅緻、鹿群的靈動,共同構成了屬於他的藝術版圖。但他的目光很快又投向空間深處——那片波光粼粼的湖泊正在召喚新的挑戰。

新取的象牙足有小臂長,趙國強將其橫置在特製的雕刻架上。

刀尖輕點,湖泊的輪廓率先浮現,緊接著是泛起漣漪的水面——他獨創的“波浪刻法”讓象牙表面呈現出液態的光澤。

當第一尾魚的輪廓出現時,他特意讓魚鰭的末端微微翹起,彷彿下一秒就要擺動著遊向遠方。

珊瑚礁的雕琢堪稱壯舉。他先用刻刀削出珊瑚的主幹,再以細如髮絲的刻線勾勒出枝杈上的褶皺,最後用微型鑽頭鑽出無數透氣孔,讓每株珊瑚都充滿呼吸感。

水草的處理更是精妙,他將象牙薄片削至透明,再用加熱的刻刀燙出自然捲曲的形態,當把這些“水草”嵌入作品時,彷彿真有水流在推動它們搖曳。

完成的水下世界佔據了整整半張工作臺。

發光的珍珠貝張開貝殼,裡面躺著用碎鑽鑲嵌的微型珍珠;蝦蟹揮舞著的螯足上,連關節的絨毛都清晰可辨;最驚豔的是中央的美人魚雕像——那是他突發奇想的創作,魚尾鱗片由數百片極小的象牙片拼接而成,每片都經過拋光處理,在光線下流轉著夢幻的虹彩。

趙國強嘴角上揚,眼神熾熱如炬。在這個獨屬於他的藝術殿堂裡,新的靈感已如種子般破土而出。

普通人進行象牙雕刻,哪怕是其他材質的雕刻,都只能按部就班、一件一件地雕琢。

可自己擁有神鼎空間,憑藉空間那近乎無所不能的特性,為何不能同時進行幾件、幾十件,甚至幾百件作品的創作?

不過,雕刻畢竟不同於其他。

他在空間裡編織竹筐時,即便同時編織幾百甚至幾千個,也能遊刃有餘,意念轉動間,竹條如靈動的遊蛇,迅速編織成規整的竹框。

但雕刻與編織竹筐有著天壤之別——竹筐只需編成大致框架即可,而雕刻卻需要極致的精細與專注。

那就先從“一心兩用”開始突破吧!

趙國強深吸一口氣,凝神聚意。

下一秒,兩把不同的刻刀彷彿被賦予了獨立意識,左邊刀鋒遊走在象牙上,勾勒出一條靈動的魚;右邊刻刀則在另一塊象牙上,雕琢出羊溫順的輪廓。

緊接著,兩隻小頭鱉的形態也在他意識的操控下逐漸成型。

這些雕刻品一模一樣,他如同擁有分身術,同時把控著多件作品的進度。

隨後,他挑戰同時雕刻三隻、四隻相同物件,動作愈發流暢。

待熟練掌握這一技巧後,他開始嘗試更高難度——同時雕刻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

只見一把刻刀在象牙上疾走,一隻金雕在刀尖下振翅,羽翼凌厲,彷彿下一秒就要從象牙中俯衝而出;另一把刻刀則在另一塊象牙上精心雕琢,一隻驚慌欲逃的兔子躍然眼前,耳朵豎起,後腿緊繃,充滿動態張力。

在不斷嘗試中,趙國強發現,同時雕刻幾隻同樣的物體,難度相對較低;而一旦同時雕刻兩種不同的物種,難度便會呈直線上升。

目前,一心兩用已接近他的極限,同時雕刻兩種不同物種,對他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雕刻速度與其他雕刻大師相比,依舊快得驚人。

普通人雕刻一件複雜作品,往往需要耗費幾天,甚至十天半個月;而在他這裡,憑藉空間的神奇,能在極短時間內,便雕琢出一件工藝繁複的牙雕擺件。

為了避免浪費珍貴的象牙,在一心多用雕刻時,趙國強採用多種材質進行練習。

只見他心念一動,幾塊木板懸浮在身前,不同物種的圖案在刻刀下漸漸顯現;

緊接著,幾顆鵝卵石也飛至半空,他雙手如蝶翻飛,刻刀懸浮半空似筆,在石頭表面勾勒出獨特的造型。

當最後一刀收勢,看著鵝卵石上栩栩如生的圖案,趙國強滿意地笑了。

這些圖案仿若天成,完全看不出一絲人工雕刻的痕跡,彷彿是大自然親手雕琢的傑作。

但他心裡清楚,這樣的神技,只有在空間裡才能施展得淋漓盡致。

一旦置身外界,僅憑他現實中的雕刻技術,水平恐怕會一落千丈,根本上不了檯面。

他註定只能做一個隱於暗處的神秘雕刻師。

望著這些巧奪天工的鵝卵石作品,趙國強腦海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若是將這些石頭丟到山林、溪流、河流之中,會不會被人當作天然奇石,賣出高昂的價格?

這個點子太棒了!以後,他可以在空間裡利用鵝卵石和一些形狀奇特的大石頭,雕刻出各種花草蟲魚獸的圖案,儘量做到渾然天成,毫無雕刻痕跡,然後將它們丟到那些常有奇石愛好者光顧的河流中,給他們製造一個個意外的驚喜。

想到這裡,趙國強馬上將所有象牙收入空間儲藏室。

他決定今後多用鵝卵石和大石頭進行雕刻,透過大量創作鍛鍊技藝。

他堅信,這不僅能提升自己在牙雕領域的造詣,對竹雕、根雕,甚至用空間裡的木材雕刻佛像,乃至日後打造傢俱,都將大有裨益。

而且,只要不斷突破一心多用的極限,未來創作的速度定會突飛猛進,在雕刻之路上越走越遠 。

更關鍵的是,他可以人為的 給那些奇石愛好者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