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章 一場盜竊案牽出22年前殺人潛逃真相7

第七章 沉默的山村

梅雨季的霧靄像一塊浸透水的灰布,裹住了牛頭嶺村的青石板路。老陳踩過青苔斑駁的石階時,膠鞋底發出細碎的聲響,驚飛了牆根下幾隻褐色的山雀。他身後的年輕民警小林抱著卷宗,尼龍肩帶在制服上壓出兩道淺痕,目光不時掃過兩側緊閉的木門——那些門縫裡漏出的微光,像一隻只警惕的眼睛。

"就是這兒了。"村主任停下腳步,用菸袋杆敲了敲右首第三間土坯房。褪色的春聯還剩半幅,"春滿人間"的"間"字被風雨啃去了半邊,露出底下發白的泥牆。木門上掛著兩把鏽跡斑斑的鐵鎖,鎖芯裡結著蛛網,門楣上"吉星高照"的橫批已褪成淺黃,邊角卷得像曬乾的菸葉。

老陳戴上手套,試著推了推門,門縫裡立刻湧出一股混雜著黴味和鼠臊的濁氣。門框上釘著的搪瓷牌還在,"藍家宅 37 號",數字邊緣的紅漆早已剝落,露出底下黯淡的金屬色。他掏出放大鏡,在門框縫隙裡仔細檢視,忽然用鑷子夾出一小片灰撲撲的布料——那是塊粗棉布,帶著星星點點的藍靛色,像是舊年代的衣料。

"1995年之後就沒人住了。"村主任蹲在旁邊點起旱菸,火星在霧裡明明滅滅,"他爹媽走得早,弟弟前年也搬去鎮上了,說是看見這屋子就做噩夢。"

"噩夢?"小林敏銳地捕捉到關鍵詞,蹲下身時膝蓋發出"咔嗒"一聲。

村主任吐了口煙,菸絲粘在稀疏的胡茬上:"咳,年輕人不知道,那時候鬧得兇。藍奔青跟雷大明兩個人,說是去山東挖金礦,結果沒兩年就傳出殺人的事兒。雷大明被判了槍子兒,這藍奔青......"他突然住了嘴,往地上狠狠磕了磕菸袋,"反正村裡沒人願意提這茬。"

老陳直起腰,拍了拍褲腿上的泥點:"帶我們去雷大明家看看。"

雷大明的父親坐在堂屋的竹椅上,像尊蒙了灰的泥塑。堂屋正中央供著個褪色的相框,裡面是張泛黃的一寸照,年輕人濃眉大眼,穿著洗白的的確良襯衫,領口彆著枚泛青的像章——那是雷大明二十歲時的照片,攝於他去山東的前一年。

"三十年了。"老人的聲音像生鏽的鉸鏈,每說一個字都帶著艱難的頓挫,"那年中秋剛過,他倆揹著蛇皮袋來借錢,說是山東有個大礦,缺人手。奔青說,叔,等賺了錢,給大明說個城裡媳婦。"他渾濁的眼睛突然泛起水光,手指緊緊攥住椅把,"誰知道......"

老陳遞過去一杯熱水,玻璃杯在老人掌心留下一圈淡淡的汗漬。小林翻開筆記本,鋼筆尖懸在紙上:"他們在山東具體做什麼?"

"說是金礦上的活計,"老人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手忙腳亂地從褲兜裡掏出個鐵皮藥盒,"後來才知道,是在招遠那邊......跟著一夥兒人跑運輸。"

"運輸?"老陳注意到老人刻意迴避的眼神,"運的是什麼?"

老人沉默了很久,窗外忽然滾過一陣悶雷,雨點開始噼裡啪啦砸在瓦當上。他終於開口,聲音低得幾乎聽不清:"司機。他們......劫過司機。"

小林的筆尖在紙上洇開個墨點。老陳從公文包裡拿出兩張照片,一張是藍阿俊現在的免冠照,另一張是二十年前的服刑照——那時他還叫"鄧小剛",臉頰豐潤,脖頸處沒有那顆黑痣。"您看看,這個是不是藍奔青?"

老人顫抖著接過照片,拇指在藍阿俊的臉上摩挲,突然像被燙到般縮回手:"是他。那時候他總穿件藍布衫,脖子上有塊胎記,像朵小云彩......"他忽然頓住,目光死死盯著照片右下角的日期,"1996年?可那年......"

"那年怎麼了?"老陳的聲音像塊冷鐵,沉沉壓過來。

老人猛地抬頭,窗外的閃電照亮了他眼角的淚痣:"1995年臘月,有人看見他回村了!就在雷大明被槍斃後的第七天,我夜裡起來餵豬,看見個影子在村頭晃,戴頂大草帽,圍脖捂得嚴嚴實實......"他突然抓住老陳的手腕,指甲幾乎掐進對方的皮肉,"警察同志,你們說,殺人償命是不是天經地義?可為啥他能活這麼多年?"

院外突然傳來響動,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扒在矮牆上,手裡還攥著半塊玉米餅。看見屋裡的人望過來,她"呀"的一聲跑開,碎花裙角掃過牆根的野蒿。

"去看看。"老陳對小林點點頭,後者起身時帶翻了身後的竹凳。等小林追出去再回來時,手裡多了個皺巴巴的牛皮紙袋。

"在牆根的石縫裡找到的。"他掏出裡面的東西,是張泛黃的報紙,1995年12月17日的《招遠日報》,社會版用粗體字標著:"計程車司機劫殺案告破,兩名主犯被判死刑"。小林的目光突然凝固在倒數第二段:"據同案犯供述,第三名為山東口音男子,動手實施搶劫殺人......"

"山東口音?"老陳皺眉,"藍奔青是本地人,怎麼會有山東口音?"

"他在金礦待過兩年,"老人突然開口,"跟那兒的礦工學過幾句。有次喝多了,他還跟大明說,以後要裝成山東人,這樣沒人查得出老家......"

雨越下越大,房簷上的水滴砸在青石板上,濺起細碎的水花。老陳掏出手機,螢幕亮起時映出他眼角的皺紋:"喂,法醫科嗎?把藍阿俊的指紋和山東卷宗裡的比對一下,對,加急......"

小林忽然注意到牆上的日曆,2023年5月的頁面上,用紅筆圈著個日期——5月15日,那是藍阿俊在龍游縣落網的日子。他想起審訊室裡那個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說話時總帶著刻意的含糊,彷彿每個字都在舌尖打了個轉才吐出來。

"老陳,"他忽然開口,"你說他為什麼敢回來?明明知道這裡的人認得他。"

老陳看著窗外的雨幕,想起剛才在藍家舊居找到的那塊藍布——那布料的紋路,和1995年招遠案現場遺留的布條完全一致。"因為這裡是他唯一的根,"他低聲說,"就算爛了,臭了,也還是根。"

手機在這時震動起來,老陳接起電話,聽筒裡傳來法醫科小張的聲音:"比對結果出來了,十個指紋完全吻合......"

話音未落,院外突然傳來嘈雜的人聲。幾個村民擠在籬笆外,其中一箇中年女人攥著件褪色的藍布衫,聲音裡帶著哭腔:"這是奔青他娘做的,你們看這針腳......"

老陳接過布衫,手指在衣襟處摸到個硬硬的東西——是顆銅紐扣,邊緣刻著朵小花,和招遠案被害司機襯衫上缺失的那顆一模一樣。

小林翻開筆記本,在"證據鏈"一欄寫下:指紋比對、同案犯證詞、物證(布衫、紐扣)、家屬辨認。窗外的閃電劈過天際,將整個山村照得慘白,他忽然想起卷宗裡的一句話:"所有消失的人,都會在時光裡留下影子。"

雨還在下,老陳將布衫小心裝進證物袋,抬頭看見雷大明父親正對著兒子的照片喃喃自語。遠處的山巒在雨霧中若隱若現,像一道永遠無法跨越的天塹。他知道,這場跨越二十八年的追兇,終於要畫上句號了。